《荒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荒年-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俩人一边做活一边说话,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红英的着落了。

    “要不是你把俺红英领在屋里住,还管她两顿吃喝,在那头来,他奶奶可要多嫌个样哩!”

    葛仙芹抹了抹眼角,想起那天的光景来,还觉得愁得不行。

    闺女是千里迢迢的来投奔来了,可老张家的家底有多少,她心里清楚,一家人勒紧了裤腰带,大概马马虎虎能活过这个年,要是再多上一个,让谁少吃一口?

    迟早小椿他奶就得大闹一场,到时候自己该怎么着?有本事硬气地带着闺女逃荒去?

    “咳,我看红英这闺女也能干得很,年纪也不小了,就在咱这附近给她寻个婆家,嫁出去不就行了。”

    接了红英到自家,一开始李茹是有个模模糊糊的想法来着。

    这个想法倒是跟绵花有关。

    绵花是个腼腆又不爱说话的闺女,在老祖宗李梅身边的时候就是当成亲闺女一样养大的,本来说是给双贵养的童养媳,可双贵这小子不学好,不乐意养活这一屋子中小妇女,跑去参加了十三支队,当了土匪。

    绵花当然也就不算是童养媳,变成了养女了。

    等长大到十六七岁上,同村有户人家来提亲,老祖宗李梅觉得嫁到同村挺好,就答应了,还收了那家人两棵树当彩礼。

    绵花嫁过去,一开始倒也不差,就是那家人心眼有点多,不想让绵花认这个不亲的娘,限制绵花跟李梅来往,不过绵花性格虽绵,但也有点拗,他们说归说,她该来往还来往。

    没两年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再两年又怀上了,只可惜在生老二的时候,没生下孩儿来,没了。

    故事里头没说具体是怎么没的,得了什么病,也没说是不是因为婆家苛刻,过了好几十年,细节都流失了。

    但就从在现代看到的那些社会新闻里推断过去,李茹也能猜得出来,那家估计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绵花死了以后,那家人几乎就跟李梅断了来往。

    这断了来往的意思,在村里,就是逢年过节不上门送节礼……故事里头还说了,那家人甚至还把当初的彩礼,两棵树,给要了回去……

    李茹不知道娶了绵花的是哪一家,不过只要等将来看有谁来提亲,彩礼是两棵树的就知道了。

    李茹有一瞬间起了恶作剧的心思,就想将来把红英说给那家,看看会发生点什么?是谁命更硬?

    但红英在自己家里住了几天,干活那么勤快,甚至连河西话都是努力地在学,不过七八天就学得有模有样了,这么能干的好闺女,凭啥要便宜了那家鸡贼的?

    这不,这几天,李茹就在盘算着村里的小伙们,看看谁跟红英比较配。

    李茹跟葛仙芹正说着话,外头就听着快嘴霞的笑声。

    “哟,你们在屋里头热闹呀?”

    快嘴霞进了屋,小闺女们抢着给她倒了碗水。

    快嘴霞难得地夸了闺女们一句,“诶呀,二梅你可真有福气,有闺女就是和没有闺女不一样,我在屋里,都是我伺候他们爷仨,有谁给俺倒个水递个饭来?”

    等闺女们出了堂屋,快嘴霞看了眼葛仙芹,就到坑上坐到了李茹的旁边。

    “二梅姐啊,我这回可是给你说喜事来了。”

    李茹心里一动,说曹操,曹操到,难道说绵花的亲事就是这一桩?

    葛仙芹看快嘴霞那意思,好像不想让她听见,就站起来准备走,“哟,那你个说话吧,我哪天再来寻二梅。”

    李茹笑着把她拦下,“没事,都是一村人,有啥话不能听,红霞你说吧。”

    快嘴霞眼睛转了转,“那行,你不见外,那我也不见外,二梅姐呀,你是一家有女百家求,这不,有两家人都托我打听你家绵花哩!”

    两家?

    李茹愣了愣,“怎么有两家?都是谁家?”

    快嘴霞一拍巴掌,“一家咱村的,一家外村的,唉呀,二梅姐你可真有福气,还能挑女婿哩!”

    这本村的,就是村东边石头院姓张的一家,他家有个二儿保柱,今年已经十六岁了,他娘这两年一直在寻摸着儿媳妇,也没有合适的茬儿,这不,自打双贵没了,他娘冷眼旁观,觉得绵花长得还可以,又老实听话能干活,就相中了绵花了。

    那外村的,就是借住在村庙的刘老杈一家!

    快嘴霞热心地替李茹分析着。

    “说起来,这两家可真都不错。石头院保柱,那小伙长得机灵着哩,他娘他达说了,这会都是荒年也没甚粮食,他家也拿不出甚好东西来,就是他爷在房后种了几棵树,都几十年能成梁了,到时候就给你家两棵,不管是你家拿来修房,还是卖给旁人都行……不过就是这会儿两人年纪还小,他娘说是先订亲,等过二年再给他们办事。”

    李茹听着就乐了。

    合着这是空手套白狼啊!

    先不说那树能不能得着,就说是先订亲这回事吧,要真是有诚意,知道绵花的情况,不该早点把闺女娶过去养着吗?这还非得等到李茹这边给养大了,才办事接过去给他家生儿育女,这算盘打得咋这么响呢?哦,等娶回家去了,就以不是亲的为名不让认娘家,还能省下四时节礼和孝敬老人的工夫,合着好事全让他们给赶上了?

    从前老祖宗没识破这家人的鸡贼,可李茹却是早就在这儿防备着呢。

    “哦,那倒是也不算差,刘老杈家呢?他家是怎么说的?”

    快嘴霞挤眉弄眼,“他家倒是说了,他家孩儿也不小了,他家人口又少,能早点娶媳妇就早点娶,他家愿意出五十斤粮食!”

    快嘴霞说着自己都有点妒忌了,那可是五十斤粮食呢啊!

 第43章 逃命

    一家是两棵树,另一家是五十斤粮食;要不是在荒年;当然两棵树更值钱,而且石头院张家是本村本土的,那家人都挺能;结个亲家当然不差,更不用说这绵花本来就是收养来的。倒是比刘老杈他们一家孤零零地单门独户强得多。

    可这不是在荒年呢么?

    树又不是急用的东西,荒年过不去,人都活不成还修甚房?

    要是让快嘴霞来选,她也是要选粮食来。

    在李茹心里;这还用选?

    首先那不地道的人家就能排除在外;绵花这软脾气,就得给她寻个脾气好的婆婆。

    这会儿可不是现代;就算公婆脾气有毛病还能分开小家自己过,如今的谷堆村,家家户户都是婆婆当家;新媳妇熬不上个十几年,是甭想翻过身来。

    刘家杈一家算是被李茹给影响得改了命;刘家的小子个子高高的;也是个能干活的孩儿,李茹倒是挺看得上的,不过么,“这两家都不错,可是绵花年纪还小呢,才十三岁,刘老杈家的孩儿不是都十八岁了?年纪差得有点大……”

    李茹说着就去看葛仙芹,葛仙芹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跟着胡乱点头,“差了五岁呢……”忽然看着李茹就愣住了,目光闪了闪,看看李茹,又看看快嘴霞。

    “那石头院张家呢?玉桃嫂嫂可是说先定亲,过二年再办事。”

    快嘴霞说得热心,心里可是直歪嘴,玉桃两口俩倒是会想,这会儿粮食不够吃,就先不办事,等绵花长大了,过了这个荒年了再办事,能省下多少粮食?但为甚他家不干脆就过二年再寻人订婚呢?还不是怕到时候附近的好闺女都有了人家,他家吃了亏?这算盘,打得巴巴响咧!

    李茹笑了笑,“如今这兵荒马乱的,又没粮食,又闹土匪,听说那南岛鬼兵占了县城,不知道甚时候就要到咱村了,咱小老百姓,过一天算一天,谁知道还能不能活过二年呢?我家孩儿还小,要树有甚用,又不修房,等过了二年以后再看吧?”

    快嘴霞左手握着右手腕子,就往腰上一搁,嗨了一声,“二梅姐,你这是两家都不同意?”

    她可是满心热火着来,要挣一份媒人礼呢。

    李茹却笑了笑,指指葛仙芹,“诶,我倒是知道有个好岔儿,跟刘老杈家的孩儿最相配。”

    快嘴霞顺着就看见了葛仙芹,眼睛顿时一亮,一拍巴掌。

    “照呀!你家的闺女多大了?”

    葛仙芹赶紧说,“十六,十六零八个月了,说话就十七了。”

    她这个河东来的闺女,长期住在李茹家,吃人家两顿饭也是不算话,况且就算一天只在张家吃一顿,那也是她受着多少难为呢,这要是能赶紧寻个好婆家,不就有了着落了?这要是站稳了脚跟了,自己有点甚事,还能去寻闺女和女婿呢!

    快嘴霞一把就拉住了葛仙芹的手,“差一岁多!你家红英跟刘老杈家的孩儿,真真是天生的一对儿!”

    反正刘老杈家就是要赶紧娶个儿媳妇,红英和绵花都是住在二梅家的,换成大的还能早点办事生孩儿,更好!

    刘老杈家那边,虽然住的是破庙,可这一家人都是壮年,有的是力气,自从搬过来,就把破庙正殿后的两间小房修得整整齐齐,放上搬过来的家当,看着倒也像个样子,比张桐材家都只好不差,他们来的时候是背着粮食过来的,刘老杈也参加了巡村队,为了给村里示好,表示不领那每天的口粮,村民们都觉得他会为人,说起来都夸两句。

    自打听说了土匪祸害几个村的事,全有跟土匪勾搭以后,刘老杈两口俩每回说起来,都是后怕得不行,他们跟全有可是有仇的!

    幸好是听了李栓柱的话,赶着搬了家,不然这会儿一家人都没了命!

    庆幸了以后,又想孩儿也大了,不如叫他赶紧成亲办事,说上个媳妇,若是老天爷保佑还能生多生几个孩儿,让他老刘家也人丁兴旺,再不用怕被人欺负。

    刘老杈觉得这回全亏了栓柱,就恨不得跟栓柱结个亲家,可是栓柱家就俩男孩儿,倒是二梅家里,还有两个闺女呢,那小兰太小,况且村上人都说,二梅捡了小高村大林回来,是当上门女婿的,所以他们就想到了绵花。

    但快嘴霞传回话来,说是二梅说绵花还小,倒是红英的年纪正好,她娘葛仙芹也愿意,刘老杈两口俩一盘算,这也挺好啊!

    村里有些富裕的人家不愿意娶这样逃荒来的河东媳妇,觉得没个娘家也没陪嫁,那些穷人家就不讲究这些,更何况刘老杈也是河东来的。

    两方都愿意,又赶上荒年,什么都办得又快又简单。

    刘老杈现去后山上,想方设法打了只野兔回来,炖了汤,再配上野菜和玉米面的饼子,请了张桐材一家,快嘴霞这个媒人,还有村长和几个老人,再加上李茹和栓柱,吃了顿午饭,就算是办了酒了。

    在李茹家住了半个多月的红英,穿上李茹和葛仙芹一并给她做的新粗布衣裳,拎着个小包裹,就走去了破庙,从此算是老刘家的人了。

    李茹冷眼旁观了十来天,见她跟刘家三口人都处得不错,有一回她去破庙窜门,见他们吃晚饭,都比小椿家的强多了,红英脸上的笑显得更自然更欢畅了。

    想想也知道,先头在李茹家里,就算李茹家的人都没说过甚,毕竟是寄人篱下,小心翼翼,不像现在,可是正经老刘家的小媳妇了。

    因为在李茹家吃住过那些天,红英见了李茹,比见了她亲娘还亲近几分。甚至还要认李茹当干娘,李茹当玩笑似的应了。虽是李茹没怎么当回事,但在村里的干娘,那可是一门正经的亲戚,四时过节都要上门走动的,李茹这回,算是又多了一个闺女。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虽然也有传言过来,说是城里人怎么过得水深火热,南岛鬼兵又杀了多少人,哪里又闹了土匪,狼群又怎样祸害得城郊老百姓家家死人……谷堆村却是要平静得多的,好多村民心里庆幸,就觉得可能咱这地方两省交界,偏远得不能再偏,大摸约那南岛鬼兵是不稀罕来咱这块地界了……又没吃又没喝,也没金银财宝,来做甚呢?

    哪知道这天好多人家才吃罢了早晨饭,就瞧见烽火台上的那颗报信的树倒了,另一头还着起了大火,黑烟冲天,就是再瞎的人也能瞧见。

    天天说狼,这狼真的来了,村民们却是一时间傻了!

    家里最紧要的家当,那是老早就收拾出来的,可拎起了包袱,担起了箩,村民也舍不得走,来的是土匪不是?要是土匪,咱不能跟他们打?

    凭白咱跑了,把家白白地敞给那些强盗,咋能舍得哩?

    “快跑!快跑!还愣着干甚哩!”

    原先守在烽火台的村民们,脚上跟踩了风火轮一样,跑得比飞还快,边跑还边高声叫嚷。

    “来的是些甚人?有多少?就把你们吓成这样?”

    “天爷呀?还不快跑还磨叽甚呢,这回是鬼兵,是鬼兵来了!那穿着黄狗皮,黄狗帽,背上扛着枪,一队队的,看到了头,看不到尾,再不跑快些,是想让鬼兵砍头哩?”

    那从烽火台上飞奔下来的村人甩开了拦着问的人,十万火急地往自家跑去、

    终于来了!

    可以说李茹自打穿越来以后,最担心的就是这个,眼下终于来了,反倒是有点尘埃落定的踏实,按照先头在家里演练过的那样,招呼上几个孩儿,拿着东西,就往谷堆村南边跑。

    南边山高路远,鬼兵们一时不会想到那儿,他们可以先跑到过去,观望一番再做打算。

    李茹带着三个孩儿逃往南边的时候,就看见村里各家各户,老老少少,都是哭得哭叫得叫,有哇哇哭的小孩儿拉着爹娘的手,生怕自己跟不上步子。

    也有被儿孙背着的老人叫放下自己,说是死也要死在自家房里。

    先时村长王老屯找了村民们来开会,就提醒过大家,万一真到了万不得已逃命的时候,大家就赶紧往深山老林里头跑,这鬼兵来了,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下一步要去哪儿,所以就只能碰运气了。

    这会谷堆村将近一百来户人家,扶老携幼,挑担背筐,浩浩荡荡地朝着东南北三个方向逃窜,鬼兵打从西边来,这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出村的时候,李茹看见了栓柱和锁柱两家,不由得松了口气。

    等到上了山路,离村有七八里地时,眼看着锁柱一大家子就要往相反的方向跑,栓柱赶紧叫了一声,“哥,嫂,去东边怕是不行啊。”

    锁柱比李梅和栓柱都大了十来岁,都是爷爷辈的了,他媳妇和儿媳妇都是东平村的人,这不,眼看着南岛鬼兵就要往谷堆村来了,他们先想到的就是去东平村躲躲。

 第44章 流浪

    李锁柱稍一犹豫,他媳妇就风风火火地拉着他往东平村方向走;“这是甚时候;还顾得上说些淡话?再不快些,命都没了!”

    李锁柱一大家子人,几个儿女也都拖得拖;拽得拽,把个老汉就架走了。

    李栓柱一句话都没落着说全。

    锁柱一大家别看人多,那速度却快得很,没多一会儿就已经走了几里地了。

    锁柱他媳妇这才放开,对锁柱迟来的几句埋怨直当听不见。却是跟自家儿子直使眼色;心里都很庆幸。

    话说她对李栓柱就看不大上眼;没多大本事倒是能上窜下跳,一会出个主意;就显得他能一样?给自家捞了甚好处了?还有小姑子李二梅,一个寡妇人家,就不能老实在家窝着;一会儿捡个孩儿,一会又接个闺女;自己都还要两个哥接济呢;还要贴着粮食养外人!

    嗷,就显得她李二梅是菩萨心肠啦?

    这回鬼兵进村,这逃命的关头,她们去东平村本来也是投亲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