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拳也能用于过招么?”
数月以前白胜在御拳馆对阵展家四家丁的那一幕似乎又在重演,人们开始质疑卢俊义的拳法。
“小红拳虽然不能过招,可是这孙安的拳法还不如小红拳呢,我觉得卢员外是不屑使用真正的高招绝招。”詹姓老者及时给大家解了惑。
白胜听了之后就暗暗好笑,心说你这就是高抬卢俊义了,卢俊义这是被逼无奈才会使出这一招的,除了这一招和“他山之石”之外,用其它拳法应对都要吃亏!
好笑归好笑,他对卢俊义的武学造诣也不得不佩服,因为卢俊义这招“红尘四合”几乎与他的思想是同步的,这也就是说,就算换了他白胜在卢俊义的位置,反应起来也不会比卢俊义更快半分。
红尘四合是防御招式,说白了它就是御光的入门拳招。要练御光,首先要练好“红尘四合”。
这里的四合与武林中传统的六合完全不同,并非是手与眼合、眼与心合等含义,这红尘四合就是双臂双腿合拢的意思,用以防御来自正面的攻击。
攻,攻得浑然天成;防,防得无懈可击。一攻一防之间,三条手臂逐渐接近,在即将相撞的那一瞬间,空气中已经响起了密如连珠的噼啪爆响。
白胜知道,这噼啪爆响是两人浑厚内力的交锋。
第616章 绝顶高手的战斗
那熊如连珠的爆响之后,一声巨响轰然发出,同时有“嘁哩喀喳”的一阵响声发出,人们尚未看清这一拳两臂之间是如何碰撞的,只看见演武台陡然塌陷下来。
两尊天神一样的身形陷入了纷乱的碎木之中。
场中众人大多都被这惊人的场面吓傻了,而那些靠近演武台的观众们都在忙不迭的后撤,即便如此,也有一些人被飞溅的木屑割破了皮肤,吓得吱哇乱叫。
碎木在飞舞,遮住了两具对战的身影,卢俊义和孙安当然不会因此停手,嘭嘭的巨响继续从碎木中心传出,却没有人能够看得见他们如何攻防,即便是白胜也不能,夜视眼不是透视眼。
虽然看不见两人的招式,但是教军场中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卢俊义和孙安的内力之强。
尤其是南看台上的几位绝顶高手更是耸然动容,各自发表见解,对卢孙两人的武功给予评判。
首先是松巴用他的吐蕃语说道:“这两人的内力至少也有九龙九象之力,厉害!”
所谓龙象之力,是松巴的独门武功龙象般若功的专业说法。
龙象般若功共分十三层,每突破一层,即可获得一龙一象之力,如今松巴练成了龙象般若功的第九层,他的内力与膂力就是九龙九象,而他说卢孙二人分别具有九龙九象之力,就意味着他不认为他比卢孙二人更高。
(按:或许有读者会认为松巴的武功不过是龙象般若功第九层,尚且不如一百年后的金轮法王,因为金轮法王练到了第十层,那么是否可以推断卢俊义和孙安等人都不如后世的金轮法王呢?但是宇宙要说的是,在北宋到南宋这一百多年里,由于地球上的灵脉遭到了剧烈的破坏,导致南宋的武者要比北宋差得太多,同样的功法,同样的天赋,同样的功法等级,练出来的效果已是大幅缩水。
比如打狗棒法,降龙掌等武功,到了南宋时固然有人练得出神入化,但南宋的出神入化比之北宋的稍稍精通就差得远了。这也是本书中打斗场面的描写逐渐接近玄幻的原因所在。关于这一点书中后面会着重交待,前面已经埋下了伏笔,就不再提示了。)
松巴对卢孙二人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李若兰就微微点头,用西夏语说道:“他们明显都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的人,真不知他们是怎么练出来的这身武功,在本宫看来,就是服用了天魔丹也未必能赶得上这两人的功力深厚。”
在这个时代里的武林,可以被称为绝世高手或者绝顶高手的人至少需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任督二脉生死玄关已通。
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永远都不能称之为绝顶高手,最多只能作为超一流高手存在。比如林冲,比如鲁智深,比如生铁佛和武松等人
灵兴禅师也在一旁叹息,用汉语说道:“如果仅仅是功力深厚还不至于令贫僧困惑,令贫僧困惑的是根本看不出这孙安的一身武学是何师承来历,为何竟能与卢俊义的红拳不相上下?”
白胜听不懂松巴和李若兰的外语,却能听懂灵兴的汉话,就不禁暗暗好笑,关于孙安的武功,他却是知道一些端倪的。
原本在孙安刚刚到达延州城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孙安这伙人的武功是何源流,但是当梁红玉杀了田虎,并且假借田虎之名派出了乔道清之后,在与乔道清一同来到延州城的过程里,他曾经向乔道清询问过孙安武功的来历。
他问乔道清可谓是问对了人,因为乔道清和孙安的私交极好,若说世上除了孙安、卞祥和山士奇之外还有一个人知道他们的武功是什么来历,那么非乔道清莫属。
据乔道清讲述,孙安、卞祥和山士奇以及縻賙都是通过他介绍到田虎帐下的,这四个人原本都是来自于代州飞狐县的一个村落,这个村落正是唐柠将李存孝的老家。
在这座村中,有一尊无名将军的石像,传说这尊石像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凡是得到石将军青睐的人,都会得好运。有天,村中一位姓何的姑娘采花归来,经过石像旁边时随手一抛,花篮居然不偏不倚好套在石将军的颈上。
没想到,这何姑娘回到家中就有了身孕。在那个时代,未婚先孕可是世俗所不容的事情。尽管何姑娘再三解释都无济于事,依然遭到了全部亲朋好友的指责。因为没有堕胎的方法,就只能将孩子生下来,这个孩子就是李存孝。
李存孝的一身功夫与生俱来,十岁之时就能空手裂毙虎豹,人们知道这是那位石将军赋予他的神功,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属于神授。
再后来,碍于世俗,村落的长者就将这具石像管制了起来,严禁村中未婚女性接近,因此在唐宋之间的几十年以及大宋立国之后的百余年中再也没有出现这等怪事。
然而由于近几十年宋夏之间频繁的战争,晋陕两地的年轻男子被西军大量征用,就导致晋陕多地的人丁趋近衰竭,代州飞狐的这个村落也是如此。
男人都去当兵了,女人自己如何生孩子?而若是没有孩子,宋代这种以男丁为劳力的农村家庭如何生存?
于是孙安等人的母亲就想出来了一个办法——去祭拜村中的石将军像。正好村中的长者也为村庄的破败而忧心,对少女们这种行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经过与这尊石像各种各样的接触,结果这些少女们无一例外的怀了孕。
所以说孙安、卞祥、山士奇和縻賙的武功都是神授的,是从娘胎里就带着的,当然,在他们呱呱坠地之时是无法屠虎毙豹的,他们至少需要长到十岁才能初露峥嵘。
但毕竟他们的母亲都是未婚先孕的,这种事情当然不能逢人便说,不仅不能逢人便说,而且要守口如瓶,因为这涉及到他们母亲的名节,母亲的名节就是儿子的声誉,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他们一向都很低调,若不是跟着田虎屡立战功,就算是山西一地也不会有他们的名气。
令白胜奇怪的是,孙安、卞祥和山士奇以及被白胜用金雀开山斧劈死的那个縻賙,每个人的武功都不相同,没有任何脉络章法可循,而且每个人的功力深浅也不一样,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就是乔道清也无法剖析明白,只说或许是因为他们各自母亲的不同而不同。
但不管怎么说,孙安的武功是极高的,白胜隐隐感到,孙安并不弱于狂暴状态下的完颜闍母。
当然,卢俊义也不弱于孙安。
第617章 鏖战
在人们的热议声中,卢俊义和孙安战斗在崩塌的演武台区域内,演武台的台柱子已经被两人的攻防轰成了碎片,人们看不见两人的拳来脚往,只能看见漫天翻涌的碎木及木屑,给人的感觉,这两人就好像是深海中恶战的两条巨型鲸鲨,只见水怒不见其形。
然而木屑和碎木的数量终究是有限的,在两人强大的内力搅动之下,一直往外迸射,所以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之后,迸飞出来的碎木渐渐稀少,木屑和尘土混合形成的迷雾逐渐清晰,现出来两个人的战斗情形。
在一片狼藉的、埋在地下的断桩残柱之间,卢俊义闪展腾挪,游走八方,身躯化成了道道残影冲击孙安,而孙安则是不躲不避,永远迎着卢俊义的正面前进,每一拳每一脚都击发在前进的步伐之中。
那杆九转提颅枪以及孙安的两柄巨剑都已经不见了踪影,想来应该是被倒塌的木台埋在了下面,而对战的两人也顾不上去寻找兵器,因为战局很是胶着。
接下来的战斗让白胜明白了为什么孙安的绰号叫做屠龙手,这人的破坏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在白胜看来,孙安简直就是为了破坏而生的,他的每一拳每一腿击出,都带着巨大的破坏力,洞穿一切,撕裂一切,不论在他周围的是木桩还是木柱,一击之下,必有毁伤。
当然,卢俊义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若是卢俊义这么容易就被他击伤了,那么卢俊义这天下拳棒无双的名号也就太不靠谱了。
卢俊义用的是红拳,流星与御光交替使用,流星进攻,御光防御,攻则快若闪电,防则固若金汤,纵然孙安的拳法古朴暴力,却也撕不开他坚固的防线。
而反观卢俊义的进攻虽然快若闪电,但每每击中孙安的身体时,也似收不到什么效果。似乎孙安也有着某种抗击打的能力,类似于十三太保横练一类的武功,总之两人的功力悉敌,谁也伤不了谁,也就分不出高下。
这一仗,从过午一直打倒了黄昏,又从黄昏打到了夜幕降临,直到场中负责勤务的军士点燃了火把和灯笼时,两人依然未能分出胜负。
忽然,卢俊义在横向闪躲的同时左腿往地上一勾,那杆九转提颅枪如同一条惊龙一般飞在了半空,只听卢俊义喝道:“用拳脚分不出高下,还是用兵器吧!”
“哈哈,很好!孙某也觉得拳脚很不过瘾,那就再来领教一下卢员外的枪棒!”孙安狂笑的同时,双掌往不远处的地面上虚按两记,只听仓啷啷一阵嗡鸣,那两柄巨剑也从残木中跳了起来,落入了他的手中。
“擒龙控鹤!这就是传说中的擒龙控鹤么?”詹姓老者激动了起来,为有幸目睹这种绝世神功而赞叹不已,旁边的观众也跟着骚动起来。
擒龙控鹤并不是某一家某一派的功法名称,而是一种武功境界的泛指,但凡能够隔空攫物的手段,都可以称之为擒龙控鹤。
所以说要做到擒龙控鹤,首先一定要有一身深厚的内力,不然绝无可能。
像孙安和卢俊义这样的高手当然都能做得到擒龙控鹤,场边众人觉得看见了神异的功夫,卢俊义却是熟视无睹,当即一抖手中宝枪,喝道:“看枪!”说罢一招毒龙寻穴,枪尖抖出八九个碗大的枪花,笼罩了孙安的上半身。
白胜在观察卢俊义的枪法,虽然他钟爱于刀,但是自从练成万象神功之后,只觉世间任何一种拳法和兵器都有可以借鉴之处,而且每当他看见一种拳路和武功时,总是不自觉地要去寻找其中的破绽,研究它的破解之法。
他发觉卢俊义的枪法与御拳馆里三四代弟子所练的枪法并无不同,乃是周侗自创的周侗枪。区别只是火候更加老到,变化更加入微,尤其是这枪花的数量和递进的速度,是三四代弟子所望尘莫及的。
再看孙安时,发现孙安就仿佛卢俊义的长枪根本不存在,没有做出任何招架的动作,直接两剑一先一后往卢俊义的头肩劈去。
众人看到这里就又是一惊,怎么?这孙安竟然刀枪不入么?否则为何敢于无视枪尖?
除了这个解释,再无其它可能。
事实证明了众人的猜测,孙安的确是刀枪不入,那八九个碗大的枪花最终化为一个,扎在了他的咽喉,而他黝黑粗壮的脖子竟然毫发无损。
有人说金钟罩铁布衫练到极致时,就是枪扎一个白点,刀砍一道白印,而孙安的脖子上竟然连一个白点都没有留下!
令众人震惊的尚且不是这个,人们震惊的是卢俊义那杆枪可是宝枪,宝枪都扎不透孙安的肌肤,这说明什么?说明孙安就是铜皮铁骨!
卢俊义也没想到九转提颅枪居然奈何不得孙安,因此在这一招的交换上立马落了下风,因为孙安不闪不避的同时可是劈过来两剑的。
乌光暴涨!乌光是镔铁巨剑所发,巨剑再长也长不过长枪,因此孙安这两剑要伤卢俊义,就只能凭借黑色的剑芒来伤敌。
卢俊义当然不敢用血肉之躯来挡这两道黑色的剑芒,红圈十三路里固然也有刀枪不入的境界,胜于少林寺的金刚不坏体,但是他却远远没有练到那个地步。
错失先机之下就只能腾挪躲避,这一躲避就落了后手,落了后手就只能被动挨打,一时之间长兵器反而被短兵器克制得狼狈不堪。
中原群豪看到这里就忧虑了起来,看来卢俊义也不比孙安更强,这三场比武貌似大宋一阵也赢不了啊!
然而卢俊义也不是白给的,腾挪了三十招过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枪剑相交,在夜幕下撞出一蓬耀眼的火花,他趁着这一撞之机疾退寻丈,再次反扑时,就把先手追了回来。
由守转攻了,这一次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之前他落后的一招在于刺中了对手要害之后认为对手会因受伤而丧失进攻能力,谁知道孙安并没有受伤。
而现在的情形是他每次进攻之后绝不给孙安反先的机会,只管连续攒刺进击——提颅枪扎不死你不要紧,只要能捅得你止步不前就算成功。
同时,他还改换了枪法,开始以枪尖击刺孙安的周身诸穴!就算你铜皮铁骨,就算你刀枪不入,总不能没有穴道吧?
孙安当然是有穴道的,这世上没有穴道的就只有白胜一人。而且孙安也当真害怕被提颅枪点中穴道,在发现卢俊义改了打法之后,他终于不敢再像从前一样无畏地前进了,而是开始了防守。
第618章 艰难的胜利
这是一场两个人之间的鏖战,所谓鏖战,是指战斗十分激烈,而且时间很长。
种师道被劫持了,教军场也就没人安排晚饭了,人们也没有心情吃晚饭,每个人都等待着卢俊义和孙安之战能出结果,而且是盼望着卢俊义能够取胜。
自从卢俊义将战术调整为枪尖打穴之后,他就一路高歌猛进,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而孙安恰恰是不擅长防守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枪尖刺到肌肤之前的一瞬间晃动一下身体,让枪尖刺偏。
只要不被刺在穴道上,那就啥事没有。
因此孙安虽然陷入了狼狈的境地,却仍能苦苦支撑,而卢俊义也拿他没辙,穴道不是你想点就能点中的,因为对手是活人不是死人,更不是初学者用来练习点穴的木人桩。
白胜在南看台上看得津津有味,卢俊义想出来的办法也是他能想到的办法,他知道卢俊义取胜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在这早晚之间却大有讲究。
如果早一些取胜,那么卢俊义就能留存一些内力应付其它的变数,但若是再打两个时辰下去,那么即使最终赢了孙安,他本人也变成强弩之末了,再想跟松巴较技?那就是个笑话。
他只是有墟怪,孙安的镔铁剑都能发出黑色的剑芒,为何卢俊义的提颅枪不能发出枪芒?若是以枪芒凌空刺穴,那么孙安就没了晃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