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工匠心-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欧阳分析完所有信息,帮鲁善工梳理道:“对付小鬼子不要着急,欲速则不达,一方面可以通过跟茧山龙泉堂的合作渗透进去,慢慢提升影响力,增加话语权。”

    “暗地扶植山中彦明,利用他急于自保的危机拉近关系,一旦能控制好这枚棋子,关键时刻必有大用。”

    鲁善工细心聆听,英雄所见略同,老掌柜跟自己想法差不多,明面跟茧山合作,正面浸透进岛国封闭的古董圈。

    暗地里通过山中败家子运作,如果能控制对方最好,瘦死骆驼比马大,山中作为岛国第一古董家族,底蕴堪称恐怖。

    看着不远处长袖善舞的纪文峰,华诚拍卖也有开拓海外市场的野心,现在国内资源基本饱和,就连两大龙头都开始开辟海外市场,如果时机成熟,那……

    一顿饭宾主尽欢,送老掌柜回去,鲁善工洗个澡,躺在床上,松石图终于高价成交,想想自己手里四亿多的资金,十分激动。

    “下一步要买个大工作室!”

第180章 炒泥?() 
    看着到处满满当当的善工堂,随着工艺领域越来越多,无论空间还是设备都要再次升级。

    善工堂不用动,作为琉璃厂的招牌接待客户。可工作室必须换个地方,最好搬到郊区,不但地方够大,空间宽敞,最主要是想建个烧窑。

    无论瓷器还是紫砂都要烧窑,当然在京城附近也不可能建个多大的窑,善工堂只出精品,质量为上,所以一个小馒头窑就能满足需要。

    “我看看!”

    鲁善工睡不着,干脆爬起来,找出地图,寻找附近有没有合适的地点。不能太远,交通方便,平时在工作室研究手艺,有客户很快能回到市区。

    周围最好环境清幽,有山有水更好,看来看去突然发现一个广告,云龙玲别墅区?

    云龙岭,离京城西南不到五十公里,景色优美,有山有湖,尚未被开发。

    万大集团投资十个亿拿下周边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今年又投入五亿,已经做好基础建设,包括专门打通公路,后续投资超过三十亿。

    计划建旅游山庄,还有游乐场,最后还计划建北方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看完网上介绍和图片,鲁善工心头一动,京城寸土寸金,再大的别墅也有限,云龙岭不一样,环境优美,地方巨大,最难得的还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要说远?五六十公里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

    万大集团实力雄厚,说来也巧,正好王建森给自己贡献四亿,用来打造新的善工堂正好。

    第二天去售楼部,听说自己要看云龙玲别墅,直接安排实地考察,观光车带着七八个潜在客户直接来到云龙玲。

    下车有售楼美女带着参观,五十平方公里听着不大,可是真到地方,开车转一天才大致游览完。

    “这里就是云龙湖,相传古代有龙王十九子在此居住,保佑当地居民风调雨顺,受到他们的香火拜祭。”

    敢来看别墅的非富即贵,美女很热情,带着众人来到美丽的云龙湖前,介绍道:“湖不大,也就是五平方公里,但水质清澈,基本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

    “周围湖光山色,景色宜人,绝对不比所谓4A级景区差。难得的是离京城才五十公里,开车最多半个小时,绝对是上好的近郊游风水宝地。”

    “集团计划在湖边最优美的地方推出少量顶级别墅,面积大,甚至可以按照私家园林的标准定制,有什么意见直接可以提。”

    看着众人满意的表情,继续道:“我们集团决定结合云龙岭风景,把江南园林精髓融合其中,力争做到一步一景,别有洞天。”

    “现在基建已经完成,全力施工最多两个月完成,安保设施齐备,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鲁善工暗自点头,深吸口气,别的不说,光空气就比京城好无数倍,地方也大,交通发达,很满意。

    以后把别墅打造成私家园林,有事直接来湖边,喝茶聊天,品香抚琴,这才是生活。

    二话不说,直接下定金,售楼美女十分惊讶,没想到年纪最轻的帅哥居然才是大土豪。

    赶紧签订预售合同,现在订有个好处,能私人提供意见,别墅按照客户的大致要求设计。鲁善工给设计师提出要求,说要加一个烧窑,对方有些头疼,说必须配合高科技环保设备才能审批通过,成本不菲。

    鲁善工一听,不就是要加钱,哥不差钱!

    直接把预算再提高五百万,只要能建个馒头窑,其他的都不是事。设计师一听喜笑颜开,最喜欢这种土豪,这次提成绝对丰厚,态度更加热情。

    忙碌一整天,终于大致搞定,承诺两个月肯定完工,一共下来差不多两千万,基本能达到私家小园林的效果。

    鲁善工打电话给纪如烟,让她找个人负责对接,自己很忙这种事不想操心。纪如烟挂掉电话,俏脸微红道:“新家的事都交给我?这块木头真是……”

    然后屁颠屁颠找设计师对接,至于身份?肯定是女主人,正好自己也有不少想法融入别墅,到时候也有个品香的好去处。

    接下来的几天鲁善工重新烧制玲珑瓷,一口气多弄几套出来,送给老掌柜,欧阳、宋学明、陈长青、纪华诚,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赵四海。

    “刚柔并济,鬼斧神工!”

    赵四海小心翼翼把玩着和薄如蝉翼的玲珑杯,在阳光照射下感受着无中生水的奇妙,轻轻晃动之间,熠熠生辉,美不胜收。

    “短短时间善工堂的手艺更上一层楼,这次作品比上次更加出色。”

    鲁善工微笑着点点头,不愧是玩茶道的资深行家,很快就能通过手感察觉其中的不同。

    经过篆刻的洗礼,刀法力道十足,原本利坯0。6是极限,现在随随便便就能修到0。5,状态好0。4都有可能。

    所以这批玲珑瓷肯定比卖给茧山龙泉堂的更精妙,肥水不流外人田,正好便宜自己人。

    现在善工堂不缺钱,玲珑瓷三天就能烧成,用来送人情最合适。特别是赵四海,痴迷茶道,得到玲珑瓷爱不释手,心满意足。

    现在两人关系密切,下一步鲁善工准备开辟紫砂领域,所以赵四海是关键人物,需要他的人脉和渠道。

    “你想去宜兴?”

    赵四海点点头,不出所料,早就看出鲁善工对紫砂有浓厚兴趣。虽然隔行如隔山,但这句话好像用在这个家伙身上不太管用。

    “主要是想多了解点,毕竟瓷器跟紫砂同根同源,都是泥和火的艺术。”鲁善工解释道:“艺不压身,希望能触类旁通罢了。”

    赵四海暗自点头,难怪人家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这份努力沉稳的心态才是关键。

    “没问题,别的老赵我不敢说,可紫砂那绝对有自信!”

    赵四海给鲁善工满上茶,笑道:“每年最少去宜兴两三次,一是去考察市场,看看老矿陈腐泥的产量。二发掘点有潜力的手艺人,也算投资新项目。”

    鲁善工好奇问道:“外界传的沸沸扬扬,说老矿泥已经开采殆尽?”

    赵四海哈哈一笑,摆摆手道:“紫砂泥料并不稀缺或者说远没有媒体上描述的那么珍贵。按照我估算,紫砂储量至少在未来几辈子都用不完。”

    “除丁山黄龙山和宜兴周边开采紫砂矿源的山头坑口,其实就在蜀镇很多住宅区的地下都埋藏大量紫砂泥的矿藏。只是数十年开采过程中经历数次矿难,而过度采矿也确实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政府才下令控制规模。”

    “早十几年前时候,紫砂矿材并不值钱,取之不尽,宜兴紫砂厂车间内堆积的泥料根本用不完。当时他们暴殄天物用好料子来做大缸、做花盆、做商品壶、盖房做砖,甚至有大量的成品紫砂泥直接出口到岛国。”

    说到这里赵四海想起什么,沉声道:“这种消息绝大部分都是谣言,很多出自那些恶意囤积陈腐泥的无良商家之口。为了就是提高价格,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从中牟利!”

第181章 泥美人() 
    鲁善工一撇嘴,前几年政府下限制令,主要是黄龙山紫砂矿脉,可随着紫砂壶行情的飙升,有些商人就囤积紫砂泥在手中,并极力炒作紫砂泥即将绝迹,趁机抬高紫砂泥的售价。

    2013年市场上的大致价格为普通紫砂泥两千一吨,底槽清紫砂泥2万元一吨左右,还有些精品紫砂泥不是以吨计,而是以斤售,这些价格比2005年初的时候暴涨十多倍。

    但是宜兴丁蜀镇当地,有数以万计的坯手做壶为生,有的人家是世代做壶,有储备泥料的习惯,在政府颁布条例前,他们已经有数百吨的存粮。而做一把壶根本用不了多少泥料,囤积的泥料恐怕做一辈子也用不完。

    要知道很多大师做一把壶,所用原料也就半公斤到1公斤,原料完全够用。

    赵四海感叹道:“记得紫砂大师汪寅仙给我说过:原料就等于紫砂匠人的食粮,不过这种食粮永远不怕变质。”

    “如果是熟泥,存放时间越长,陈腐时间越久,就越好做壶。有些原料如果存放时间太久干掉,只要重新回炼一下,完全可以再用。”

    “她老人家每次看到好泥都会买一点,不是现在用,而是存起来留到以后用,家里地窖存着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买的紫砂泥,越老越值钱,越老越有味道。”

    “她以前在紫砂厂里做壶,一直做到退休。两个膝盖都有骨质增生,2002年差点瘫痪,这就是多年做紫砂壶落下的毛病。”

    “后来把工作室安在家里,但年纪大了,一件东西要做很长时间。再加上社会活动也多,真正每年才做三四把壶。”

    鲁善工点点头,这才是大师壶,汪寅仙作为继顾景舟以后的紫砂泰斗,现在市场上一把精品最少也大几十万,好的题材过百万也正常。

    很多人托各种关系私人订制,等老人家已过世,那价值绝对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投资潜力股。

    连赵四海这种紫砂大神每年都要买几把新人的作品,投资的就是未来升值潜力,钱是其次,主要是考验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对市场的把握。

    “上世纪50年代,顾景舟、朱可心等国家级七位手艺人联合创建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产品大量出口创汇,卖到港澳台和岛国。后来又成立紫砂二厂、三厂、四厂、五厂,的确出过不少好东西。”

    “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以前做的壶都有时代性,带有时代痕迹。现在做的壶,可能设计理念比过去完整老辣,但有些细微地方,可能反倒没有年轻时做得细致。”

    “现在宜兴的紫砂作坊大概有1万家,有技术职称的人约5000人,当中有200名高工艺师、800名工艺师。”

    “其实真正有市场号召力的不过150人,都集中在高级匠人手里。每年我去宜兴,见到不少年轻人,实实在在地在做壶,虽然没有什么头衔,但作品会说话,他们的壶价格也不比一些所谓的高工便宜。”

    鲁善工拿起一把顾景舟,用心把玩着,感受着独特的质感,行话叫:砂性。

    打个最简单的比喻,所谓砂性,就好像将黄豆、绿豆、大米、芝麻按不同比例调匀装在一个碗里的效果。

    从直观上看到的,是不同粗细的颗粒带来的远近层次感和视觉变化,做出来的成品外观效果呈丰富的颗粒砂面。

    紫砂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的泥料:红泥和本山绿泥。这两种料子,一个艳红油润,一个嫩黄细腻,各有特色。

    宜兴黄龙山本地所产的红泥料,尤其是深层矿井的好料子,往往成品在烧成温度适合的前提下,都能表现出铿锵的刚性、清晰的砂性、精气内蕴的水色、古朴温润的触感,细看颗粒外观圆润饱满。

    本山绿泥,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光彩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

    赵四海自然希望鲁善工对紫砂产生兴趣,以对方的天赋悟性,加上瓷器的底子,说不定能成为最大潜力股,继续介绍道:“宜兴紫砂的生产制作基本上分布在丁山的东北面,上袁村、中袁村、西望村、双桥村。”

    “特别是西南部的芳溪村,1980年代开始以贩卖老壶起步,主要做宝岛生意,老壶逐渐淘尽,就开始以做高仿壶。”

    “明代时期紫砂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比较粗糙,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地下的水湿气,使得壶体表面失光。”

    “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糙,大多含有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厚实。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细泥。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

    赵四海放下手里的紫砂壶,无奈道:“要我看现在就算在宜兴丁山,真正懂陈腐料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所谓练泥人根本没有理解紫砂的特性,过程中不留意颗粒结构的公道搭配,一味的机械破碎摧毁过筛,导致泥料质感过分平均,不仅机械强度降低,而且破坏颗粒分布,致使紫砂表面的质感单一,不能充分展示紫砂材质美感。”

    “泥料的颗粒,气孔,泡养以后的质感等都充分展示了紫砂材质的原始美感;好的泥料应该纯净,烧成后要有质感。”

    “好的泥料,应该质感丰硕,光彩谦和,不招摇,应该蕴藉内敛。”

    鲁善工深有感触,为什么说紫砂和瓷器是泥的艺术?说白了原料优劣决定成品好坏高低。

    紫砂行话叫五色土,所谓紫砂泥料其实是由不同泥料相拼,加入适量氧化物,才会产生各种光彩变化,形成很多新的泥种。

    团泥、朱砂泥、菜茄泥、豆碧泥、墨绿泥、天青泥、绿泥、枇杷黄色、葵黄泥、赤鳝泥、黄金桂花泥。

    比如手里的这把顾景舟的半月壶,就是用上品团泥制作而成,摸起来就是四个字:骨多肉少!

    因为好的团泥矿料是紫泥和绿泥共生矿料,颗粒结构的特征是砂感强烈,表面质感丰硕。

    所以不同泥料摸起来,有不同手感,如同美女的肌肤,各有风韵,其中奥妙不足以言语道哉!

第182章 宝藏笔记() 
    接下来的一周鲁善工跟着赵四海去宜兴,亲眼考察老矿陈腐泥,最后选定两个合作商,以后长期供货。

    按照自己的计划,等两个月后云龙岭别墅完工,私人定制一个馒头窑,不用太大,每次能烧几十件瓷器和紫砂就行。

    无论是玲珑瓷,还是紫砂壶,善工堂走的都是精品路线,贵精不贵多。最小的馒头窑就能满足需求,至于霸气的龙窑最少二三十米长,就算有钱盖,人家也不会审批通过。

    手里有钱就是爽,很多以前只能想想的计划马上就能付诸实践,等别墅和园林建成,自己就搬到那边住,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这才叫文人的生活品味。

    今天又是周末,琉璃厂老街有集市,鲁善工闲着没事出来转转,现在金手指越发灵活,不但能吸收手艺经验,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捡漏,这才是玩古玩的最大魅力。

    都说古玩行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平时看不见他卖什么东西,但是照样能活,因为很多东西从底下走,并不是通过门市出售。

    行话叫串货,早年间甚至专门有个固定的时间串货,就是把自己不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