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工匠心-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达摩衣褶线条皆呈弧线,头发丝丝毕现,海水纹纹路精细,无不体现大师高超手艺,精妙入微的刀法。

    “不愧是大师,不光是刀法传神,就连烧瓷也是巅峰之作!”

    鲁善工用手摸着,感受温润如玉的质感,不只是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济,形神兼备,加上原材料的精选,所用的瓷土釉料都比当时德化一般白瓷有独优之处,才使瓷佛显得质地滋润莹厚,胎骨均匀坚硬,美如脂玉,令人爱不释手。

    “三氧化二铁的氧化还原!”

    内行看门道,现在鲁善工经过这段时间的积累,对烧瓷也有所体会,已经能看出其中精妙所在。

    我国早在北朝墓葬中就曾发现个别白釉瓷器,但是白度很差,接近灰青色,可以说是白瓷的滥觞。

    到隋唐时期白瓷的白度已达到0以上,五代、宋、金、元、明时期更达到2~78之间,而其中胎釉的含铁量有的竟低到0。2~0。4左右,最典型当属明德化窑。由于历代各地窑口的胎釉原料和烧成气氛不同,才在白度上表现互有高低。

    像影青或一般青花瓷那样略带青色的釉调,是将其中所含极少的铁粉用还原焰煅烧,使其成为氧化亚铁而带有青色,并且显出白色之感。

    至于定窑或磁州窑等具有象牙白色的陶瓷,是因为其中所含极少的铁分经氧化焰变成三氧化二铁。。。

    德化白瓷其明代作品多为象牙色,而清代作品便成为略带几分水色的白瓷,也是由于时代不同,窑的构造改变,同时火焰的性质有所变化的缘故。

    德化窑在明中叶前后,因为是用氧化焰烧成,所以釉色与定窑同为闪红、闪黄或米色,而且釉光很好,往往有呈珍珠光。

    但是到明末清初时候,由于窑的构造及燃料的改变而变为淡青色的白釉。色调类似当时景德镇的白釉,只是釉光更刺目。

    所以学术上将最初用氧化焰烧成的闪红乃至闪黄的叫作建白,其淡青色乃至景德镇的白釉叫作填白,又名甜白。

    修复难度就在于如何完美恢复这种象牙般的光泽和温润度,这是鲁善工需要挑战的最大难关。

    何朝宗非常注重自己作品的艺术性,不是成熟作品,决不轻易烧制,所以传世作品较少。据德化窑资深藏家估计,目前存世可以确认为何朝宗本人作品的数量,可能不足百件。

    第一次近距离感受何朝宗的艺术魅力,让鲁善工不由感叹对方既师古而不泥古,总结出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开创独树一帜的流派风格。

    达摩和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多多少少能看出盛唐佛像的影子,华贵而又肃穆,既觉得平易近人而又感觉不食人间烟火,细细品味之间,气韵非凡,令人震撼。

    他的观音是世俗化,也是美善与圣洁的化身,仿佛能够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所散发出来的沁人体温。

    髮髻高束,身披长巾,胸前璎珞珠佩,何朝宗的观音完完全全是一个传统女神形象!

第77章 修玲珑() 
从观音身上,鲁善工终于明白何为雅俗共赏!

    何朝宗的观音身材匀称,婀娜多姿。一束高高的发髻、鸭蛋形脸、樱桃小口,一弯细眉,窄长的秀眼,挺直的鼻子,削肩细腰,十指纤纤,卷曲适宜。

    明代仕女画强调的:写美人不贵工致娇艳,贵在于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态的要求完全一致。

    造型风韵多姿,表情平静安然,双目眯起,心有所思,双唇紧闭,嘴角上浮现出一丝甜蜜的笑意,使人感到真有那么一颗诚挚温柔的心在跳动。

    富有人的表情,可随着你的情绪而作出相应的反映。如果失意悲哀,她的表情象是伤感,从她深沉的眼睑下透射出怜悯的心情。

    如果是心悦意爽,表情又象是兴奋,甜滋滋的笑意中洋溢着同样快乐。这种丰富的美感享受,只有在这种世俗化的女性塑像中才能自由地领略出来。

    宛如一幅白描,具有强烈的绘画艺术感,面部五官表情,充盈着女性的温柔、美丽和永恒的青春。

    衣纹塑造尤见匠心,线条飘举,深秀柔化轮廓线,依靠光影可产生富有韵律感的欣赏面,造成一种细腻纤巧的形式美。

    在这种优美线条旋律之下,透露出美女们充满生命活力的躯体,使人看去,好象在柔软的衣裙之下,是正在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的富有弹性的身体,竟忘记她们原来的用无生命的瓷土做成。

    塑造人物要有自己的性格,这就是明代艺术美学的最大特点。因为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成艺术的美。

    绘画以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

    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有时象一朵花;体态的婀娜仿佛花茎,面容的微笑,发丝的辉煌,宛如花萼的吐放;有时象柔软的长春藤,劲健的摇摆的小树。

    象一位年轻慈爱的母亲,在经过整天操劳,哄睡婴儿之后,恬静地倚在床边打盹,嘴角含着甜意和警觉。

    还不敢熟睡,随时在注意孩子有什么轻微的响动。看上去性情温柔,品格贤淑,心地善良,德操圣洁,正是传统古代妇女美的典型。

    鲁善工重新把三件瓷雕分解开,放在清水里,用微波仔细清洗。德化窑最大秘诀就在于瓷土的陈腐,从地下挖取泥土,垒成大土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

    泥土经过大自然的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各种器皿,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儿孙们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

    一般说来任何瓷土和釉料都含有氧化铁,经过300度高温焙烧后,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但如果胎土和釉料中所含的铁元素含量低于0。75%,经过焙烧才能形成白瓷。

    德化窑烧造的白瓷不是将白色呈色剂添加到胎土或釉料中,而是选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再经过几十年陈腐,使其含铁量降到最低。在高温还原的氧化中,洁白瓷胎加上纯净透明釉才能烧造出白度极高的作品。

    所以在白瓷烧造史上先后出现过青白釉、甜白釉、象牙白等产品。德化窑是白而不青,玻璃化程度极佳,胎薄釉片白,产品透光色呈粉黄,这是不同于其他白瓷的根本之处。

    粘合不是问题,现在手里没有合适的釉料,只能先从德化窑当地高价收购陈腐泥料,配合三氧化二铁的还原反应,重现当年温润如玉的质感。

    鲁善工打电话联系唐明,对方人脉广,通过他肯定能得到高品质的德化陈泥料。果然有好消息,说过几天就能运来京城。

    其实景德镇作为天下瓷都,聚集着各种窑口的高手,德化窑也有人烧造。现在物流发达,原料几天就能从产地运到,反而是客源需要市场化运作,这也是景德镇成为规模的主要原因。

    清洗完碎片,擦拭阴干,鲁善工开始今天的功课,拿出利坯刀,把素胎用水打湿,放在旋转台上,用脚控制速度,练习手感。

    随着速度越来越快,不停感知刀和素胎之间的摩擦,粉末大量掉落,胎越来越薄,难度越来越大。

    两厘米!

    一点八厘米!

    一点五!

    一点三!

    一点一!

    鲁善工慢慢停下,仔细检查没有问题后,深吸口气,准备继续挑战。唐明最高纪录是零点六,然后再用半刀泥雕花,甚至直接打孔开窗,成为鼎鼎大名的玲珑瓷。

    玲珑瓷是古代陶瓷艺术之瑰宝,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乃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难度极大,就连唐明都没有完全掌握,在薄如蝉翼的素胎上雕花已经如履薄冰,更何况是直接打孔镂雕!

    《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所以半刀泥只是中级刀法,而玲珑刀才是顶级工艺,先要在素胎上按图案设计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

    然后糊上特制失传已久的透明釉,像窗户糊纸一样,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

    透光的米粒状孔眼,称之为米花。玲珑的本义乃灵巧,明彻、剔透,以玲珑称这种顶级工艺才实至名归。

    玲珑瓷之所以能成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一是靠薄如蝉翼的胎,二就是靠失传已久的透明釉,两者叠加,难比登天。

    鲁善工闭上眼睛,用手摸着素胎,感知薄厚,回想刚才力度和手感,突然脚下一踩,转盘慢慢旋转,盯着素胎,全神贯注,开始挑战自己的极限。

第78章 薄冰盛绿云() 
零点九!

    随着旋转,下刀如蜻蜓点水,多一秒迟疑就会前功尽弃。鲁善工只能暂时停下,调整素胎角度,寻找下一步入刀位置。

    这里就看出水平高低,如果是唐明,一气呵成最少能直接修到零点八,甚至零点七。

    毕竟是几十年日积月累,就算鲁善工通过金手指吸收经验和手感,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融会贯通,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练习。

    零点八!

    不好,破了!

    就在鲁善工感觉有进步的时候,突然手一抖,暗道不好,果然因为走神力度没有掌握好,直接导致素胎破损,宣布失败。

    “哎,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啊!”

    鲁善工摇摇头,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粉末,把素胎拿起来,对于匠人来说好多时候都是在旁边看别人举重若轻,行云流水,好像完成作品很简单的样子。

    可真轮到自己上手,那简直难比登天。打个比方跟百米赛跑一样,别看高手之间只有零点零几秒的差距,那可是就是一辈子也逾越不了的鸿沟。

    收拾干净,洗澡休息,多年失败已经练就一颗平常心。对于匠人来说,失败比家常便饭还正常,成功反而需要长期积累,甚至有时候还要老天爷赏脸帮忙才行。

    听唐明说就算在景德镇,利坯能修到一毫米以内的高手屈指可数,现在各种高科技横行,很多人早就放弃传统手艺,在唐家窑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也寥寥无几。

    所以他才感叹后继无人,这一辈老匠人能吃苦,勉强继承上辈传承,可现在的孩子不管天赋如何,能吃苦的已经凤毛麟角,更不用说十年如一日的沉下心练习刀法,整天跟泥土打交道,难啊!

    鲁善工的短期目标分三步,先利坯,最少达到零点七,然后是练习半刀泥,因为这种刀法必须要在薄胎上才有效果,最后就是挑战玲珑瓷,希望能重现这门绝技。

    很快进入深度睡眠,自从得到金手指后,睡眠质量极高,无论多累一觉醒来,龙精虎猛,精力充沛,保证迎接各种挑战。

    今天是周末,琉璃厂有地摊大集,这是藏家最喜欢的捡漏机会。虽然不如潘家园规模大,可胜在专业,都是老油条,鱼龙混杂,大浪淘沙,全凭眼力。

    收拾干净出门,来到西南角集市,已经有很多地摊开业,不少藏家乐此不疲的享受其中。

    鲁善工边走边看,时不时蹲下来拿起某件东西,因为有金手指,说不定就能触发某种场景,也算捡漏手段之一。

    “咦?这是……”

    一路下来没有什么收获,真的太贵,假的太多,值得出手的玩意寥寥无几。就在走到最里面位置,突然眼前一亮,来到摊位前蹲下。

    “老板来看看,都是刚铲地皮来的好东西,便宜!”。。

    摊主一听就是老江湖,摊上林林总总,什么东西都有。让鲁善工感兴趣的是一堆碎瓷片,很多上面都带着泥土,半新不新,足足上百片。

    “怎么卖?”

    摊主上下打量年轻的鲁善工,笑道:“五十一片,随便选,买多还能便宜。”

    鲁善工没有说话,五十一片碎瓷绝对不便宜,再说很多都是假货,故意沾上泥土,不过地摊就是这样,全凭眼力高低,说不定就能捡漏,很多连摊主都不知道来历。

    “就这三片,拿回去练练手,一百!”

    鲁善工随手拿起三片,在摊主面前晃了晃,掏出一百,直接递给对方。摊主点点头道:“行了,您也是行家,下次再来。”

    赶紧收起钱,看着鲁善工离开,嘿嘿一笑道:“运气不错,遇见一个棒槌,顺便几个碎瓷就算开张喽!”

    鲁善工飞快的离开集市,来到超市买瓶矿泉水,拿出最小碎瓷片,清洗起来。

    “哈哈,果然是宝贝!”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秘色瓷!”

    把瓷片高举在阳光下,只见通体满釉,胎质轻薄如纸,釉面晶亮莹澈,色泽青绿温润。

    拿在手里,清凉温润,如冰如玉,不由感叹道:“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之所以能捡漏,全靠刚才手指触碰瞬间,脑中闪过的一段信息,竟然是秘色瓷的釉面配方!

    所谓秘色瓷,其实就是越窑青瓷,秘色一词最早出于晚唐诗人陆龟蒙的解释,秘字从禾从必,禾指五谷粮食,必指隐匿,两个字符连起来表示国家粮食库存数量机密。

    色字从刀从巴,刀转义指齑粉。巴指附着,两个字引申指药粉配方。所以秘色的意思是保密釉料配方。

    特殊釉料配方才能产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釉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结合特别牢固。自古这种配方保密,专用于皇家瓷器的烧造。

    现在手里的残片,是越窑青瓷极品,专用进贡朝廷的精品,因其制作工艺秘而不宣得名。

    清波杂志云: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

    千百年来秘色瓷只存在于史料中,考古学一直没有找到任何实物,所以学者甚至认为根本是无稽之谈。

    一九八七年四月考古工作者在法门寺唐代地宫,发掘出十三件越窑青瓷,在记录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的确记载为瓷秘色,从而才进一步认识秘色瓷。

    除两件为青黄色外,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特别是湖水般淡黄绿色的瓷釉,玲珑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匀净幽雅得令人陶醉。

    终于解决陶瓷界长期以来议论不休的问题,有力证明秘色瓷晚唐时开始烧造,五代达到高峰。

    “长石釉!”

    “氧化亚铁!”

    鲁善工脑中闪过各种信息,现在对烧窑经验丰富,很快分析出其中最关键的配方,就是利用氧化亚铁产生的青绿色窑变,从而挂釉才能得到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

    如宋代郊坛窑与龙泉窑青色釉,大多挂上两三层而后才有浓厚之感,龙泉青瓷挂釉最少在0。5~毫米之间,梅子青甚至厚达。5毫米以上。正因为釉层特别厚,所以上釉技术也复杂很多,越发难能可贵。

第79章 秘色之谜() 
回到家,开始深度研究秘色瓷,这对于鲁善工来说又是一个利好消息。

    因为想重现玲珑瓷,就要攻克两大难关,一是薄胎和刀法,二是失传已久的透明釉料。。。

    薄胎和刀法不用说,需要通过利坯和半刀泥实现,对手艺是严峻考验。自己现在已经掌握方向和诀窍,缺的只是经验和练习。

    相反透明釉料原本暂时没有头绪,没想到今天偶然捡漏秘色瓷,让鲁善工豁然开朗,发现突破的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