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者本身没有带上手套的情况下,正中其心口的厨刀刀柄上没有任何指纹,便是我排除自杀的最大倚仗!可我没想到的是,你们正是利用了我的这个思维定式,为我设下了一个圈套。”
“没错,正常情况下,假如是自杀的话,凶器上必定会沾有死者本人的指纹,这是因为,我们在现场拿到的凶器是近战武器,每一个拥有生活常识的人,在想到刀具的用法时,第一反应都是用手握住刀柄。”
“可假如这把厨刀并不是有人“用手握住刀柄”刺入易思月体内的呢?”
“一颗子弹嵌入了人的身体内,子弹从中弹者身体内取出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法医会去检验子弹上是否留有开枪者的指纹,因为子弹本身并不会和开枪者的手部有所接触。”
“所以……假如这把厨刀也不和易思月的手部有直接接触,自然也就不会留有任何指纹了。”
顾凡眼神突然有些散乱:“我并非从来没有考虑过自杀的可能性,只是实在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在手部不接触刀柄的情况下,将其送入自己的心脏里呢?”
“不过当我真正开始认真分析这种可能性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之前我的副手老梁随口说过的一句话。”
“他曾经说过,王长明和他的学生叶常两人,是国内反重力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有你们领衔研制的反重力引擎,虽然没有在民用领域普及,但已经被大规模运用于军工领域……”
“而其中,便有大名鼎鼎的【反重力歼星炮】!”
“当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不住联想,既然你作为反重力领域的权威,会不会也能够自己制造出一个反重力原理的发射器?”
“或许在易思月的家中,就有那么一个外表看起来只是普通家具的物件——可实际上它却是一个小型的、简化版本的【反重力歼星炮】!”
“这样一来,只要把厨刀放在那个简易的反重力发射器中,再设定好具体时间,原本只能当作近战武器的厨刀便成了一把可夺人性命于百步之外的飞刀!”
“如果真的是如此,厨刀的刀柄上没有指纹,岂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叶常听了这话,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掩盖了自杀的事实之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顺利把易思月的死亡栽赃给王长明。”
“如果是在临死前直接写上凶手的名字什么的,这种拙劣的把戏我们警方一眼就能看出来!因此你们不得不为这次陷害披上了一层近乎完美的伪装!”
“请容许我再次感叹一番易思月小姐的奇思妙想,她不愧是国内心理学成就数一数二的大家!”
“轻易就能到手的证据,反而会让人起疑;可假如是费劲千辛万苦,耗费了无数脑细胞推理得出的结论,便会被每个推理者奉为真理。”
“易思月小姐正是凭借着这种思路,为我们设下了一个精妙无比的圈套。”
“我们在一开始调查王长明的时候,他给出的监控录像确实可以作为十分有利的不在场证明,可之后我们很快便查到,这个不在场证明是他精心伪造过的……想想看,就在死者死亡的那段时间内,一个距案发地点并不远的嫌疑人伪造了一份不在场证明,恐怕每一个人,都会直接认定他便是这个凶杀案的凶手吧!”
“更何况,王长明在被捕之后也承认了自己杀人的罪行……”
“他为什么要承认?易思月明明就不是他杀的!”
“让他说出自己的杀人动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竟然能让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冒着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的风险,也要承担下自己本不该承担的罪责?”
“看起来,顾警官心里应该已经有了答案吧。”叶常笑了笑,漫不经心地回应道。
顾凡的声音已然有些沙哑:“因为……”
“……因为父爱。”
“王长明之所以即便搭上了自己,也要担下杀害易思月的罪名,正是因为,假如他亮出了自己真正的不在场证明,那么另一个杀人犯便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了。”
“这里,我必须着重介绍一下你们隐藏在暗处的,第四位同伙。”
“王长明的独生子,王钧星同学!”
170。看不见的天花板(二十八)()
“当我在调查易思月的案子时,王钧星并非是我的调查目标之一。”
“他虽然具备随意进出文月小区的能力,可下午时却和你一样,有着十分具有说服力的不在场证明,事实上,易思月之死确实与他无关。他本就是游离于这个案子之外的一个无关人员。”
“但是当我挖到王长明家中后院的流浪汉尸体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后来尸检的结果显示,流浪汉是上午9点钟的那段时间死亡的,可王长明却把他的尸体用车子带回了家中,下午时分埋在了后院……”
“那么王长明……上午在哪里?”
顾凡摸了摸头顶已经结成血块的伤口,语气严肃地说道:“他上午的时候,去和儿子王钧星看了一场电影。”
“那场电影十二点钟结束,我之后查过这个电影,全长90分钟,也就是说,他们是十点半入的电影场。”
“王长明上午的行程并没有作假,周末休息的他原本一直呆在家中,可突然在上午九点多开车出门,去找自己的儿子看了场电影……可据我所知,由于他每周在天都大学都会有课程安排,每每下课之后都会去顺便看望儿子,因此平常周末父子并不见面。”
“……为什么单单这个周末,王长明要和王钧星去看电影?”
“为什么他们看完电影、吃完午饭之后……王长明的后备车箱里会出现一具流浪汉尸体?”
“为什么王长明会直接承担杀害易思月的罪名?”
“结合整个案件,答案呼之欲出……”
“因为王长明假如真的交待了自己在易思月死亡的那段时间去了后院……被埋在花圃中的尸体必然会被发现!如果这个流浪汉的尸体被发现的话……”
“……那他的宝贝儿子岂不是就要因为杀人的罪名锒铛入狱了吗?”
“王钧星才是你们安排在王长明身边的、最大的卧底!”
顾凡冷声道:“下面我将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遍案情。”
“上午9点,你安排王钧星在某地杀死了一名流浪汉。”
“之后,王钧星给自己的父亲王长明打了一个电话说明了情况。”
“王长明听闻自己的儿子杀了人,不由心急如焚,于是在家中准备好了干净的衣服(有可能,但不确定)开着车子到了王钧星的杀人地点。”
“将尸体装上车子的后备箱中后,王长明先是若无其事地和王钧星去附近的影院看了一场电影,之后又去吃了烤鱼,此时流浪汉的尸体一直都在后备箱中。”
“随后,王长明将王钧星送回了天都大学,自己开车回到了家中,并先回到了书房。打开了久未使用的监控摄像。”
“下午2点多,王长明起身去往后院,开始埋尸。”
“或许你在王长明的家中还安有监控?因此你很快掌握了王长明的动向,并在岛上咖啡厅直接联系了于家中等候多时的易思月。”
“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的离去显得从容一些、或者只是为了单纯误导警方……易思月在家中提前画好了精致的妆容,当她接到电话的那一刻,便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时候走到尽头了……”
“她触动了你为其精心准备的、外表可能是某个家用电器的反重力发射器,静静等待着飞刀精准地插进自己的心口。”
“之后,中刀,倒地。”
“最后用尽自己仅有的一丝力气,努力地挪动角度,让自己倒地的方向偏离反重力发射器的轨道方向,来隐藏自己自杀的真相。”
“而易思月自杀的结果就是,王长明为了制造自己的不在场证明,不得已动用了人脉关系,篡改了网安局的实时监控录像。”
“而在我们警方介入调查后,一直被这个已经死去的易思月牵着鼻子走,如其所愿地发现了王长明视频录像的漏洞、如其所愿地逮捕了王长明、如其所愿地让属于王院长的最高权限移交到了你的手中……”
“至此,你们的整个计划完美收官。”
“真是……精彩绝伦。”
啪——啪——啪——
立于主控制台的叶常此时的脸上终于露出的钦佩的笑容,盯着面前神色冷峻的顾凡大声道:“相比于我们的计策而言,能在无数干扰的迷雾以及无用的垃圾信息中提炼出真相的顾警官,你的推理才算得上真正的精彩绝伦呢!”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顾凡眼神漠然,嘴唇嗡动,言道:“我确实还有两个疑问至今仍没能解开。”
“请问,我知无不言。”
“王长明对儿子的感情,不可谓不深厚,甚至已经可以用溺爱来形容……为什么王钧星却甘愿和你们一起谋划,甚至不惜背负上杀人的罪孽,来坑害自己的亲生父亲?”
“更不要提易思月,她为了让你达成接收权限的目的,可是要以生命为代价啊!”
“你究竟是给两个人灌了什么迷魂汤,居然能让他们毫无怨言地杀人与自杀?”
叶常听了顾凡的诘问,并未立刻回答,反而打开了主控制台的三维屏幕,敲击了几下控制键,瞬间,主控室的天花板、四周的金属墙壁以及地下的地板居然开始微微发亮,最终又变成了一片巨大的黑幕,而黑幕中开始陆陆续续地闪现出一些发亮的小光点……
过了大概几秒钟,原本充满了科技感的银白色房间瞬间大变样,居然……变成了一片浩瀚的星空!
而顾凡只觉得自己仿佛真的置身于一片无垠的星空之中,四处望去,除了还近在咫尺的叶常之外,四周都变成了无数的恒星、行星、陨石和巨大的星璇……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向他猛烈地袭来。
“怎么样,很壮观吧!”此时站在主控制台上的叶常就好像悬浮于宇宙的中心,背着双手,看着眼前的浩瀚宇宙,缓缓道:“这个主控室墙壁上都连接了时下最为先进的光学微刻电路……每一块墙壁都相当于一个显示屏,正因如此,我才能控制计算机,制造出这样一片壮观的宇宙图景。”
“现在,你有没有感受到,相比于整个宇宙而言,人类个体、甚至族群的那种……渺小?”
171。看不见的天花板(二十九)()
在惟妙惟肖的炫光幻影之下,顾凡此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宇宙间独有的孤独与冷寂竟无比贴近真实,一时间确实有一种生而渺小的感觉。
只是他却不想被叶常一直牵着鼻子走,因此稍稍收回了震撼的神色,冷哼道:“这和我之前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岂知叶常此时的情绪却十分激动,大声道:“相比于人类的整条历史长河而言,个体的生命与价值根本不值一提!而相比于整个宇宙所经历的尺度而言,我们人类甚至地球的历史又是多么的短暂与微不足道?”
“钧星和思月之所以甘愿做这些你们正常人看来足以摧毁整个人生的事情,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和我一样,明白了个人的生命荣辱,和整个宇宙的大图景相比,是多么的可笑罢了!”
“你说的这些有的没的,我一句都听不懂!”顾凡的两条剑眉此时都快绞在了一起,狠声道:“你不会想要说,正因为人类注定会在亿万年之后灭亡,因此不管我们作出什么反社会反人类的事情,都无所谓吧?”
“没看出来,你一个物理学家,还是个虚无主义者?”
叶常没有回答顾凡的这个问题,而是转过身去,背对着他,淡淡地说道:“顾警官,您知道‘费米悖论’吗?”
顾凡一怔,还未来得及回答,便听到叶常接着道:“1950年的一天,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
“这句看似简单的问话,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所谓的费米悖论,事实上就是两条看起来相悖的推论:1。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2。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为止,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
“我不知道顾警官的童年是怎样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在夜深人静之时爬到家里的别墅屋顶,抬头望着夜空中的漫天繁星。”
“那时候我经常在想——假如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人的话,他们又在哪里呢?”
“那些有别于地球人类的智能生命……”
“他们都在哪儿呢?”
“顾警官,你知道吗,虽然银河系里面仅有1000亿…4000亿个恒星,但是在可观测的宇宙内有几乎同样数量的星系——对应每一个银河系的恒星,就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星系。也就是说,可观测宇宙内的恒星数量大概是在10^22到10^24之间。”
“具体的论证手段我就不一一说明了,你只要明白,即使按照最为保守的估计,整个宇宙中也应该存在一百万亿个智能文明。”
“即使我们地球所处的位置真的是宇宙边陲,可这一百亿个智能文明总会有发展到人类所不能理解的发达程度——几百年前我们想要穿越一个国家或许还要付出一生的时间,可如今只需要坐上几个小时的飞机,便瞬息而至。同样的,我们现在只能用‘光年’来衡量的伟大尺度,或许在其它文明看来,不过是一杯下午茶的距离……”
“我们理想中看到的,应该是无数只存在于最疯狂幻想中的智能文明,在广袤无垠星海中的交相辉映。”
“可是人类历史的三百万年间……有实证证明发现的外星文明是多少个呢?”
叶常说到此处,眼神中蕴含着深深地绝望,一字一顿地说道:“一!个!都!没!有!”
“一个都没有。”
顾凡此时眼中的愤怒神色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他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生怕漏掉了叶常的任何一个字。
“呵呵……我之所以要和你说这些,是希望你能够在之后更容易地理解我所总结归纳出的‘那个理论’。”
“顾警官,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
“第一,在做完我应该做的一切之后,我会主动放开防护罩,跟随你一起去警署自首,之后发生的所有事情……不管多么的骇人听闻、丧心病狂,我都愿意一力承担。而你也不必去探究我究竟为何这么做。”
“第二,就是接着听我解释下去,我不知道你是否会认同我的说法,但我相信以你的聪明才智……假如你听了我之后的那些观点,可能就再也无法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了。”
“现在,你还想听下去吗?”
顾凡的心中突然莫名开始恐惧起来,可他想了想,觉得这毕竟只是一个游戏,又会出现什么难以接受的东西呢?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吐气开声道:“你接着说吧。”
“顾警官,你确定吗?”
一直都面无表情的叶常,此时的脸上竟多了一丝恐惧的意味,他好像突然感到有些冷,缩了缩脖子,缓声说道:
“你真的做好了准备,来迎接这个黑暗又冰冷宇宙……所蕴藏的残酷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