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娱乐开发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内地娱乐开发商-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来到余德水办公室时,余德水正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疑难问题。看到秦天柱来了后,停下自己的思索,请他在办公室茶几旁的椅子落座。

    余校长看来是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要是别的学生来到他办公室,那肯定是他余校长坐在自己座位上,学生们站在书桌旁,毕恭毕敬的听他余校长训话。

    现在招待自己的架势,有那么点像同事之间闲谈的样子,或许余校长和学校的吴书记谈工作,就是现在这样的吧。说不得,看他刚才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是有什么难事,需要向我这个天才学生问问计呢。

    是不是要乘着现在校长有求于自己,向他要点在学校里的特权呢!

    余德水现在确实有点发愁,准确的说是愁并快乐着。

    说他快乐着,那是有根据的,不要说《恰》剧的拍摄,给灵泉中学带来的知名度的提高,光是上面拨下来的款项,就让他笑开了嘴了。两个星期前,省里就给他们学校拨下来500万的建设教学楼的专项资金,他估摸着有这些钱,学校可以多盖栋图书馆了,学校教职工的奖金也该长长了。

    一个星期前,共青团zhōng yāng也给他们学校拨了笔款,说是用于灵泉中学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发展;没过几天,教育部又给灵泉中学拨下来一笔款,说是用于他们学校的教育改革试点实验经费;省里和市里听到zhōng yāng部门的这些动静后,好像也要再表示表示,正在想个什么名目再给他们学校拨点钱下来。

    还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过这都是好事,虽然这也给余校长带来了一点烦恼。他算了一下,这些各种名目的几笔款项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两千万之巨。

    这么多的钱,怎么花呀?这给余德水带来了一点烦恼。

    当然,他真正烦恼的不是这个。他要真是为了钱多,而发愁得吃不下饭,被别人知道了还不被笑死。他烦恼的是另一件事,这也与《恰》剧有关,准确的说是与他秦天柱有关。

    “小柱,你现在很风光啊!”

    秦天柱故作轻淡地道:“一般一般!”

    他也留意了这几天的媒体报道,他先前的估计没错。媒体的报道重点已经从对《恰》剧本身,转到当前的教育制度上。与剧中的那种比较理想的教育制度比较起来,媒体对当前教育的一堆弊病是大加鞭挞。媒体的焦点尤其集中在他秦天柱上,这么一个少年,平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就是个学校中的名副其实的差生,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他就是个典型的失败品、不合格品。但你能说他不是人才?他岂止是人才,简直就是妖孽一般的天才嘛。

    这么一对比,简直是**裸的打脸哪!

    随着这场波及全国的教育大讨论越来越深入,参加讨论的群体范围越来越广,教育部门的官员们都坐不住了。各种讨论会,研讨会,开了一个又一个。这其中,作为风暴中心的灵泉中学校长,余德水这几天就被邀请到京城参加了不少这样的会议。

    “教育部和宣传部,有意请你和《恰》剧中的几个主演到京参加表彰,到时可能会请你们担任全国青少年思想教育辅导员!”

    “思想教育辅导员?”秦天柱听完一愣,开玩笑道:“有出场费吗?有工资拿吗?”

    余德水实在听不入耳,脸sè一整,气道:“你说呢?”

    真是个不识货的小子,这是多大的荣誉啊,竟然还提要出场费。

    “校长,你叫我过来,该不是只是告诉我这个吧?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说出来听听,我给校长大人参谋参谋!”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这小子,还真成jīng了。

    余德水感叹道:“这几天,全国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很激烈啊!”

    秦天柱有些无所谓:“这情况我也了解,不过这又能怎么样?等这段风头过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他可不认为自己的《恰》剧会引起什么全国的教育大改革之类的事情,玩笑也不是这么开的,他有自知之明,不会自恋到以为自己有那么大的能耐。

    “这就是一阵大风吹过,顶多是刮倒了几棵树或是吹倒了几栋房子。大风过后,该怎样,还是怎样。”

    余德水点点头,同意他的分析:“你说的大体是没错的,不过,具体到我们灵泉中学就不一样了,我们灵泉中学算得上就是被这股大风刮倒的那几颗树吧。教育部前几天拨下来一笔款项,就是给我们作为教育改革试点的经费的,让我们在素质教育上趟趟路。省里教育厅已经给我发话了,要我们灵泉中学得做出点样子出来,得动真格的!”

    这就是余校长的烦恼所在了。想他余德水兢兢业业几十年,堪堪觉得自己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算是摸到了点门路了。没想到,最后临近退休年纪了,上面说他们学校在素质教育上面做得不错,让学校在素质教育的问题上给全国的同行探探道。

    哎,生活怎么会这么幽默呢!给全国同行探路?他哪有这个能耐啊,没办法,只得把秦天柱招过来问问计。

    谁让他是始作俑者?不能让他那么逍遥的置身事外。

    “你有什么主意?我们灵泉中学要怎么在素质教育上趟趟路?”

    我有什么主意?秦天柱有点无奈,这么大的事情,我能有什么主意。他刚想推说,这么严肃的问题,我一个毛头小子怎么知道。不过一看校长的眼神,他就知道没那么容易过关。

    挠着头皮想了一阵。他两世的记忆,也算是个上过大学的人了,严格说起来,在这个问题上,算是有点发言权的。

    什么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秦天柱不太关心。大学里的教育你不能说是应试教育吧,他另一个记忆中的李峰,那也就是在大学里胡混了几年,还不如在读中学的时候呢。中学里的教育,就是再有问题,起码学习压力大,能让你没办法懒惰。

    “校长,我觉得吧,应试教育也没什么大问题!”

    什么意思?余德水眉头一皱,你在你的《恰》剧中,表达的可不是这个意思。“《恰》剧中,你不就是想批判下现在的教育吗?现在这么说,不太负责任吧!”

    那个,《恰》剧其实是我剽窃的,这种事情我会告诉校长你吗?

    秦天柱捋了捋自己的思路,说道:“当然,应试教育问题是有点的。我的意思是,如果大学里也采取严格应试教育的话,我觉得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实际情况不是,现在大学里应该管得比较松吧?我可是听说,现在高三学生们的口号就是辛苦这一年,考上大学就能享受青chūn了。”

    “嗯,国内大学确实不像我们中学管得那么严,一切靠自己自觉!”

    “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国家教育的问题不是什么素质教育或是应试教育的问题,而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不衔接。你想啊,我们学生在小学或中学正是贪玩的年纪,却学习累的像狗一样。等我们到了大学的时候,已经成年了,应该要有所作为了,也能承担一定压力了,却突然被放了羊了,说要你们自己管自己了,于是大家去享受青chūn了。”

    他喝了口茶水,续道:“大家都说发达国家的教育好,尤其是英美国家的教育。依我看,他们好就好在一个教育的一以贯之上,好在中小学与大学的衔接顺畅上。我可是听说,美国的中小学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协会等学生自治组织的,到了大学后他们也就能适应这种自我管理的生活。而且,人家美国的大学都是宽进严出的,在中小学管得宽,在大学管得严,这与学生们的身体发育以及心理与生理的承受能力也是想适应的。

    我们国家恰恰相反,在学生需要玩乐的年纪管得严,压抑天xìng。在学生成年了,需要打拼前程的时候,却放了羊,让大伙享受青chūn了。”

    余德水发现秦天柱说得还是很好的,很有启发xìng,没有拘泥于当下讨论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窠臼中。而是看到了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那照你这么说,如果现在的大学教育能够中学化的话,反而更好了?”

    秦天柱摊摊手道:“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应试教育也没说得那么差,起码出来的学生们基础好,吃苦耐劳!”

    “可问题是,我只是个中学校长,我也管不了大学教育的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我们中学是教育试点,需要搞点动作出来,不然可应付不了上面的任务。”

    “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只能适应环境喽。大学不能中学化,那我们灵泉中学就来个中学大学化好了。总之,就是做好教育的衔接工作。”

    “中学大学化!就像大学里那样,让学生们自我管理,参加各种兴趣协会?”

    余德水有点当心,心里很没有底。要真是这样的话,学生们可就放了羊,这大学升学率可就难以保证了。这一步踏出去,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可要是什么也不干吧,省里和部里恐怕都不会同意。

    秦天柱无所谓,反正他只是个出主意的,最后决定的是余校长自己。当然,要是采纳了他的意见的话,那对他想必也是有不少好处的。起码,老妈不会整天纠缠与自己的学习和逃课的事了,得尊重学生的个xìng发展不是,咱开公司干的也是正事。

    说不得,到时学校成立什么编剧协会,演艺协会什么的,他梅花公司多了不少的廉价劳动力呢。

    小财迷的算盘那是打的劈啪作响的。

    。。。

第六十章 下一部是什么() 
秦天柱回到公司时,周嘉朋问了问他,关于公司下一部作品的问题。

    是啊,公司的创业作《恰同学少年》在商业上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轮播映权就赚得盆满钵满,第二轮的播映权以及音响版权这几天也在谈,可以预料,收益也不会低,是到了考虑公司下一部作品的时候了。

    秦天柱没先说自己的打算,他问了问公司的其他几人:“你们有什么想法?”

    周嘉朋和金光华等人互相看了看后,都摇了摇头,赫兰鹏道:“秦少,还是说说你的想法吧,我们都听你的。”

    秦天柱有点遗憾,一个公司总不好什么事都由他来做决定,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李光看他皱着眉头的样子,似乎猜到了他心中所想,他解释道:“秦少,这几天周大哥与我们就公司的业务发展方面谈了谈,在这方面,我们倒是有些建议。不过,具体到电视剧项目,大家还是听你的意见。公司现在能这样成功,做到这般名利双收,就是秦少你当初一眼相中了《恰同学少年》项目。得承认,秦少在这方面的眼光无人能及。”

    听了这话,秦天柱是赞同的。凭着对未来十几年,尤其是对娱乐传媒业方面的先知先觉,他在这方面的眼光,肯定是别人所望尘莫及的。

    不过,他还是决定先听听他们对公司发展的考虑。

    “很简单,我们几个人的意见是,公司目前阶段可以以拍电视剧为主,但必须要把广告业务发展起来,为公司的业绩做有力的支撑!”

    周嘉朋先说出了大伙的观点,随后给秦天柱做了详细的说明。

    周嘉朋和金光华两人这几天算是比较空闲,他们与很多拍电视剧的同行聊了聊,包括广电系统内的单位,或者京城的民营制作机构。那些同行对他们梅花公司的创业作就能一炮而红,纷纷表示羡慕。

    许多同行向他们痛诉现阶段拍一部电视剧有多困难,包括拍摄难,播出难,回款难等方面。比如拍摄难这一方面,如果不是上级部门指定要拍的剧集,那么首先一道难关就是资金问题,现在的国内状况可不比十多年后,各行各业都缺资金。这时候要找到愿意向电视剧投资的单位,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就算拉到了资金,还有个人才难关。你想拍部有市场前景的,比如武侠剧或偶像剧类型的,目前国内就非常缺少拍这类剧的幕后制作人员。

    当然,就算你解决了这些麻烦,在拍摄这一环节,还会遇到剧本审查这只拦路虎,你也不知道自己的剧本中什么时候会踩中了地雷,总之,要拼人品了。

    至于播出难、回款难的麻烦,他们梅花公司在卖剧的过程中,也算是有所了解了。

    与同行聊得越多,情况了解的也就越深,周嘉朋他们都一阵后怕。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拍电视剧这行,可谓困难重重,风险甚大,绝对算不上什么蓝海。周嘉朋几人对自己公司的《恰》剧的成功,更是多了一份庆幸。

    正是因为看到了电视剧这行的巨大风险,周嘉朋几人都觉得有必要加强公司的广告业务。相比起拍电视剧,广告制作周期短,回款快,这样公司也有稳定的现金流。如果公司的某部电视剧投资失败了,也不会导致公司整个垮掉。

    秦天柱点点头,深有同感。如果前段时间,公司有上了轨道的广告业务,那就算是他的《恰》剧最后没卖出去,企业也还能继续运行,人员也能继续保持稳定。

    “那公司现在的广告业务有起sè了吗?不会还是接几个县里或市里电视台的外包广告业务吧?”

    金光华不满道:“秦少也太看不起人了。我们现在已经直接从广告客户那里接来不少的案子了,可不是以前做低端外包的水平。”

    周嘉朋道:“《恰》剧的成功,对我们公司名气的提升帮助很大。现在,周围几个地级市的广告业主,就有不少直接找我们做广告代理业务。现在,手头有七八个案子了,差不多能有近八十万的收入。虽然不是什么名牌产品的广告,但也都是些正规厂家的业务,不是以前那些乌七八糟的广告。”

    “只要是正规厂家的广告,那就好!”秦天柱说完,看了看李光,玩笑道:“要不然,李光同志可不在我们梅花公司伺候了,哈哈哈!”

    李光给他看得不好意思,歉然道:“看来秦少心里还记者仇呢,我先向大家道个歉,最后表个态,我李光现在与我们梅花传媒是同生死,共存亡!”

    《恰》剧成功了,公司也有了几个骨干员工,梅花公司也算是活下来了,秦天柱觉得是时候考虑考虑公司扩张的问题了。

    他问道:“公司是不是要多招几个员工过来?”

    “是有这个必要!”赫兰鹏说道:“就手头这几个案子来说,单靠我和李光两人制作的话,就需要六个月左右时间。虽然每张单子都不大,但都是些正规广告,还是需要认真策划一下的,比较耗时!”

    说道招人,秦天柱想起了李光的那个自己开广告公司的同学,“李光,你前几天说的你那个同学,他的广告公司大吗?”

    李光一听,知道秦天柱的意思,“秦少想招他来我们梅花?”

    秦天柱点点头。

    李光分析道:“可以试试,他开的是家小公司,才10万元左右的注册资金。他开广告公司也是仗着家在当地有点人脉资源。前几天,听说我在的梅花传媒就是《恰》剧的制作公司后,很是羡慕。我做做工作的话,是有可能过来的。就是我们灵泉县这种小地方,人家可能有些顾虑!”

    说道灵泉县地方偏僻的问题,金光华也有点牢sāo,“我们梅花公司要是在钱塘市就好了,凭我们拍摄《恰》剧的名望,要是公司是在钱塘市的话,广告的业务量和客户档次都会向上提两个等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