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欢喜记事-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安郡王,“……。”

    他就知道兄弟是靠不住的。

    说好的把船上的人都轰走了,让他安心圆房。

    他一安心,脑瓜儿疼了半个月。

第七百五十一章 晕眩() 
街上人多,马车行走的格外慢。

    马车从人群中缓缓前行时,杏儿眼尖认出来了。

    心上一喜,赶紧从人群里挤过来,掀开车帘道,“姑娘,我总算是找到你了。”

    谢景宸正愁怎么送苏锦回镇北王府。

    事情还没有完全办完,不宜被人知道。

    现在暗卫和杏儿都来了,谢景宸从车辕上跳下,骑上马背。

    苏锦望着他,“你不回府?”

    “我明儿再回去,”谢景宸道。

    人都回京了,居然不回王府住。

    不知道在搞什么鬼?

    苏锦虽好奇,但也没问,只点点头。

    谢景宸骑马离开。

    杏儿望着苏锦道,“姑爷不回王府,那他今晚住哪儿?”

    “你还担心他露宿街头?”苏锦失笑。

    “……。”

    “我是怕姑爷住在他不该住的地方,”杏儿道。

    “……。”

    杏儿只差没明说那是什么地方了。

    夜里那些花楼的姑娘穿的暴露,打扮的花枝招展,他们从门前过,暗卫差点被两姑娘拉进去。

    杏儿不放心啊。

    暗卫一脸黑线。

    这丫鬟总是瞎操心,世子爷活腻了才敢在两岳父的眼皮子底下去逛花楼。

    就东乡侯和皇上,哪个好惹啊?

    世子爷去花楼抓世子妃的奸都差点被苏大少爷打……

    这事过去也没有多久,这丫鬟就忘了不成?

    世子妃逛花楼的可能性都比世子爷大。

    杏儿把车帘放下,暗卫赶马车回府。

    从马车上下来,苏锦累的几乎抬不动脚。

    强忍着疲惫回了沉香轩,被一屋子的赏赐给怔懵了。

    内屋里摆着四口大箱子,桌子上摆着八托盘的首饰。

    金的、玉的、珍珠的、珊瑚的……

    把一张大圆桌子摆的满满的,还重叠。

    杏儿眼睛都笑眯成一条缝,“这么多的赏赐?”

    碧朱站在一旁道,“这些都是皇上赏赐给世子妃的,上午福公公亲自来宣旨,只是世子妃不在,福公公又不好再送去东乡侯府,就留下礼单回宫了,走之前还叮嘱让世子妃别忘了进宫谢赏。”

    只要皇上赏赐,不拘多少,都是要进宫谢恩的,何况皇上赏赐了这么多。

    而且最重要的还不是赏赐,是皇上为了给苏锦和九泉之下的云妃积福举办花灯会和大赦天下。

    得亏东乡侯的妙计,有皇后在前面做挡箭牌,否则皇上专断独行,必定会被太后狠狠训斥。

    苏锦看了看那些首饰,每一件都喜欢。

    但是她真心累了,坐在贵妃榻上把鞋袜脱了。

    杏儿呀的一声叫起来,“姑娘的脚走出水泡了。”

    还不止一个水泡,她就说怎么这么疼了。

    杏儿拿了针来要给苏锦挑破。

    苏锦没让。

    她要先沐浴。

    碧朱赶紧去小厨房拎热水来,苏锦泡在浴桶里,舒服的毛孔都舒张开了。

    双臂搭在浴桶边,要不是杏儿一直和她说话,她都能睡着。

    泡了一刻钟,便起了。

    挑破脚底水泡,抹了药,倒床便睡。

    苏锦以为她能一觉睡到天大亮。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什么时辰了,只感觉到一双手在她身上四处点火,痒麻麻的。

    一个身躯压过来,苏锦瞌睡虫跑了一半。

    鼻尖萦绕着一抹熟悉的味道,借着朦胧灯烛,苏锦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

    是谢景宸。

    苏锦望着她,“不是明天才回来吗?”

    “怕你想我,我提前回来了,”他道。

    “……。”

    醇厚带了些压抑的声音随着炙热的气息扑打在苏锦的脸上。

    眼睛都睁不开了。

    苏锦暗磨牙。

    死不要脸的,明明自己想回来,却故意这么说。

    苏锦岂能让他嘴上讨了便宜去,“累都累死了,哪有力气想你?”

    谢景宸,“……。”

    这女人!

    看着苏锦比星空还要美的眸子,眸底淡淡笑意,看的人直想沉溺其中。

    娇艳红唇仿佛水洗的樱桃,泛着诱人的光泽。

    之前在小巷没有品够,这会儿再忍不住,附身亲了上去。

    小别胜新婚。

    苏锦双手挽着他的脖子,回应着他。

    这还是苏锦第一次主动,谢景宸心软成一滩水。

    屋内,红床帐暖,春色无边。

    翌日,日上三竿,苏锦都还没醒。

    丫鬟婆子只当苏锦逛花灯累着了,却不知道谢景宸半夜回来过。

    丫鬟们逛了半天的花灯,夜里睡的格外香甜。

    哪怕屋子里床差点摇散架,也没人知道。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

    有起夜的丫鬟听到屋内的动静,那动静再熟悉不过了,世子爷折腾世子妃的时候就是那声音。

    可世子爷离京未归啊,屋子里却发出那样的声音。

    丫鬟吓的没敢上茅房,赶紧回屋了。

    怕惹祸上身,丫鬟没敢和别人提半个字。

    最后苏锦被杏儿给摇醒了。

    苏锦睁开惺忪睡眸道,“叫醒我做什么?”

    杏儿望着她道,“端慧长公主回京了,宫里设宴,要给长公主接风洗尘,姑娘洗漱一番就得进宫赴宴了。”

    杏儿把纱帐拢到折枝梅花铜勾上挂好。

    想起件事,杏儿忙道,“南安郡王来了好一会儿了,说是头晕,让世子妃给他瞧瞧。”

    进宫赴宴,苏锦没什么反应。

    宴会参加的多了,也就那么回事。

    但南安郡王来找她治病,这就不是小事了。

    苏锦掀开被子下床,“你怎么不早叫醒我?”

    “南安郡王不让我叫醒姑娘,”杏儿道。

    杏儿把挑好的裙裳伺候苏锦穿上,然后梳洗打扮。

    正屋内,南安郡王是望穿秋水啊。

    脑袋转动都疼。

    看到苏锦走进来,南安郡王赶紧起身。

    结果起快了些,脑袋一阵晕眩,眼睛都发黑。

    他扶着椅子又坐了回去。

    苏锦见了道,“这是怎么了?”

    南安郡王郁闷啊。

    他能说是被丫鬟给打成这样吗?

    丢人啊。

    “一时没注意,后脑勺磕着了,”南安郡王道。

    “头疼的厉害,怕太医不靠谱,就知道来找大嫂了。”

    南安郡王不会说他是嫌弃药苦才来找苏锦的。

    苏锦能把任何药调制成药丸。

    药丸咽下去,轻轻松松。

    更重要的是服药丸,可以不惊动他父王母妃。

    不然问起来,他不一定能骗的过去。

    苏锦坐下给南安郡王把脉,然后问南安郡王的症状,道,“是怎么磕着的?”

    南安郡王,“……。”

    能不能不要问的那么详细?

    他想把最后一点脸保住。

    南安郡王望着苏锦,不安的问,“严重吗?”

    “磕成脑震荡了。”

    “……。”

    。

第七百五十二章 疼爱() 
    南安郡王一脸懵怔。

    脑震荡?

    那是什么病?

    这样的专有名词,南安郡王是听不懂的。

    不只是他,大夫都听不懂。

    但南安郡王能随便一磕就磕成脑震荡,苏锦也是很服气的。

    而且依照脉象来看,脑袋里还有淤血。

    为了更准备的了解病症,然后开药方。

    苏锦检查南安郡王的脑袋。

    随手一碰,南安郡王疼的倒抽吸,牙关都咬紧了。

    杏儿看了看道,“磕出大包来了。”

    主仆两对着南安郡王的脑袋看了又看。

    大门敞开,走过路过的丫鬟婆子都能瞧见。

    丫鬟婆子们面面相觑。

    虽然知道南安郡王是来求医问药的,但世子妃对着一个男人的脑袋又摸又看,有损清誉啊。

    南安郡王疼的额头冷汗都冒出来了。

    嗯。

    还有一半是吓的。

    因为苏锦要给他脑袋上施针。

    长长的银针扎进去,涨疼的脑袋仿佛要炸裂开一般。

    施针后,苏锦去后院给他抓药,杏儿煎药。

    一碗苦兮兮的药喝下去,南安郡王头更晕了。

    提前圆个房,真是要了他半条命啊。

    苏锦起的就晚,给南安郡王治病又耽搁了时间,等她进宫,宴会已经快开始了。

    那些贵夫人和大家闺秀都往宴会大殿走,看到苏锦,周静漪走过来道,“可算是来了,迟迟不见你来,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苏锦笑道,“有点事耽搁了。”

    “我是不是来的太晚了?”

    “不早不晚,赶在开宴前来了,”周静漪笑道。

    敢在开宴后,皇上都到了还不到的,整个京都就找不到几个。

    不过以皇上对镇北王世子妃的疼爱,就是晚点也没事。

    只是今儿宴会是给端慧长公主接风洗尘的。

    她是镇北王世子妃的姑母,做小辈的晚到,有些失礼。

    周静漪和苏锦并肩走进大殿。

    周静漪和定国公府大少爷坐在一起,苏锦坐在王爷下首。

    王妃身怀有孕,这样的宫宴,她不会参加的。

    不止是王妃,拂云郡主也没有来。

    苏锦坐下没一会儿,公鸭嗓音便传来:

    “皇上驾到!”

    百官和夫人起身,跪迎皇上和太后。

    自打给皇上下砒霜之毒后,太后就病了,这么多天,没有出永宁宫一步。

    昨儿端慧长公主回京,都没有进宫,就携女儿宜安县主进宫给太后请安。

    太后一喜之下,病好了大半。

    这场宴会是专程给她女儿接风洗尘的,太后就是病着,也得撑着身子出来给女儿撑场子。

    让人瞧瞧端慧长公主在她这个太后心中的地位。

    当然了。

    这可能是做给皇上看的。

    端慧长公主回来,太后的病就好了大半。

    万一哪天皇上要端慧长公主回封地住,太后再病倒。

    到时候百官就有理由奏请皇上恩准端慧长公主常住京都了。

    太后笑容满面。

    皇上就神情淡漠多了。

    他不明白镇北王怎么让他给长公主接风洗尘。

    这事与他又不相干?

    但皇上信任的大臣不多,王爷算一个。

    再者太后有意给端慧长公主接风洗尘,宫里筹备了许久,不会因为太后的表妹(堂嫂)毒发身亡就不办了。

    左右都是要办的,皇上便听从了王爷的建议。

    但见太后喜悦,和端慧长公主母女情深,皇上心底颇不是滋味儿。

    端慧长公主携女儿宜安县主,还有齐王府承娴郡主给皇上请安。

    齐王没有回京,知道太后恩准端慧长公主回京,承娴郡主就吵着闹着也要回京探望太后。

    她是太后嫡亲的孙女儿。

    大齐朝最繁华的地方就是京都,没有什么地方比京都更热闹。

    女儿、孙女儿、外孙女儿都回来了,太后能不高兴吗?

    宜安县主脸色不大好,太后见了心疼道,“怎么脸色还这么差?”

    宜安县主脸色苍白,端慧长公主心疼女儿道,“宜安从小就在封地长大,京都地远,一路随我奔波,舟车劳顿,还有些水土不服,歇了一晚已经好多了。”

    宜安县主望着太后道,“昨儿花灯节,宜安身体不适,都没能看,下次花灯节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办了。”

    女儿家都喜欢玩。

    昨儿病恹恹的,她还想出府玩,硬是被端慧长公主拦下了。

    她的身子骨不及承娴郡主,当然了,这可能和承娴郡主提前几日出发,在半道上等她们有关。

    她是一日未歇的进京的。

    太后心疼孙女儿道,“过些时日哀家再办一场花灯会便是了。”

    女儿过个生辰,皇上又是办花灯会又是大赦天下。

    做太后的下令给孙女儿办个花灯会算得了什么?

    宜安县主高兴的福身,“宜安谢太后疼爱。”

    百官和夫人面面相觑。

    一直以来,太后和皇上就在明争暗斗。

    尤其是在端慧长公主的事上。

    当初皇上没能护着九陵长公主,让她被太后逼着和亲南梁。

    这是皇上心底的痛,对端慧长公主,皇上一向公事公办,不容半点马虎。

    但皇上膝下多了一位还没有册封的女儿。

    太后这是要为了女儿和皇上抗争到底啊。

    要说这些大臣也是不理解。

    端慧长公主出嫁,生了一女一子,只是儿子早产,不知道吃了多少稀罕药材,也没能扛过六岁便病逝了。

    齐王膝下也只有承娴郡主一个女儿,莫说嫡子,连个庶子都没有。

    齐王府里姬妾如云,可就是不生养,听说齐王都愁白了头。

    太后也没少长吁短叹,每年都挑选了好生养的宫女送去齐王府,可是人送了一堆,好消息一个没有。

    这么多年,太后也差不多死心了。

    膝下就承娴郡主这么一个宝贝孙女儿,自然是心肝儿疼着。

    为了彰显太后对孙女儿的疼爱,太后让宫人在她身边摆了凳子,让承娴郡主坐在她身边。

    这样的荣宠,可不是随便谁都有的。

    承娴郡主迈步上台阶,刚在太后身边坐下——

    一道公鸭嗓音传来:

    “九陵长公主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

    所有人都懵了。

    尤其是皇上和福公公。

    九陵长公主?

    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在这时候提九陵长公主,这是活腻了找死吗?

    话音落下,九陵长公主走进来。

    她身侧还带了一个姑娘,年约十四五岁,模样俏丽。

    看着九陵长公主走进来,皇上从龙椅上坐起来。

    他快步走下台阶,道,“九陵?”

    “皇兄,”九陵长公主泪眼婆娑。

    

第七百五十三章 宴会() 
    不等九陵长公主跪下行礼,皇上就将她扶了起来。

    自打九陵长公主和亲南梁敬王后,至今十五年,也不过回来两回。

    这是第三次。

    十五年啊。

    一母同胞的兄妹就见过三回。

    一个被束缚在南梁回不来。

    一个被困在龙椅上,连出宫都难出。

    今儿心头气闷之时,能见到皇妹,出乎意料,突如其来的惊喜,皇上龙心大悦。

    看着九陵长公主,皇上眸光湿润,久久不能言语。

    百官们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实在是被这件事震的不轻。

    南梁大军兵临城下,逼着大齐查出北漠郕王被害真相,好逼北漠付钱付粮。

    从南梁借兵给北漠就知道南梁居心叵测了。

    在这时候,和亲南梁的九陵长公主居然回来了?

    这太匪夷所思了。

    她是怎么回来的?

    如果是正大光明的回来,该是朝廷派人去南梁,接她回京。

    小住一段时间后,再把她送回南梁。

    之前两次都是这么操作的。

    而且还是皇上几次差遣使臣去南梁诉说思妹之情,南梁皇帝才恩准九陵长公主回大齐探亲啊。

    从皇上想见妹妹,到真见着人,至少是一年。

    太后坐在凤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