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修道生活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修道生活录-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些怅然若失。倒是徐思远看得大呼过瘾,在每一地皆要停留很久才愿意离开。

    也是因此,当他们在千尺崖眺望完江临市全景,沿路下山时,看看天色,却是已近日暮了。

    一路上,王充就自己的遭遇想了许多,在途经那片有溪流淌过的石滩时,他略一迟疑,还是停下了脚步,和身边的徐思远说道:“上次我来玩的时候,好像把一个东西忘在那边了,不如你在这儿等等,我去找一下。”

    “拉了什么东西?我和你一起过去吧。”他想独自去之前取出石头的地方看看,可热情的小表叔并不想安静地呆在原地。

    想了想,王充觉得多个人问题也不大,便点头同意了。

    二人离开主干道,往溪流的深处走,没多久就来到了边上倒着一块大条石的小水潭旁。除了潭中的水枯了一些,没有再显得盈盈 满溢之外,一切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王充下意识地探手入怀,摩挲了几下胸前吊着的那块小石头。

    把你埋在此处,阻止溪流前行的,究竟是谁呢,是不是梦中传我道法的那个老头。。。王充暗暗想到。

    徐思远见他到了这里忽然停步发愣,心中颇为诧异,难道侄子的东西是掉到水潭里去了?

    “这个潭子看起来也不深,要是有什么重要东西在里面的话,我帮你跳下去捞捞?”

    “不用了不用了。。。”王充慌忙制止了小表叔的行为,这哪儿跟哪儿啊。“上次确实丢在这一带,时间久了,可能是被其他游客有捡走了吧。”

    叹了口气,他正要离开,蓦然,视线余光中却有一抹蓝影闪过。

    “嗯?”王充猛然回头,见溪流通行的更深处,石滩的拐角竟有一人现身,朝这儿遥遥地望了几眼,转身就走。

    王充如今目力非凡,看得仔细,那竟是一名身穿道袍的年轻道人。此人为何出现在这里,见到了自己二人,为何又不大方相见?

    念及此,他来不及解释,直接追了上去。

    “秋生,那我们。。。。。。欸,你怎么跑了,干啥呢!”徐思远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自从来了这儿,侄子就变得越来越奇怪了,现在居然一言不发就跑路?

    王充平日里的锻炼虽然不算勤快,但身体经过天地元气的洗练,摆脱了一些浊气,奔跑起来却是身躯轻盈,耗力不多。可是任凭他怎么加速,竟都追不上前方的道士。

    那年轻道人的行路姿势更潇洒,如散步般悠然的同时,却一路飘行,速度极快。按理说一个人走路走得再快,又如何快得过跑步呢,但此事的确就发生在了王充的身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双方的距离并未甩开,他仍能远远地吊着。

    徐思远在后面拔足狂奔,也发现了王充似乎是在追远处的一个人,心中不禁好奇万分。可在这种时候,每说一个字,都是对体力的消耗,因此有话也只得暂且忍住不说。

    一前两后,三人竟就如此默不作声地在山间奔行了十几分钟。当徐思远和王充都因疲惫有些支撑不住的时候,终于见到道士的身影进入了一个位于山坡上的道观之中。

    王充停下来喘息,张望四周,发现追逐间,他们竟已跑到了鹿岭东北的山脚附近。此处不是游客常去的地段,离最近的公路也有些距离,因此向来人烟稀少,哪想山中会有道观存在。

    不过既是道观,也当有传承之香火。王充在原地休息时远远地观察了几分钟,还是有数位大爷大妈进出的,应该是附近的居民前来叩拜祈愿。

    他问题不大,徐思远却花了好久才缓过来。两人走近看时,只见道观正门的牌匾上勾画着三个大字:遁空观。

    PS:今天是周末,不知道大家看书的兴致会不会高涨些?上传章节的时候是279个收藏,我想立个flag,今晚320收就加更,无虚言!

第三十六章 入遁空,无功而返() 
见到这名字,却让王充心头一乐。“遁空”,应当便是隐匿在虚空中的意思。虽说修道之人的最终愿景都是破空飞升,离开尘世,“受紫诏天书而居洞天矣”,但好端端修在陆地上的道观,何来“遁空”一说,未免有些自命高洁了。

    但话说回来,就论方才那名道士行路的法子,显然是某种特殊的步法,如今进了这道观,若说其中没有一些修道者才能掌握的神奇法门,王充是不相信的。

    况且,他的道途虽然才刚起步,却也明显感到有越来越艰难的趋势,而且顽石中的符文传给他的只有筑基期的修行法诀,后续无凭,甚至都无法预期之后将要面对的坎坷。好不容易撞见同道中人,怎能不抓住机会交流学习一番。

    “我们要跟着那道士进去吗?”徐思远已经猜到了一点王充的目标,因此发问道。

    “嗯。”

    “不过我说,你为什么要一路追过来,你认识他?”

    王充摇摇头。

    “。。。你小子真是变得有些令人看不懂了。”徐思远盯着他,一脸莫名。但考虑了一阵,却也没有独自离开,而是选择一起行动,将事情看个明白。

    两人待体力恢复,便和普通的信众一般朝山坡上走去,也没遇到什么盘问。遁空观内和其他的道教庙宇并没什么不同,一般的重檐歇山式建筑,砖石结构,也有些殿宇回廊,只是整体面积比不上那些闻名的道观罢了。

    他们自然不是来进香的,因此刚一进门,便开始着手搜寻目标的踪迹。可能是如此举动难免有些怪异,没多久,一名和王充岁数差不多的小道士便上来搭话:“请问两位施主,是在找什么人吗,需不需要帮忙?”

    王充凝神用感知观察了一下眼前的小道士,发现其精气神虽然较常人旺盛,但似乎不像身怀修为的样子。

    其实他也不知修士应该有的样子是什么,只不过从自身的气息变化来推敲,补漏之前就已将之凝练,补漏后隐于体内,晦涩难明,但除非刻意隐藏,不然还是应当与常人有所差异的。

    但无奈先前与那名道士相追逐时,双方的距离太远,王充也没法探知虚实。见小道士平平凡凡的样子,他不由地忖道:“难道那是一种无需真气,便可运行的法门?”

    虽然他自诩已经开始修道,但目前可以仰仗的依然只有呼吸吐纳的引仙法,手里纵然有块不凡的顽石,却不知其中奥妙,可以说是两袖清风,身无长物。乍见别人奇异的步法,他即刻便想到自己曾在《水浒传》中看到过的一个人物:戴宗。

    虽说水浒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但其中并不缺少神话传说的元素,单说宋江得玄女娘娘授三卷天书,梁山好汉上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众星,便是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到的东西。

    梁山好汉中,相比其他人,绰号神行太保的戴宗有一个绝活:把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便能作“神行法”;一日行数百里不歇。

    眼下发现了类似的手段,要说王充的心中没有一丝艳羡却是不可能的。他心中思量,反正休息的时候人也跟丢了,干脆以假作真,让这个小道士帮忙把人找出来。反正自己年纪小,应该不会引人怀疑吧。

    他仔细回忆了一下对方的特征,问道:“小道长,你有没有见过一个面色白净,大概这么高,穿的和你差不多的道士,五分钟前从大门里进来。”

    谁知他随便一比划,对方似乎就明白了要找的人是谁,却紧接着脸色一变,坚决道:“观中没有这个人。”随即抛下二人,匆匆走开。

    叫了几声没叫住,徐思远不平道:“秋生,你说怎么会有这种人,脸上的表情就差写个两个字‘在 这’了,还口上不承认。不就是个道士吗,倒让我想起当年龙王庙里的那个大叔,也是臭显摆,还威胁我们,切!”

    王充没吭气,听小表叔提到小时候的事,突然灵光一闪,径直向殿宇的后面走去。

    徐思远纳闷他怎么又走了,和王充一道钻到建筑的后方,见其沿着院墙摸摸索索,脑中猛然想到一件事,眼睛也是一亮。

    果不其然,他们很快就在一处树丛中,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木制窄门。王充上前推了推,门竟然只是虚掩的,“吱呀”一声就打开了,露出其后的空间。略微一瞧,便发现后面隐匿的院落还有好几重,甚至还看到不少道装的人士在其中。

    可惜,二人正想迈步进去,之前的小道士火急火燎地跑过来,拿身子挡在门口,也遮住了他们的视线,面露不喜道:“不好意思,这边不允许外人通行。两位如果没事,还请速速离开。”

    别人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强留也没什么意思。王充虽心有不甘,但也没再逗留,只是对此处暗暗留意,心道:遁空观是吧,等着,我还会再来的。

    …

    由于在下山时浪费了太多时间,当他们回到家时,已经将近七点了。一路上,王充还要想办法应付小表叔的不断盘问,着实有些吃力,到最后直接把道士步法怪异的事给抖了出来。徐思远之前因为用尽力气跟住王充,也没有看清前方之人的身形动作,这么一听,顿时大感懊悔,错过了那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幕。

    晚饭是在自家吃的,吃完大家一起看电视消遣,自然略去不表。王父王母安排徐思远住在家中准备好的客房中,倒是令王充微微松了口气。如此,想必他每晚例行的打坐入定就不会受到干扰了。

    夜晚,修行自然要勤耕不辍地持续下去。

    观光一事,只要有过经历,之后的再度凝聚便要轻车熟路许多。这并不是修道路上必经的一关,因此有些人若是观性光数次不成,通常会选择放弃,改用其它的方法。不过掌握此法,入大定相对便会轻松不少了。

第三十七章 养心沐浴() 
王充今晚就有所体会。当白光定照时,他很快便重归定境。这种状态下,“意识”的波动其实被压至最低,但对真息出入时的体悟也会加深。

    真息的运转规律与凡息,即正常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可王充心中虽知晓,却说不大上来,只是在其吹拂过周身经络或内脏时,借由此,对自身的外形与内在有了更细致的感应。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道心与真息渐渐相合,真息不断,心神调息不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不知不觉中已游遍了自身宇宙各处。

    到了此时,王充只觉对于体内的情况,不再是修道前的盲人摸象,而是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借助吐纳的元气打通了主要经脉,使其如条条大路般畅行无阻。再加上明心见性,稳固心神,道基可谓是定了。

    要说筑基功成,勉强也可以算。但要达到传说中筑基圆满时的“内视”境界,他却明白自己还差些火候。这里的内视并非“内视返听”一类的说法,而是一种近乎神通的手段,可谓真正对自身躯体洞若观火,知晓其中每一刻发生的所有变化,才算是境界相符。

    且不论在此之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甚至是练虚合道的种种道家玄奥境地,单是内视一关,王充尽管心里有所准备,却仍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若说观光乃心神中所见光明,并非切实地出现于体内,倒也可以理解,但躯体的变化,不借助双眼,怎么能看得那么仔细呢。

    偶尔,他也会觉得,修行与科学便如同天地之树衍生出的两根枝丫,二者的许多道理很难相互解读,只能玄玄地领会罢了。

    而要踏出这一步,自然是有法可依的,那便是引仙十二法的最后一法,养心沐浴。

    “真心真息两相助,神气自然会相依;

    心息神气常相依,行者自然入大定; 

    大定之后有一关,养心沐浴少人知, 

    养心沐浴到定中,灵宝毕法是真身。”

    养心沐浴,重点其实只在“养”这一字,强调地是不疾不徐,勿忘勿助,以天然真火搬运周天,一方面给养经脉,一方面保持神意在内,不出气穴,好似小火慢炖,使其缓缓成长。

    王充依法门中所示地步骤而行,入定之后,渐渐感觉身周温温吞吞,如卧棉上,竟真有一种泡热水澡的感觉,可谓是他修道以来进入过的最舒适的定境了。

    当他的心神沉浸其中时,却没注意下丹田中的月华凝聚成的浅绿色气团,竟也擅自拉伸出来,随着其余真气一同运行。顺着督脉上升到脑部时,飘飘散散,在王充的感受中,却是有丝丝清凉感自天灵浇下,如沐甘霖,触动更深。

    对此时的他而言,所谓时间,确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当太阳跳出地平线,紫气遍扫大地时,他从定境中醒来,犹有些山中不知岁月的恍惚。

    …

    小表叔在江临就待三四天,相处的时间可谓宝贵,因此王充也停下了对道书的研读,白天都陪他在外面待着。

    第二天回来的时候,母亲和他说:“下午谢凡来找过你,让你有空了去他家玩玩,要不吃完晚饭再过去?”

    “好的,妈。”谢凡又来找自己了,这点王充倒是不奇怪,这人连着几天都不来了才算异常现象。但让自己去他家玩,却真是头一次。

    不过自己这边也有客人在,为了去找同学而把小表叔晾在自家,显然也不大好。因此王充立马用座机给谢凡家打了个电话。

    “喂,你好,请问是?”接电话的却是一个浑厚的男中音。

    王充这头一愣,怎么这声音他都没听过呢。不过转念一想,前段时间谢凡他爹不是回来了吗,应该就是这位了。

    “呃。。。叔叔好,我是谢凡的同学王充,能否请谢凡接听一下电话。”王充客气地问道。

    “王同学是吧,好的,没问题。”一串杂音后,谢凡果然跑来了电话前。

    “喂,哥们儿,干啥呢,找你一趟都没个人影。”

    王充把徐思远在这边的事陈述了一下,谢凡马上爽快地同意了。“朋友的表叔,就是我的表叔,一起来,没问题!”

    因此,饭后两人便一齐去了谢凡家。徐思远也是刚知道侄子的好朋友就在同个小区,也是大夸他的福气。

    来到谢凡家中,果见三口齐全,他妈妈王充以前见过,而另一位面部表情温和,举手投足间却带着一丝威严的中年男子,应当便是谢父了。王充依然很好奇谢父的身份,但这既然是机密一类的东西,无论是处于律令还是礼节,他都不能随便开口询问的。

    但谢凡介绍他们时的理由却让王充有些惊奇,原来邀请自己来这儿玩,还是谢父提出的主意,似乎是想见见孩子最要好的朋友。联想对方一年到头不着家,关心一下儿子的生活状态的确情有可原,因此王充也没有多想。

    两人呆了一会儿,临走的时候,谢凡悄悄叮嘱王充,明日和徐思远出门时记得叫上自己,人多玩起来也热闹。王充自然答应。

    一夜无话。

    第二天,王充依约叫上了谢凡,三人一道外出。谢凡和徐思远都是外向型的性格,虽是初识,却聊得很开,不多时便“臭味相投”,一大一小两个男人相见恨晚,迅速建立了知己般的友谊。

    只是他们早早出去,去些公园转了转,到下午竟陷入了无事可做的境地。原来江临毕竟是个小城市,出名的景致不多,王充年纪又小,只能带着表叔在市区内或附近游览,几日下来,一时将印象中的好地方都逛了个遍,审美疲劳,天气又炎热,此刻几人最想做的,竟只是找点室内场所呆着消消暑。

    徐思远是无所谓,王充还没想出主意,却听谢凡在旁道:“不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