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九的脸色由青转红。
    他道:“我都看到你从塔楼冲回来,若没有主意,你会如此失态?”
    徐四见遮掩不过去,便道:“我是有想法,但是那主意实在有失人和,所以我想再等等,看能不能再想出别的主意。”
    “什么想法,”徐九见徐四松动,立刻问道。
    徐四道:“乱军太会笼络人心,我担心驱逐之时,城中劳力丧失大半,便想破坏其才建立起来的关系。”
    “怎么破坏,”徐九忙问。。。
    他心系马颖,爱屋及乌,希望马家能尽快好起来。
    徐四摇头,道:“那想法还不成熟,等我考虑清楚再说。”
    徐九心念微动。
    他知晓徐四的性子,吃软不吃硬。
    他放缓了语气道:“四兄,我知道你是怕我担心。但我如今都是已经将要定亲的年纪,再不是小孩子,许多事我不想最后一个被通知。”
    徐四神经被触动,脸颊肌肉轻轻一颤。
    顿了片刻,他道:“我本想毁了庄稼,再围困城池,城中米粮有数,粮荒一起,自然也就乱了。”
    “好主意,”徐九击节。
    “但如此一来,城中百姓定会受难,到时死伤也是无法预计的,”徐四赶忙道。
    徐九做赞同状,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跟被带走大部分劳力相比,死伤千把人又算得了什么?
    他谎作饿了,出去吃饭。
    转头他就寻到陈大,命他带人去将城外庄稼毁掉。
    陈大略有些迟疑。
    树林之外不远便是一片庄稼,这时都已接近成熟,沉甸甸的穗子几乎都把茎秆压弯。
    徐九皱眉,道:“有问题?”
    陈大摇头,快速着急人手,直奔林外。
    而在帐中,柳福儿吐了口气,道:“让人去截断水源吧。”
    徐四挑眉,道:“你不是说这里支流多,要用此法见效甚是缓慢吗?”
    柳福儿道:“九郎君本就急心攻城,如今得了计策,定然已经行动起来,我们也只能帮着他把效果做到最好。”
    “什么!”
    徐四霍然起身,想要阻止。
    柳福儿睨他一眼,摇头道:“都说慈不掌兵,我现在体会了。”
    她道:“你与我心都太软,不是领军的将才。”
    徐四面色微红,缓缓坐定之后,快速调整表情,而后命人去阻截水源。
    待到日上中天,兵士来报,已成功将源头堵住。
    徐四叹了口气,示意他退下。
    柳福儿道:“粮荒之后,没有什么比能吃饱肚子更让人信任。”
    她道:“咱们的粮草怕是有些不够。”
    徐四点头,道:“我也正做此想。”
    “只是那般行事有些明显,不如攻下城池,再向鄂州求援。”
    柳福儿点头,意识到自己的行事有些急躁。
    她定了下神神,笑道:“此番百姓无辜受累,待到事成之后,还请四郎帮忙说合,这两年的赋税还是减免了吧。”
    “这个自然,”徐四心里也是有些别扭,答应得很是痛快。
    江陵城周边,因着水源阻断,支流水位缓缓下落,但因经城而过的河道是几个支流汇集,变化倒也不生明显。
    百姓们还如往常一般汲水,用水。
    待到入夜,城里的灯光次第着熄灭。
    而在城外的庄稼地里,却又道道青烟随风飘散。
    守城的兵士瞧见,初时还以为是谁家在地头生火。
    但随着青烟间隔着升起,兵士这才慌了。
    他急忙奔去府衙回禀。
    今晚当值的是申四。
    因他从前做土匪之时,管理过银钱,黄二便命他管理军需一块。
    此时他正召集人手商量收割稻麦,以及收取赋税一事。
    听说地里着了火,且正一路绵延,申四一下子惊跳起来。
    他摆着手,招呼这些人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叫人去救火?”
    众人答应着急忙往外奔出。
    申四急得跺了几下脚,叫了好些人,直奔城外。
    秋夜的风吹得不急不缓,将稻麦里的水分吹干的同时,也将小火苗吹得越发壮大。
    申四过来时,地里已经可以看到明显的火光。
    他急忙命兵士灭火。
    许多住在城外的佃户也不顾得宵不宵禁,忙敲锣打鼓的召唤人赶来灭火。
    夜里,声音本就传得极远,城里许多人家都尚未睡去,听到动静都起来查看。
    黄二郎也披衣起身,叫来亲兵道:“怎么回事?”
    亲兵出去一趟,很快回来道:“是城外的庄稼出事了。”
    黄二郎霍然起身。
    没走多远,便遇到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的尚大和卫五。
    三人也顾不得哆嗦,就直奔城墙。
    才刚走到一半,三人便闻到空气中飘着的焦香。
    这味道卫五最为熟悉。
    他顷刻想起早前让他心痛到吐血的那一船粮食。
    三人登上城头,没等走到近前,便看到照过来的火光。
    黄二郎拧着眉头,思忖片刻,吩咐卫五,“你这就去城里的粮铺,将他们所有的米粮就地封存。”
    卫五迟疑了下,道:“城外动静太大,城里的百姓定然已经知晓,若此时封存,只怕会引起骚动。”
    “我知道,”黄二郎道:“待会儿我会发布告示,城外有敌来犯,城里粮食实行管制,保证不让他们饿肚子就是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谁的地盘谁守着() 
城外的火一烧便是整整一夜,待到天色大亮,地头上瘫满了满身狼狈的佃农和兵士。
    佃农们眼睁睁看着辛苦一年成果化为飞灰,不由失声痛哭。
    徐四立在塔楼上,静静的看着远处。
    良久他悠悠叹了口气。
    “四兄,”徐九一脸得意的过来。
    徐四看他一眼,有些郁郁的回帐。
    徐九皱眉望了眼徐四背影。
    暗道四兄也太妇人之仁。
    坐定之后,徐四沉沉叹气。
    柳福儿明了他的心情,她亦是如此,所以才眼不见为净。
    倒了杯温热的浆水,递过去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便是只断水源,百姓们也会受罪。与其缓慢的煎熬痛苦,不如一下子过去。我想,只要安排得当,他们的难过不会持续太久的。”
    徐四看她一眼,道:“收获在即,城里的粮米铺子不会有太多存货。我已屯了重兵在东西城门,只看黄二郎如何抉择。”
    柳福儿点头。
    北边不远还有梁家军驻守,只要黄二郎不傻,就不会自投罗网。
    徐家又堵住东西两边,偏留了南门。
    城里已经没有多少粮食,黄家军每日损耗不小,他若真如传闻中一般爱民,便会把这里让出来,就此南下。
    江陵城的府衙里,申四耷拉着脑袋回禀,城周五十里的庄稼损毁大半,余下救下的,也不足一千石。
    卫五道:“粮铺里的粮食也不多,加起来也就几百石的样子。”
    黄二郎深吸口气。
    江陵城里人口接近三万,若加上他们大军,那就是将近十万。
    这么多的人口,一天的嚼用可想而知。
    这一千来石,可不顶什么。
    “另有哨探来报,东西两门六十里出有人扎营,看样子是要据守。”
    这话一出,在座几人都绷紧了神经。
    黄二道:“可是梁家军?”
    卫五摇头,道:“营地并未树梁家旗帜,我以为该是徐家。”
    申四轻轻舒了口气。
    尚大看他一眼,申四忙正襟危坐,尚大道:“黄帅,我以为此地不可再留。”
    黄二转眼,“怎么说?”
    尚大道:“咱们早前是硬生生逼得唐皇西迁,以梁帅的忠君之心该一路穷追,将我等斩绝才对。但现下,他屯兵襄州与峡州,迟迟不越边界半步。”
    “徐家消息一贯灵通,我以为,他们定是听到什么风声,想要给皇帝卖个好,借此逼迫梁帅。”
    黄二点头。
    探子有报,徐家正纠结兵力打算攻取江南,徐家兵力有限,两头分兵,这边派来的人定然不会太多。
    尚大道:“梁家军身经百战,咱们没必要硬拼。”
    “不如就此退去,等其腹背受敌之时,我等在做打算。”
    黄二郎目光微闪,提步来到摊开的堪舆边。
    卫五想了想,虽然思虑的各有不同,但结果是一致的。
    他道:“我愿为开路先锋,南下岳州。”
    “好,”黄二郎终于露出些笑模样。
    “既然要走,就要有个态度,”他道:“召集百姓,我要与他们做个交代。”
    申四赶忙起身,去外面张罗。
    尚大道:“我去收集下东西,趁着还有些时间,尽量多做些弓箭枪矛出来。”
    黄二郎颔首,待到两人出门,他拉住卫五道:“岳州,你有几分把握成功?”
    “七成,”卫五道:“刘岩那老儿素来刚愎,只要他确定咱们位置,便不会再信旁人所言,我需五千骑兵,日夜奔袭,在他反应过来之前,将岳州拿下。”
    黄二点头,将符令递给他,道:“我会缓些行军,造势的同时,顺便弄些粮食,解大军燃眉之急。”
    卫五郑重接过,拱手一礼之后,出门点兵。
    黄二正了正袖袍,信步往府衙之前的高台行去。
    城中百姓因着早上的军事管制,个个人心惶惶。
    听到召唤,忙聚集过来。
    黄二略微调整了下表情,缓步上台。
    人群略微躁动了下,待见他伸手示意,便安静下来。
    黄二道:“诸位,想来大家已经知晓,昨夜城外的庄稼被人恶意的付之一炬,”他环顾一圈道:“如今城中粮食不足,我粗略估算,大抵只够一月所需。”
    台下立时传来嗡嗡的说话声,有人更是按捺不住的想要说话。
    黄二轻咳一声,提高两个音量,道:“不过诸位放心,我们是百姓的军队,不论何时都是为大家谋福祉的,便是再难,也绝不会有悖这一点。”
    他道:“所以我决定,我们将无条件撤出这里,将大部分粮食留给你们。”
    台下顿时一静。。。
    黄二道:“午后我们会按照户籍发放粮食,请诸位配合,赶紧回家取米粮袋子,来府衙领取。”
    众人皆抬头看着黄二。
    黄二面色为戚,朝众人长揖到底道:“能攻城而不能守,我之过也。日后若能卷土而来,定会尽我所能弥补。”
    众人皆回礼,口中喃喃。
    大抵是不怪他云云。
    黄二感动万分,掩面而去。
    待到回了府衙后院,他寻来应三,道:“粮食留下五百石,二百石制成胡饼,入夜前交给卫五,三百单作为咱们口粮,余下都交给申四分发。”
    应三领命,去寻申四。
    很快,府衙门前便排起了长队,申四带着十来个兵士排成排,依次分发着。
    如此,忙活到了宵禁。
    众人听说明天继续,才陆续散去。
    坊市的门次第关了起来,卫五带着一早准备妥当的五千骑兵,卷着烟尘与官道疾驰而过。
    负责盯梢的徐家哨探急忙回去禀告。
    徐九听说黄家军要跑,忙道:“四兄,咱们趁机攻城吧。”
    徐四对他那点小心思门清,无非是想擒杀几个头目,捞些功绩。
    只是徐四不想折损徐家兵力,尤其知道此番出兵就是为了徐九的小儿女心思之后,他更是不想将士们流血。
    徐四道:“凡事留一线,既然黄家军已有离开之意,又何必相逼?”
    “如此让他们轻易退去,若日后再来犯,该如何?”
    徐四神情淡淡的道:“谁的城谁来守就是,这里又不是我淮南地界,你操哪门子的心。”
    徐九定睛看他,心里气愤非常。
    四兄明明知道自己的心思,也知道马颖是要以侍妾名分入府,论起来根本就不是正经姻亲,却还这般一推了之。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戏开场,好热闹() 
一场交谈不欢而散。
    徐四严令全军原地待命,任何人敢离营,便军法处置。
    这话一出,本打算带人偷袭的徐九顿时气得不成。
    奈何徐四是主帅,他便是再生气,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两天之后,黄家军出城。
    遥望黄家军彻底远离,徐四才命哨探入城探察。
    片刻,哨探回禀,黄家军确已全部离开,东西城门也都已打开。
    徐九跃跃欲试,跳出来要率先开路。
    徐四答应,并交代道:“万事小心。”
    又让郭都尉随行,并嘱托他照顾徐九。
    郭都尉领命,与徐四带三千人马去南门,同围守东西两城的兵士同时入内。
    柳福儿趁机提出告辞。
    徐四有些惊讶,道:“这么快就走?江陵城,你不进去看看?”
    柳福儿笑着摇头,道:“以后有得是机会。”
    “也罢,”徐四知她不愿跟徐九打照面,便道:“我派人送你回去。”
    柳福儿摆手,道:“不必,你手书一封,我帮你带去襄州。”
    徐四当即手书一封。
    柳福儿拿过,笑眯眯道:“四郎,你莫忘了你的承诺呦!”
    她笑着转身,阔步而去。
    徐四遥望她远去,微挑眉头。
    总觉得她话里有话。
    出了林子,柳福儿三人沿着官道往回折返。
    身后长长的队列浩荡往城中进发。
    待到来到治所关卡江城,她将徐四手书拿与守城兵士。
    兵士看了眼上面的蜡封,忙去回禀。
    没多会儿,郡守带着呼啦啦一群人,快步过来。
    看到柳福儿,他笑吟吟迎来。
    “某来晚了,还请见谅。”
    柳福儿扫到他袍脚的草梗,也笑了。
    “郡守亲力亲为,倒是让某钦佩。”
    郡守顺着柳福儿的视线看到那根草梗,他呵呵的笑道:“见笑了。”
    他抬手请柳福儿去府衙。
    柳福儿道:“具体的,四郎君应该都已经讲明,还请郡守多多帮忙,助城中百姓渡了难关。”
    “帮倒是能帮,”郡守道:“只是我这里余粮有限,若要供养全城人,怕是有心无力。”
    “这样,”柳福儿道:“那郡守能提供多少?”
    “八百石,”郡守思忖片刻道。
    “也行,”柳福儿细算了下,如果紧着些,倒也不至于让百姓饿肚子。
    “那我这就去准备,”郡守往外走。
    柳福儿呵呵一笑。
    解决了正事,她出了府衙。
    重槿快步过来道:“仲六去寻夫人和八郎君了,我已经与他说好,咱们去酒楼等他。”
    柳福儿一听,顿时归心似箭。
    思忖片刻,她还是决定忍下。
    她道:“你与仲六讲,这里我不方便过去,明日我会出城,咱们城外再见。”
    重槿点头,不着痕迹的混入来往不断的人群。
    柳福儿信步转了一圈,便回到府衙。
    郡守已经回转,见她过来,便道:“我正安排装船,明早便能出发。”
    “多谢了,”柳福儿含笑点头,道:“郡守大义,四郎君和大郎君定会铭记于心。”
    郡守忙趁机表了忠心。
    柳福儿客套几句,便去了官驿。
    一觉天亮,她来到阜头。
    此时粮食已经尽数入仓,随着掌舵人的一声吆喝,船缓缓驶离。
    柳福儿立在船头,拱了与郡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