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1649-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甘草750克,50%食用乙醇50~60升。

    古方中也是用酒的,但他们的度数远远达不到50度,这也限制了药性的发挥。

    制作时把藿香,紫苏叶碎断,余药用电动粉碎机制成粉,然后混粉,密闭浸渍72小时,每日搅拌3~4次,使用流浸膏及浸膏剂的渗漉法,缓缓渗漉,收集漉液,最后加50%乙醇混匀,便算是制造成功。

    郑德生医生一定要先制成藿香正气水的原因很简单。

    首先,它是夏季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各种药材也容易得到。

    那么它是不是治疗感冒的万能药呢?有技术员好奇的在网上问道。

    郑德生医生回答说道,藿香正气类感冒药不是治疗夏季感冒的“万能药”!只有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时才能对症服用,如果没有出现上述症状,吃再多的藿香正气类感冒药,也不会见好。

    如果对症服用,一般2…3天后,症状就会缓解,即可停药。如果没有对症,比如只出现咳嗽、鼻塞等症状时,再怎么吃藿香正气类感冒药,效果也不会好。

    郑德生医生还说了一个现象,是他的亲身经历。

    在那面的世界时,有些患者虽对症服药,但症状得到缓解后,还继续服药以求巩固疗效。

    对此,郑德生医生坚决反对,他解释说:“很多人觉得藿香正气等中药副作用少,多吃点没关系。事实上,病症好了,再吃药根本不能发挥其药效,而且对身体有伤害。”

    关于这事事情,他还写过小论文,但是没有人理会他。在那面的世界,这篇小论文连报纸都没上去。

    但在汉唐集团的论坛里却得到了大家的无数个赞。大家纷纷说,这些太有用了,中医,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啊……

    郑德生医生对此很有成就感。

    在小论文中,郑德生医生还建议道:“其实,选感冒药时不妨以嗓子疼痛为参考。嗓子疼和鼻涕、痰为黄色的感冒,可选用带解毒字样的感冒药,如银翘解毒片等。而嗓子不疼、鼻涕和痰是白色的、怕冷,可选用带有清热字样的感冒药,如感冒清热冲剂。这些药我们都带了,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自己生产。

    还要注意的是,服用藿香正气类感冒药时,最好不要吃甜食,包括水果、饮料等。因为甜食有生湿作用,而藿香正气类感冒药是解湿的,两者作用相互抵消,药效会降低。”

    当时大家纷纷点赞。

    其次,结合现代中草药药理学技术制成的藿香正气水,还有其它的新作用。

    汉唐集团制成的藿香正气水在皮肤科疾病疗效也是极为显著。

    头癣、手足癣、灰指甲,现代中医学认为皮肤癣、灰指甲是皮肤癣菌感染引起,而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分别对多种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而用藿香正气水擦洗对治疗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有较好的疗效。

    还有疖,中医一般分为暑疖和多发性疖病,认为是内郁湿热、血热或外受风热暑邪而成。涂抹藿香正气水也有疗效。

    郑德生医生更是知道它还是因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而他的方子中的紫苏等成分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方子中藿香挥发油能化湿,白芷发表、祛风、胜湿,故能散郁除湿治疗疖及疖病。

    白癜风,中医认为是风湿两邪侵入毛孔,以致气血癌滞、毛窍闭塞而成。而藿香正气水恰恰有芳香通窍、促使气行的作用。抹擦藿香正气水可以使得气归血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

    针对外阴瘙痒,因藿香正气水是由抗多种致病菌和杀滴虫的藿香、紫苏、白芷、生姜等药组成,故治疗外阴瘙痒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直接用藿香正气水按1克:50克的比例兑凉开水清洗外阴,男女皆可。不但有止痒疗效,而且有一种清爽感。

    因此,藿香正气水的稀释液也可以充作性器官的保健清洗剂,这一点很重要。

    甚至它还可以治外痔,每次用藿香正气水2支加凉开水1000毫升,以药棉擦洗,每日2次。在炎症期发作时有消炎止痛、促使萎缩之作用。

    正是由于以上的两大点,赤嵌中医院的中成药药厂首批就生产出来了这种产品。

    事先早在陶瓷窑厂订做了两千瓶小瓷瓶,装好药,一一分发到汉唐集团的技术员们手里,还大方的把明人和土著安保队的人也算上了。

    剩下的存库,中成药厂则继续生产,不过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雇佣的明人女劳工了。

    大家都知道了藿香正气水的用法后,都学会了正确使用它……尤其在性器官保健清洗剂的方面,所有人的用后反映都不错。

    随后。郑德生医生把眼光对准了当地的明人们。他想为那些明人们配制一些防暑防热的药剂………最好能很快推广的。

    他首先想到了清凉油。

    清凉油所需的药材都是很容易得到的,但就是原材料的准备费了些事情。

    薄荷脑、薄荷素油、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这些药材的准备时间只能说是慢工夫了。

    没有凡士林,可以用蜂腊替代;在那面世界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时还要往里面加一点点氨水……不过也可以不用它,它只不过是增强挥发作用的。

    郑德生医生决定就先按着胡文虎当年发明“虎标万金油”的老配方制作吧。

    但所有的材料都需要一点点积累,这个倒是不能急的。

    那么还有什么药剂能够受欢迎,迅速推广开呢?

第二百一十九章 现代中医VS明人中医(中)() 
郑德生医生很随便地就想到了六一散这副药方。

    相传这六一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别号刘河间)所创。因为其药方是滑石六份,甘草一份,故名为六一散。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曾颔首称赞六一散,誉它为“凡人之仙药”。

    六一散的优点很多。

    首先就是使用简单,一般每服9克(三钱),以凉开水调服效果最好。决定使用六一散的关键,应为小便赤黄短涩之症,如若小便清而长(无色而量多易排出)则不宜用了。

    此外,六一散的加减亦很灵活;如见心烦不安较著者,可加上朱砂少许调服,名为“益元散”;若兼目赤咽痛、口舌生疮,可加青黛少许,名为“碧玉散”;如兼有轻微的外感(发热、头痛等)的症状,可用鲜薄荷叶煎汤或捣汁少许同服,名为“鸡苏散”。这些方剂,都是夏季治疗暑病的良方。

    由此可以看出,这六一散就是万金油一样的存在。

    郑德生医生思考了一下,就着重把鸡苏散这一药方改造一翻。他用低压蒸馏而出的薄荷油来替代煎汤或捣汁的方法……这帮子古人啊,提纯能力太差。

    制好药后,郑德生医生按三副药的份量装好一个瓷瓶,那瓷瓶也是订制的……他当时心想,这些明人百姓们一下子就会接受这种药的,才五马票一瓶,算一算和那面世界的比价,真是便宜透了。

    那时,在网上论坛中,大家都有全盘否定大明文化传统的倾向,但是郑德生医生却有自己的想法。

    明大陆上,现在就是一个大粪缸,什么投进去都会变成大粪……这一点郑德生医生捏着鼻子承认了……可是打碎了它以后呢?全丢了不要?不好吧……虽然我们口头上都不承认,但他们也确实是我们的老祖宗吧?改造或是拿来主义的方法是不是更好?

    但是郑德生医生在那面的世界就不喜欢上网,他常常认为,讲得多,不如做出来给别人看……虽然他在那面的世界做得多了,也没人看。

    现在,他把自己的一篇小小的见解发到网上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同,他这才感受到,原来这行为也有一种快感啊……

    但是,他的药竟然没有得到明人们的认可,这却让他郁闷。

    他早就用毛笔在中医院的墙上写了一篇广告:

    哗!新药上市!实乃解暑良方!

    这种新药具有……的功能,欲购从速!

    他的书**底还是有的,明人们一定能看懂,也真有明人看那广告,但就是没有人进来购买。

    郑德生医生思考了半天后,找来刘结首问道:“你看我这药如何?”

    刘结首双手接过药瓶说道:“看这瓷瓶如此精美,这药就不能不好…”

    他打开药瓶轻轻一嗅,连忙叫好道:“好药,真是好药……我买下十瓶!”

    郑德生医生狐疑地看着刘结首的表情,好像不是奉承,便说道:“我不是让你买药,我问你这药为什么无人问津呢?这药贵了吗?”

    刘结首想了想坦然道:“愚民百姓向来认为……年长之人,方能医术高明……这药是好药……但装入如此精美的瓶中,他们当然就不敢问价了。如果想让他们人人购买,也不是难事……”

    “谢谢,不用了。我又不是上级强行摊派……你不用买了。”

    刘结首很尴尬地离开了,他看得出,这个中医院院长脸色不好,他便不敢多说话了。

    郑德生医生自己一个人想了想,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嫌我年轻啊……

    第二天,郑德生医生一个人溜溜达达地走出了中医院,他早听说这里还有一家医堂,便想着去看看再说。

    他还不信了,这些明人宁愿相信摇铃的乡下医生,也不相信自己这个学过现代药理学的中医?!

    那时,赤嵌地区的街道比过去繁华多了。

    整条街道长一公里左右,全都用三合土压实。不过,这里换成水泥地面是早晚的事情,水泥还是一直不够用。

    街边新开了不少家商铺,大多是过去的一些行商,大多卖一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店面小,品种少,都激发不起汉唐集团收税的**,先让他们搞活吧,至少方便了周边百姓,行商们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了。让他们变成坐商,坐大之后才是收税的好时机……放水养鱼的道理他们也懂。

    店面稍微大一些的就是原本的铁匠铺,现在改成铁器行了。

    那里的铁匠们原本被汉唐集团雇佣走了,后来随着铁匠越来越多,就把人家放回来了,还让他从事过去的行当,没对他搞公私联营那一套,汉唐集团又不是掠夺者,只不过暂时需要他们帮一把手而已。

    说起来那些个铁匠的收获也许更大些,挣到了工资不说,还学了不少新技术,这要是在过去,都是不传之术的。于是他也扩大了自己的铁匠铺,改成前店后作坊的样子了,若干铁器就摆在店面里,行人只能听到后院有丁丁当当的打铁声。

    还有一家布庄店面也不小,听说和潘家有关……对于这一点,郑德生医生一点也不感兴趣。

    他看见不时有人进去,每次有人抱布出来,那店面掌柜都亲自躬送出来……就这服务态度,以后一定能挣到钱。

    郑德生医生边走边看着街景,感觉好像是去到了一个边远山区的市场,又像是在看古装片了。

    那些明人怪异的装扮,几个月过去,现在看去也没有什么违和感了,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样。想必那些明人看自己也是如此吧?

    街面上干净,没有杂物。

    在汉唐集团控制的各市场里,汉唐集团不仅安排了专人打扫,还规定各家店面、住宅实行门前负责制,但凡有杂物必定罚款,除非自己抓到乱丢之人。

    明大陆有这个德,那个德的,就是不讲公德,那么汉唐集团就直接决定用体罚和罚款来培养,暂时没时间做他们的教育工作。

    这个赤嵌街道市场,只有两名明人安保队员巡视…目前看管理的不错。

    郑德生医生一路乐呵呵地走到了那家医堂。

    黄林广医生最近小日子过得不错。

    汉唐集团的人不收人头税了,他省下了一块儿费用,行医者竟然不要税了,又让他省下一块儿……他发现,只要一切听从汉唐集团的规定,一切都是安稳妥当,没有其它变故。

    这真是大好,他一直想着回去把家人都接过来,但是却一直没有空。

    第一次丰收过后,他这里忽的格外忙碌起来。

    这里的农民忽然看病的人多了,原先的一些小恙,小病,他们都一直忍着,不到万不得一不会见医生的。

    现在倒好,纷纷前来就治了,他们也知道自己医费不高。

    黄广林医生得意地想,他们都知道那汉唐集团的人也开了一家医堂,却为何不去求治?他们一个瓷瓶的药就敢要五马票……这是抢劫一样啊!

    黄广林医生的医堂里自然也备有草药,但那些可真是草药啊,里面最贵的只有一份,就是一棵人参,那还是留着吊命用的,平常还不拿出来呢。

    郑德生医生参观他医堂的那一天,他依旧还是在忙碌。

    郑德生医生进门后,看到有七八个人做在堂下,那明人医生正坐在堂上为一名老汉疗伤。那老汉半只衣袖褪下,在药桌上伸出自己的胳膊。

    那个明人医生和众人抬眼看见进来了一位汉唐集团的人,倒是没有慌张,但大家一下子都有些紧张。

    郑德生医生连忙露出亲切的笑容,做了个你们随意的动作,马上去排在病人们的后面……那地方也不耽误他观看。

    医堂里回归了平常,但有一些不自然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

    郑德生医生知道这些全是自己引起的,只要他一走,什么都好了,但他就不走。

    只见那明人医生反复在老汉的上肢肌肉上戳按,两只手指呈戟状。他还一边观察那老汉的表情,一边轻声交谈。

    郑德生医生笑了笑,这类似后世肌肉抗阻力试验了,一种检查肌肉拉伤的最方便的手法。从那老汉的表情上看,这拉伤有些时日了。

    那个明人医生好像是找到了痛点,便起身从身后的木匣子里取出一副膏药,双手合掌温开,然后又慢慢撕开,贴在了那老汉的胳膊上……郑德生医生听到了他们说三日之类的话……看样子是三天后再来换药。

    哼哼,原本可以放老汉三副膏药,偏要他再来换药……这是挣门诊费的一种手段啊。

    只见那老汉套上衣袖,恭恭敬敬地掏出一马票来,交与那明人医生,那明人医生也就接过来,放进一个匣子中。

    郑德生医生当时就瞪大了眼睛,心里说,一马票一副膏药?!那你那膏药里还能有什么?!三七是别想有了……红花也不太可能了……

    那老汉经过自己身边时,郑德生医生闻到了一股陈醋夹杂着桃仁粉的味道………桃仁倒是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但你不可能用它为主药吧?一会儿好好问问那个医生。

    这时该一位老太上前了,但她好像是被自己的儿子掺着坐到明人医生旁边。

    那老太在医桌上伸出了她的两只手,郑德生医生一见便知,这老太极有可能是风湿!手指关节红肿,还不停地抽动……这是就是风寒湿痹的典型案例,应该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

    郑德生医生看到那明人医生正在给她号脉。他想,从脉象上看,这老女人应该是脉象虚弱,应属于沉弦或细弦,如果再看舌苔的话一定是典型的红舌白腐苔样。

    那明人医生果然示意老女人伸出舌头……郑德生医生远远看去,虽然不真切,但也是**不离十了。

    郑德生医生微微有些得意,随口在心中背了一下《妇人良方》中,关于三痹汤的药方: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甘草、肉桂心、黄芪、续断、生姜……诸多配药,各自依病理一一调配。

    他心里感叹道,爷爷啊,当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