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哼,三四十万两啊!”苏观生连连摇头,“你倒是大方!”

    “这是暂时给出去!”李岩冷冷道,“一旦登莱七卫的三四万壮士都到了登州,为千岁爷所有。。。。。。千岁爷就能撤换七卫的官员,同时推行均田。将指挥、千户之家和军籍士大夫所侵占的土地全部收回,重新分配给那三四万壮士!如果千岁爷想要把那四十万两银子也拿回来,也是轻而易举的!

    如此,登莱七卫,就是千岁爷的地盘了!有了这七卫地盘,登莱的三州十一县就很容易整顿了!”

    啊。。。。。。

    这是人才啊!

    朱慈烺现在觉得李岩一点不讨厌,不仅不讨厌,而且还很讨人喜欢!怪不得红娘子喜欢他。。。。。。现在朱慈烺一个大男孩都喜欢上李岩李帅哥了。

    李帅哥可不能去河南打游击打死了,大明王朝的中兴大业还需要他呢!

    “苏抚台,”朱慈烺扭头对苏观生道,“军师的办法可行吗?”

    “这。。。。。。”苏观生愣愣的,一下子也不知该说什么了。

    李岩的计策太他妈的高明了,同时也太阴损了。。。。。。也难怪他会当反贼啊!

    苏观生眉头皱了起来:“千岁爷,办法倒是不错。。。。。。可是登莱三州十一县的士大夫怎么对付?他们会不会造反?”

    造反?朱慈烺心说:如果真能从登莱七卫拉到三四万人,自己的军队就有六七万之多了。

    如果有人造反。。。。。。那可真是太好了!

    “士大夫很好对付的!”李岩笑着,“军屯土地本就是官田,朝廷重新分配、掌握名正言顺。而民籍士大夫的土地是民田,朝廷没有理由对这些土地实行均田。。。。。。要不然朝廷就和李自成一样了。对于民籍士大夫,千岁爷只要给他们一点甜头就行了!”

    “什么甜头?”朱慈烺问,“难道也要免赋吗?”

    “不可。”李岩摇摇头,“军田免赋是因为出了兵,民田凭什么免赋?都免赋了,朝廷怎么过日子?”

    朱慈烺点点头,“李自成的免赋是失策!免赋之后,他的朝廷没有收入,军队也没有饷银,只能靠抢掠为生,不是长久之计。”

    李岩笑道:“但是大明收税的办法也不可取。。。。。。士绅免税太易,多田粮户又以诡寄之法避税。官府只能将税赋转嫁给普通农户,以至于农户大量破产,土地愈发集中。天下大乱的缘由可就在于此啊!”

    “军师,”朱慈烺皱着眉头,“你要建议本宫实行官绅一体纳粮?”

    李岩笑道:“臣不会建议千岁爷去做这种做不到的事情!而且登莱眼看就是抗虏的前线。。。。。。交税纳粮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官绅民众同心抗敌!

    臣的办法是恩科、团练、改流归土!”

第179章 忠臣史可法(求订阅,求月票)() 
南直隶,徐州,沛县。

    破旧的沛县县衙,这个时候已经升起了参赞机密政务南京兵部尚书的大纛旗。

    小小的县城,也变成兵将云集的军城,还有大队大队穿着鸳鸯战袄,持着各种兵刃的官兵,从沛县城外的运河码头上下了漕船,然后整队开进沛县。

    装满了辎重粮草的马车、骡车,也隆隆的驶过官道,进入了位于南直隶最北端的沛县县城里面。

    整个沛县县城,显然成了这支从南京开来的勤王大军的大据点。

    长了一张满是正气的黑脸,今年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的大明参赞机密政务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一身蟒袍,正站在沛县城南金沟口附近的一处高地上,背着手,远眺东方。身边陪伴他的是个二十多岁的武官,是他的养子史德威。不时有传骑从沛县县城方向奔来,大声报告部队抵达和扎营的情况。史德威随身带着毛笔和本子,当场就记录下来,记下几条后就拿给史可法看。

    史可法只是用眼睛扫了扫,并没有露出多大的兴趣,然后又将目光转向了北方。

    就在这时,东面的官道上一骑塘马飞奔而来。史可法的亲兵就守在路边,拦住了塘马。史德威见状,立即下了高地,跑到了被拦住的塘马边上,出示了令牌,然后才取过了一叠文书,转身又上了高地。

    “爹爹,都是邸报。”

    “快拿来我看看,”史可法连忙接过这叠邸报的抄见,就在高地上一张张看了起来,看了几页,突然发出了一声:“咦?”

    “爹爹,”史德威问,“怎么啦?”

    “又有捷报了!”

    “捷报?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些日子可是捷报频传啊!”

    “可这份捷报不对头啊!”史可法摇摇头,“说什么打败了满鞑子,斩首3000级!这也太能吹了吧,你看看吧。。。。。。”

    史德威接过史可法递来的一张邸报,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低声道:“怎么和满鞑子打起来了。。。。。。昨天不还说在议和吗?”

    “我就知道和局难成!”史可法摇摇头,“满鞑子怎么会甘心得点岁币就退出关外?如果想要议和成功,割让燕云是起码的,说不定还要搭上黄河以北!”

    “怎么可能割那么多地。。。。。。”史德威摇摇头,“爹爹,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史可法叹口气道,“一个流寇已经应付不过来了,现在又多了个满鞑子。。。。。。真不知道抚军太子是怎么抚军的!”

    “爹爹。。。。。。”史德威看着义父脸色阴沉,低声道,“几位阁佬都支持太子啊!侯阁佬也是支持太子的!”

    侯阁佬就是侯恂,他是东林大佬,而史可法同样也是东林大佬!

    “侯若谷也是坐牢坐糊涂了!”史可法道,“大义名分都不要了。。。。。。”

    如果史可法和儿子史德威的对话被远在登州的崇祯皇帝听见,一定会激动的泪流满面的——大明终于有忠臣了!

    而且这个忠臣手中还有一支人数不算太少的勤王义军!

    史可法已经看完了邸报,正想从高地上下去走走,顺便思考一下怎么扶保明君,肃整纲纪的特大难题。就看见十数骑人马从沛县县城的方向飞驰而来,当先一骑,是个穿着箭衣的长大武官,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是援剿总兵高杰前来参见了。

    此时大明在中原战场上还有以四支主力部队,也就是历史上江北四镇的前身。分别是驻扎在徐州的援剿总兵高杰、驻扎在淮安的山东总兵刘泽清、驻扎在河南永城一带庐州总兵黄得功、驻扎在河南正阳一带的江北总兵刘良佐等四部。

    其中又以援剿总兵高杰的实力最强,拥有近三万人马。其骨干都是原来流寇的精锐,投靠大明后又跟着洪承畴、贺人龙、孙传庭同流寇打了将近十年。高杰本人也在孙传庭战死和白广恩投敌后被提升为援剿总兵,统帅孙传庭的余众去救援山西。

    不过高杰没敢去和如日中天的李自成硬拼,而是带着部队一路难逃,从山西跑到了南直隶的徐州,结果就遇上了率部北上勤王的史可法。

    在原本的历史上,身为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也曾经试图组织军队北上勤王。但是勤王军队还没出发就传来了北京陷落和崇祯殉国的噩耗,所以也就没王可以勤了。

    但是现在北京虽然没了,可王还在,所以必须得去“勤”啊!

    于是史可法就在五月初一这天率领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勤王大军誓师北上,才过长江就捷报频传了。不是史可法打了胜仗,而是英明神武的抚军太子朱慈烺用兵如神,战无不胜!先是在天津卫两败流寇,然后又传来山海关大捷,明清联军大破李自成二十万大军的喜讯。

    然后就更不得了啦!之前被李自成打得抱头鼠窜的那些官兵全都抖起来了,在淮河以北各处全线反攻,捷报如雪片一般的飞到史可法这里,可把史部堂给高兴坏了。

    而身为援剿总兵的高杰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了,在等待史可法的勤王大军主力的同时,他就命令李成栋、胡茂祯、李本深等部将向山东方向出击,已经拿下了不少地盘,这会儿又喜气洋洋的从沛县县城中飞马出来见史可法,一定又得了部下收复大城的捷报了。

    “大司马,”人还没从马背上下来,高杰就乐呵呵的向史可法一拱手,“好消息,兖州府城和曲阜县都收复了!”

    “哦,是吗?”史可法也露出了笑颜,随即他又稍稍皱了下眉,“曲阜可是孔子故里,可不能有所惊扰啊!”

    “大司马放心,下官知道分寸。”高杰下了马背,走到史可法跟前,恭恭敬敬行了个叩拜之礼。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十七年五月的高杰早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哪儿会那么尊敬史可法?

    可现在形势不一样,不仅崇祯还在,而且还多了个能争善战的抚军太子,太子手中还有一支克难新军,似乎颇为能战,所以高杰可不敢在史可法跟前飞扬跋扈。

    “只要曲阜无犯就好。”史可法点了点头,上前搀扶起了高杰,然后就拉着他的手往沛县县城方向走去。

    “大司马,”高杰也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主儿,已经看见了史可法那张黑脸上写满忧虑,于是也皱起了眉头,“还在为太子抚军的事情担忧吗?”

    南京这边的官员们现在也知道太子朱慈烺在北京被流寇包围时出宫抚军,进而掌握大权,架空崇祯皇帝的事情了。

    这事儿在从北京跑出来的官员和勋贵们看起来没什么——太子受命于太祖高皇帝,在危难之中接管大权,力挽狂澜,实乃是大明之幸事啊!

    现在就等着朝廷抵达留都后实行内禅,让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提前接班当皇帝了。

    可是在南京的大臣和勋贵们看来,太子这么干无异于作乱啊!这是要篡位的前奏啊!

    虽然朱慈烺是名正言顺的大明国本,但只要崇祯皇帝尚在,他就是儿臣,崇祯才是君父。现在儿臣架空君父,那就乱臣贼子。。。。。。

    所以留都南京这边,可有不少人嚷嚷着要让太子还政给崇祯的!

    高杰的耳目可灵通的很,当然也知道南京方面的公论,而且他也想从中取利——不管是拥戴太子,还是支持崇祯,总归少不了好处的!

    所以在和史可法见面后,他一有机会就像摸史可法的底牌。

    “你自己看吧!”史可法掏出了那张通报大沽口大捷的邸报,“咱们和满鞑子开战了!”

第180章 要勤哪个王呢?(加更,求订阅)() 
“什么?”刚才还低眉顺眼装斯文的高杰闻言一下就炸了,“满,满鞑子打来了?打到哪里了?是不是到山东了?”

    高杰虽然是流寇出身,但是他在崇祯八年就加入官军了,早就被传染了恐满症,虽然症状还没到晚期,但是听见满鞑子打来了还是好一阵心惊肉跳。

    他北上是来立功的,不是来送死的!

    史可法看了他一眼,摇摇头道:“还没打到山东。。。。。邸报上说鞑子在天津卫的大沽口吃了亏,被储君率领的克难新军击败,死伤两三千!光是首级就被砍了两千几百!”

    “什么?”高杰倒吸一口凉气,“两千几百颗脑袋?这也太狠了吧?”

    “狠?”史可法一下没听明白,愣愣地看着高杰。

    “杀良冒功啊!”高杰道,“两千几百个鞑子脑袋怎么割得下来?一定是杀良冒功的。。。。。。这他n的也太凶了吧?一下杀了两千几百良民啊!”

    史可法想了想,点点头道:“一定是这样的。。。。。。储君长在深宫,不知道军事,所以被吴襄、吴三辅父子蒙蔽了!”

    “这可如何是好?”高杰试探着问。

    史可法明白高杰在试探自己,于是叹了口气道:“鞑子兵力鼎盛,非我朝能抗,为今之计,当然是和议为上,战守为下。不过战守的准备也不能不做!

    高总镇,你是援剿总兵官,是中原诸镇之首,抗御虏贼之事,你要多做准备。”

    高杰苦苦皱眉,“大司马,本镇的兵马名义上是三万,实际能用的不过数千人,又都是累败之兵,如何能同时抵御东虏和流贼?”

    “兵不够就调啊!”史可法摸着须髯,顿了顿,“本部堂准备北上兖州。。。。。。并在兖州汇集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等三镇,外加马士英、路振飞等二总督,一同北上勤王!高总镇,兖州现在是你的地盘,再过一阵子就是十万大军云集了,有不少准备要做吧?

    另外,朝廷已经迁到了登州。。。。。。通往登州的陆路也要尽快打通!只要打通了陆路,我等才能带兵去勤王迎驾!”

    现在山东那一块儿非常混乱,大顺的力量已经退走了,但是明朝的统治也差不多崩溃了。只有登州府城、莱州府城,还有登州卫、灵山卫、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大嵩卫、鳌山卫这几个卫城,目前还打着明朝的旗号。

    而由登州通往南方的路陆交通,也已经中断了。所以朱慈烺发往南方的令旨、邸报、行文,都得由沈廷扬的沙船送往海州,然后再发送往各地。

    因为海路完全掌握在忠于朱慈烺的沈廷扬手中,所以史可法这样的忠臣也很难和崇祯皇帝建立直接的联络,也就不知道崇祯皇帝的心思。。。。。。万一不是太子要抢班夺权,是皇帝真心觉得太子英明神武,要提前让位呢?

    史大忠臣不搞清楚的状况,也不敢胡乱勤王啊!要搞错了他就是乱臣贼子,要杀头的!

    “下官明白,”高杰眼珠子一转,已经明白史可法的意思了,“下官立即动身前往兖州。”

    “儿啊,”史可法对自己的干儿子史德威道,“你带几个人,跟着高总镇的人一块儿去趟兖州,如果道路打通,就立即去趟登州。”

    “孩儿遵命。”

    派史德威北上登州并不是史可法临时起意,而是酝酿了好几日了。作为东林领袖和南直隶官场的首领,他必须摸清楚登州行在的情况,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匡扶君父,斥退逆子奸臣!

    。。。。。。

    登州水城南面,一大块平整的空地,现在已经变成了军人的海洋!

    大队大队的战兵,都穿着红色的战袍,就是简简单单的红布长袍,里面还白布衣衫和棉布裤子,脚上再蹬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小腿还用棉布条一圈圈裹了绑腿。

    一万多人穿得整齐,站在操场上,面前是身穿官服,脚蹬军靴的新军军官,远远看去就有了那么一点精锐军队的气度。和之前在天津卫,在大沽口时的样子,也有了一些不同。

    抵达登州的克难新军,又经过了一轮改编了!

    朱慈烺虽然不懂多少军事,但是也晓得排队枪毙的近代欧式军队什么的。之前在大沽口,他就把克难新军中师的前锋协往这方面调教,实战的效果居然是不错的!

    装上套筒枪刺的火铳兵在对抗满洲骑兵冲击的时候,效果一点不比长枪兵差——在崇祯时期的明军之中,长枪兵的比例其实也不高,而且长枪的质量又普遍较差,往往很容易折断。

    而刺刀火铳可以将肉搏兵器和投射兵器完全结合起来,等于全是“短矛兵”,也全是“火枪兵”。在交战过程中不需要更换武器,也不需要调整阵型。

    只需要服从指挥进行列队、行军、射击和突击!

    训练和指挥的难度,比之过去传统的打法,其实是大大降低了。

    最低的要求,就如大沽口战役中郝摇旗麾下的火铳兵那样,列好队,把敌人放近了后,打一阵齐射,再集团冲锋即可。

    虽然不见得每次都能取得理想的战绩(大沽口那样的战绩是存着偶然性的),但是交换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