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了这个任务,纪坤就是朱慈烺派出的钦差大臣了!

    被一群称霸一方的豪强捧着,纪大酷吏也很是受用。这才是位极人臣的感觉啊!这个时候,他已经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办差,争取早日离开酷吏队伍,然后向内阁宰执的方向努力前进!

    纪坤和大小军阀们寒暄的场面话说完,终于开始说起了正事儿。就看见纪坤一脸严肃:“鲁王千岁,衍圣公,史制军,高抚台,左团练,黄总戎,李总戎。下官和黄太冲、顾宁人、王而农联名写的《谏封建议政疏》,相信诸位都已经看过了吧?”

    根据朱慈烺的令旨,《谏封建议政疏》被左通政司的邸报局登上了每日发行的《邸报》,连着登了七日,而且都刊登在头版上。

    所以山东、淮北的这几位大小军阀,是不可能没读过这样重要的奏疏的。

    史可法一笑:“大作已经拜读写得好啊!切中要害,鞭辟入里,直指国朝初立以来之弊端!春帆老弟实有王佐之才,早晚是要荐跻二府,位列宰执的。”

    今儿史可法虽然只坐了大堂上的第三把交椅,但是他在山东、淮北的领袖地位是无可争辩的。论官职,他是总督七省军门!

    论地盘,他控制的曲阜已经是抗清“圣地”,是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心心念念的地方,而且也是山东头一号的坚城,是东路的摸金亲王多铎折戟兵败之地!

    论军力,史可法手头的一万三四千曲阜练军可是用戚继光的法子编组训练起来的车步骑营,是专门克制八旗铁骑的存在!

    论财力,曲阜孔家的那点老底子可都在史可法手里攥着。另外,他还以衍圣公府的名义,派出募金使去东南活动,公开“发卖”配享曲阜孔庙的资格凡是捐钱给保教卫孔事业的,都可以把亲人或是自己(死后再摆)的牌位摆进曲阜孔庙!

    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孔子他老人家亲自保佑啊!也不管某人生前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儿,死后魂灵都由孔圣人罩着十八层地狱还敢找孔夫子要人,不,是要魂?

    朱慈烺统治下的大明东南就是坏人多啊!军阀、贪官、奸商、劣绅,还有海贼谁都怕死后下地狱啊!

    而且这些有钱的坏人都是孝子贤孙,不仅要替自己“捐”个牌位,还有那么祖宗(坏人的祖宗多半也不是好人,因为许多坏人作恶的资本都是继承来的)要拯救!

    所以史可法虽然没有什么大块的地盘,也没占据什么贸易枢纽,但他手头的银子永远是花不完的!

    现在史可法一表态,其他人自然也都跟着附和了,而且大家伙也都觉得“官府者官府之,封建者封建之”的办法很不错。

    所谓“官府”,归根结底就是皇权,皇上的大权!不管是皇帝独揽大权,还是渡让一部分皇权给内阁宰执,总归就是不多的几个人在掌权,能管多少事儿?又能管好多少地盘?

    大明混到现在这局面,归根结底不就是皇权管不了那么多吗?

    四川天府之国你才收一百零八万石田税,广东才九十九万石田税,更荒唐的是两淮盐税才几十万两。连收钱的事儿都管不好了,还能管好什么?

    所以皇权少管一点,将管不了的地盘交给封臣诸侯,同时制定一个约束诸侯行为的法度,也是不得已下的上选。

    当然了,朝廷必须保持对诸侯的优势!

    所以在场的这些人,在研读了《谏封建议政疏》后,都已经在心里面打过小算盘了。

    现在大明朝廷已经牢牢控制,或者即将被牢牢控制的地盘,他们是不敢想的。西南、西北那两块,也不是他们能染指的。西南已经封了平西王,而且还有黔国公,还有一堆平蛮拓业的土司,四川还有一群和流寇打生打死的军头。

    而西北看来是要封给吴三桂和代王的。

    所以今天聚集在总督七省军门衙署里面的几位,就想要山东(不包括登州和登莱七卫)、河南、辽东的部分地盘

    另外,大家伙对计口均田这种恶政也是坚决反对的,决不能在北方推行,由东虏朝廷均出去的土地,也必须物归原主,找不到原主的,可以奖励给有功的将士。

    至于北方中原的官田、军屯、隐田,也不能一刀切统统收归国有,还是得酌情处理。

    总之,大清国还没打下来,大家就已经想好要怎么分配了!

    朝廷当然也是能拿一份的!要不然朱慈烺凭什么出兵?你们自己去打吧!

    史可法他们这些人准备把原来北直隶,还有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交给朝廷直辖。

    在总督七省军门的衙署大堂上,一帮已经变成了乱臣贼子却不自知的家伙,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了自己对《谏封建议政疏》的意见实际上就是他们对划分山东、河南、陕西、山西、辽东地盘的意见!

    纪坤则面带微笑,仔细听着,还摸出了个小本子,还要了毛笔砚台,一边听一边记录。

    他现在就是来替朱慈烺摸底的,所以也不需要史可法他们公开上奏,他自己上密折说明情况就是了。

    时间慢慢过去,现场的这些封建军阀们全都表明了立场,也提出了要求,到了最后大家伙都没什么可以说了,纪坤这才笑了笑道:“对了,本官在来曲阜的路上还听说一事儿,五皇子在高督公、袁贵妃的保护下,从襄阳府的流寇那里跑出来了,还到了淮北、山东!不知诸位听说了吗?”

    什么?

    有这事儿?

    史可法、孔胤植、朱以海、黄得功这几位都是一愣,全都摇摇头。

    “没有听说呀!”

    “五皇子真要逃脱来了咱们这儿,那也该找咱们去迎驾啊!”

    “对啊!没有这事儿御史,你这消息哪儿听来的?”

    “该不会遇上骗子了吧?”

    “是啊!最近山东、淮北地面上不安稳,坑蒙拐骗的事情特别多!”

    “御史,您没给骗了钱吧?”

    纪坤看着这堆人的反应,心里也觉得有点奇怪,他们这是装的,还是真不知道?

    再试探一下!

    纪坤笑道:“许是下官叫人给蒙了这事儿不提了!”他顿了顿,“诸位可知道过了年就要内禅了?”

    “知道啊!”

    “这可是国之大幸啊!”

    “咱们都商量好了,要一块儿入朝参觐新皇!”

    “我们一块儿入朝”

    什么?本官都没提出,你们就自请入朝了?这下纪坤彻底懵圈了,难道你们真不知道五皇子来了?

第563章 崇祯是自愿的()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到了崇祯十九年临近年末的时候,南京皇城终于焕然一新,恢复了昔日的天家气象。而且除了帝王之家的堂皇富丽之外,这座占地超过一千五百亩,堪称全世界第一大宫殿的帝王之居,还多了一些从秦淮河畔的诸多金陵名园“搬”来的雅致和舒适。

    重修过的南京皇城以乾清门为界,分为了“前殿”和“后宫”两部分。前殿包括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以及文华、武英、奉先等殿。为了节约修缮的成本和时间,同时也因为在修缮皇城的时候西南各处仍旧处于战时和混乱之中,所以难以采集巨木。所以只集中力量修了奉天门和奉天殿。

    这一门一殿可是前殿的门脸儿,也是皇帝上朝理政的地方。为了将奉天门、奉天殿修得气势恢宏,朱慈烺甚至命人使用了拆毁华盖、谨身两殿建筑所得的上等木料(这两座大殿都处于半毁的状态,必须拆毁重建)。

    至于华盖、谨身、武英、文华、奉先四殿,则修得比较马虎,外表上看得过去就行了。

    而在谨身殿和奉先殿(这是两座大殿的位置基本是平行的)以北,有一座乾清门和一道将皇城紫禁城一分为二的高墙。

    乾清门和高墙以北,就是朱慈烺登基称帝后所居住的后宫了。相比“前殿”的马虎,朱慈烺对紫禁城“后宫”的建设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毕竟在登基之后,“后宫”才是他真正的“小家”所在,怎能不经营的舒适一些?

    不过花了不少心思并不等于花了许多银子!

    朱慈烺并没有把紫禁城的修缮重建工程交给工部或是内侍去操办,而是直接发包给了专业替显贵富豪之家营造园林的商人。让他们照着西圃和大功坊的标准,给自己修建后宫。

    根据朱慈烺的交待,紫禁城的后宫又分成乾清宫、坤宁宫、柔仪宫和春和宫四部分。

    其中乾清宫和坤宁宫分别属于帝后,比较庄严。而柔仪、春和两宫,则是妃嫔们的住处,完全是照着南京城内豪门园林来的,亭台楼阁,小桥池水,假山奇石,花草树木,应有尽有,也尽可能做到了雅致舒适。

    虽然工程仓促,还有许多细节没有做好,不过大致上还是让人满意的,而且花费也在朱大太子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皇城修缮可是朱慈烺亲自过问的项目,要坑他的银子可不大容易!

    崇祯二十年正月十五日,焕然一新的南京紫禁城引来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大朝会。

    净鞭三响,香烟缭绕。

    煌煌奉天殿,又不知多少日子没有举行过这样隆重的朝会了!

    根据朱慈烺定下的规矩,寻常的朝会就是御前两府会议,不必在奉天殿举行,在文华殿或是武英殿举行就可以了,反正也没多少臣子参加。而且也不是一大清早上早班,通常就是上午开个会,到午饭前结束,一部分官员自己去找食儿,一部分则陪皇太子一起吃午饭。 : :

    而煌煌大朝,说是初一、十五要办,不过朱慈烺这段时间总也不在南京,不是出去打仗就是出去要饭,崇祯皇帝又是个“病秧子”,儿子在的时候他还“蹭个朝”,儿子不在,他就只能一边养病一边拉弓、扔石锁、划船和过荒淫的皇帝生活了

    所以奉天殿(奉天门)大朝在整个崇祯十九年就没怎么办过,可是偏偏在今儿,就要办一次群臣汇集的大朝了。天色未明,午门外头的轿子和车马就是一串一串的,白灯笼星星点点的,领着穿着整齐的大臣们一队队的步行进入午门,然后往奉天殿而去。

    正月里面南京的天气还是很冷的,是那种一点寒意就透入骨髓的阴冷。所以朝会就不再奉天门外办了,而是挪到了相对比较暖和的奉天殿内。

    诺大的奉天殿里面,这个时候点了不少手臂粗细的蜡烛,还摆了许多暖炉,全都点上了火。不过因为大殿内的面积太大,还四处漏风,所以依旧昏暗寒冷,好在朱慈烺用的臣子大多身强力壮,穿得暖一点再冷也抗得住啊!

    而且大家伙的心都是热的

    今天这场大朝,兴许就是崇祯皇帝最后一场大朝了再有那么隆重的场面,就该是朱慈烺的登基大典了!

    一想到太子殿下终于可以登基,崇祯皇帝也终于可以如愿以偿的开始养老,大殿里面的臣子就心头火热啊!

    不管是跟随朱慈烺的克难功臣,还是入朝参觐的一方诸侯,现在都已经统一了意见,就是坚决要求朱慈烺做皇帝!

    这事儿当然是大家坚决要求的,自古以来接受皇位禅让的主儿都是被逼的。要不是别人哭着闹着求着,谁愿意通过这种方式当皇帝?反正朱慈烺是不愿意的,所以在得知大家要在今天“逼宫”之后,朱慈烺就躲在文华殿(他还没搬进后宫)里面不出来了

    与此同时,今天这场大朝会的另一个主角,崇祯皇帝也迟迟没有出现!

    所以这个场面就有点尴尬了!

    诺大的奉天殿内,群臣聚集,都已经准备好了劝进的奏章。而御座之上,却空空如也。

    坚决要求禅位的皇帝没来!

    坚决不愿意接班的太子也没有来

    大殿里面的臣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难道大家伙要去武英殿“逼宫”吗?

    这可不大好皇位还是得崇祯自己让出来!

    大家要去逼,那就是“篡”了,这个先例能不开最好就别开。要不然等朱大太子有了儿子,上了年纪,不得天天提防儿子抢班夺权?

    大家都是大大的忠良,怎么能不懂这个道理?

    现在的大明就是忠良多啊!多得一整个奉天殿都挤不下,不少忠良都只能站在外面挨冻了

    “陛下,现在都是崇祯二十年了,您是天启七年八月即位的,到今年差不多就二十年了皇帝瘾还没过足?”

    “皇爷,妾是天启年入信王府的,跟着您二十余年,说真的,也就是太子抚军的这几年,您才能痛痛快快的花银子,日子过得才像个皇爷啊!”

    “是啊,太子孝顺,给您修了玄湖、温泉两宫,还把西圃给您当了离宫,每年还给您一百万两金花银”

    武英殿内,周后和魏贵妃(魏清慧)、吴贵妃(吴婉容)正一块儿在劝崇祯皇帝呢!

    崇祯则坐在床沿上,也没穿朝服,只是穿着睡衣,头发散着,眼睛红着,一言不发。

    他才三十六岁啊!这就要当太上皇了

    这事儿想想就不开心了!

    不过不让位也不行了,太子已经仁至义尽了,退养的宫殿准备了三处,美女一次就选上百,给他挥霍的金花银每年都给一百万两,还给崇祯凑了个整数崇祯都有二十年了!

    这可都是敬酒,敬酒不吃,是要吃罚酒的!

    大明朝历史上死得不明不白的皇帝还少吗?好好的太上皇不当,去当个先帝可就亏大了。

    一想到先帝,崇祯皇帝就长叹一声:“古时候还有二十岁当太上的(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朕已经三十有六,也当了二十年天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也该让太子来接班了朕倒要看看,他能不能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第564章 都是你们逼我的!() 
“皇上驾到!”随着太监的公鸭嗓门儿响起,奉天殿内殿外的大明忠良们总算松了口气儿天都亮了,大家伙腿都站得酸了,总算把皇上给等来了。

    看来今天这场大戏不会拖太久,大家伙还能赶回去吃晚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看见崇祯皇帝健步如飞地走来,全都山呼万岁而拜。然后就是崇祯皇帝有气无力的声音:“平身,平身!咦,太子在哪儿?”

    崇祯皇帝一边在御座上落座,一边还在四下踅摸,却没发现天下第一大孝子朱慈烺。

    今儿是崇祯皇帝禅让大位给朱慈烺的好日子,他这个马上要当皇爷的,怎么就迟到了呢?这也太不敬业了!

    崇祯皇帝正找人的时候,群臣已经爬起来了,都偷眼上瞧。就看见崇祯皇帝一身朝服,坐在御座上面儿,正东张西望呢!看见群臣们都爬起来就位,就沉着声儿问:“今日朕欲内禅大位给太子,怎不见太子上朝?太子何在?”

    是啊?太子去哪儿了?现在该他来当皇帝了,怎么人影儿都没了?难道是睡觉还没醒?

    内阁首辅魏藻德马上出列,一本正经的上奏道:“禀陛下,太子殿下听说您要在今日禅让大位给他,所以不敢上朝了。”

    什么?不敢?崇祯也愣住了,什么意思?现在不敢了?崇祯十七年那会儿谁拎着宝剑在追朕的?

    “这,这如何是好?”崇祯看着一群大明忠良,大多都是朱慈烺的心腹,不过好像也有例外!

    史可法也在啊!你是忠臣,赶紧出来说句话吧!

    史可法是和一群山东军阀组团来南京恭贺朱慈烺即位的他这个大忠臣是非常理解崇祯皇帝的一片苦心的!

    算到崇祯十七年四月,崇祯皇帝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