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skbwznaitoaip

第560章 我们的感觉都很好啊!() 
“高英吾(高杰)怎么还没来?他磨磨蹭蹭的在干什么呢?”

    “还能干什么?太子爷派御史来查他了!他在想办法应付呢!”

    “御史?谁啊?”

    “纪阎王。。。。。。高英吾这回可惨了!他在海州这两年多贪了多少?两三百万都不止了!纪阎王来北边一准是查他的!”

    “也是啊。。。。。。咱们都是两袖清风啊,纪阎王来了也查不着咱们啊!”

    “可高英吾是总戎啊,手下有两万敢战之士,现在又是用兵之际,太子会和他计较贪污的事儿?”

    “这两年折在贪污纳贿上的带兵之员还少吗?新军的团长折了都有五六个了。。。。。。各地的指挥使和总兵、副将不知道倒了多少了!”

    “是啊!而且高英吾哪是什么敢战之士?都叫富贵磨尽斗志了。太子殿下眼看就要等级,新君上台三把火,第一把就得烧他了!”

    曲阜总督七省军门的衙署中堂之上,高宏图、左懋第、黄得功、孔兴燮(孔胤植之子)、李化鲸、刘肇基等人趁着史可法、孔胤祯和鲁王朱以海三人未到,正在一边喝茶,一边高谈阔论。

    他们谈论的事情就是山东道监察御史纪坤纪阎王将要赴任的事儿。出乎朱慈烺的预料,这几位军阀的感觉都好的很。没有人认为纪坤是来对付他们的——他们捞得又不多,高杰才是大贪官,在郁州山岛上的庄园华丽的都快赶上皇宫了,据说还在上海上埠建了一条陕西街,一条街上的房子都是高家的!在南京和武汉也建了豪宅,还有他老婆的名义在盐商银行存了巨款。

    除了贪污纳贿,这个高杰还消极避战,身为徐海总兵,却没有好好和东虏打过一仗。上回史可法汇集诸军想要打破清军的沂水大营,大家都出了兵,就是高杰敷衍了事,送了点粮食和火药就算尽力了。

    现在太子爷马上就要登基当皇帝了,然后一定是北伐中原了——现在流寇已经受了重创,李自成很可能死了!襄阳、南阳这两个被流寇盘踞了两三年的巢穴也被官军占领。湖广和中原西南一带的形势一片大好。

    与此同时,山西方面的抗清形势也相当不错。吕梁山上的代藩愈发壮大,大同府虽然再次被清军包围,可目前形势尚可支撑——大量的清军也因此被牵制在山西战场。

    另外,李若琏、苏观生和沈廷扬对辽地沿岸岛屿的攻掠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目前已经占据了觉华岛、獐子岛、石城岛、大小长山岛、王家山岛、广鹿岛、铁山岛,甚至还在今年夏天登上了复州湾内的大岛长生岛!摆出了一副要攻打金州卫、复州卫的姿态,在辽东引发了极大的恐慌。

    就眼下的形势来看,太子殿下即位后多半是要北伐立威的。。。。。。而且赢面还是蛮大的!

    而在出兵之前,少不了杀鸡儆猴!

    所以像高杰这样只知道捞钱不知道抗清的总兵,肯定是要倒霉的。要杀掉的那只鸡就是他了。。。。。。

    大家正在议论的时候,屏风后面传来了一声嗯咳。高宏图和左懋第互相对望一眼,都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高宏图还厉声道:“站好班次,鲁王殿下来了!”

    山东这边就是大腕儿多,连总督七省军门的史可法都不是最大的,最大的当数鲁王朱以海!

    朱以海前一阵子入朝参觐去了,在胖福王的陪同下见到了“半隐退”的崇祯皇帝,还去玄武湖和汤山参观了崇祯皇帝退位后的“夏宫”和“冬宫”。

    再过不久,崇祯皇帝变成崇祯太上皇的时候,他老人家春秋天就在南京城内的西圃离宫居住,夏天住在玄武湖中的离宫,冬天则去汤山的温泉宫居住。。。。。。而且每年还有一百万两金花银可供花用。

    这生活可真是没说了。。。。。。朱以海那是羡慕的不行,回了山东,见了史可法和孔胤植后,一个劲儿夸朱大太子孝顺!

    史可法和孔胤植也是深以为然,他们俩陪着朱以海从屏风后面转出来,分头落座之后,就你一言我一语的将好消息告诉大家了。

    “太子真是孝顺啊!”大忠良史可法拈着胡须,笑吟吟道,“自己带着难民去湖广就食,给皇上的金花银却一两都不减,还为皇上修了玄湖宫和温泉宫,真是太孝顺了。。。。。。”

    孔胤植连连点头,附和道:“还给皇上凑了个整数,崇祯还有二十年!二十年天子,三十六岁的太上。。。。。。皇上真是厚福之主啊!”

    “是啊,是啊!”朱以海笑着说,“而且皇上的身体很好,春秋鼎盛,看着样子起码活到七十六岁。。。。。。二十年天子,四十年太上,真是享福啊!”

    也不知道崇祯皇帝知道这三位被他寄予厚望的“忠良”所说的话,会做何感想?

    不过史可法、孔胤植、朱以海他们说的都是真心话!

    在他们仨看来,崇祯执政十七年,把一个还能维持的大明朝折腾成这样,而太子掌权两年半,国势就大有起色。。。。。。再恢复崇祯的权力那就是误国害民,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了。

    所以崇祯皇帝还是早点退下来吧!三十六岁就养老,享尽人间富贵和天下绝色,还有什么不好的?非得呆在台上把自己折腾死了才算完吗?

    再说了,太子殿下都给崇祯皇帝凑整数了——多孝顺的儿子啊?以后二十四孝可以把朱大孝子的事迹加上去改二十五孝了!

    黄得功的感觉也很好,压根不知道纪阎王是来查他的!还在那里笑着附和:“等太子即位了,大概就要北伐中原了。。。。。。我辈可算有用武之地了!”

    史可法摸着胡子,也在那里笑着:“是啊,所以才把大家都请来,就是商量怎么北伐的!这两年鞑虏在中原倒行逆施,早就是天怒人怨了,相信王师一到,各地一定群起响应,北定中原,指日可待!”

    是啊,多尔衮又是圈地设绿旗,又是计口授田,还不给士大夫一点优惠,一律按照一亩四升(这是清朝朝廷收的,地方还有加派)收税,怎么可能不天怒人怨?

    逃到曲阜这里的个个都恨得不行了。。。。。。济南、青州、登莱等地也差不多,凡是地主老财就没有不恨的!

    “北定中原是必然的,不过这中原的土地。。。。。。得物归原主啊!”大孝子左懋第语气凝重,“中原和湖广是不一样的!”

    “对对,萝石兄所言极是!”高宏图也赞成左懋第的意见,“这两年国难当头,中原士绅毁家纾难者不知凡几,朝廷绝对不能亏待大家!”

    孔胤植也道:“这十几年来,山东、河南、北直隶、山西、陕西,还辽地可是天灾人祸不断。。。。。。无论士绅百姓,都已经伤了元气,恢复之后,必须与民休息。怎么都得免税十年吧?”

    黄得功却摇摇头,苦笑道:“衍圣公啊,免税十年的话,咱们这些人怎么办?总不能让朝廷倒贴地方吧?”

    史可法笑道:“不还有官田军屯吗?可以发卖官田、军屯以筹措军饷,分十年卖完不就行了?”

    “这倒是个办法。。。。。。”黄得功似乎没有史可法、高宏图他们那么乐观,“只是不知这北伐要几年才能得胜了?”

第561章 三年平辽,五年定北() 
史可法闻言一笑,捋着胡须,“本官看来,三年可以平辽,五年可以定北!”

    五年定北?

    这怎么听得那么耳熟?黄得功一愣,才想起来这不是袁崇焕吹过的牛吗?他同情地看着史可法,心说:太子殿下可是英明之主,五年定北的大话可不能瞎说的!

    另外,三年平辽是什么意思?是五年定北之后,再加三年平辽?

    史可法看了黄得功一眼,胸有成竹:“本官已经有一个三年平辽,五年定北的腹案,这次就说给诸位听了,诸位也帮着参谋一下。”

    他这个总督七省军门虽然是空头的,但是这些日子还是尽心尽责的在琢磨北伐平清的大业。而且他身边还有一群熟读兵法的幕僚,帮着他一起瞎琢磨。还真琢磨出一个看着挺不错的北伐之策!

    史大总督露出几分得意的笑容,笑道:“本官这些日子翻看史册,发现自古由南平北难,由北定南易。”

    这事儿还用看史册?

    在场的大军阀们都有点失望——南平北成功的就是本朝太祖朱元璋一个!别人都失败了。。。。。。

    史可法道:“而北平南者,又能分为起于西北者,起于中州者,起于东北者,起于漠北漠南者。其中起于西北者有秦灭楚,隋灭陈,唐灭梁三者,汉朝也是先取关中,而有天下的。起于中州者而有天下的则是西晋、赵宋。起于东北而平天下的没有,但是定中原者则有金朝和如今的东虏,另有契丹也一度入主中原。而起于漠北漠南者则是蒙元。

    由此不难发现,在五代之前,多是以西北关中为基而有天下。而五代之后,有中州方有同天下。北宋倾覆之后,东北、漠北、江南三者都可以成为取天下的根本之地。中州和西北反而不再是帝王之乡了!

    如今东虏占有东北辽地和漠北漠南草原,三处帝王之乡有其二。而我朝只有江南一处,因此处于下风。

    而要扭转不利,那就应该先平辽,后定北。。。。。。咱们应该跨海征辽!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取金州、复州;一路从海上直捣山海雄关!等全辽平定后,再挥军入关,直取燕云!”

    啊!这是军事统计学啊!

    史可法这个进士看来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大家都会说北平南易,南定北难。但是有谁真的仔细分析过这个问题?史可法这一分析,情况就很明了。现在北平南的关键已经不是关中和中原了。。。。。。而是漠北漠南和辽地这两块。

    在宋朝以后由辽地出兵,历史上有三次入主中原,其中一次没站稳。

    而从漠北漠南出兵,一统天下则是一次。

    起于江南而有天下也是一次。

    咱大明已经有了江南,那就先取东北,然后由山海关打进来,同时再从东南起兵北伐,南北夹击,这应该很容易吧?

    而且明军还可以利用制海权优势,直接打山海关。。。。。。山海关距离盛京有七百里,距离北京也是七百里。所以清军无论从北京还是从盛京出兵,都必须拖着七百里的后勤线!

    只要实际指挥过大军作战,就会知道七百里陆上后勤线的消耗有多大了!

    如果用马车运输,七百里的粮食送达率(要留下回程的马料),差不多就在三成左右。

    也就是运出一万石,运到前线将士手里的粮食最多只有三千石。。。。。。这还是没有遭到敌方任何拦截,而且运输人员足够负责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理想数据。

    而明军那边,则可以利用水运达到一个很高的送达率——只要不翻船,送达率完全可以达到九成几!

    光是比送达率,明军就能立于不败。。。。。。以克难新军模范师的战斗力,不说打败同样数量的清军,打个平手然后坐下来对峙总没问题吧?

    要知道模范军中可没多少马,而清军的八旗兵随随便便都是一人双马!

    所以两军一旦在山海关一带对峙,清军的后勤压力足够让多尔衮吐血。。。。。。

    这下黄得功算是服气了!

    虽然是纸上谈兵,但是史可法谈得很有道理啊!

    “督师,”黄得功一脸服气地说,“这三年平辽,五年定北可行啊!咱们不如联名给太子上奏,提出此策,请太子在登基后出动新军渡海征辽,而咱们则出兵取中原、北直,定叫多尔衮头尾难以相顾!”

    “就依黄总戎所言,我等联名上奏!”

    史可法也颇为得意,目光在大堂中缓缓扫过,将一张张满是敬佩表情的面孔都收入眼底了。

    现在就看朱慈烺到底是不是明君了?如果他真的有看上去那么英明,就一定会采纳这个建议的。

    。。。。。。

    “纪御史,本官的府邸实在有点简陋,招待不周,还请海涵。。。。。。”

    就在史可法和山东、淮北的众军阀们“密谋”的时候,高杰正在徐州城外的云龙山将军府接待山东道监察御史纪坤。

    云龙山将军府原是一处富商别墅,被入侵的清军洗过一遍,所以就不怎么奢侈富丽了。高杰得到这里后,觉得周边的环境不错,地势又高,不怕黄河漫淹,所以就用做自己的一处将军府了。

    纪坤和他一块进了府邸,入了中堂,四下看了看,笑着说道:“很不错啊,下官这两年出入的府邸少说也有上百所,这处可以排到前二十里。”

    “呵呵。。。。。。”高杰尴尬地笑了笑。纪阎王出入的府邸那能是好地方吗?多半是被揪出来的贪官污吏的府邸啊!他怎么把自家的府邸和那些府邸相比?

    难不成。。。。。。

    高杰越想越害怕!

    他要知道朱慈烺会派纪阎王来查这事儿,他就不会将朱慈焕可能抵达黄得功辖区的事情上奏了。。。。。。那是纪阎王啊!虽然他应该不会查军官贪腐的事儿,但没准也有例外!

    而且他不查不等于不能揭发啊!

    高杰这两年贪了那么多,能禁得住纪阎王来揭发?

    心里忐忑,不过面子上却不一点不露怯,还是客客气气的把纪坤请进了中堂。

    等到将军府的丫鬟们上了茶点,高杰就将下人们都打发了,还让自己的一个心腹守在外头,不让闲杂人等靠近。

    纪坤明白这是有机密汇报啊!

    “御史,您看这个!”高杰这时取出一个信封,双手递给了纪坤。

    纪坤取过信封,看了一眼,发现上面写着“高总戎亲启”和“司礼监高”的字样。

    高总戎当然是高杰了,而司礼监高。。。。。。难道是高宇顺?

    “这是高督公的亲笔!”高杰很肯定地说,“本官和他都姓高,认了本家,一直有书信往来的。”

    早几年明军的武官都巴结太监,认干爹的都不少,高杰当然也不例外,想要认高宇顺当爹,不过高宇顺没有接受,只认了本家,兄弟相称。

    纪坤取出信封里面的书信,展开一看内容,顿时就惊了一下。

    “什么?这大珰竟然带着袁贵妃和五皇子都到了黄得功那里,还要和黄得功、史可法一起谋反,奉五皇子为主。。。。。。”纪坤简直难以置信,“真的假的?”

    高杰压低声音:“是高督公的亲笔信。。。。。。我这里还有他早先寄来的书信,一对比就知道了!”

    纪坤还是摇头:“他想害死五皇子吗?另外,他脑子不清,黄得功和史可法难道是傻瓜?”

第562章 名侦探纪坤() 
曲阜,总督七省军门衙署之内,几盏清茶,飘散着让人舒心的清香。朱以海、孔胤植、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黄得功、李化鲸等山东和淮北地面上的大小霸主,都依着爵位官职大小落座,陪着刚从徐州过来的钦差御史纪坤寒暄谈笑。

    纪坤的官位并不高,只有正六品,以往文贵武轻的时候倒还能在几个总兵跟前摆一下谱。不过现在已经是刀把子压倒笔杆子的乱世了!而且朱大太子将御史分了左右两班,纪坤这个左班御史压根管不着武官的事儿。而山东这边(不包括登莱,那里另有一位左班监察),根本也没几个正经的文官,全都是军阀的幕僚所以纪大御史基本上就是个摆设,不值得那么多大小军阀捧着他哄着他。不过他还另有一个公开的临时任务,代表朱慈烺来山东询问大家对《谏封建议政疏》的看法。

    有了这个任务,纪坤就是朱慈烺派出的钦差大臣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