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然不知道朱慈烺的本职是个“投资银行家”,对于后世的银行业务是非常了解的。两行一旦成立,又有了朱慈烺的明股、暗股,再把总行设在南京,要不了多久,就都会被朱慈烺牢牢控制了。。。。。。
“钱不仅是用来存的,还是用来花的!”朱慈烺接着忽悠,“钱存在海商银行、盐商银行就能保证不乱花,不被贪官污吏给贪墨了。然后就是怎么花钱了。。。。。。过去朝廷不仅不会收钱,也不大会花钱。钱花不到刀口上,而且还在花钱的过程中让贪官污吏层层盘剥。
这样的事情以后不许了,因为本宫准备实行皇商制,除了发放俸禄、军饷、赈灾、赏赐这些事情不能假手商人之外。其他的开销,比如大工、采买、打造兵甲战船、马政等等,都会通过向皇商竞标发包的办法实行。而安平郑家,无疑就是大明皇商之首啊!国家收来的商税,还不是要通过郑家这样的皇商花出去的?”
大明的皇商现在是越来越多了,一开始就是从北京城跟着出来的酱油黄和苏老米两位。在天津时又加了沈廷扬的沙船帮,到了扬州后又加了江、沈、汪、胡等徽帮四大盐商和带头投靠朱慈烺的山西盐商账房云上谦云三,现在又加上安平郑家这个巨无霸。
另外,曹化淳的曹家,王之心的王家,因为一直都是亦官亦商亦太监,也被朱慈烺发了皇商牌照。
也就是说,现在朱慈烺的皇商系统已经有了黄、苏、江、汪、胡、曹、王、郑和二个沈家,一共十大皇商,比清朝那边的九大皇商还多了一家。
而要以实力论,朱慈烺这边拎出个沈廷扬就能完爆大清的九大皇商了,如果让郑芝龙出马,在财力上绝对能甩整个大清朝几条街!
只要他和沈廷扬能全力支持朱慈烺,那朱大太子的东南半壁就能稳稳在握。郑芝龙、沈廷扬这样的皇商并不是朱慈烺的奴才,而是朱慈烺的合作伙伴!
所以朱慈烺就得拿出一个“双赢”的办法,得让郑芝龙、沈廷扬这样的皇商能从商税、关税开征后的税银管理和支出中获利。同时,还要让大明朝廷从皇商间的竞争性投标中获利。
不过朝廷和皇商双赢的同时,一定会有人输!开征商税、关税吃掉了官僚士绅的利益,而用皇商竞标的方式管理支出,同样严重损害了官员特别是文官的利益!
“千岁爷,”郑芝龙皱着眉头,已经把其中的利害关系都想清楚了,“朝廷要开征商税、关税,只要税率合理,臣是不反对的。可问题是。。。。。。万历年间,东南各地因为商税、矿税之事而纷乱不堪,最后税也没收上多少,却让人心大为浮动,实在得不偿失啊!”
朱慈烺笑着:“只要老泰山的心不浮动,本宫就有办法治那些浮动的人心!老泰山,你的心浮不浮动啊?”
“臣自然是支持千岁爷开征商税和关税的。。。。。。”
“那就好!”朱慈烺笑道,“回头准备个请开征商税和关税奏章,等礼部试后递上来。
另外,今日所议之事,不要外传。。。。。。马上就要礼部试了,莫坏了举子们的心境。
对了,师兄准备得怎么样了?这次可得好好考啊!”
好好考?考什么?
郑芝龙一愣,回头看了眼儿子。郑森笑着:“大人,孩儿现在是举人了,也要参加礼部试的,如果能高中,那可就光宗耀祖了!”
举人?郑芝龙眨了眨眼睛,寻思道:你小子行啊,居然也考上举人了。。。。。。不对啊,上回乡试是崇祯十五年,你又没去考,怎么就中了?
第318章 春哥儿,太子妃给谁当啊?()
在大明皇帝暂居的西圃离宫当中,一席皇家的家宴,正吃到有滋有味的时候。
朱家天子是从北京仓惶出逃的,原本的御膳房早就散伙了。不过东南这里富甲海内,论起吃穿讲究,只比北京的宫廷更胜一筹,是不用担心没有好厨子的。现在伺候崇祯父子的厨子,分别是由周田两皇亲和扬州五盐总(江、胡、汪、沈和苏老米)提供的。
其中在西圃伺候崇祯的,都周奎和田弘遇寻觅来的——这两个外戚现在南迁过程中没有功劳苦劳,现在都靠了边。不过他们都是南方人,周奎是苏州人,田弘遇是扬州人,在苏州、扬州还有点产业,富家翁还是能当下去的。
而崇祯皇帝因为害怕食物中毒,所以就让这两个靠得住的皇亲去寻觅了扬州和苏州的厨子进宫伺候。
另外,在西圃伺候的内官,也都不是“克难太监”,而是卢九德、庞天寿从中都、南都等地寻来的——随着朱慈烺在东南的权力越来越稳固,他也有意放松了对崇祯皇帝的控制,让他可以用一点亲信的太监。免得他天天提心吊胆过日子,要是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可就不好了。
朱慈烺自己用的厨子,则是扬州五盐总(主要是江、胡、汪、沈四个徽帮盐总)的家厨。这五个扬州盐总差不多是靠朱慈烺发财的,可不敢把太子爷搞得食物中毒!
而在大功坊伺候的太监,则是以“克难太监”为主,人数不多,只有区区百余人。
此外,大功坊中还用了不少女官、老宫女和普通的仆役——现在大明的内官制度也在进行改革。从原来的大而全,变成了少而精。至少朱慈烺东宫内侍系统,现在走得是少而精的“北宋内侍路线”。
也就是在大幅削减内侍数量的同时,走精英化和官僚化的路线。在朱慈烺的手下,太监不再是苦力,而是成了身残志坚的官吏。
为此他们必须接受系统的实学和军学训练,大功坊内还开设了一所内学堂,由御马监掌印太监田书晨、大元帅府右长史苏子文和钦天监汤若望共同负责,还请了不少学贯中西的儒生和传教士担任老师。
所用的教材,则是朱慈烺亲自选定的。不仅有儒学课程,还有军学、西学,特别是其中的数学课程相对这个时代而言,是非常高深的!
而在内学堂读书的学生,除了年少机敏的“克难太监”,还有克难功臣们的子弟和宗室子弟中的佼佼者。
在太监精英化的同时,宫中的苦力活儿自然要交给身体健全的杂役和吏员了。
所以在朱慈烺居住的大功坊内,是有许多吏员和杂役的。此外还招募了一批女官和老宫女一块儿操持。
被扬州盐商们送进大功坊的厨子,则一律都是吏员的身份。而在大功坊和大元帅府系统内任职的吏员,都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俸,而且还有各自的上升通道。
当然了,吏员的上升通道和文官不一样。吏员的上升通道是充当“伎术官”,伎术官讲究的专业化,除非辞官,否则不得转职。
而今天的皇家家宴,则是西圃的厨子和大功坊的厨子,在黄大宝和卢九德的共同监督下操办的。也没什么大油大腻,就是些鲜美清淡的淮扬菜。看着寡淡,吃起了却极为可口。
吃到八分饱的时候,崇祯皇帝就放下了碗筷,目光在大殿中缓缓掠过,先看了看有点拘谨的郑芝龙,再瞧了瞧正在吃白煮蛋的朱慈烺——这个逆子一定是亏心事做多了,怕人家害他,放着跟前的美味佳肴不吃,让他从大功坊带来的厨子煮了一盘子白煮蛋吃,也不怕噎死。。。。。。
“春哥儿,朕这里的白煮蛋好吃吗?”崇祯皇帝笑着问。
“好吃,好吃啊!”朱慈烺连连点头,“都是草鸡蛋,香啊!”
什么叫草鸡蛋?看不起鸡?崇祯心说:朕这里的母鸡都是金鸡,不是草鸡!
“那你以后可以常来朕这里吃鸡蛋。”崇祯皇帝笑着说。
“谢父皇。”
崇祯笑着瞄了一眼郑芝龙,然后又问朱慈烺道:“春哥儿,郑家的闺女知书达理,端庄稳重,望之就有母仪之风,朕和你母后都很喜欢。。。。。。不如就立之为妃吧!”
为妃?
太子妃吗?
郑芝龙正在还在装模作样小口吃着东西——他其实也喜欢吃草鸡蛋,不过没好意思问朱慈烺要,只好少少吃些,万一不干净,也不至于要了老命。现在听见崇祯皇帝的话,哪儿还有心思装吃饭?立马就偷眼打量朱慈烺了。
朱慈烺的脸色则是稍稍一阴,马上又换上了笑脸儿,笑道:“父皇,您忘了,咱们还在和东虏议亲呢!儿臣怎么能册封太子妃?”
“议亲之事怕是成不了吧?”崇祯皇帝问。
朱慈烺笑着:“未必不能成功。祖可法日前差人送了奏章,说多尔衮已经答应咱们在海沙岛设立议亲馆和商馆了。。。。。。还说儿臣送给东莪格格的礼物,格格非常喜欢。儿臣觉得这事儿还是有希望的!”
“可鞑子毕竟狡诈!”崇祯皇帝说,“他们现在可没停下对大同府的围攻吧?”
“没有。”朱慈烺道,“十二月二十五日得到的代王府密报,大同府在十二月初就被东虏英王阿济格率领的大军团团围住了。
不过大同城内储备颇丰,至少可以支撑一年,所以父皇不必过于担心。另外,代藩已经在吕梁山中建立了王府,即便大同陷落,代藩也能继续坚持。”
好啊!你就让你弟弟在吕梁山里吸引鞑子的兵力。。。。。。崇祯皇帝咬咬牙,强忍着不发作,“万一慈炯在吕梁大山中坚持不下去,南北兵祸大起,议亲之事还要继续吗?”
朱慈烺笑着:“到那时,自然是全民抗清,哪有议和、议亲的可能?”
“好!”崇祯看着朱慈烺,“那么到那时,谁做你的太子妃?”
到那时就不是太子妃了。。。。。。朱慈烺心里想着,你这皇帝不就是想用本太子的婚姻大事制造吴家、郑家间的摩擦吗?你难道就不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父皇,你这样做是没有用的!
第319章 相亲相爱一家人()
“香玉、珍鹅、三妹、茶姑,你们都站好了,站成一排,让本宫好好看看。。。。。。哈哈哈!”
大功坊的永春阁内,这时传出了朱大太子得意到了极点的笑声。在永春阁的二楼,一间宽敞的卧房里面,四个搁在后世都算得上萝莉的美人儿,正遵照着朱慈烺的吩咐,肩并肩的站成了一行。
而朱大太子则大模大样的坐在床沿上,笑得嘴都要合不拢了。算上新收的美人郑茶姑,他已经有四个老婆了,还都是小的。。。。。。不仅是小老婆,而且年纪也小。
最大的宁香玉转年才盈盈十八,费珍娥过了年才十七岁,挺着大肚子的吴三妹比费珍娥小几个月,过了年也是十七岁,而身材高挑纤细,肯定在一米七以上的郑茶姑最小,过了年才十五,看着最是开口!
大概是刚刚离开家人,刚才乐呵呵傻笑的丫头现在脸上都挂着眼泪了,一双看着有点娇媚的大眼睛里面也雾蒙蒙的都是水汽。眼圈红红,让一张清丽的小脸看起来有点楚楚可怜。
不过对于朱慈烺的吩咐,却还是不折不扣的照办,乖乖站在了吴三妹的身旁,还眼巴巴望着朱大太子。。。。。。唉,那么小就被家人送进宫服侍封建国家的皇太子了,真是可怜啊!
身为封建国家的领导人,朱慈烺却是越看越开心,眼前的这四位,搁在后世都是会所嫩模的等级啊,现在都归了自己,这个封建社会有时候真是反动的让人喜欢啊!
朱慈烺这个时候已经收起了笑脸,然后对屋子里面守着的黄小宝道:“小宝,去把‘婚书’取来。”
婚书?
四个小美人听得一头雾水,她们都已经是太子爷的妾了,还书什么呀?
黄小宝应了一声,很快就从房中的一个书架上取来了一式五份的“婚书”,给了四个小美人一人一份,还有一份给了朱慈烺。
这其实是一份“婚姻协议”,不能说“婚前”,因为现在已经是婚后了。
朱慈烺拿着自己亲笔所写的婚书,对跟前的四个美人道:“你们都是本宫的女人,虽然是妾,但本宫却将你们看成是结发之妻的。因此写了一式五份的婚书,要和你们约定一些事情。”
这个可新鲜!
四个美人全都巴巴地看着朱慈烺。
朱慈烺笑道:“俗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本宫和你们四人在一起,相亲相爱,这才是咱们的小家。如今天下纷扰不安,本宫身为大明太子,却在父皇康健之时就抚军摄政,难免会遭致非议。现在又要整顿东南的土地商税,不知会得罪多少人。而所能依靠的,除了一干克难功臣,就是你们四人了!你们。。。。。。愿意为本宫所倚吗?”
“愿意。。。。。。”
“妾身愿意。。。。。。”
“奴奴愿意。”
“奴就是小爷的人!”
听到四个小美人的回答,朱慈烺欣慰地点点头,“本宫知道你们的愿意,所以才拟了这份婚书。。。。。。就是要白纸黑字,把一些要紧的事情都交代清楚,免得你们四个为了上下尊卑和本宫的继承人斗得不可开交,为外人所趁!”
他顿了顿,温和的目光从四个美人儿身上缓缓扫过——她们四个还小,许还不知道什么宫斗。不过她们毕竟是宫里的女人,而且吴三妹和郑茶姑还各有后台,真要斗起来,自己这个太子可就不得安宁了。
“首先是上下尊卑,”朱慈烺道,“你们四个如今都是选侍,都是一边儿大的,但是这样的情形维持不了几年。。。。。。所以本宫今天就把这事儿说清楚了。”
朱慈烺深情地看着已经身怀六甲的吴三妹,“以后本宫要立正妃或是皇后,必是三妹!不会再有第二人!
因为三妹是和本宫一块儿上过战场的!从北京突围出来的时候,三妹就披甲骑马在本宫之前开路。在大沽口杀鞑子的时候,三妹也和本宫在一块儿!香玉、珍娥、茶姑,你们服不服?”
“服!妾身就服三姐。”郑茶姑使劲儿点着头,第一个开口表态。
她服了,宁香玉和费珍娥也没啥好说的。她们俩跟朱慈烺时间不短了,也算知道朱慈烺对待女人的态度——这位朱大太子是先看老丈人,再看小媳妇的!
如果家里面不是军阀、首富、鞑子摄政王什么的,就别多想了。。。。。。
“好!”朱慈烺冲茶姑一笑,果然是个乖女孩,叔叔喜欢!
“茶姑,”朱慈烺又道,“你在家里的名分排第二,仅次于三妹。不过太子妃和皇后,永远不会给你!本宫的太子妃和皇后,只有三妹可以做!
另外,本宫的后继之人,也必须是三妹之子。如果三妹无出,就从吴家选取媵妾,替她来生!
不过茶姑你的儿子,本宫也会给他谋到一国之君的位子。”
茶姑听不明白,眨巴着大眼睛:“可是国无二君啊!大明只有一个。。。。。。”
“大明只有一个,但世界上不止一个大明国!”朱慈烺道,“本宫可不管什么不征之国。。。。。。本宫现在可以向你保证,将来一定会在南洋打下一大片国土给咱们的孩子去当国王的!
中土之王由三妹来生,南洋之王就由你来生吧。。。。。。如果你生不出来,就让郑家再送媵妾入宫!”
郑茶姑点了点头:“奴奴知道了!”
“香玉,珍娥,”朱慈烺接着又宁香玉和费珍娥道,“本宫的这番安排,全都是为了大明的天下。如今天下已经是乱世,本宫要从头收拾破碎之山河,就必须联合各方力量。所以婚姻之事,就不能因循祖制了。不过你们的地位也和普通妃嫔不同,你们毕竟是本宫的结发。。。。。。虽然名义上,你们要略低于三妹和茶姑,但是所享所用,都是一样的。三妹即便做了皇后,也必须要管你们两个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