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万岁!”
东南西北四方,如海啸般沸腾,响天彻地,呼啸如飓风,席卷整座京城。
礼部,一群郎中,员外郎,侍郎走入尚书沈的班房中,每一个都神色激动,难以自抑。
“大人,我等想着给皇上……上奏,今年前往泰山封禅,不知大人意下如何?”右侍郎姚郅上前,目光热切的说道。
泰山封禅,这不是一件小事情,历朝历代的皇帝前往封禅,只有两件事,一个是‘请罪’,另一个就是‘邀功’。
当今皇帝陛下的武功已经远超太祖太宗,自然不会是去‘请罪’,在这个时候,自然是奉天许愿,向天地邀功!
沈正在审阅‘景正大典’,抬头看着一群人挤进来,环视一圈,平静的道:“你们都是这个想法?”
左侍郎贺知舟抬起手,道“大人,我大明天灾连绵十多年,百姓士气低迷,正可利用此机会振奋人心,提升士气,实属一举多得……”
“是啊大人,皇上登基以来,还不曾正式的祭祀天地,礼法有缺,现在正好弥补。”
“大人,下官认为甚是。皇上不喜名利,但有些事不得不为,此事,还需皇上勉为其难……”
“孙阁老等不日将回京,不若我等乘机联名上奏,请皇上前往泰山封禅,也要祈上天垂帘我大明百姓,恩将雨露……”
沈神色不动,心里腹诽。你们从哪里看出当今皇帝陛下不好名利了?你们是真听不到外面那些流言吗?还什么勉为其难?
虽然心里腹诽,但沈没有开口,因为他很清楚,乾清宫的皇帝陛下比他们站的高远,手段也更高明,不会像这些人预想的,这么就迫不及待的去泰山封禅。
太露痕迹,太过拘泥于形式!
等这群人激动之情平静了,沈道:“嗯,你们联名吧,这件事,不能是我礼部的事情,我待会儿还要去工部走一趟。”
众人一愣,旋即醒悟过来,沈是尚书,自然是要与六部尚书一起联名。
“是,我等明白了。”姚郅等人抬起手,都是心照不宣的笑容。
沈看着这群人离开了,摇了摇头,有些无语。
随着‘新政’得到认可的人越来越多,朝野上下的情势变化虽然无声却也很快,不知道多少人上赶着拍朝廷,拍皇帝的马屁。
沈手边已经有一堆奏本了,都是在野的大家,名儒以及一些曾今的官员给他上的奏本,全是给皇帝歌功颂德,赞颂皇帝的英明睿智,武功盖世……这些溢美之词,让他看的都有些尴尬。
沈将这些奏本放到一边,他相信,不止他这里等估计收到的更多,然后就是最多的司礼监了。
内阁现在确实如沈所料,靖王拿着十几道奏本,出了班房,走到孙传庭班房,苦笑道:“白谷,你猜我收到的都是谁的奏本?”
孙传庭放下笔,抱起一堆放桌上,道:“万历年间的三个阁老,天启年间的四个尚书,咱们比比?”
靖王笑了声,道:“我的也不差,宗室十六位王爷的联名奏本,十三位公侯的联名奏本,还有皇后娘娘的大伯父,李娘娘的族叔……”
孙传庭眉头跳了跳,这还真比他厉害。
汪乔年出现在靖王身后,道:“白谷,王爷,大理寺除我之外,所有四品以上官员的联名,上奏请求皇上厉行‘新政’,推动大理寺改革完善……”
孙传庭微怔了下,点头道:“还是你们大理寺高明。”
汪乔年苦笑摇头,现在朝廷各部门都被这些大同小异的奏本淹没,让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靖王微笑着,道“没什么在意的,皇上那边肯定早就知道了,待会儿咱们挑几个比较好的,送去司礼监,刘公公,曹公公自然清楚怎么做。”
孙传庭赞同,道:“这些事情先放着,皇上想必也不会去泰山封禅,眼下还是今年的夏粮之事。”
说到这里,靖王与汪乔年都神色微沉,今年是‘新政’落实的第一年,‘官绅一体纳粮’,这件事在地方已经引起乱子,随着夏收逼近,将会越来越大。
汪乔年道:“我已经收到上百封书信,都是各地大理寺主事的,他们言称一些地主巧用手段,开始避税。有的佃户状告地主欠粮,有的府县以历年欠粮为借口,有的甚至还放火烧毁农田……这还是江南富庶之地,在陕川等府县,地方上要么以青壮不足为由,请求减免,有的就是勾结盗匪,抢掠一空,以此要求朝廷赈灾……当真是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都是各种理由告到大理寺,在打官司,拖延塞着,所以被收集起来,集体上报的。
靖王神色凝重,道:“督政院那边也是,各地收到了不知道多少奏本,书信,都是言称今年天灾严重,粮谷减产严重,希望朝廷暂时不要征税。我派出了一些官员去查看,上报上来,都是千里干涸,百里无一苗,甚至还有不惜提前收割,欺瞒督查……”
这些孙传庭自然也收到了汇报,面色沉着,道:“皇上登基以来,减免粮税的府县高达数百,朝廷的国库早就见底,这些人丝毫不体谅上心,为了蝇头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真当朝廷是摆设不成!”
这个时候,毕自严从靖王,汪乔年身后走出,道:“各地巡抚的奏本怎么说?”
孙传庭等人见毕自严来了,都转向他,孙传庭道:“江。苏,浙。江,湖广等地的奏本早就上来了,他们还是有些有心无力,对于府县控制力有所不逮。有几个参议还上奏,希望朝廷缓个两三年,等‘新政’推行到下面,对地方控制力大增,再完善赋税,到时候必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
这样的理由看似很对,何尝不是另一种的拖延塞着,几年后必然还会有新的借口!
毕自严脸色淡漠,道:“皇上之前与我言,准备在督政院之下组建执法队,专门用来应对抗税。先看看再说,如果有必要,就组建!”
明朝近年天灾连绵,地上长不出东西,百姓抗税的相当多,可以说,绝大部分民变都由此而来。但现在他们说的执法队,却不是,他是针对‘士绅’阶层的。
可以预见,这个机构在组成前后,都将引来狂风暴雨。
孙传庭自然意识到其中的危险性,思索一番,道:“那就先看看,孙阁老已经带兵入关,‘军改’必然会迅速推进,若是有人闹出大动静,可以借此狠狠震慑一番!”
毕自严点头,旋即又道“税务总局那边你盯着,他们给了我一个清单,据说今年能有五万白银的收入,日后几年还会更多,你觉得真假几何?”
孙传庭知道毕自严不喜欢商人,除了对商人‘低买高卖,不劳而获’的厌恶,还有就是他认为东林党与这些商人关系千丝万缕,腐朽由此而来,深为恶痛,。
孙传庭稍做沉吟,道“这个是在国贸寺之外,以国贸寺历年的上缴的税银来看,多半是真的。”
国贸寺也就是惠通商行,现在受到了严厉的压制,已经‘行政化’,盈利能力被大大的缩减。
毕自严神色平静的点头,道:“国库在日渐减少,若是能有个补充,对商人有所规范也是好事,不过还是要看着,莫要让他们太过纵容。”
孙传庭会意,道:“现在外面沸沸扬扬,给皇上颂功,内阁是否要有所表示?”
毕自严果断摆手,道:“皇上不是好虚名的人,你将近来‘新政’的进度汇总一下,晚上我去乾清宫与皇上再谈谈。”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惊人相似的历史()
大明开疆拓土,将太祖太宗都能没能做到的事情做到了,自然是旷世功勋!
内阁,六部,大理寺,督政院等也借此机会大肆宣传,朝报等拼尽全力,铺天盖地的歌颂这场功德。
这一次,舆论完全是一面倒,过往那些酸言涩语,这一刻统统消失不见,煌煌之言,遍及天下。
朱栩强大的舆论操控能力,在今天也是终于展现出来,满天下,除了溢美之词,再无半点杂音。
宫外花天喜地,鞭炮齐鸣,欢乐如元宵,宫里也甚是开心。
乾清宫,东暖阁。
张筠,李解语,海兰珠等都在,朱栩盘腿坐在软塌上,身前是三个胖嘟嘟的小家伙。
朱栩睁大双眼,手里拿着一块小糕点,逗着眼前抬着头,直直看着他的小慈烨,笑着道“慈烨,来,叫父皇。”
小家伙半坐半趴的在朱栩身前,看着朱栩,眨了眨眼,一动没动。
朱栩看着小家伙,将糕点放到他嘴边,道:“来,叫一声就给你吃。”
小家伙看着朱栩,眨了眨眼,没有丝毫多余动作。
另一边,小淑娴丝毫没有理会朱栩与小慈烨,坐在慈煊边上,正在好奇的逗弄着他。
慈煊是海兰珠的孩子,朱栩的第三子,大明二皇子,现在才四个月大,躺在那,晃悠着小胳膊,同样好奇的看着这位小姐姐。
张筠,李解语,海兰珠站在边上,表情各异,有的含笑,有的紧张,有的拘束。
朱栩对小慈烨很是无奈,这小家伙的养气功夫比他强,任由他怎么逗弄,就是不开口。
李解语见小慈烨就是不肯说话,向前倾身,解释道:“皇上,刚才慈烨还说了,他……可能是饿了。”
这句话说完,李解语也觉得失言,有些紧张,不安的看着朱栩,又瞥了眼张筠。
朱栩心里叹了口气,外面那些大臣被他折腾的死去活来,偏偏拿这小家伙没办法。
张筠轻笑着,道:“皇上,慈烨还不到一岁,不着急的。”
朱栩无奈的点点头,将糕点放到小家伙手里,道:“来,慢点吃。”
小家伙捏在手里,又抬头看着朱栩,眨了下眼,忽然张嘴,声音有些含混的道“父……皇……”
朱栩双眼一亮,刚要转身又迅速转过来,凑近小家伙,满脸惊喜的道:“你刚才叫什么?”
小家伙看着朱栩,手里的糕点送到嘴里,小口小口的吃起来,大眼睛很有神,明亮亮的看着朱栩。。。
朱栩看着他满嘴的糕点,嘴角扯了下,坐起来,对着李解语道:“行了,朕也听到一声了,给他倒杯水,今晚留在乾清宫,三个小家伙都留下。”
“是。”李解语有些欣喜的道。她现在很是有些战战兢兢,丝毫大意都不敢有。
明朝的皇帝都极有个性,从太祖朱元璋到先帝朱由校,几乎每一个都算得上是情种。慈烨是皇长子,若是再有一个‘国本之争’,亦或者引来皇后或者其他人的忌惮与猜忌,后果不堪设想。
张筠多少能感觉到李解语的紧张,向着朱栩道:“皇上,三个孩子其他人可能照顾不过来,不如让李姐姐留在,方便照顾一下。”
朱栩对这些多少迟钝一些,闻言只是点头,道:“你晚上去太妃那看看,她近来有些糊涂。”
张筠会意的‘嗯’了声,旋即欲言又止,道:“皇嫂,请皇上晚上去慈宁宫用膳。”
朱栩没有注意,一边给小家伙喂水,一边应声,道:“朕与解语带着慈烨与淑娴去,永宁那丫头最近有些不像话,得好好教训。”
张筠应声,又说了几句,便与李解语,海兰珠等人告退,出了乾清宫。
朱栩将三个小家伙安置好,转身出了东暖阁。
“皇上,申尚书已经在等着了。”朱栩一出来,曹化淳就跟着道。
朱栩微微点头,道“让他来,跟朕去看看内阁,大元帅府建的怎么样了。”
“是。”曹化淳命人去通传。
朱栩在走出乾清门的时候,申用懋迎上来,刚要行礼,朱栩摆手,道:“一边走一边说。”
当今皇上‘亲民’的有些过分,申用懋已经习惯,跟在朱栩身后,道:“皇上,臣已经准备,打算夜里启程,先去一趟归化城,再去库伦城。”
朱栩听着,道:“嗯。这件事发生的很突然,你知道,朕也没有料到蒙古会集体投降,朕也找不出比你更合适的人。‘军改’本离不开你,但你在兵部任劳任怨多年,功劳苦劳都有,内阁,朕也给你留了一个位置,你应该看出来了,这个总理大臣就是一个过渡……”
现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总理大臣’是进入内阁的跳板,申用懋作为老牌尚书,要说对内阁辅臣没有想法那是假的,立即就道:“为国鞠躬尽瘁,臣之本分,非为求官。臣此去,一定按照皇上的部署,认真履行职责,为我大明早日真正统辖蒙古而奠定基础!”
申用懋是朱栩的老人了,对他的心思有所了解,说的也都是点在要害上。
朱栩微笑,道:“嗯,你的能力朕放心,没有什么特别交代的。除了军务上的事情之外,礼法方面不能停,蒙古没有文字,没有礼制等等,这些都需要你去做,努力推广,不要用蛮力,那个蒙古联军,也就是象征性的,控制住就行,不指望他们在蒙古人地盘能做什么……”
申用懋听着,有些理解,道:“是,臣明白。臣会谨慎心事,绝不会在蒙古内惹出乱子来……臣……想多问一句。”
朱栩已经看到不远处内阁的骨架,笑着道:“问什么?”
申用懋神色微凝,道“皇上之前说,蒙古不久会有大乱,这乱指的是?”
朱栩笑了声,不假思索的道:“锦衣卫那边有些密奏,这个固始汗野心勃勃,有大计划,不久蒙古必然会有大变动。另外就是西方的罗刹人正在东进,这个国家实力强大,漠西蒙古挡不住,用不了多久,会有好戏看的。”
申用懋心底长松一口气,他在担心朱栩另有谋划,如果是这样,他还应付得过来。
稍作沉吟,申用懋道“那皇上,是否可以远交近攻,夹击灭了蒙古,永绝后患?”
朱栩来到原本的归极门之外,看着不远处在大兴土木,神色不动的道:“你还记得当年蒙古与南宋之事?”
申用懋神色微变,立即道:“臣明白了。”
当年蒙古攻打金国,南宋与之联手,灭了金国,结果蒙古掉头就攻打南宋,直到灭了南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明朝如果与俄罗斯联手灭了漠西蒙古,俄罗斯转过头就会继续入侵明朝!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事可期()
内阁,全称是大明总理政务内阁衙门。
现在正在大兴土木,以往内阁的小班房已经被推倒,正在加速重建,现在已经有了大致框架。
另一边,是大元帅府,也在拔地而起,这座大殿看上去就颇为高大,威严,甚至比内廷的乾清宫还要高大,威严几分。
朱栩站在两殿中间,背着手,心里鼓荡起澎湃豪情!
这两座大殿,是他的两个巨大,强壮的手臂,它们将拳打脚踢整个世界!
曹化淳等人站在背后,静静的看着朱栩,不知道是否错觉,他们觉得这一刻的朱栩,无比的高大,不可直视!
“走,回去!”
朱栩忽然转身,满脸笑容的道:“再去逗逗小慈烨。”
曹化淳看着朱栩欢快笑容,脸上也跟着笑,陪在他身后,回转乾清宫。
申用懋出京,就任蒙古总理大臣,这在朝野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但兵部尚书出缺,着实引起不少人的觊觎。
朱栩继位以来,极力的稳住朝局,六部尚书一直比较稳定,前面傅昌宗,周应秋走了,现在又空缺实权非常大的兵部尚书,朝野自然有一番暗潮涌动。
不过,现在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