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桂站在秦良玉身侧,道“大都督,我已经派人去搜寻察哈尔的余孽,相信很快能找到。”
依照现在的情形,没有部落会敢收留林丹汗的人马,他们被找到就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秦良玉对这次蒙古部落的集体震动也深为惊讶,看着那一群人,道:“恩,这些你们去做。其他的具体怎么处置,孙阁老已经领了旨意,很快就会到,我们要做的,就在这段时间,稳住情势,不要出乱子,战端不能轻易开,必要的震慑不能少,所以军队必须时时的战备状态,不能有丝毫松懈……”
“是!”一群人领命。蒙古这些部落都是心怀叵测,各有肚肠,这次‘投诚’也是迫不得已,若是有机会,反咬大明一口根本不是不可能。
嘭嘭嘭嘭嘭
突然间,不远处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整个地面跟着剧烈颤抖起来。
秦良玉等人抬头看去,只见数里之外的地方,烟尘滚滚,火光冲天,一颗颗炮弹炸开,笼罩了方圆数里范围!
一声声爆炸,如同踩在人心尖上,每一次爆炸都令所有人心惊肉跳,不敢直视,面色骇然。
蒙古部落的这些使臣,抬着头,睁大双眼,只见很远处,已经一片模糊,被火光笼罩,一堆一堆的碎土翻飞,一个个大坑出现又消失,接着是冲天的火光,炽热的温度如同大火烤在眼前。
这些蒙古使臣,睁大双眼,眼神惊骇,张口结舌。
他们知道这种大炮,但是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威力,若是他们与大明在战场上遇到,有这样的武器,他们如何是对手?有这种大炮,还有谁会是对手,岂不是可以横行天下!
两百门大炮,放了三次,在数里之外炸出了一条火龙,随风摇摆,炽烈翻滚,狰狞的如同怪兽。
大炮已经停了,但炮声还在回响,青烟在缭绕,若有若无的杀机回荡不休。
都尉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眼角眉梢都放在眼底,神色不动,道“诸位,今天的演练就到这里,请随我来,我安排你们去休息的地方,孙阁老最多两天就会到。”
“哦哦,好……”
“好好,劳烦将军……”
“将将军……客气了。”
一群使臣变的异常客气,跟着这个都尉,前往给他们安排的驻处,行走之间,欲言又止。
等明朝的人走了,这些使臣犹自不能安定。
漠西蒙古面临相当艰难的形势,俄罗斯人异常强大,并且咄咄逼人,蒙古部落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而东方的明朝展现了更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让他们心惊,不安,恐惧。
唯一让他们稍做安慰的就是,明朝对塞外的领土向来不感兴趣,没有统治他们的野心,只要他们表示‘臣服’,逢年过节上贡些东西,就能万事太平。
他们最主要的顾虑,还是日益强大,对他们的领土产生浓厚欲望的俄罗斯人!
和硕特部现在是蒙古部落最强大的汗国,承受的压力也最大,不止于俄罗斯,还有内部的彼此争夺,明争暗斗,外加喀尔喀,明朝在背后的威胁……
和硕特部的固始汗,是一个颇有眼光,雄才大略的人,他善于夺事,果敢,正在发展他一统蒙古的汹汹野心。
其他的,准噶尔,吐蕃之类,都相当的弱小,还不足以与和硕特部抗衡,在历史上,未来十多年,是和硕特部的时代,强大无匹,无可抗衡。
但过了这段时间,继承和硕特部衣钵,并发扬光大的是准噶尔部——那是成吉思汗时期的一缕回光!
不过现在,他们在心惊胆战,暗中祈求,希望明朝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并且在接下来的‘投诚’谈判中,明朝不会狮子大开口。
又两天后,在一干使臣忐忑不安中,孙承宗终于到了甘。肃镇。
他立即召集所有人,召开会议。
秦良玉,满桂,多尔衮,赵率教等人相继做了汇报,重点都是在这些使臣以及背后的各汗国大汗身上。
秦良玉道“元帅,末将已经派人监视瓦剌各汗国动向,他们没有东进的举动,不过准噶尔似乎有些乱象,那使臣的态度也是反复。”
秦良玉作为西方战区大都督,有权调用军情处的一些密探,这个时候被授予的权限自然更大。
孙承宗风尘仆仆,目光炯炯,丝毫不见疲惫,道:“嗯,建奴贼酋黄太吉就在准噶尔,难免有些事端,不打紧。”
满桂接着道:“喀尔喀倒是相对安静,他们实力并不强,稍做威慑,就不会乱动,暂可放心。”
喀尔喀现在离大明太近了,如果大明发兵,他们没有一丝战略空间可做缓冲,这个时候,除了退让,别无活路。
孙承宗对这些自然早就了解了,道:“只要喀尔喀没有问题,瓦剌也就不足为虑,我大明九边将有十年的太平!”
众人听着都暗自点头,不管漠西蒙古是什么想法,有喀尔喀作为牵制,他们短时内无法再次寇入大明关隘。
赵率教道:“熊大都督已经在大漠派人寻找林丹汗残余以及八大福晋,依我大明现在的威势,定然无人敢收留,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到。”
孙承宗道“嗯,这件事你们要尽快去做,漠南要尽快稳定下来,我们的精力不能被这些事情牵绊住。”
多尔衮在最后,他看着孙承宗,道“元帅,末将还是建议,择其中某个汗国进行灭掉,彻底震慑,打消他们不该有的妄念!”
按理说,多尔衮这个方法是极其合适的,在这个时候也相当有用,但孙承宗还是果断的否决,道:“无需如此,蒙古的事情,将来还是要交给他们自己处理。你尽快整军,随本帅南下。”
多尔衮眼神微动,旋即道:“是。”
在座的都很清楚,孙承宗对多尔衮并不放心,他们也是!因此对这件事,都不多言。
说完这些,孙承宗道:“‘军改’正在关键时刻,不能分心。本帅明日接见各使臣,商讨‘投诚’事宜,一旦确定,诸位要即刻整军,随时准备随本帅入关!”
“遵命!”
一群人起身,抬手应道。
大明的几支骑兵要在全国进行拉练,震慑一些宵小,弹压可能发生的变故,确保‘军改’顺利,如期的推行、完成。
孙承宗需要休息一下,甘。肃镇的明朝官员,包括秦良玉在内,与各汗国的使臣分开密谈,试探他们的底线,在台面下达成协议,也好明天在台面上不会冷场,尴尬,僵持。
明朝这些将领,包括孙承宗在内,都认为这些蒙古部落会狮子大开口,向明朝要求很多,但这一次,这些使臣都没有什么要求,反而在试探明朝的底线,想要知道明朝这次大军压境的目的以及日后的计划。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臣服()
明朝这边得知了蒙古的想法,谈判非常迅速的得以推进。
孙承宗只睡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被喊了起来,秦良玉,满桂等人都带着惊喜,来向孙承宗汇报。
“元帅,各使臣都同意,奉我皇为蒙古大汗,蒙古各部为我大明藩属,定时入京朝贡!”满桂看着孙承宗,万分欣喜的道。
孙承宗拍桌而起,脸上大笑,道:“好好好!只要此条一定,其他都可商议!”
秦良玉,赵率教等人同样激动难抑,对于大明难说,只要蒙古肯臣服,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孙承宗高兴的是,既可以满足乾清宫那位皇帝陛下的要求又能避免边镇不宁,着实是一举两得,令他大为开心,解决了心头难题!
“元帅,不如,乘机再多开些价,蒙古现在四面环敌,肯定不会拒绝!”赵率教目光闪烁的道。
秦良玉跟着点头,道:“三镇苦蒙古太久,若是能有所节制,确保平稳长久,末将也建议价码抬高。”
多尔衮已经知道乾清宫开出的条件,道:“元帅,不妨效仿海上联合舰队,组建蒙古联合骑兵,驻扎在库伦城,用来镇守蒙古,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杀一儆百!”
孙承宗双眼微亮,道:“这个主意不错!”
满桂瞥了眼多尔衮,道:“元帅,事不宜迟,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收下他们的‘投降状’,迅速动作,以免夜长梦多!”
孙承宗点头,道:“你们再去谈,将我们的筹码慢慢摆上去,他们不是想要我们的火器吗?可以!想要多少都没问题,只要他们拿得出银子!”
明朝的火器分两种,其中一种就是出口型,不能仿制,还得依靠明朝的火药供应。
朱栩给蒙古定了三条硬性条件,第一,就是蒙古承认明朝朝廷是中央朝廷,他们归属于大明,接受大明册封。第二,废除蒙古各种自有爵位,由大明按照礼制重新册封。第三就是商贸,互通有无!
现在目的都已经达到了,孙承宗等人明显是要抬高价码,索要更多好处。
复杂交错的谈判在彻夜进行,对于明朝的要价,蒙古各汗国是相当纠结,但在火器以及互市等诱惑下,一些筑起的壁垒纷纷倒塌,一系列协议迅速的达成。
第二天,孙承宗宴请这些使臣,现在已经有四十多个来自各个汗国,部落的人,坐在孙承宗两边,满带笑容,轻松惬意。
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称臣’,‘进贡’并没有什么值得在意,关键是他们不能腹背受敌,同时还获得了大明犀利的火器,这是最重要的!
“诸位,今后,我们都是大明子民,别无二致,再无战乱,和平稳定,请,满饮此杯!”孙承宗端着酒杯,看着一群人,沉声笑道。
一群使者也都笑着举杯,应和着孙承宗。
这份‘盟约’在这些蒙古部落来看,确实是两全其美。他们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要确保明朝不会从背后对他们发动战争,让他们腹背受敌,两线作战,同时,他们也看重了明朝的火器,有了这个,他们面对内部争斗亦或者俄罗斯人,胜算都将大增!
所以,他们表面上团结一致,暗地里已经都在找明朝购买这些火器了。
孙承宗面上带笑,是真的在笑。
他完全没有想到,这场本是一场局部的,征讨察哈尔的战争会带来这样意外的结果。
太丰厚!
这个结果,绝对会冲击整个大明上下,史书上,必将是极其光辉的一笔!
乾清宫里稳坐钓鱼台,决算千里之外的皇帝陛下,那些溢美之词也将耗干笔墨,青史垂名!
协议已经达成,酒桌上气氛也算浓烈,这些使臣放下心思,开始与孙承宗套近乎,不动声色,旁敲侧击的想要搞清楚明朝对蒙古到底是什么想法,是否有意进入大漠,是否会在草原,大漠附近部署重兵等等。
孙承宗自然是避重就轻,安抚这些蒙古汗国,大肆宣扬明朝的和平之心,朱栩的‘仁德之念’,还将明朝开放互市当做挡箭牌,告诉这些蒙古使臣,大明是多么渴望和平,能与各地和平共处,再无战事。
孙承宗虽然多在军旅,到底是文官,舌灿莲花的功夫虽然对朱栩无效,但糊弄这帮塞外野蛮人,那真是用到了地方,一圈圈大道理砸过去,这帮使臣都大是点头,深以为然,将这位孙帅当做了圣人一般,言听计从。
由于明朝只派文官管理蒙古诸多汗国,部落,并没有引起蒙古部落的忌惮,库伦城北移到土谢图汗国的汗山也被定下来,一切都按照朱栩的规划,超额完成,大幅度推进。
不过孙承宗并没有立即回返,很多事情不是这些使臣能决定的,需要汇报,有一个来回的时间。
孙承宗乘机在甘。肃,榆林等三边重镇视察,给秦良玉站台,推动‘军改’完成。
三天后,满桂,多尔衮等人从外面进来,看着正在翻阅文书的孙承宗,道“元帅,能派出去的人,动用的关系都动用了,就是没有找到察哈尔的余孽,那尼克鲁,八大福晋都好像消失了,如何也寻找不到半点踪迹,末将怀疑,是有其他部落将他们藏了起来。”
孙传庭头也不抬,淡淡的道:“藏就藏吧,对于漠南蒙古的规划,内阁很快就会出详细的方略,除了归化城,还会连续见五座大城,在长城外,这些城会让我大明牢固的统治漠南,再无九边之患!”
满桂等人神色振奋的点头,在长城之外建城,这对明朝来说意义无比重大,将解决建国以来一直面临的威胁,彻底杜绝边患!
说完这一句,孙承宗又道:“申用懋很快就会到,蒙古各汗国的使者会去而复返,正式的‘投诚状’会递上来,各种契约都将签署,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整军,严阵以待,以免任何变乱!”
“遵命!”一群人应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大事可定!
景正二年,六月二十三。
喀尔喀,瓦剌等各蒙古汗国的使臣在甘。肃镇,向大明钦使,大元帅府元帅,孙承宗递上降表,约定了进贡的物品、数量以及时间。
同时,孙承宗传达了朱栩的旨意,册封各汗国大汗为两字亲王,世子以及各郡王,还有是各种官署……赏赐无数。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私底下双方还有各种交易,林林总总两百条,涵盖方方面面。
其中重要的有:一、大明皇帝陛下既蒙古大汗,一应制度依明礼而革新。二、组建蒙古骑兵,由蒙古总理大臣统领,驻地库伦。三、彼此互市,互通有无,人员自由来去。
又过了两日,一切仪程结束后,孙承宗等人这才送这些使臣相继离开。
最后一个走的是和硕特部的使臣,他递给孙承宗一封信,道:“这是我汗给大皇帝陛下的亲笔信,还请元帅转达。”
这次蒙古的投诚虽然是土谢图汗开始,但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漠西蒙古盟主,和硕特部大汗,固始汗,他积极推动各部落‘投诚’,才有这次这么顺利。
孙承宗接过书信,道:“陛下对固始汗的事迹非常赞赏,若是有空,还请固始汗入京,想必陛下会万分高兴。”
和硕特部承接着来自西方最大的压力,绝不希望与明朝再翻脸,这使臣道:“想必我汗也无比期待见到英明神武大皇帝陛下。”
孙承宗又客套几句,目送他离开。
他身后,秦良玉,满桂,赵率教等人相继走出来,塞外热风吹拂几人的面庞,发丝飞舞,披风鼓荡,几人都情不自禁的挺起胸口。
目光炯炯,神色坚定!
他们是大明将帅,当有傲气!
第一千零五十章 ‘新政’隐忧()
“快看报纸,今天特刊,快看!”
三里河附近,一个年轻人拿着报纸,飞奔,狂呼,满脸惊喜。
“蒙古投降了!”
“就是伪元,他们投降了!”
“我大明又增加了万里疆土,吾皇威武!”
“吾皇威武,大明威武!”
城南的皇家政院,军院沸腾了,无数人生员在狂呼,哪怕是博士教授都忍不住了,还有一些人跑去升国旗,在国旗下高声大唱。
蒙元一直是大明的一根刺,这根刺在土木堡之变就从未被拔除,而且越扎越深,现在,彻底拔除了!
哪怕是普通百姓都知道英宗年间的那场保卫战,这是一场将大明以往荣耀彻底打没了一场屈辱之战!
“吾皇万岁!”
东南西北四方,如海啸般沸腾,响天彻地,呼啸如飓风,席卷整座京城。
礼部,一群郎中,员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