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的安排,张允一开始是比较拒绝的,他擅长水战,这些年来也一直是醉心于操练水师,如今要率领军队去跟人野战,总是有些底气不足。
然而,刘表对张允这个外甥却是寄予厚望,特意将他叫来鼓励了一番。
“那曹孟德本就是个志大才疏之辈,麾下诸将更是酒囊饭袋,若是他们真有本事,何至于颠沛流离,几次被人打到穷途末路,戎马半生,只是占了区区半州之地,如今曹孟德一死,其余诸人更是如同流寇一般,要来我荆州袭扰,此等庸人,有何惧哉?”
“子昭你只管放心前去,至多不过数日,宜城等地的郡兵就可抵达襄阳,到那时候,老夫便发兵助你。”
刘表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张允心中也清楚,新野那边不光是一座县城的归属问题,更重要的是刘磐大军的粮草供应,若是自己继续找借口拒绝出战,万一刘磐那边战事不利,搞不好就要把黑锅甩过来,到时候自己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前途毁了不说,脑袋都未必保得住。
还是老老实实去吧。
大军出发之日,蔡瑁前来送行,张允情绪低落,也没什么闲聊的心情,随便说了几句便径自去了,而蔡瑁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心中也是颇有怨怼。
竖子不足与谋!
蔡瑁之前极力拉拢张允,唆使他去对付蒯、庞两家,为此不惜装病,给张允创造机会,但是,也不知张允是出于胆怯还是不愿意得罪人,迟迟下不了决心,结果拖了几天,非但庞德公跑路了,蒯越待在中庐不肯离开,就连黄承彦都带着女儿逃得远远的,短短几天,这几大家族的核心人物就像是嗅到了什么危险的气息一般,瞬间离开了蔡瑁的掌控范围。
虽说这些狡猾家伙的族人们还在襄阳,但对于蔡瑁来说已经是毫无价值了,再说了,他也没那个胆量亲自下手,去对付始终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的盟友。
“这些家伙是怎么察觉到的,或者说,有人泄露了风声。”蔡瑁思来想去,总觉得蒯越等人的举动十分蹊跷,不应该是偶然事件,“难道是张允这竖子?”
与此同时,州府之中,荆州牧刘表正端坐在案桌前,手中拿着一份信件,许久之后,这位老者才长长叹息一声,将信件放在手旁的陶钵之中烧成了灰烬,然后起身来到窗前,仰头看天,沉默不语。
这封密信,是蒯越命人暗中送来的。
******
荆州大地战火重燃,双方近十万大军云集南阳地区,荆州牧刘表忙得焦头烂额,他麾下的文臣武将们也在为各自的荣华富贵或是身家性命在四处奔走,然而,洛阳这边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除了掌管军事的几名重臣和一群年轻的参军之外,几乎没有人去议论发生在数百里外的战事,仿佛那只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一般。
就连大汉天子刘备,也每天按部就班地生活着,有人提起了就说上几句,压根不会主动操心。
放眼整个洛阳,关心南方战事的也就是国子监和太学中的生员了,这些年轻人意气风发,正是向往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建功立业,扬名天下的年纪,每日里都会有不少人拿着荆州地形图,在那里推演得不亦乐乎。
这一天,开课的小铜钟已经响起,诸葛亮已经提着小包,施施然走进课舍了,结果却看见一群人围在那里,激烈地争论着什么,甚至都没有注意到他进来,一时好奇,便也凑了过去。
原来是庞统与徐庶二人正在以二尺方圆的手绘地图上鏖战,口中念念有词,旁观的生员们也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气氛相当热烈。
在人缝中扫了一眼地图,诸葛亮便轻笑起来,开口问道:“朝廷大军已经打到襄阳了?”
“半个月前就在对峙了啊——”徐庶有些不耐烦地答道,同时抬眼望去,结果却看见诸葛亮饶有兴致地望着自己,连忙起身问好。
众人也回过神来,意识到已经是开课的时间了,纷纷走回自己的座位,脸上多有愧色。
诸葛亮却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元直、士元,你二人何不来到前面,继续推演战局?”
“我等只是纸上谈兵,过过嘴瘾,耽误了先生授课,还望先生恕罪。”徐庶以为诸葛亮是在责怪自己,连忙起身再度告罪。
“有才之人理当心系天下,若是你们漠不关心,那才令人失望呢,你二人上来便是,但说无妨。”诸葛亮摆了摆手,继续说道:“两天之后,我便要南下参战,正好听听你们的高见。”
偌大的课舍之中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惊呼。
第864章 考校()
许多人这才想起来,面前这位年轻得不像话,学问好得不像话,每天笑眯眯的助教还有另一个身份——
当今天子的得意门生。
这背景也硬得不像话。
自己这些人大多出身于望族,在地方上也算是了不得的人物,但如今寓居在洛阳,希望谋求一官半职,对于发生在南方的战事,也就是通过外界的消息来推测,再在自己手绘的地图上推演一番,过过嘴瘾。
人家可是要亲临前线了。
这差距,真是气死人啊。
可是,诸葛亮一介书生,去荆州能做什么?
“朝廷有一批新式武器要试验,襄阳是个不错的试验场,陛下命我押运这批武器前去,一方面是给征南将军做个参军,学习军务,另一方面则是顺便看看新武器的优劣。”诸葛亮微笑着解释起来,打消了众人的疑问。
生员们恍然大悟,但紧接着,他们又生出了新的疑问:什么新式武器?
徐庶和庞统更是又惊又喜,他二人对视一眼,点了点头,齐齐来到讲台之上,便做起了复盘和推演。
“按照我和庞士元前两天的推演,朝廷大军于十月下旬击退刘仲武的部队,席卷南阳全郡,兵锋推进至汉水一线。”徐庶一边讲解,一边走到巨大的白板前,用炭笔在上面勾勒出了一张地图。
炭笔是用松烟掺胶制成的,字迹格外清晰,再加上徐庶对荆州各地地形了如指掌,寥寥数笔,便将襄阳城周边十几里的山川河流走向展现得一目了然。
作为二人纸上谈兵的主战场,汉水更是被着重下笔,两岸地形、河流宽度、河心沙洲等等一应俱全,看得出是下了苦功夫的。
庞统出身于襄阳庞氏,虽说一直闭门苦读,声名不显,但通过家族的渠道,他对荆州水师的虚实更为了解,便接着徐庶的话头,分析起了双方战力对比。
“荆州水师分为南北两部,南方的江夏水师是以黄祖为主帅,舰船分居江陵、江夏二地;北方是以襄阳为基地的襄阳水师,以蔡瑁蔡德珪为主帅。”庞统面向众人侃侃而谈,然后介绍起了襄阳水师的兵力,“襄阳北临汉水,汉水之中又有鱼梁洲等大小沙洲,其间水流平缓,水师驻地便在这些地方,蔡德珪麾下兵力有一万多人,都是惯习水战多年的好手,如果加上各地郡兵,随时可以超过两万兵力,大小舰船更是数以百计,战力颇为可观。”
“征南将军的部队陆战天下无敌,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水战与陆战不同,比的就是战船和弓箭,大军远道南下,沿途皆为新附之地,如果荆州方面有所准备,或许征南将军连渡船都找不到几条,更别说战船了。”徐庶说道。
诸葛亮听到这里,便开口打断了二人的分析,“若是征南将军拥有足够数量的战船,又将如何?”
“一方面没太大可能,另一方面来说,即便有足够数量的船只,可以进行水上决战,但襄阳水师这些年来操练不辍,对汉水水情了如指掌,基本是不会输的。”庞统摇了摇头表示遗憾。
“俗语有云:北人骑马,南人操船。祖祖辈辈的传承,年月积累出来的经验,不是说抹平就能抹平的,短期之内,习惯了陆战的朝廷军不是襄阳水师的对手。”徐庶笑着说道:“不是对谁不敬,征南将军麾下甚至连个会水战的将军都没有吧?”
在座众人也都轻笑起来,纷纷点头称是。
国子监的风气就是这样,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尤其是在大事方面,几乎没有人会睁着眼睛说瞎话。
诸葛亮也是听得连连点头,荆州人自古就是玩船的,又搞了这么些年水师,如今更是坐镇主场,掌握着地利和舰船优势,如果这样还不能在水面上阻挡关羽的话,那从蔡瑁往下,有一个算一个,都别吃兵粮了,回家种田可能更适合他们。
突然,人群中响起了一个明显带有西北腔调的声音。
“从别处渡汉水,绕过襄阳,把周边城池一个个拔掉,逼迫荆州军陆战如何?”
徐庶正要失笑,抬眼望去,却见发问的是凉州人法正,便收敛笑容,认真解释起来。
“孝直兄有所不知,襄阳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它的位置有些特殊,西有伏牛山、东有桐柏山、大洪山,又有汉水阻隔,从北向南就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进入南郡腹地,绕是绕不过去的,只能从蔡阳、章陵、随县这条路一直走到江夏去。”
“即便是可以突破襄阳水师的封锁,沿汉水南下到南郡也无济于事,襄阳以南也是两山相夹,西有荆山、东有大洪山,沿山南下百里,又有宜城卡在必经之路。”庞统补充道。
二人边说边写,顷刻之间,原本寥寥数笔的地图上就多了许多山岭和城池的标志。
听了如此详细的解释,又盯着地图看了一阵,法正便知道自己的提议没有可行性,点头向二人致谢,“多谢解惑。”
襄阳就是一根插在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之间的钉子,只要关羽不拔掉这根钉子,即便强行突入江汉平原,也无法获得稳定的后勤补给。
如果是流寇倒还好说,走到哪里抢到哪里便是,可关羽是代表着朝廷正朔,打着铲除奸佞,解救民众,将荆州迎回大汉怀抱的旗号,怎么能做那种事?
所以归根结底,必须攻破襄阳。
“如此说来,我军一时半会是攻不破襄阳的?”诸葛亮的语气也变得有些低沉了。
“只要蔡德珪不犯大错,襄阳防线至少可以支撑到枯水期。”庞统答道。
徐庶又转过身,在河心沙洲那里重重画了几笔,朗声说道:“若是我在征南将军麾下,一定会建议他征集南阳全郡、汉水上游的全部船只,并开始筹集各种物资,准备建造浮桥,待到汉水水位下降便展开强渡,将步兵和投石机运送到鱼梁洲上,只要占了鱼梁洲,损失再大也可以接受。”
“为什么这样说?”诸葛亮继续问道。
“鱼梁洲与汉水南岸之间不过数百步距离,整条河面都在投石机的射程之内,我军若是占了那里,便是脚踏实地且居高临下,完全可以压制襄阳水师,掩护步兵登岸作战。”庞统解释道:“只要上了岸,襄阳便再没有抗衡征南将军的实力。”
听到这里,诸葛亮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重新露出笑容,“此次前往荆州,陛下给了我两个名额,可以带人前去见习参谋军务,你二人可有兴趣?”
“这、这是?”徐庶愣了。
之前说了这么多,难道就是在考校自己?
庞统却是面露喜色,当即向诸葛亮躬身行礼,“愿为先生驱驰!”
“回去准备准备吧,我们用过午饭就要出发了。”诸葛亮点点头,拿起自己的小皮包,悠哉悠哉地出了门,临了还扔下一句话,“其余人等可要当心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是康成先生亲自教你们。”
第865章 新式武器()
怀着欣喜而忐忑不安的心情,庞统与徐庶二人收拾好行装,跟随诸葛亮一道入宫辞行,见到诸葛亮挑选了这两个人随行参军,刘备丝毫没有表现出什么惊讶之情,只是鼓励了几句,又嘱咐他们务必要严守军纪,以身作则,万万不可恃宠而骄之类的话语,语气和蔼得不像是执掌数千万人命运的天子,倒像是长辈亲人一般,令二人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
诸葛亮讲述起今日国子监中的考校,刘备听得不住点头,当他得知法正也对荆襄战况颇有兴趣,并提出过自己的意见,便当即决定,给诸葛亮增加一个随行参议军务的名额,让他把法正也带上。
“明白了,学生这就去国子监。”诸葛亮当即笑着答道。
法正是诸葛亮亲自带入国子监参加考试,并被刘备钦点增补进国子监的,也是刘备记录在册,让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入学之后表现出了极强的个性和才华,尤其在军事方面,是国子监众生员中当仁不让的最强者之一。
这样的人物,理应带去战场上历练。
就这样,当天午后,几名大汉王朝最优秀的年轻人才便告别洛阳,联袂南下,他们将要经历人生中的第一场战争,为今后积累经验。
“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御书房中,刘备挥毫沾墨,在白纸上写下了这四个名字,看着看着便笑了。
历史上那位昭烈皇帝戎马一生,阅人无数,最为看重的谋臣就是这四个人,随着他们先后加入自己的阵营,刘备得到了人生中最辉煌的二十年岁月。
但即使如此,历史上的刘备也从未有奢侈到同时拥有这四位人才,让他们携手并肩,施展出全部才华,建立起更伟大、更辉煌的功业。
如今,他做到了前人没有做到的事,也算是弥补了自己前世阅读三国演义时的遗憾,心中自然是喜悦无比。
——
河南尹,阳人聚。
这座城池位于司隶东部通往荆州的必经之地,向北百里是洛阳,向南百里便是鲁阳,且有汝水作为屏障,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当年孙坚讨伐董卓,便是由鲁阳出发,经此地进入司隶地界,一举击破前来迎击的胡轸大军。
时隔数年,当年被战火摧毁的城池已经恢复了元气,并重新修缮扩建,成为一座军事色彩浓重的要塞型城市,承担着拱卫洛阳的重要作用,名字也从阳人聚正式升格为阳人城了。
诸葛亮一行南下之后,便是在这里驻留等待,几天时间下来,众人均是有些焦急却又不敢表露出来,只得天天轮班,站在城墙上向北眺望,毕竟他们得到的指示就是在阳人聚与那批新式武器汇合,催是催不得的。
好在他们并没有等待太久,四天之后,一支车队从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没过半天时间便来到了阳人城下,守城士卒验明对方身份后不敢怠慢,连忙将其迎入城中,而原本站在城头上的法正与得到消息的其余诸人也匆匆赶了过去。
“老子还以为是谁在这里等着,原来是天子门生。”车队首领是个大嗓门,人还隔着老远,中气十足的声音就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了。
“鞠将军怎么亲自来了,晚辈有失远迎,还望将军恕罪。”诸葛亮也是又惊又喜,连忙快步迎了上去,与来人寒暄起来。
原来此人正是驻守在邺城,负责火炮研究基地安全的鞠义。
二人之前见过几面,彼此并不生分,有说有笑地寒暄了一阵,诸葛亮才向鞠义介绍起同行的三人。
“不错不错,能被陛下看重,绝对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你们可要多多努力,万万不可辜负自己的才华。”鞠义年龄渐长,性格也不像当年那样倨傲狂悖,此时简直就像是个慈眉善目的长者,给后辈传授着人生经验,听得三人连连点头。
聊了几句之后,鞠义便转向法正问道:“小子,你姓法,又是扶风出身,可是法高卿的族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