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占据南阳的袁术夺取战略空间,孙坚的部队在休整了不久之后,再次踏上征程,这一次,他的对手变成了荆州刺史刘表。
严格地说起来,刘表能当上这个荆州刺史,还得多谢孙坚杀了原本的刺史王睿,留下了一个空缺。
接受董卓任命之后,刘表隐匿姓名独身赶赴荆州,穿过袁术占据的南阳,单马入宜城,与荆州豪族代表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结为盟友,在他们的支持下斩杀割据各地的宗贼五十五人,短短半年时间就控制了除南阳之外的荆州七郡,并将治所从江陵前往襄阳,整兵备战,对袁术虎视眈眈。
为了报答袁术对自己的支持,孙坚决定在前往豫州赴任之前,先帮他拿下荆州,然后两清,结果没想到,就是这一次讲义气的行动,使得本来趋向于明朗的局面,骤然失控了。
第396章 鞭长莫及()
见到孙坚来势汹汹,摆出一副要吞下荆州的模样,刘表有些慌张,但也并不是太害怕,便派出大将黄祖统领大军前去迎战。
这黄祖出身于荆州大族沔南黄氏,素有知兵之名,原本他也没把孙坚太当回事,结果一番激战下来,顿时傻眼了。
面对刚刚跟西凉军死战了几个月,正是气势如虹的孙坚部队,黄祖麾下的荆州军显得孱弱不堪,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
首战樊城,孙坚身先士卒,马踏荆州军大阵,黄祖丢盔弃甲,仓皇而逃;
次战邓县,又是孙坚一马当先,率领程普韩当等人破阵而入,犹如猛虎如羊群,把荆州军打得溃不成军,若不是有蔡瑁张允二人统领的水军相救,把溃散的部队收拢回襄阳,只怕黄祖就要学习西楚霸王项羽,在江边自刎了。
击溃荆州军主力之后,孙坚越发气势高涨,他率部渡过沔水,直趋襄阳城下,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攻破襄阳、活捉刘表,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刘表依仗襄阳城坚固的城防设施,坚持闭门不战,同时指派黄祖趁夜出城,征调在外的部队回来救援,黄祖也挺争气,没过几天就又召集了一支数量不小的部队回来,结果没等回城,又被探得消息的孙坚堵住了。
双方在襄阳城下第三度展开交锋,结果和之前一模一样,荆州军从将领水平到士卒战力,都根本无法和孙坚的部队相抗衡,毫无悬念地再次溃败。
然而,孙坚过于轻敌,一路把黄祖追杀到襄阳城边的岘山之中,结果被黄祖部将从路边竹林里发射暗箭,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已经中箭身亡。
“身为统率万人的大将,却总是做那冲锋陷阵的活计,这个孙坚还真是死得一点不冤枉。”情报到这里就结束了,刘备长叹一声,用手拍了拍桌子上散落的纸张,略带惋惜地说道。
这时候郭嘉也已经把两个熊孩子给哄得自己去玩耍了,刚刚回到屋子里,就听到刘备说出这么一句,当即赞同地说道:“是啊,他就不明白,自己到了如今的位置上,已经过了用武勇来提振士气的阶段了。”
“只可惜我久仰孙坚之名,却无缘见他一面。”刘备抿着嘴唇,轻轻摇了摇头,将脑中那一点微微的不快赶了出去。
孙坚一死,袁术手底下没有个能打的,以南阳一郡之地,想要对抗已经撕破脸的刘表,着实是有些力不能及,再加上董卓把主力部队和一群能打的手下都安排在三辅地区,当初孙坚怎么从南阳打到洛阳,他们就能怎么样从洛阳打到南阳。
这种腹背受敌的态势,对于没有战略纵深的袁术来说,是绝对意义上的死地,他想要活下去,就必须离开南阳,找一处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真正可以作为基业去争夺天下的地盘。
“这样一来,袁术在南阳是待不下去了,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东,到兖州和豫州,甚至是徐州去。”郭嘉接着说道:“但是,在那几个州,没人拥有绝对超出他人的实力。”
刘备自然明白郭嘉的意思。
从袁绍上次趁着孙坚北伐的时机,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结果被袁术亲自击败之后,袁氏兄弟和各自拥趸之间的明争暗斗,就已经渐渐浮出了水面,但是,正如郭嘉所说,兖州和豫州太乱了。
东郡太守曹操毫无疑问是袁绍一方的,兖州刺史刘岱也和袁绍眉来眼去,陈留太守张邈和袁绍曾经是童年好友,如今却闹翻了,互相都想把对方弄死那种。可曹操和张邈又是过命的交情,在酸枣的时候,袁绍好几次对张邈起了杀心,都被曹操给挡下来了。
青州刺史臧洪是袁绍任命的,按理说是应该向着袁绍,但臧洪与张邈的亲弟弟,广陵太守张超是至交好友,之前还是张超手下的从事,之前袁绍让臧洪去打刘备,他二话没说就开始召集军队,可是一听说要收拾张邈,立刻托辞青州黄巾泛滥,没有余力出兵。
除此之外,颍川太守李旻跟着孙坚打董卓,在梁城一战被华雄抓住之后煮了,现在还没有人去接任;徐州刺史陶谦则是同时和袁绍袁术都有来往,却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倾向,让这兄弟两个既痛恨他,又不得不频频派人去示好。
“谁是谁的敌人,谁是谁的盟友,估计现在他们自己都弄不清楚呢,真要打起来,只会是一团乱仗。”郭嘉轻叹一声,只要战火燃起,他的家乡颍川也自然无法幸免,到那时候,不知多少无辜百姓要流离失所,甚至失去性命。
“那群渣渣没一个能打的,我担心的是,曹孟德会不会趁机南下,借助颍川世家的支持和沛国人的出身,整合黄河南岸的势力。”刘备背着手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地图面前,仰头打量起中原地区的位置。
“极有可能。”郭嘉老老实实地答道。
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凭借着幽州本土的大力支援,郭嘉手中的战斗型千里船越来越多,他能玩出的花样也越来越多,骚扰、破袭、断粮道、劫辎重,几乎把能想到的坏点子都试了个遍,让袁绍频频暴跳如雷却毫无办法。
北线压力太大,袁绍就必然会把目光放到南方,他和袁术一样,急需兖州和豫州的人口、税收,还有战略纵深来缓解压力。
在自己的主力部队无法抽身,其他人又没本事对付袁术的情况下,袁绍也只能默许甚至是鼓励曹操南渡黄河,把豫州和兖州握在自己集团手中了。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能继续坐视不理了,要想想办法。”刘备拿起手边的细长竹棍,在黄河下游,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区虚虚画了个大圈,“这里跟河北一样,人杰地灵,是天下的精华所在,若是落在曹孟德手里,只怕以后不好对付。”
“只可惜我们面前有袁本初挡着,手伸不过去。”郭嘉也走到刘备身边,抬头望着巨大的地图,轻声说道。
第397章 大好河山()
夜深了,刘备却还没睡,他靠在宽大的椅背上,望着不远处摇曳的烛火,沉默不语。
忽然,一阵细不可闻的脚步声响起,打断了刘备的遐想,他抬眼望去,只见张宁站在门口,面带忧虑地望着自己。
“你怎么醒了?”
“你怎么不睡?”
两个人同时问道,然后又同时失笑起来。
张宁打了个哈欠,漫步来到书桌后面,熟门熟路地挤进刘备怀里,轻声问道:“夫君可是遇到什么为难的事了?”
“也没什么。”刘备把披在肩上的厚重皮裘转了个方向,盖住张宁只穿着单薄衣服的身躯,又把拥着她的双臂紧了紧,“就是有点烦。”
坦率地说,刘备确实是有些烦躁了。
尤其是得知孙坚的死讯之后。
那样的豪杰,说没就没了,怎能不让人觉得世事无常?
他刚才沉默不语,是在回忆自己之前了解的历史,那一段在后人看来波澜壮阔,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艰苦而漫长,甚至用一生时间都无法走完的旅程。
就拿曹操来说吧,曹操三十岁参与平定黄巾之乱,三十五岁首倡义举讨伐董卓,被徐荣在汴水击败,自己也险些身亡,之后三年里面打黑山贼、打匈奴人、打青州黄巾、打袁术、打陶谦,三十八岁父亲被陶谦杀害,征讨徐州,又跟吕布打了三年乱仗。
好容易把吕布赶出兖州,在讨伐张绣的时候,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又战死了,之后又是三年苦战,吕布授首、袁术吐血而死,等到曹操终于整合了黄河以南,准备与袁绍决战的时候,他已经四十五岁了。
在此之后,击败袁绍势力,彻底统一河北,花了曹操七年时间,征讨荆州、赤壁大战、关中之战、讨伐张鲁,又是十年时间,等到他生命中最后一次与老对手刘备交锋,在汉中对峙了几个月的时候,曹操已经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
人生大半时间都在战争和旅途中渡过,对于原本时空的曹操和刘备这样的豪杰来说,自然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此时的刘备在认真思考之后,并不认为自己也拥有他们那样的斗志和决心。
追寻理想的道路虽然辉煌,却太苦也太危险了,苦得让人望而却步,危险得令人如履薄冰。
“宁儿,我经常领兵在外,一出门就是几个月的时间,你没有觉得厌烦吗?”刘备望着张宁明亮的双眼,认真地问道。
“想听真话?”张宁俏皮地笑了。
“嗯,真话。”
“有时候也会烦,会寂寞,想着要是夫君不用出门该多好。”张宁轻叹一声,把脑袋靠在刘备肩上,悠悠说道:“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夫君肩上可是扛着几百万人,那么多人、那么多个家,总比我一个人的寂寞重要得多了。”
刘备沉默片刻,嘴唇动了几动,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张宁也默默不语,只是靠在刘备身上,感受着他的体温。
直到困意再次涌上脑海,张宁才轻轻拿开刘备的胳膊,缓缓站起身来,朝着自己的卧室走去,“夫君也早点歇息吧,华佗先生说了,经常晚睡容易掉头发。”
看着妻子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刘备心中一动,从桌角上厚厚一叠情报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份,认真地读了起来。
这一份情报,讲的正是韩馥在让出冀州之后,被自己原本瞧不起的河内人朱汉上门欺凌,儿子被打断双腿的事。
“不论如何,大丈夫都不可一日无权啊。”刘备轻叹一声,把这张纸重新折好,放回原本的位置。
他选择的这条路,本就是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的不归路,行差踏错没有好下场,撂挑子不干没有好下场,甚至走得太慢,被别人赶到了前面,也没有好下场。
所有人都在拼命地奔跑,追逐着那个唯一的、至高无上的位置,在这场竞赛中,胜利者注定只有一个,而失败者的命运,也只有一个。
只有不断前进,不断攀上更高的位置,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的理想和尊严不被践踏。
因为疲累和厌倦就选择放弃,太可笑了。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刘备心中再不犹豫,他起身来到书房正中,用力伸了个懒腰,向自己的卧房走去。
早点睡觉,明天还有工作呢。
郭嘉顶着风雪来到幽州,又顶着风雪离开了,这边的天气过于寒冷,他的小身板吃不消,还是尽早跑到大陆泽边上的好。
对于兖州和豫州那边的可能要爆发的战争,刘备也召集人手开了几次会,提出能不能从海路运送一部分兵力到徐州,趁着水被搅浑的机会,摸几条鱼出来,但被以卢植为首的众人一致驳回了。
主力在冀州与袁绍对峙,剩余的部队既要守卫北疆,还要震慑广阔领土上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还要在朝鲜半岛上挑拨是非抓俘虏,还要随时准备着出兵并州,还要随时准备着去倭国搞事情。
幽州实在是抽不出多余的兵力和人力,去开辟新的战场了。
按照老先生的话说,徐州那边有糜竺赚钱,有张飞主持军务,有田畴搞外交和情报,有徐邈搞种田,还有臧霸和他的泰山军这个外援搞事情,已经是当地不可小觑的力量。
只要稳扎稳打,不断吸纳流民积蓄力量,这一块飞地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没必要放着安稳发展的机会不要,跳出去当众矢之的。
于是,刘备也就索性不去想那些太远的事情了。
转眼之间,已经是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经过一冬天的歇息,幽州数百万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再次来到熟悉的田间,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
作为州牧,刘备自然也不能在家里坐着,他同样换上一身短衣,扛着农具,出现在城外的一处农田之中。
小心翼翼地扶着曲辕犁,跟着两头健壮耕牛的脚步,将一亩地耕耘完毕,在围观群众的欢呼声中离场,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虽说刘备不喜欢这种形象工程,但他也必须承认,让百姓能够看到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是一件好事。
“嗯,不错,越发熟练了。”作为广阳郡的父母官,卢植一直站在田边看着刘备耕地,直到全部仪式结束,他才来到刘备面前欣慰地说道。
“都六七年了,能不熟练吗?”刘备呵呵笑着,跟卢植一起来到不远处的小土岗上,俯瞰起广阔无垠的农田,以及在田间忙忙碌碌的人群来。
如此大好河山,值得他用一生时间去守护。
第398章()
春耕结束还没几天,又有两位重量级人物来到了蓟城,他们的出现,让刘备颇感意外。
“你这个都督不在韩州待着,跑回幽州做什么?”见到容光焕发的张焕,刘备不禁笑了起来,然后他又把视线转向衣襟大敞的甘宁,板着脸说道:“把衣服穿好,被先生看见又要训你。”
朝鲜半岛上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同时过来找自己,刘备本能地觉得他们应该是有大事要商量。
果不其然,随便喝了几口热茶之后,张焕就道明了来意。
他想在韩州发展工业。
“辰韩和弁韩分出胜负了?”听了张焕的话后,刘备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沉吟起来。
“弁韩败了,又给我那边提供了十余万劳工和十几万女人。”张焕笑呵呵地答道:“辰韩也好不到哪里去,成年男人死伤惨重,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
作为刘备身边第一代坏胚,张焕深谙平衡之术,在他的刻意操纵之下,辰韩人和弁韩人这一对之前的盟友翻脸成仇,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可笑的是,他们用的武器还是来自于同一家供货商。
仗打到最后,甚至出现了辰韩人带着兵器从这边走出张焕的营地,弁韩人带着能够换取兵器的资源从那边进来,这样的场景。
张焕不仅消耗掉了这两个部族的人口和战力,甚至把他们赖以为生的资源,日后东山再起的本钱都搜刮了个干干净净。
彻底扫平朝鲜半岛上的敌人和潜在的敌人之后,张焕这才放下心来,开始琢磨着怎么赚钱了。
“你想在那边做什么行当?”得知张焕的所作所为之后,刘备也放心了,直截了当地询问起来。
“韩州山多树多,也有几个好港口,我想利用这点优势,把木器行、造纸坊、造车厂和造船厂开起来。”张焕不假思索地答道,看样子是早就有了打算。
刘备点点头,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砍伐树木能提供劳动岗位,然后树皮造纸、普通木材制作各种器物,上等木料则用来造车和造船,在此期间还能促进运输行业,依托树木资源,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