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兄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消防兄弟-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武当山里药用植物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药库”。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

    穆天宇了解到,武当道教医药学的理论核心,是以“气”为本,保“气”为先。这个方面,最为让穆天宇动心。他的老师身体脏器方面,通过西医学的各种仪器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也许他就是需要调节“气息”。

    穆天宇对师母表达了,想要带老师前往中国武当山的想法,觉得也许老师在武当道教“养气”理论帮助下,加强对“气”的保养,一定能改善症状。

    师母已经到了完全没有办法的地步,她甚至觉得现在也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完全没有任何意见,相信穆天宇的安排。

    穆天宇与东大联系,请能够妥善安排教学和科研工作。希望不要因为老师不在时,而中断任何计划中的项目保障工作。

    他带着老师,搭乘直飞江城的航班,打算从江城再转机,飞往武当山所在地。

    穆天宇带着精神上还处于恍忽状态的老师,一赶往武当山区域,就感觉到深厚的道教文化气息。

    武当道教医药受楚汉文化的影响,吸收了楚汉文化中的“养气”理论,在医药理论上是以气为本,保气为先。

    一路上,穆天宇有时觉得老师精神好一些,就跟他讲解,为什么带他来中国的武当山:“老师,中国的武当山,有很多道医,他们自道教创建以来,就源源不断地从民间吸取营养,引进技术,将流行在民间的各种健身养气法收入道教,并加以改造,纳入道教医药体系中,成为武当道教医药体系中“养气”方法的准则。”

    “天宇,”老师偶尔也有了开口说话:“我担心,天宇,你是我的学生,你要帮我,我真担心。”

    “老师,您不用担心,我会一直帮您的。”

    “那就好,那就好。”

    “嗯,”穆天宇开始有了笑脸,他觉得老师只要有精神状况好的时候,就说明他一定能够好起来。

    “老师,东京最好的医院,那些西医们,都检查不出您身体不适的原因,所以我们来寻求中医。”

    下了飞机,他们就搭乘公交车,首先来到了一家道医馆,馆长亲自接待了他们。

    穆天宇还是把老师的病历原件和翻译本,一齐拿给馆长,请他给老师看看。

    馆长仔细看了病历,又观察了老师的脸色,神态,并把了一会儿脉。

    然后,他不紧不慢地说:“您的老师,他是忧吓极虑,久气不畅,积生气阻。必须养气兼调气,方能有所化解。”

    穆天宇了解过,武当山的道医们在用药治病疗伤方面,一般都是以养气、理气、破气、调气为主要治疗方法。

    这位馆长貌似说的没错,但他想再多访问几家医馆,再做打算。

    他找酒店先安排老师住下,特别请餐馆弄了些觉得和日本料理不太一样的,可口的饭菜,请老师能吃一点。

    原野敏佑到了酒店,自己也觉得精神好了很多,他说着:“天宇,谢谢你带我来这里看病,可是我没病。”

    “是的,老师,您本来就没病,这里的道医馆并不是主要看病来着,他们是以调节人的气息顺畅为目的,使人的身体气息达到协调、和谐,理顺心绪。”

    “哦,好。”

    穆天宇想法设法,陪着老师,能让他多吃点饭菜。好在老师今天特别给面子,他终于吃了一些食物。

    在酒店里,穆天宇安排好老师休息,就自己又开始研究一些道医的典籍。

    其实这些典籍并不很神秘,比如老庄名著《知北游》中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还有南宋石泰《还源篇》中说:“气是形中命,心为性中神”。

    特别的就是,还有三丰《大道论》,以前穆天宇以为三丰是小说虚构的人物,可是武当山确有记载,《大道论》中说:“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

    从武当道教这些典籍中的说法,穆天宇觉得老师身体的问题,一定与武当医学理念中的所说的“气”有关。

    求推荐,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

第266章 中隐于形() 
道医认为:健康与疾病两者同是生命活力的显现。疾病是健康的特殊表现方式,是健康的一个特殊状态。

    生命通过疾病与人类对话,警示人体及时收回外溢的能量自我调适。并通过疾病使生命层次在进化中不断提升。

    所以,在道医的眼里没有病人,只有人的“气立”与“神机”的不同状态。这一点上,原野敏佑教授特别能接受。

    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里,经过各科很多仪器设备和医生的检查、诊断,都确定不了他到底得了什么病。

    他自己也相信自己没病。

    但教授确实病了,他精神恍忽,不能吃、不能睡,一天天身体消瘦下去,体力更加不支。

    西医们只能输液、补充营养,留院观察。

    说白了,留院观察,就是等待着教授身体上的病变明显起来,才能对症下药。

    穆天宇觉得这和搞消防的道理类似。

    西医就像消防员,失火的了就去“消”,而中医更像管理员,着重“防”止失火。

    在酒店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穆天宇就带着老师上武当山。

    他们并没有走游客们的旅游线路,而是走道士们出入道观的小路。

    每来到一个道观,穆天宇就带老师进去。和道长见面、谈话,吃些斋饭。道观的斋饭,是完全忌食荤腥及戒鸡蛋、生葱、蒜等刺激食物的。

    这和日本的饮食习惯,有着天壤之别。

    原野敏佑对这里以自然食物为主的斋饭,开始有了兴趣。

    斋饭的原料主要来源于武当山里,山生山长的植物和果实,有些是山内采摘的,有些则是道士们自己种植的。

    经常在斋饭中可以看到的食材,主要有核桃、板栗、猕猴桃、木耳、香菇等。

    穆天宇发现,斋饭菜肴也要用油料的,并不是想像中的清汤清水。但是油料一律都是植物油。

    从吃斋饭开始,穆天宇有意识地让老师也感受到,充满武当山的“道法自然,反朴归真”思想。

    其实,穆天宇读书都已经读到博士学位了,又是中国新社会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自然从小就受到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并不相信迷信。

    他相信中医学中,有一些辩证的思想,对解决医疗仪器诊断不出的疾病,具有防微杜渐的作用。而不是要等待疾病症状明显了,才去治疗。

    特别是,武当道教的人生观,穆天宇特别想让老师研究一下。

    道教的人生观,主要是重人贵生,提倡:“我命在我不在天”。

    从史料上可以看出,中国道教与中国原始宗教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原始宗教认为:“天上的神”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者,可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证实,“天上的神”对人类的保护和人的欲望,常不能尽如人意。

    当人类的智慧和生存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后,人类对自己的力量有了信心,它相信“人”这个生命体只要善于调养,按规律生活,就可以活到天年,并不需要“天上的神”来保护。

    穆天宇问道:“老师,中国的原始宗教,是不是比其它宗教绝对相信上帝神灵的人生观,更接近真理?”

    原野敏佑听到穆天宇的问题,他眼睛里闪烁出一线辨析的灵光。这让穆天宇非常兴奋,他终于看到了老师内心里也在与精神恍忽抗争,有了生气。

    “可能吧。”原野敏佑回答着,眼睛依然呆滞地直楞楞看着前面。

    就这样,穆天宇带着老师,步入武当深山,遍访各家道观。

    他觉得老师的病根在于心智,不想让老师再住院治疗。甚至,他不想让老师再去道医馆,不让他觉得他们是在寻医问药。

    他们走走停停,累了就休息,饿了就吃斋饭。他们游历与道观之间,亲切地与道长谈话。

    原野敏佑逐渐地没有了抗拒医疗的表示,他仿佛习惯了这样走走停停的过程。

    当他们越往深山里面走,层峦叠嶂,环境清幽,几乎杳无人烟。

    看着绵延起伏朝向山顶的五老峰,身边陪伴的只有雄伟苍劲的古树。

    偶然,深山中有一间土坯房,进去掏碗水喝。

    有隐士请他们到屋后草棚下坐下,砌好一壶清茶,也不问他们从哪里来,不要问要到哪里去。

    在山峦环抱的坡地上,土屋面朝五老峰,坡脚有两株相濡以沫的千年银杏正悄悄露黄。原来这树下,便是全真观遗址,如今只能看到斑驳基石。

    土屋里面,一席竹帘、一个蒲团、一把古琴、一壶清茶,看似随意的摆设,却透出不沾凡尘的仙家之气。

    品茶闲聊间隙,隐士抚琴弹奏,清澈淡远琴声在大山缓缓散开,舒展着心扉,让人心醉。

    休息过后,穆天宇告辞隐士,带着老师继续往山里走。

    他想起白居易的《中隐》诗,就边走边随口背诵给老师听: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

    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

    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

    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然后穆天宇知道原野敏佑的中文不太好,他无法像雨田和美和小弟那样,能够完全听得懂,就又用日语大概解释了一篇。

    原野敏佑听后,笑了笑,说:“中隐好。”

    穆天宇听到老师开始思考地和他说话,心里特别激动。他拥抱着老师:“谢谢老师,您终于有思考问题了。”

    然后,他们又来到一个道观,这个道长在他们吃过斋饭,休息了片刻之后,告诉他们说:“你们能走到这里,已经很难得了。希望你们就从这里返回吧、”

    “道长,”穆天宇不解地说:“我的老师一路走来,身体状态刚有好转,为什么不能再往山里去了呢?”

    “再往里走,就不是走了,是爬,你的老师爬不动的,全靠你背?”

    道长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可是,穆天宇却问道:“山里的师傅是不是都有独特的见解?他们能帮到我的老师吗?”

    “越往深山,道长的功力和修围当然越高,但能不能帮到你的老师,贫道没有把握,这主要取决于你。”

    “取决于我?”穆天宇不解的问。

    “嗯。”道长轻轻嗯了一声,便打坐不语了。

    求推荐,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感谢军频编辑给你予频道热门推荐。

第267章 温泉药浴() 
穆天宇还是带着老师往深山里走。

    原野敏佑似乎有些担心的样子,穆天宇则对他说:“老师,别担心啊。您常对我说,咱们每天就像爬山一样,要每天都登上一个高峰。”

    路的确是越来越难走了,有些地方要用手攀扶着才能上去,也的确是在爬着前进。

    看着老师有时前行很困难,穆天宇干脆就背着他往前走。

    好不容易到了一家道观,老道长迎接他们说:“能到我们这个道观来的人很少,不知道二位有何因缘?”

    “我的老师身体不适,想请道长给瞧瞧,期盼能给予开导。”

    道长说:“人体的不适主要是“二毒”,即是经络之毒和脏腑之毒。”

    “那何谓经络之毒?”穆天宇问道。

    “经络之毒是因元气虚弱或是经气瘀滞,导致的经气运行不畅,毒留经络,毒邪超过了人体防御机能,即可导致疾病发生。”

    他仔细看了看原野敏佑,才又说:“先生无外伤致经络受损,可不考虑血瘀经络、瘀久化热,热甚成毒而在经络内造成不适。亦有因经络内含毒量过重,排泻不畅,毒在内腐经烂络,使经络破断,造成经络内的经血外溢,循环受阻,而导致半身不遂,左瘫右患,或者危及生命。”

    “我老师无不遂,亦无瘫患,只是进食困难,精神恍忽。”

    “哦,这样。贫道迂腐,无法达你心意,见谅!”

    “道长不必客气,能麻烦道长再通俗地说一下脏腑之毒么?”

    “脏腑之毒,通俗讲,人们所食之物,精华被人体吸收利用,糟粕则要排出体外。倘若排泻功能失调,所食之物含毒量太重,超出了脏腑的排毒功能,这些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也被人体吸收,即可损脏坏腑,造成疾病。当然,这些毒素在体内可通过经络,将毒素运送到体表,形成皮肤及疮疡病。”

    穆天宇听到没什么新鲜的,就反问道:“但是这些病症,在大医院都是可以诊断出来的,为何有些身体不适,却诊断不出原因?”

    “人体致虚之处,便是存病之所。”道长则继续说:“这两种毒素均可借助经络内通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与窍官的功能,将其运送到人体各个部位,在人体正气最虚弱处发生不适。”

    “那我老师身上正气最虚弱之处在哪里呢?道长能详解一下吗?”

    “心灵。”

    “心灵?那如何化解之?”

    “吃过斋饭,你再背着老师继续赶路,到了下一个道观,那里的道长会告诉你是否还需要继续赶路。”

    “哦,这样啊,谢谢道长!”

    穆天宇不想多打扰道长,告辞便带着老师出门,要继续往深山里走。

    出门后,穆天宇也不多说,马上就要背着老师走。

    他们很快就来到了下一个道观。

    进到前堂后,见到了道长,才把老师放下。然后,开门见山地跟道长说:“刚才路过的道观,道长让我来问问您,我老师的身体不适,到了这里,还需要再去下一个道观吗?”

    道长看到穆天宇一路背着老师上山,进道观石牌门也没有停歇,直接就进入道观前堂,始终背着他的老师。

    “这位年少的善人,看你眉清目秀、气宇轩昂,走了这么远的路,还能气定神闲。其实,你内心已经有了结论,你只是不想自己对你老师说。”

    “没有啊,道长,我是诚心诚意来请教您的。”

    “那好,你们今晚就在这里歇息,明早你自己就会有答案了。”

    “哦,谢谢首长。”

    穆天宇捐了功德,带着原野敏佑吃过斋饭,然后回到房间,安顿好老师,自己才准备稍微休息一下。

    原野敏佑却自己起身,要去上厕所,穆天宇忙过来扶老师。他却说:“天宇,你休息吧,我自己去。”

    穆天宇觉得老师终于可以自己活动了,心里高兴,就说“好,老师小心。”远远地看着他,担心他有时精神恍忽,碰到摔到。

    一直等老师回来,穆天宇也顾不得休息了,就带老师去泡温泉。

    道长已经安排小师傅把温泉池水中撒了不少草药和花瓣。穆天宇和原野敏佑一起进去,足足泡了2个时辰。

    武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