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将魂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将魂歌-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冷兵器时代,指挥六十万大军,圆润有余,王翦是中国的第一个,更是世界上的第一个。

    后来的韩信,实际上有没有指挥过六十万大军,还不好说。

    蒙恬手下的长城兵团,从北往南打,本不归王翦直接指挥。这支奇兵,一路南下,顺利打下邯郸,后来更当众拘捕了桓龁。

    虽说桓龁有错,但自己麾下的将领,落得个这样的结局,王翦心里总是有些不舒服。

    身为后辈,蒙恬在王翦面前,没有跋扈的表现,姿态放得很低。欠身一让,向王翦引荐郭开。

    “末将能顺利进入邯郸,多亏了郭丞相心向我秦国。不然,蒙恬这个时候只怕已经灰溜溜的逃回上郡去了······”

第212章 嬴政回邯郸(三)() 
邯郸城头,“王”字帅旗高高飘扬。

    王翦进驻邯郸后,赵国王宫仅存的几座宫殿,成为了王翦的中军驻守之地。蒙恬并没有说什么,可麾下的将领,背地里却发了些牢骚。

    “邯郸是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怎么王家父子一来,就挑了最好的屋舍!”

    李必没有在王翦手下当过兵,说起话来没有遮拦。

    “我瞧那小王将军的态度,颇多倨傲,对我等不理不睬,还说我等抢了他的功劳,真是令人心里不舒服。”

    一向稳重的骆甲,狠狠地扯着下巴上的胡须,面露不虞之色。

    “瞧小王将军手下的那些士伍,一个个鼻孔朝天,不知情的,还以为邯郸是他们打下来的呢!”

    李必吸了吸鼻子,开口回应着。

    “嘿,你们俩快别说了!”

    平常喜欢与李必怼嘴的蒙豹,低着头,拉住李必的袖子,低声提醒。

    李必回过神来,顺着蒙豹的目光看去,只见蒙恬阴沉着脸,正不满的盯着他俩。

    蒙虎跟在蒙恬身后,庆幸蒙豹这个时候没有胡乱说话,火上浇油。

    王翦、王贲的本事,蒙虎、蒙豹在蒙府的时候,曾听过蒙武的详细评论,比李必、骆甲等人要了解的深入许多。

    “王翦,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将来大王统一天下,指挥秦国大军的,想来应该就是王翦了。”

    “王贲,冰冷的外表下,掩藏着攻掠如火的大将之材。”

    蒙武的用兵之能,在蒙府里众人看来,已经算是至臻化境,可私下里,蒙武亲口承认,王翦的用兵之才,更在他之上。

    甚者,蒙武认为,王翦实际指挥作战的能力,还在武安君之上。

    武安君白起,留下人屠之名,山东六国之人,谈之色变。但在秦人眼里,白起的名字,代表着战神的荣耀。

    无知者无畏。

    李必、骆甲不了解王翦、王贲的真实才能,才敢放口表示对王家父子的不屑。

    确实,此次灭赵,秦军的总兵力,远远的超过了李牧、司马尚麾下的赵军。至始至终,秦军始终保持着对赵军的优势。

    王翦的南方战线,交战不断,但总体来看,平平无奇,时而还有小败,远不如蒙恬奇兵突进的精彩。

    好看的并不一定精彩,精彩的并不一定好看。王翦的用兵才能,正体现在看起来平平淡淡的战局之中。

    “我问你二人,此次灭赵大军的主帅当为谁?”

    蒙恬坐下来后,开口问道。

    李必、骆甲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秃子顶上抓虱子,明摆着吗?

    会不会有陷阱?

    吞咽了一口口水,李必、骆甲二人小心翼翼的开了口:“大良造王翦?”

    “怎么,你二人连灭赵大军的主帅为谁,都这么不确信?”

    蒙恬忍不住笑了,就像突然问到一加一等于几,人会突然懵逼一般。

    “大良造王翦。”

    这下,李必、骆甲用了肯定的语气。

    “既然灭赵大军的主帅为王翦,若有谁出来带头不服从军令,给主帅难堪,就没有人记得司马穰苴斩庄贾的厉害了吗?”

    天下没有所谓的圣人,只要是人,就有所谓的私心。王翦凯旋回邯郸,麾下的将领多有埋怨蒙恬夺了攻陷邯郸的功劳。桓龁押解回邯郸后,曾经要好的王贲等人,自然对蒙恬没有什么好脸色。

    蒙恬初次领兵的时候,王贲还没有过分重视这个蒙家的小子。等蒙恬渐渐的赢得嬴政信重,主军上郡,率领长城兵团一路打到邯郸,王贲再看蒙恬的目光,就有些变化了。

    从今往后,王氏父子,对蒙恬这个小辈,不会再多加照顾了。

    “将军考虑得是,是我等孟浪了。”

    李必、骆甲的背后流出了冷汗,心里恍然大悟,怪不得蒙恬前去拜见王翦的时候,没有带他二人前往。

    若是他俩在王翦面前出言不逊,此刻怕是成了儆猴的那只鸡。就算蒙恬为他俩求情,少不得受些皮肉之苦。

    想到这里,李必、骆甲似乎感觉到屁股上凉飕飕的。

    “大良造身为灭赵大军的主帅,此次大王前来邯郸阅军,理当犒赏大良造的辛劳。我等还年轻,以后有的是立功的机会。南边的韩魏,北边的燕国,东边的齐国,你们还怕没有仗可打吗?!”

    蒙氏一族,蒙骜、蒙武两代精英,军中故旧不少。眼下,嬴政表面上仍然非常重视蒙氏,暗地里却在重点扶持王氏父子。蒙武因伤交卸了兵权,蒙毅入宫为郎,只有蒙恬统领着上郡的兵马。

    等王氏父子的势力成形之后,王家父子差不多垂垂老矣。到那时,嬴政会再度启用蒙氏,形成两家军头的平衡。

    好在嬴政的措施属于阳谋的层面,行得不着痕迹,没有狡兔死、走狗烹的狠厉,蒙恬的心里,才没有那么多顾虑。

    既然嬴政有意扶持王氏父子,蒙恬这个时候,才不会显得那么斤斤计较。

    只是,不要与王氏走得太近就行了。

    “传令下去,明日一早,我军前往邯郸南边的夏庄驻营。”

    深思之后,蒙恬决定率军与王翦的大军分开驻扎,免得两军发生不必要的龃龉。

    “我这一走,留在邯郸的李信,可就度日如年了······”

    暮色已深,巳时隅中的时候,初春的清冷月光,透着丝丝寒意。

    邯郸城内的赵国宫殿,地面上镀上了一层银霜。

    “阿父,天气冷,可别着凉了。”

    王贲手里捧着一席宽大的狐裘大氅,小心的给王翦披上。

    “人老了,总是没有以前耐寒。”

    王翦用手扯了扯身后的大氅,遮住了整个胸膛。轻轻的踱步,沿着宫殿周围的石阶,边走边说道:“贲儿,你今日在蒙恬面前,表现得可是有些倨傲了。”

    “阿父,那蒙恬不过是占着父亲拖住赵国大军的便宜,才能攻下邯郸。”

    亲兵们缀在身后十步,父子两人,没有外人在场,说起话来,没有那么多计较。在王翦面前,王贲丝毫没有掩饰心中的耿耿于怀:“还有那个郭开,今日在父亲面前,低头谄笑,夸父亲乃当今秦王的武安君,想想我就有些生气。”

    武安君白起身为秦人心中的战神,个个佩服不已。对于秦国领兵的将军来说,跻身朝堂,被人夸为武安君,心里却是既欢喜又恼怒。

    白起自刎于杜邮亭,没有人希望获得这样的结局。

    “我儿宽心,赵人崇拜强者,武安君长平一战,杀得赵人闻风丧胆,心中佩服不已。李牧率军南下,与我作战,不也受封为武安君嘛。”

    王翦大度的笑了笑,白起的结局,他私下里做过分析,心中早有想法。白起落得那么一个局面,有昭襄王的错,也有白起自身性格上的缺陷,而他王翦,却不会再犯跟白起一样的错误。

    “这样说来,倒是我有些小气了。”

    王贲撇了撇嘴,对于赵国的降臣,他从内心里就看不起,更别说郭开表现得那么阿谀。

    “你确实小气!”

    王翦回过头来,面带慈祥:“贲儿,无度不丈夫,你要成长为一代名将,当扩展心中的度量。不过,你在蒙恬面前,不妨尽情表现得小气一些。”

    “这是为何?”

    王贲愣了愣。

    王翦笑了笑,抬头望了望西边关中的天空。那里,清冷的星光弥漫,却遮盖不了空中那轮斗大的玉盘。

    圆月当空,再灿烂的星光,也无以争辉。

    王翦眼里的精光闪了闪,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拍了拍王贲的肩膀:

    “时候到了,你自然就会明白!”

第213章 嬴政回邯郸(四)() 
秦国大军南归,进驻邯郸,这座中原大地的繁华国都,再一次焕发出了蓬蓬勃勃的人气。

    普通的邯郸人,瞧见秦人鳞次栉比的森严军营,络绎不绝行过街头巷子的秦军士兵,恍然接受了邯郸彻底陷落的现实。

    以前,邯郸人见蒙恬兵少,心里还存着些许的念想。现在,丞相投靠了秦国,末代国君赵迁又是那么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大感失望之下,没了受到蛊惑后蠢蠢欲动的心思。

    “赵国没了,日子还得继续。虽然秦人的态度高傲了些,总算没有随意闯入民居,行那奸淫掳掠之事。”

    私下里,想起赵国曾经的风光荣耀,邯郸人总会在自嘲中悄然叹气。

    曾经的山东第一军事强国,成为了首先灭亡的战国,那股强国的尊严感破灭的感觉,深深地刺痛了不少赵人的内心。

    如果从来没有得到过,等失去的时候,赵人不会觉得那么痛苦。早在赵氏尚没有独立建国的时候,赵家一直跻身晋国卿位,权势极重,向来习惯了对他国颐指气使,高高在上。

    春秋时期,鲁、卫、郑等不少小国的国使到了晋国,无不小心奉上礼物,殷勤走访晋国六卿。赵家的宅邸里,装饰着来自各国的贵重礼物。

    等到赵氏立国,正式成为诸侯,虽然一度位于魏国的影响下,但魏惠王的时代落幕后,赵国攻灭中山,成为山东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只有咱赵人,才能打得西边的虎狼之秦狼奔豕突。”

    阏与战后,面对山东来的各国商旅,赵人招待的时候,挺着身子,自豪的拍着胸脯,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那个时候,赵人面上的高傲,就像现在迈步在邯郸街头的秦军士兵。

    想到曾经齐国人面上敢怒不敢言的尴尬神情,赵国人心里的挫败感,久久挥之不去。

    恰在这个时候,一个消息的流传,在赵人的心中掀起了波澜。

    “你听说了吗?秦王正在前来邯郸的路上?”

    巨鹿郡一处乡下的村落,几个赵人聚在茅草屋下,神神秘秘,压低了嗓音。当中的一人,三十五六岁左右,宽脸大耳,虽着布衣,却掩饰不住那人眉眼之间的富贵之气。

    “消息是从邯郸传来的,确定没错,当年的小秦王,狼狈离开邯郸,现在想要回来炫耀一番了。”

    “说到这里,据说曾经吕不韦府里的歌女赵姬,这次也会回到邯郸。”这人似乎曾经亲眼见到过赵姬,说话的时候,眼里闪过一抹隐晦的淫光。

    “一个放荡的女人罢了,数典忘祖,这样的女人,赵国真是白生养了她。”另一人鼻子重重的哼了一口冷气,话语里带着惋惜与愤怒:“当年,公子嘉力促嬴政母子回国的时候,想的是赵姬身为赵人,去往秦国当了王后,心里面会记着赵国的恩情······”

    “恩情?可惜啊,当年邯郸的民众,受到平原君门客的鼓动,群情凶凶,杀了赵姬的全家。”

    这时,居中而坐的陈余嗤笑了一声,悠悠开口:“平原君养士三千,名满天下,不过虚有其表,比起信陵君来,当真是相去甚远。”

    陈余曾经在信陵君门下就食,偶尔听信陵君谈论兵法,讲述治国之道,深深为之折服。那时,信陵君遭到魏安釐王猜忌,开始纵情声色,麻醉自己。只是不经意间发出的清醒之语,就彻底收复了陈余的心。

    若是信陵君尚在,赵国也不会这么快就被灭掉。

    暗中缅怀了信陵君一番,陈余回过神来,决定继承信陵君的遗志,继续抗秦。

    秦人严禁豪侠,秦国灭了赵国,陈余作为赵国的豪侠,也不会有什么前途。夺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上了秦人的通缉令,陈余不得不离开经营许久的巨鹿郡城,与秦军打起了游击。

    不过,赵地大势已定,秦军勇武善战,骑兵来去如风。陈余的人手损失不少,不得不暂时蛰伏起来,躲到了秦人力量薄弱的乡野之间。

    “今日,我召集诸君到这里,可不是来大发一番感慨,而是希望各位想想办法,如何彻底打乱秦国攻打山东六国的步伐?”

    陈余的内心,终究坚强,零星游击的失败,丝毫没有打击到他的信心。秦军攻灭赵国后,绝不会就此满足。魏国的张耳来信,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魏国前途的深深忧虑。没了赵国,陈余还能得到魏国张耳的支持,若是连魏国也没有了,就只能隐姓埋名,静静的等待秦国内部生变。

    “这该怎么办?”

    陈余的话,在围坐的门客中,引起了一阵苦苦思索。

    以一帮豪侠的力量,去对付国势日隆的虎狼之秦,想想都会让人心中升起一股无力之感。若不是陈余异常坚持,这些门客很可能会选择过一段正常人的生活。

    ······

    一众门客,有的托着下巴,有的摸着胡须,有的微眯着眼,做出认真沉思的样子。

    “有了!”

    突然,最年轻的那位门客,猛地拍着脑袋,恍然有所悟:“秦国能攻灭赵国,最关键的就在于秦王嬴政统合了秦国的力量。若是这个时候,秦王意外驾崩,内无储君,秦国势必陷入内乱,赵国就有了复国的机会。”

    年轻门客越说越兴奋,秦武王英年早逝的时候,秦国就有内乱的先例。

    “陈侠,秦王到邯郸来,只要将其刺杀,秦国兼并天下的步伐,当如艳阳下的晨雾,消解于无形之中。”

    “毛,你能想到刺杀的法子,跟你曾经当过刺客,大有关系。”

    陈余眯着眼睛,皱了皱眉,面上却没有什么高兴的表情。能成为赵地的一代豪侠,陈余不是没有行刺的经历。门客毛只不过杀了一个小小的县吏,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秦王身边,郎卫里三层,外三层,更别说四围布满了忠心耿耿的关中士伍,我等连接近秦王的机会都没有,又谈何刺杀?”

    春秋战国时期,原始武风浓厚,刺客文化盛行,产生了不少流传后世的刺客大名。前有要离、豫让,后有聂政,知名的刺客,如雨后春笋,络绎不绝。内心深处,对于刺杀之道,赵人心中没有多少恶感,反倒心心向往。

    自古燕赵多悲歌之士,说的就是这些刺客。

    陈余抽出手里的青铜宝剑,感受着刀锋处的冰凉,望着邯郸的方向,目露狠厉之色:“如果我要刺杀秦王,你等可有什么妥善谋划?”

第214章 李左车的选择(一)() 
“向左转!”

    “向右转!”

    “立定!稍息!”

    邯郸南郊的夏庄,新修筑起了一座要塞式的秦军军营。路过的秦军将领,打趣说,仅仅凭着军营的外形,就能看出长城兵团驻扎在哪里。

    要塞式军营,成了蒙恬带兵的标志。

    “都说蒙恬指挥骑兵的战术一流,可他的扎营技术,却是还要更上一层楼。”

    春日的阳光下,风和日丽,李左车站得笔挺,目光紧紧的盯着面前的这一百士伍,内心升起了无穷的豪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