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亥这样想着,对大兄赵婴与蒙恬的不和,就感到有些头疼。
这时,秦军士兵抬着一批红绿相间的伤兵挪了进来。赵氏立国后,根据五德轮回,确定了赵国属于火木德。赵军的服饰,也就成了七分红三分绿。
“嘿,这些赵国人,你们不把脑袋割了取首级,还抬进来干嘛?都给我砍了!”
赵婴歪眼一瞧,勃然大怒,两次栽在赵军手里,他体内的怨气,正没处发泄呢。
赵军的伤兵,能被秦军救回来,意识都比较清醒。听了赵婴的话,一个个愤怒的瞪着赵婴。人与人相比,素质怎么就这么大呢!赵军伤兵本来做好了死的准备,可秦军不仅没有割他们的脑袋,还尽心施救。
如果能够不死,谁愿意去死呢!鬼门关走一遭后,这些赵军士兵求生的意愿很强烈。
“将军有令,秦赵同源,均为华夏子民,不可滥杀!”
领头的小屯长上前一步,挡在赵婴身前,鄙夷的看了他一眼:“败军之将,还轮不到你来做主!”
军队之中,可不讲身世,谁能打胜仗,士兵就服谁。赵婴跟着蒙恬,还败得这么惨,肯定自身有问题。
“你······”
赵婴挥舞着手里的青铜剑,涨红了双脸,气得浑身颤抖。
小屯长没有理会他,而是故意侧了侧身子,露出了腰间的环首刀。上面还点缀着鲜血,隐隐泛着腾腾的杀气。
“大兄,蒙恬才是主将,军中以主将的将令为尊,你不可轻举妄动!”
赵亥不顾隐隐生疼的伤势,连忙走过来劝道。他连推带攘,把赵婴给带走了。
还是这个蒙恬将军仁义,如果落到了其他秦军将领手里······
赵军的伤兵们,长长的嘘了一口气,再看身边的秦军,一个个褪去了虎狼的样子,变得慈眉善目起来。
士兵们在忙活,蒙恬也没有闲着。
“这次的伤亡,怎么这么大?”
中军营帐里,蒙恬接到任固统计出来的伤亡情况,心里隐隐生疼。
“战死一千余,伤了二千余人,伤亡太大了!”
“将军不用自责,赵局骑兵的战斗力,本就十分强悍。”
任固倒没有说谎,赵国代地的骑兵,经过武灵王的调教,一向精锐。
“可我军拥有锋利的环首刀,专门演练了针对性的战术,仍然付出了这么大的伤亡,我心里有些不甘啊!”
蒙恬苦笑着摇了摇头,骑兵的训练不易。就像后世的装甲兵,精贵得很。赵军骑兵善于骑射,可在骑兵的原始阶段,赵军如此善战,应该有什么秘密隐藏着。
“带我去瞧瞧赵军骑兵的装备,看会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145章 赵军的马镫?()
赵国代地的骏马,高大威猛,天下闻名。秦军士兵围着缴获的战马,指点评论,羡慕不已。
“看这个头,比我还高半个头!”一名个子有些矮小的士兵赞叹道。
“嘿,怎么说的呢,相马可不能只看个头。”另一名士兵,托着下马,显得很专业,颇有些伯乐相马的样子。“好好看看这牙口,牙齿宽大,孔武有力······”
其他秦军士兵有些糊涂,牙齿跟孔武有力有什么关系啦?
赵氏出自赢氏部族,继承了赢氏祖先善于养马训马的传统。赵简子当政的时候,手下的王良就以善于相马御马闻名。
赵襄子攻取代地之后,代地成为赵国最主要的战马基地,代代培育下来,才有了代地战马的风采。
赵人善于养马,秦人也差不到哪里去。上郡、陇西之地,秦国设置了不少养马场地。北方的秦燕赵三国,不缺战马,就连南方的楚国,广大的原野之间,仍然生活着不少楚国马。
蒙恬的骑兵成军晚,优秀的战马优先供应了关中的军队,蒙恬手下的骑兵,战马的神逸程度,就比不上赵军的战马了。
“将军到!”
士兵们正在议论的时候,蒙恬在亲兵的簇拥下,来到了收容战利品的营地。
“大家都在讨论什么呢?”蒙恬爽朗的笑道。
战斗之余,蒙恬没有显得高高在上,展现所谓的贵族风范。久而久之,士兵们都觉得,只要不违反军规,蒙恬可算是很好相处的了。
“将军,我们在说,赵国人的战马,个子真高,牙口真好!”那矮个子士兵开口说道。
“哦,是吗?这赵国的战马,喜欢不喜欢?”
“喜欢!”士兵们齐声开口说道。
身为骑兵将士,没有人不喜欢神俊的战马,正如好的赛车手,钟爱好车一样。
“军法官任固就在这里,论功行赏之后,按照功劳,功劳大的部队,优先挑选!”蒙恬伸手一指身后的任固。
“将军英明!”
自认为功劳大的士兵们,充满了期待。没有什么功劳的士兵们,则憋着一口气,渴望下次战斗的到来。
任固面无表情,目光冷冽,左右一扫,如一阵寒风吹过。刚刚还热烈的士兵们,尴尬的笑了笑,一窝蜂的散了开去。
蒙恬见了之后,也觉得好笑,任固这可是自带驱逐人群的作用。
“将军,赵军完好的战马和兵器都在这里了。”
任固牵过来一匹毫发无伤的战马,战马的背上,还系着崭新的骑剑。想来冲锋的时候,这位赵军骑士死在了骑枪之下,连骑马砍杀的机会都没有。
四面火把照耀之下,营地恍若白昼,蒙恬的目光,没有关注战马的神俊,猛地落在了战马身侧的绳子之上。贴在马鞍的两边,孤零零的,一点也不起眼。
“这是?”
蒙恬伸出手,捋过战马身侧的短绳,当短绳的末端露出真容的时候,蒙恬不由自主的睁大了眼睛。
绳子的末端,挽了一个小结,系成了一个小圆环,拳头般大小,脚掌刚好能够伸进去。
别人不会注意到这样的小玩意儿,蒙恬一眼就能发现赵军的革命性创新,这不就是最原始的马镫吗?
蒙恬接连检查了好几匹赵军的战马,都发现了这种最原始的绳子马镫。
人类战争史上,马镫的出现,直接改变了骑兵的战争模式。中国人普遍认为,在中国历史上,马镫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可现在,蒙恬却在战国末期,发现了马镫的雏形。
或许某个不知名的赵军骑兵,想到了用绳子来稳定身形,然后这种经验,就迅速的在赵军中传开。即便是用绳子做成的简易马镫,也极大的提高了赵军骑兵的战斗力。
这个小小的秘密,竟然很少有人注意到。也难怪,冷兵器时代,技术的革新,没有个几百年,很难得到大规模的运用。想想后世,蒸汽机得到社会的承认,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呢。
检查完简易马镫,蒙恬继续查看了赵军的武器装备。冲锋的时候,以长戟为主。两军交接的时候,以骑剑砍杀。
赵军所用的骑剑,竟然以铁剑为主,只有少许的青铜剑。不过,仔细一想,蒙恬就释然了。
赵国的邯郸,可是这个时代重要的冶铁基地。赵国军队里,出现铁制兵器,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山东六国,军队的铁制兵器,普及化程度较高。相比起来,反倒是秦军,为了实现大规模生产,仍然以青铜兵器为主。
杨端和败在司马尚手下,不是没有原因啊!
这个时候,蒙恬算是明白了,杨端和手下的骑兵,对上有简易马镫,手持铁剑的赵军骑兵,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将军,有什么发现?”见蒙恬神情凝重,久久不语,任固心里,升起了浓郁的疑惑。
“这一仗,我军胜得很侥幸啊!”蒙恬回过神来,见任固似乎不信,继续开口解释道:“赵军所用的铁剑,锋利程度远远超过青铜剑,如果我军没有换装铁剑,后果不堪设想!”
“再看看这个——”蒙恬指着战马身侧的绳套,“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玩意儿,将来骑兵的战力,能发挥到怎样的程度,就是由它决定!”
“就靠这根绳子?”任固的眼光充满了诧异,凑近瞅了瞅,不明所以。
“你上马,把脚放到绳套里去,试试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
任固将信将疑,见蒙恬不像说笑的样子,只得一翻身,骑到了战马之上,小心稳住身形。他歪着头,借着火把的亮光,小心翼翼的将脚放到绳套里去,尚有些不习惯。
“跑一圈试试?”蒙恬说道。
任固摸不准蒙恬的想法,无奈之下,只得一挥马鞭,沿着营地,跑了起来。
蒙恬手下的将领之中,任固的骑术最差,时常会从马上摔下来。不过这一次,任固感到了有些不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感觉不明显,等跑了几圈后,任固明白他为何骑得这么稳当了。
小小的绳套,套在脚上,任固不能保持平衡的时候,用力踩在绳套之上,立马就能稳住身形。
“发现什么没有?”等任固下得马来,蒙恬笑问道。
“这绳套,小小的不起眼,却能让人在马上保持平衡。”任固很聪明,很快认识到了这绳套的作用。
“不错,这就是赵军骑兵强悍的秘密!”
蒙恬眼珠子一转,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任固,你让李必、骆甲等人也来试试,想想怎么在这小小的绳套上做文章?”
第146章 晋阳大营(一)()
秦军的晋阳大营,设在赵国旧都晋阳。古老的晋阳城墙,似乎还残留着赵襄子孤守晋阳的气息。
想当年,正是借助晋阳之战,赵氏与韩魏暗中达成攻守同盟,才一举灭掉势力最大的智氏,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两百多年过去了,赵国发家的祖地,却成了秦国攻略赵国的北方大营。经过简单修葺,晋阳重新恢复了军事重镇的地位。
晋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秦军驻扎在这里,心里安稳多了。
蒙武主持北方军团的时候,攻下了晋阳北面的狼孟。有狼孟堵住赵国南下进攻的道路,晋阳就变得更加安全。
夏末的暖风,迎面吹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草木味道。
太原盆地的周遭,林木茂盛,苍苍横翠微,郁郁葱葱。远远望去,风景宜人,如诗如画。
两千多年前的山西,自然风貌保持了原生态,水土流失也没有那么严重,好一片山河形胜之地。赵氏能在太原兴起,跟这片土地的灵秀大有关系。
想到两千多年后,山西成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黄沙漫漫,经济落后,只能依靠黄土地下的煤炭过日子,蒙恬不由得唏嘘不已。
当真是沧海变桑田,森林漫漫变成了黄土高原。
蒙恬的骑兵,刚刚路过梗阳没多久,远远的,一队军士迎了上来。
领头的骑士,鲜衣怒马,一袭大红色的披风,看起来很是英姿飒爽。
“蒙将军,杨熊奉左庶长命令,特地前来迎接蒙将军!”
到得离蒙恬的骑兵二十步左右的距离,杨熊一提缰绳,勒住胯下的战马,显露了一手过人的骑术。
前军的赵婴赶回晋阳大营后,杨端和得知蒙恬击退了前来偷袭的赵军骑兵,倒开始重视起蒙恬麾下骑兵的战力来。他没有理会赵婴带有嫉妒的抱怨,亲自安排儿子杨熊前去迎接。
杨熊这个时候也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心里自有好胜之心。寻思如果不是杨端和约束,不允许他上战场,他也不会比蒙恬差多少。怀着这样的想法,他才有意识的想要表现一下。
“蒙将军身在中军,我带你过去吧!”
李必打量了杨熊几眼,又一个靠着父辈的荫蔽二代小子,骑术的姿势虽然很漂亮,不过只是花架子一个罢了。秦国的军功贵族二代将领之中,李必只服一个半。
一个是长城军团的领兵将领蒙恬,另外半个则是王贲,新近崛起的往事将门的少将军。私下里,言谈之间,蒙恬十分推崇王贲。既然蒙恬推崇,想来王贲自然有些本事,李必好歹给王贲留了半个席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军队之中,善于打仗的部队,轻易不会认同其他将领的部队。
杨熊感到有些尴尬,他的精湛表演,似乎没有吸引到蒙氏骑兵的目光。静心等待了许久,仍然没有传来惊叹的喝彩之声。
“这群丘八,真没有见过世面,不懂得欣赏本将军的骑术之美!”
杨雄撇了撇嘴,策马跟在李必身后,朝着李必的背影翻了一个白眼。他感受到了李必话语里的傲慢,似乎并没有将他这个杨氏的少将军放在眼里。
“蛮强,你率领锐士营,前往太行山,我要你把每条路都给我找出来,哪怕只有蛇能爬行的地方,也不要给我放过!”
“诺!”
蛮强一个激灵,领命而去。想到蛇,他的口水就留下来了。锐士营训练的时候,跟老鼠、蚯蚓什么的相比,蛇肉算得上难得的美味了。
“将军,左庶长派了杨校尉前来迎接将军!”
骑在马上,李必右手举在胸前,微微鞠躬,毕恭毕敬,看得背后的杨熊十分的不服气。
“左庶长也太客气了!”
蒙恬的目光,从地图上移开,抬起头来,刚好看见了有些愠怒的杨熊。
“卑职参见蒙将军!”
不服气归不服气,杨熊可没有任性而为的勇气。出发之前,杨端和特地交代过,要对蒙恬客气些。
“好啦,免礼,军中没有那么多规矩。”
蒙恬一寻思,前倨而后恭,必有所图。杨端和派自己的儿子前来,有向蒙恬示好的意味。路过上郡的时候,杨端和可是傲气十足,跟蒙恬处得不怎么愉快。
“得小心别被杨端和当了枪使。”
即使再严明的军队,内部还是有派系存在的。自己的亲信人马,安排立功机会多的战斗,不那么对付的人嘛,自然会得到艰巨的战斗任务。
王翦用兵,算得上公正无私的了,但对自己的儿子王贲,王翦仍然暗中照顾,只是没有做得那么明显。要不然,王贲立功的机会哪有那么多,爵位又升得那么快。
早在咸阳的时候,蒙恬就曾听父亲蒙武聊起过,跟随杨端和打过仗的友军,心里总是会不那么愉快。正因为如此,咸阳信使问王翦留下谁担任副将的时候,王翦才选择了辛胜,而没有选择军旅经验更丰富的杨端和。
就拿眼前的杨熊来说,杨端和轻易不会派他上战场,只有胜负之势已经十分明显,杨端和才会派杨熊加入追击大军。杨熊从军短短几年,爵位很快升到了大夫,真正短兵交接的战斗,却一次也没有过。
这一点上,杨端和就比不上王翦。王翦虽然照顾王贲,但他给王贲安排的任务,可不纯粹鸡肋,而是需要一番战斗才行。有王翦指导打怪升级,现在的王贲,早已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按杨端和的法子,杨熊直到最后,很可能只能做一名太平将军。若是逢了乱世,逃不脱覆军杀将的结局。
蒙恬招呼过杨熊之后,亲兵将领蒙豹安排杨熊跟在一侧,缓缓前往晋阳大营。时间尚很充足,晋阳大营就在眼前,没有必要让士兵们紧赶慢赶了。
一闲下心来,蒙恬再度打开了怀里的地图,目光随着图上的线条,来来回回琢磨,同时在胸中勾勒赵国北部的山山水水。
蒙恬身边的士兵们,见怪不怪,已经习惯了。从在蒙恬手下当兵的时候起,他们就明白,蒙恬有事没事的时候,就会拿着地图琢磨来琢磨去。
“一张破地图,有什么好看的,装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