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丞相手里没有了兵权,大王不用担心。只要大王将右丞相一起带去雍城,在大王眼皮子地下,右丞相更不会有什么花样。”李斯可不想仅仅为熊启做嫁衣,连忙献上计策。他卧底在丞相府,耐心的等待着吕不韦倒台的日子。
“郎中令,你统领的郎中,是否靠得住?”
只要丞相府没有大的变乱,秦国上下,便能妥善运行,嬴政可不想因为中枢的变动,导致秦国国政的紊乱。稳住了中枢,嬴政还得考虑自身的安全。
“大王,臣已调离不可靠的郎中,定能保护大王无恙!”郎中令樗里矜顿首保证道。
樗里矜的大父,是号为秦国智囊的樗里疾,宗室出身,庄襄王死前不久,将他扶上了郎中令的职位。比起樗里疾,樗里矜没有出众的军事才能,但做事中规中矩,加上他宗室的身份,也得到了嬴政的信任。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宗室,出了不少忠心耿耿的大臣。只有胡亥这样的傻小子,才会稀里糊涂的大肆屠杀自家亲戚。
“蒙恬,你留守宫城,平定咸阳的不稳分子。”嬴政整理着已知的情报,嫪毐的小动作,已经越来越明显,但嬴政不打算先发制人,他要趁着这个机会,将那些不安定分子一网打尽。“记住,你虽然后发制人,但一定要快,寡人可不想见到一个残破的咸阳!”
“蒙恬领命!”蒙恬感动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既要迅速平定嫪毐留在咸阳的内应,还不能给咸阳造成大的破坏。
“稳定咸阳局势后,立即增援雍城!“
“诺!”
擒贼先擒王,嫪毐再没有头脑,也会选择主攻雍城方向,只要控制住嬴政,就赢得了政变的先机。只是赢氏宗室,大部分居住在咸阳,为了消灭宗室的实力,嫪毐很可能也会在咸阳发动一场暴乱。
混乱的局势,不利于秦国,但却会有利于嫪毐。
未虑胜,先虑败。谁也不知道嫪毐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嬴政只能尽心尽力的完善自己的防守,接下来,就看嫪毐怎么出招了。
“雍城距离咸阳,差不多一百多公里,就算骑马赶过去,马蹄也会受不了。”
出了嬴政议事的书房,蒙恬看着自己从南阳带回来的五千亲兵,皱起了眉头。经过三年多的训练,这些亲兵,马上能战,马下也能御敌。人的素质跟上去了,但马的维护却成了个问题。
汉代以前,中国的养马之地不少。史书记载,即使在南方的陈蔡之地,也要养马的记载。有一次,陈国人用母马施展美人计,成功拐走了蔡国饲养的马匹。
可是,中国的马匹,消耗得特别快。有战争频繁的原因,也有中国的土地不比草原,跑起马来,对马蹄的伤害极大。塞外的胡人,草地适合马儿奔跑,磨损就会缓慢许多。
一次性损伤五千匹马,想想蒙恬就觉得心疼。
“马镫的事先放在一边,但马蹄铁,却可以早点弄出来。”
蒙恬拿定了主意,只要有了马蹄铁,就能够迅速的减少马蹄的消耗。从南阳回咸阳的时候,沿途的乡间,有不少的马匹,身子健朗,只是跑坏了马蹄,不得不沦为拉车的驽马,再也不能上战场。
“但秦国的铁官长、铁官丞归内史管,而内史肆,貌似站队到了嫪毐鸭子一边,想来还真是有些头疼呢?”
第92章 内史肆()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行郡县制最为彻底,即使有封侯之人,也仅仅只是享有租税,而没有任何治权。遍布全国的郡县之中,内史郡享有相当特殊的地位。
秦国的内史郡,囊括了关中平原的核心地带,东边的三川郡,西边的陇西郡,南边的汉中郡,北边的北地、上郡两郡,拱卫着内史之地。秦楚蓝田之战后,尚没有诸侯的军队能够突入关中之地。
内史郡的郡守称为内史,相当于后世的直隶总督,或者首都的直辖市长。天子脚下,靠近中枢,位高权重,历来皆为国君的亲信担任,地位高过地方上的郡守一等。
嬴政继位后,内史落到了吕不韦的亲信盛的手里,但关中爆发蝗灾的时候,盛受到弹劾,借助赵姬的帮助,投靠嫪毐的肆如愿坐上了内史的位置。
“右庶长,开春之后,大王会前往雍城大婚,并举行冠礼,晚辈恬特来视察诸般礼器的冶炼进度。”
内史府邸,内史肆抚摸着胡须,盯着蒙恬,转动着眼珠子,捉摸不透。肆的父亲,早年从军,获有爵位,肆则更进一步,将爵位成功升到了十一级,成了军功爵下的右庶长。
秦人惯例,低爵位者,在高爵位者面前,需要保持尊敬。
“五大夫恬,你这声晚辈,老夫可不敢当。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小小年纪,就能统兵打仗,假以时日,定会成为武安君一般的统兵大将。”内史肆的态度不冷不热,查看着手里的批文,“你的批文上面,只有左丞相的印鉴,为何没有右丞相的印鉴?”
秦国制度,丞相统领百官,为了分权,设置两名丞相,相互制衡,但左右丞相之间,相互之间各有分工。刚好,铁官长、铁官丞等有关金属冶炼的事项,归属于右丞相管辖。
“右丞相今日休沐。”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便确立了官员的休息制度。只是,那时候不叫双休,而是称作休沐。最初的目的,只不过是让官员们抽出时间洗澡沐浴,打扫个人卫生。
尽管秦国没有发布什么“卫生条例之类”,但人们对卫生却是十分重视,定期洗头洗澡,连普通黔首也是如此。中国人自认谦谦君子,不大看得起周边的蛮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些人不爱洗澡。听说北边的胡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结婚一次,死的时候再一次。
“既然右丞相休沐,左丞相的印鉴,我也就姑且认了吧。”内史肆打量着蒙恬,也不好贸然开罪这位少年将军。
什么叫姑且认了?分明就是故意刁难而已。
蒙恬心里腹诽,他特的选在吕不韦休沐的日子前来,就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吕不韦的势力衰退,但如果吕不韦倚老卖老,来个非暴力不合作,蒙恬还真没有什么办法。
每次见到吕不韦的时候,吕不韦眯起的眼睛,盯得蒙恬十分得不舒服。似乎在说,你蒙氏一族,非秦国本土的老秦人,为何不选择支持他吕不韦把持朝政?
“多谢右庶长!”
得到内史肆开具的证明,蒙恬谢过之后,立即赶往渭水边上的官营工坊。
“大人,这蒙恬前往工坊,会不会察觉到了什么?”蒙恬走后,内史肆的一个舍人出言提醒道。
“早在一个月前,我已将兵器偷偷运送去了雍城,蒙恬现在去往工坊,也查不出什么。”内史肆轻笑一声,只要太后在雍城,就不怕秦王不去雍城。“不过,小心为上总是好的,你派人盯着他。”
******
战国时代的渭水,水量充足,虽然含沙量高于泾水,但远远没有后世那么明显。只是在泾渭的交界处,清澈的泾水遇上携带着黄沙的渭水,才呈现出泾渭分明的奇观。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诗经中的描述,略显夸张,却又显得极具美感。
泾渭分明的交界处,人声鼎沸,尚未靠近,就有隐隐约约的呼喝声传来。
渭水之上,一艘又一艘的行船,运来各地的矿石,又运走工坊产出的兵器。
怪不得在古代,国都沦陷之后,便几乎宣布了国家的灭亡。
战国时代,各国为了抑制地方的分离势力,将国防工业置于国家的严密监管之下。制造的兵器的工坊,往往安置在国都之内。时间一长,国都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
地方上没有国防工业,自然缺少与中央对抗的实力。只是太过集中也有一定的弊端,万一国都失陷,国家不仅失去了它的中枢大脑,还丧失了抵抗的物质力量。
楚国的郢都失陷之后,楚国的金属冶炼工业一落千丈,直到战国末年,仍然没有缓过气来。秦末动乱的时候,咸阳失陷,地方上的秦国宗室没有奋起抵抗,除了诸侯势大,也有地方实力不济的原因。
“铁官长利、铁官丞咸,参见蒙将军!”
得知蒙恬前来视察工坊,铁官长利、铁官丞咸一道出来迎接。秦人注重实用,工坊的官长、官丞并没有受人歧视,工匠的待遇也算优厚。秦律规定,有手艺在身的刑徒,可以不用去做力气活,可以到工坊里做工。
铁官长利、铁官丞咸,出身墨家,专业对口,这么多年来,把工坊管理得井井有条。秦人主张武爵武任,粟爵粟任。用后世的话来说,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别让夸夸其谈的外行人来领导。墨家的分支融入秦国之后,秦国的工程部门,管理者大多毕业自墨家大学。
正在南阳担任监御史,组织修建水利工程的史禄,同样持有墨家的文凭。
“我受大王之命,前来查看礼器,两位不用多礼。”
其实,我只是想来找几个铁匠,需要找一个借口罢了。蒙恬心里转着小九九,不由得左看右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吓一跳。
两千多年的秦国国营企业,运营管理,比起后世的国有大企业,似乎还要专业许多。
工坊各个车间的入口之处,挂着一块大大的木牌,上面写着一个个名字,后面画着一个个圈圈,偶尔会有几个突兀的叉叉。
呵呵,这不是原始的打卡制度吗?
第93章 工坊()
“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長、廣夾必等。
為計,不同程者毋同其出······”
工坊办公的衙署前,立着一堵十分显眼的白墙,上面写满了黑色的大字。远远望去,颇有些像后世的告示。
走进了一瞧,蒙恬才发现,上面誊抄着《工律》的相关法律规定。既有器物标准的规定,又有财务方面的要求。
“五大夫,商君统一度量衡后,各地工坊制作器物的时候,遵循相同的标准。这样一来,无论是咸阳,还是郡县制作的器物,均可互相通用。”铁官长利见蒙恬饶有兴致,不由得开始介绍起来,“以秦弩为例,战场之上,如有损坏,修理起来十分方便,大大降低了国家的补给压力。”
“这个分别做账,也是从商君的时候开始的。”铁官丞咸也开口介绍道,“不同规格的产品,分门别类,统计的时候一目了然。商君特别重视细节,刚开始秦人不理解,管理工坊这么多年,我才深有感慨,秦国的强大,就在于这一个个细节之中。”
两人毕业自墨家大学,但对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却十分崇敬。法家之士,人人喊打,那要到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当下,秦国的成就有目共睹,即使商鞅死去多年,丝毫不影响他在秦人心中的地位。
“秦国以法为治,你们墨家心里面,没有什么想法吗?”蒙恬一边走着,一边观察着工坊的一切。
工坊分为不同的区域,只负责一道或者几道工序,加上标准化生产,显得效率极高。秦军征战的时候,后勤补给充足,跟秦军强大的生产能力有很大的关系。非要相比的话,秦国可以说是战国时代的美国。
“秦人并不完全尊奉哪一种治国思想。”铁官长利摇了摇头,“本质上,秦人以实用为主,什么有用,就用什么。我倒是十分赞赏秦人的做法,墨家入秦之后,经过这么多年适应,已经不再坚持墨家在政治上的要求。”
“百家争鸣,各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希望国君能够奉行,秦墨为何放弃了当初墨子的主张?”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但人类的本性,却是嗜血的。同一国度的人,一言不合,相互厮打,即使秦律禁止私斗,也从来没有禁绝过。墨家内部,以决斗解决争端的也不少。”
铁官长利幽幽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百家之中,不少人的主张,听着颇有道理,但却显得太过理想主义。如果非要坚持实现这种理想,只会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即使成功了,保不准会变成什么样的灾难呢!”铁官丞咸的眼里,闪过一丝悲哀。
或许,墨家内部曾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变故。
墨子创立墨家学派之后,墨家内部过着一种类似于原始共产主义的苦行僧生活,禁止追求物质上的生活。
墨子能安贫乐道,一生受苦,助人为乐,不取报酬,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但墨家的行为,脱离了人的本性。
人性追求享乐腐化的本质根本无法祛除。渐渐地,有墨家弟子开始暗地里储蓄财产。可想而知,这些弟子,暴露之后,等待他们的,只是墨家内部的极刑。
墨子在世的时候,墨家内部便有不稳的迹象。墨子死后,墨家内部分为现实派、原始派、剑侠派,争斗不休。一场火拼之后,三派分道扬镳。
现实派进入秦国,专心工学,主导了秦国的科技发展。原始派后继无人,终于消亡。剑侠派则主要活动在齐国,成了这个时代最原始的黑色会组织。
相比起来,秦国墨家的日子过得最为滋润。秦人重视修建各类工程,墨家的人手里有技术,大有用武之地。几代下来,秦国工程方面的官职,大部分落到了墨家的手中。
蒙恬走马观花,查看了工坊制作的礼器。
精美的礼器上面,无法像兵器一样,刻上负责人的名字。工坊里专门有簿册,记载冶炼礼器的工匠,负责的工丞。出了事故,按图索骥,绝对不会发生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
“铁官长、铁官丞,我与楚人作战的时候,发现楚人使用了部分铁制兵器,工坊里有没有负责制作铁兵器的工匠?”
巡视了一圈之后,蒙恬发现,工坊的生产线,清一色的青铜工艺。战国时代,后世誉为铁器时代,铁兵器、铁农具开始大规模出现,但秦军之中,仍然以青铜兵器为主。
“铁兵器没有,但是有铁农具。”铁官长利愣了愣神,及时反应了过来。
“我等也曾试着铸造铁兵器,但一来原料缺乏,二来铁兵器的质量比不上青铜兵器,无法大规模制造。”铁官丞咸解释道,“但铁器铸造的农具,却比青铜农具好使,所以工坊只负责制造部分铁农具。”
“那带我去看看?”
目前已知的最大铁矿,位于韩国,秦国的青铜工艺,位至巅峰境界,非常成熟,秦国不会轻易放弃。铁器生产工艺,尚在新生阶段。未来属于铁器的时代,但囿于粗糙的铁器技术,铁器并没有完全取代青铜器。
朴实无华的铁器,尚掩盖在青铜光环的尾巴里。
“工匠森,你今天的产量又没有完成,罚你一半工钱!”
制作铁农具的车间,落在了工坊最末的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蒙恬到达的时候,工人们似乎快要收工了。
收工之前,工丞考核公认产量,那位名叫森的工匠,很幸运的得了最后一名。
“两位官长,你们怎么来了?”
那工丞听到动静,回过头来,又惊又喜。
“蒙将军奉大王命,前来视察工坊的生产情况。”铁官丞咸这样介绍着。
怎么听着像新闻联播里,某某领导莅临检查工作的味道?蒙恬心里腹诽着,但没有摆什么官威。
“这位工匠又没有完成规定的产量?”
“是的,当学徒的时候,表现还好好的,但成为正式工匠后,反而落了下乘。”蒙恬和颜悦色,工丞心里却在流汗。
《工人程》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