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荀谌、许攸、郭图面面相觑后,也没有给出任何支持哪一方的明确信息来。

    这些人都是运筹帷幄的智谋之士,他们如何看不出,张郃眼下按兵不动的主张,是最理性,也是最稳妥的。

    甚至用赵国的坚城和郡兵来消耗麹义叛军,给他们的大军制造全歼叛军的战机,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计划。

    但是,理性是要付出代价的。

    而且这种沉重的代价往往不是来自于敌人,而是来自于己方的内部。

    在座的每一个人谁都不愿担当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要是事前按兵不动,坐视麹义的叛军在赵国攻城略地,尽管可能会成功消耗叛军的实力,给大军创造歼灭叛军的大好战机。

    但是在此之前,又有谁能够承担这份坐视不救的罪责呢?

    邺城的主公袁绍已经为麾下兵将屡屡战败而大发雷霆,要是再接到前军无所作为,坐视叛军攻略赵国的紧急军报,那统军、随军的一干文武,一个个都罪责难逃。

    看到荀谌、许攸、郭图几人笑脸相迎,话里的意思却模棱两可,摆明了一副有功沾分、有过撇清的态度,张郃的脸色瞬间就黑青起来。

    既然无法达成统一的决定,那除了遣快马请示邺城之外,也只能够应允自告奋勇的高览先率五千歩骑,出城赶往赵国,牵制麹义叛军的攻城略地了。

    在高览出城的时候,张郃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也许麹义向西佯攻赵国,正是要勾引他们这支兵马出城救援,好在设定好的险要之处突然发动伏击,一举吃掉他们这一支拦在面前的河北军队。

    自己虽然与高览在这桩事情上意见不合,但是自己了解高览立功心切、不甘人下的心思,两人平日里的关系也不差,张郃实在不想出兵救援的高览遭受埋伏,全军覆没,那对于前军的军心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因此,这两日,高览率军出城之后,张郃就隐隐为高览的五千歩骑担忧起来。

    结果,面前的事实告诉他,他的担忧是多余的。

    高览胜了!

    他带着五千歩骑,一路高歌猛进,终于在湡水和虒(加三点水)水之间赶上了准备进攻襄国的麹义叛军,高览随即纵骑冲杀,自己指挥步卒跟上,一举就将人数虽多却是裹挟起来的乌合之众尽数击溃,斩杀两千余叛军首级。

    尔后在赵国郡兵的配合下,彻底瓦解了麹义叛军进攻赵国的攻势。

    打了胜仗的高览这个时候也一改之前立功心切的姿态,立下大功的他见好就收,也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狂妄自大到要率麾下的五千人马杀入巨鹿郡,擒杀麹义。

    他心里很清楚,这一支乌合之众并不是麹义的本部人马,自己此番立下的耀眼大功其实有些侥幸。

    但这并不妨碍高览得意洋洋地带着兵马返回曲梁城,骑兵的马颈上悬挂着的都是斩获的叛军首级,当前开道步兵肩膀上扛着的,也是缴获来的叛军旗鼓,俨然就是一副得胜将军回师献俘的模样。

    高览得胜回师的歩骑人马耀武扬威地进入了城外的兵营,高览本人则在随后亲自带着一众亲兵,旗帜招展地往曲梁城中而来。

    此乃麹义反叛以来,河北袁军围剿叛军的第一次大胜仗。

    不管是军中将校,还是随军参军事的郭图、许攸等人,纷纷都陪上笑脸,喜滋滋地迎接得胜入城的高览。

    之前的战事一片愁云惨雾,现在难得拨云见月,军中谁人不想趁机沾点功劳呢。

    高览一下马,几乎就是被人群簇拥着进入官寺的。他昂首挺胸、阔步高谈,在人群中一边谦承着诸多文武军吏的溢美之词,一边又不着痕迹地显露出自己立下的大功。

    “麹义用兵狡诈,麾下老卒残忍嗜杀,加上叛军连战连胜,气焰十分嚣张。不过骄兵必败,览带领五千歩骑,身负明公重托,自当竭忠报效,于是不避矢石、一路追击,终于在两水之间追上了万余纠集起来准备进攻襄国的麹义叛军。”

    “览临阵激励士卒,歩骑无不感奋,争先向前,以一当十,终于大破麹义叛军,追亡逐北,唉。若不是后续赵国郡兵战后加入,争夺首级,只怕此番的斩获就要再赠数不少了。”

    红光满面的高览得胜回师后,突然发现自己一时间变得健谈了不少,轻而易举就将一场胜仗绘声绘色、调油加醋地描绘出来,再配合上那些斩获的首级,这使得他的话语更加有说服力,整个人的腰板挺得更加直了。

    提前从城墙上赶回官寺的张郃,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出门降阶,亲自迎接副将高览进入官寺大堂了。

    两人一经见面,就像是多日未见的好友,哈哈大笑,上前互相拍击着肩膀,绝口不提之前产生分歧的出兵之事,然后挽臂共同进入到了大堂之上。

    待到众人入座之后,自然又少不了一番寒暄和对高览勇气过人的称赞。

    当话题渐渐引入正事的时候,一直迎合着众人情绪的张郃突然眼中精光暴涨,他看着满脸红光的高览,一字一顿地问道:

    “高中郎将,你在赵国击败的叛军,是不是叛军的主力,麹义又是否就在叛军之中?”

    张郃冷峻的问话一下子让整个大堂冷静了下来,荀谌低着眼睑,许攸和郭图对视了一眼,其他人也小心翼翼,不敢再随意开口。

    高览抿住了厚厚的嘴唇,也在看着张郃,直到意识自己额头上开始有一滴汗珠滑落那那一刻,他才终于移开了目光,出声说道:

    “张中郎将,当时麹义并不在进攻赵国的叛军之中。”

    果然!

    荀谌的眼睑动了动,郭图和许攸又互相看了一眼,张郃则叹了一口气,继续问道:

    “那你擒获了叛军俘虏,可曾探知麹义本人何在,他的真正用兵意图又是何方?”

    这一点似乎还在高览的预料之中,他早有准备地说道:

    “据俘虏的供述,麹义的叛军割据巨鹿郡的南境,声势大涨之后,因为曲梁有我等的大军堵截,叛军无法南下魏郡。所以麹义准备转战河北腹地,其中一路是攻略赵国,通过釜口陉,打开进入上党的道路。”

    “不过眼下麹义攻略赵国的兵马已经被击溃,能够用兵的,应该就只有东面的安平国、清河国了。”

    张郃听完高览的话,默然不语。原本低垂眼睑的荀谌则突然抬头开口说道:

    “高中郎将,今日一早清河已经传来军报,进攻清河的麹义叛军被安平、清河两地的郡兵前后夹击,大败溃散了。因为这封军报过于离奇,还需核实,军中暂时并未公之于众。”

    单靠两地的郡兵,就能够击败麹义的叛军,这相比起接连折戟的袁尚、沮授、淳于琼、颜良、文丑等人,确实是足够骇人听闻了。

    “这,那麹义也不在东攻清河国的叛军之中?”

    高览听了荀谌的话,瞬间也意识到了一丝不妙,他连忙出声问道。

    “没有,统军的只是麹家的几个子弟,他们裹挟的兵马虽多,但衣甲不整、旗号不明,与两地的郡兵交战败多胜少,一到入夜被两地郡兵出兵袭扰,就发生了营啸,当夜就溃散而逃了。”

    “这——”

    高览瞪大了的眼珠子圆溜溜地左右移动,脸色也浮现了几分赧然。

    郭图、许攸等人一见高览这副神态,就知道了高览宣称击败的大股叛军其实和被清河、安平两地郡兵击败的叛军成色差不了多少,其他一开始出声阿谀奉承高览得胜回来的文武也瞬间换了脸面,各怀心思地打量着高览。

    张郃见状轻咳了一声,看着堂上的所有人,郑重说道:

    “诸君,麹义用兵狡诈,这两路叛军看来都是疑兵,而叛军故技重施设下的疑兵,必定有所图谋。我等既然受命阻敌,就必须尽快打探清楚麹义主力人马的动向,并务必将叛军牵制在巨鹿郡境内。”

    “所以,眼下首要之事,就是探清麹义的真正去向!”

    skbshge

第542章 声东击西兵家计(10)() 
已经闯入河北腹心的麹义,到底想要去哪里呢?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虽然张郃广派出去的斥候回报,声势大涨的麹义在巨鹿城筑城储粮、训练士卒,准备以此为根基,攻略城邑,与袁绍邺城的大军决一死战。

    但是,张郃并不相信眼睛看到的。

    屡屡出奇制胜的麹义,派往赵国、清河的两支叛军都不是由他亲率的主力,那他就更不可能死守巨鹿城,准备和邺城的大军决战了。

    尽管连战连胜、杀入河北腹心的麹义声势大涨,但他那几万兵马都是裹挟而成,宛如无根之萍,一旦战局稍有失利,立马就会出现反戈一击、全军溃散的景况。

    自己若是麹义,就只会继续避实击虚,全力避免和邺城大军决战。

    高览见到张郃沉思半天没有开声,他此时的声音也缓和了下来,只不过还不服气,看着堂上诸人说道:

    “照你们这么一说,既然向西、向东都不是麹义进兵的方向,难道一路南下的他还能够再次返身北上,与淳于将军、颜将军等人争斗不成?”

    高览的话音刚落,堂上当即有一人出声反驳。

    “高中郎将既然都说了,麹义时一路南下,那此刻他为何就不能继续南下?”

    高览循声看去,原来出声的是袁绍麾下跟随已久的老人许攸,他笑吟吟地看着还自以为立了大功、拉不下面子的高览,饱含深意的目光透露出了一丝丝的不屑。

    高览冷哼一声,许攸也不是袁绍麾下什么好相处的人,自视甚高,得罪过不少人。高览在心里不怕他,立马也拔高了声音冷笑道:

    “许参军是南阳人,离乡背井,不熟悉我河北的地理也属正常。览就点拨参军一下,我等大军屯驻在曲梁城,可不是随意选择的。”

    “曲梁城位居通渠之地,处在魏郡、赵国、巨鹿郡三角之间,背靠鸡泽,固守可以作为魏郡北面的屏障,进攻可以兼控赵国、巨鹿两地。”

    “麹义的叛军若想要南下,就必须攻取曲梁,否则我大军一旦从侧面出击,往小的说,能够抄掠叛军的粮道、攻取叛军的后方,往大了说,能够会合其他路的友军共击麹义,使其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试问有我等的大军驻扎在此,那麹义除非是插上了翅膀,否则如何敢南下,除非那麹义跟一些不知兵事的人一样,才敢生出此等妄想吧!”

    许攸捋了捋胡须,听了高览夹枪带棒的嘲讽话语,他顿时也是冷笑几声,眼中的蔑视就更是显露无疑了。

    “攸虽然不是生长在河北之人,但也知道河北地形平坦,无险可守。曲梁城不过是扼住了从巨鹿郡到魏郡最近的道路,麹义又不是不知变通的庸人,如何不能够另择道路南下!”

    “巨鹿境内麹义的叛军一举一动,全在我军斥候的监视之内,叛军另择道路、寻隙南下,是瞒不过我军的斥候的。”

    “那要是麹义不出动大股叛军,只挑选精锐,倍道兼行南下呢?”

    “哼,魏郡以北沿线戒严,沿途的乡、亭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哪怕是小股叛军昼伏夜行,瞒过了斥候的耳目,但却骗不了沿途的那些乡、亭的。一有叛军过境,烽燧即刻点燃,麹义是偷不过去的。”

    看见高览信誓旦旦地表示防线万无一失,许攸冷笑着又发出了询问。

    “哦,那要是麹义的精兵都卸下衣甲,伪装成逃避兵戈的流民呢?”

    “这——”被许攸问到这里,高览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他想了想,只能够大声反驳说道:

    “就算麹义的叛军伪装成流民,沿途的乡、亭难道就看不出么?”

    许攸闻言笑了。

    麹义的叛军可不是寻常敌军,麹义在河北征战多年,对河北的地形道路谙熟于心,麹义麾下的叛军精锐也有不少就是河北出身的兵卒,他们假装成逃避兵灾的难民,混在成批南逃的难民中,面貌、乡音一致无二,还恰恰就能够躲避很多乡、亭小吏稀疏平常的耳目。

    要知道,眼下许多城邑面对叛军的兵锋自保尚且不暇,眼睛都死死盯着叛军的动向,谁会去管这些过境逃难、衣衫褴褛的难民啊。

    像大军进驻的曲梁城,为了防止被叛军的谍子混入难民之中刺探曲梁城的虚实,张郃率军一入驻,立马就派遣兵马坚壁清野,将沿途逃灾的难民驱赶往别的郡县。

    大军征战,将士们刀头舔血,以破敌立功为先,哪里还顾着了那些朝不保夕的陌生难民。

    而这些难民所去的方向,很多却都是南下邺城寻求庇护的。

    许攸的笑声已经停止,但他表露出来的意思,却令在座的人都震惊不已。

    麹义真会抛下这些日子纠集起来的大军,再次只带小股精锐冒险绕道南下,袭击邺城吗?

    高览虽然不服,却不敢再发出类似“麹义的兵马没有攻城器械,就算装成难民混到了邺城城下,也攻不下城池”的反驳。

    要是让麹义的兵马杀到邺城,不管叛军能不能攻城,在座的一众文武通通都免不了玩忽职守的罪责。

    身为主将的张郃全程听完许攸和高览的这一场争辩,一直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许攸的话,有些耸人听闻。但按照麹义这一路南下的用兵方式,却也不无可能。

    避实击虚?袭击邺城?

    这就如同是一场败多胜少的疯狂豪赌,再次压上的是所有麹家部曲的性命。

    那么,避实击虚的麹义到底会不会袭击邺城呢?

    ···

    “袭击邺城?”

    安邑城中,当阎行听完了麹演带来的南袭邺城计划后,他很感兴趣,但却也带有怀疑。

    “以贵家的兵力,有把握攻下高墙深池的邺城?”

    麹演面对阎行的询问,胸膛当即一挺,显得成竹在胸。

    “将军可以放心,这世间从来就没有攻不下的城池。几年前,自诩有高墙深池的邺城,不一样就被黑山群贼攻下了吗。”

    “不一样。”阎行看着作为麹家使者的麹演,笑了笑。

    他的目光炯炯,对麹演脸上的微表情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继续说道:

    “那个时候是因为袁本初领兵在外,邺城空虚,而且有魏郡兵作为内应,黑山群贼更是拥立朝廷任命的冀州牧壶寿,才得以袭击得手。”

    “时至今日,袁本初羽翼已成、雄踞河北,此时就在邺城之中,犹如泰山之固。况且,孤只怕贵家在邺城中也没有强有力的内应,无法里应外合袭取邺城呀。”

    麹义此番起事反袁,内心最想要争取的,不是手下败将的公孙瓒、张燕,而是近岁平定三辅、威震关西的骠骑将军阎行。

    阎行若能够在三河出兵,至少可以牵制袁绍麾下三分之一的兵力,要是大举发兵攻打并州和河内的袁军,那就更能够将袁绍的大半注意力都吸引过去,给麹义南下袭击邺城创造一个稍纵即逝的战机。

    所以,麹义在起事之初,就将麹演派来三河,准备说动阎行进攻袁绍,为自己袭击邺城创造战机,并许诺事成之后,阎行可以肆意宰割河北之地,麹家只要一两个郡作为养兵的地盘,还愿意共同推举阎行成为新一任的盟主。

    麹家抛出的利益如此诱惑人心,可麹演却丝毫没有感觉到面前的阎行有心动的迹象,他更像是一名锱铢必较、精明圆滑的商人,正孜孜不倦地和自己讨论着麹义攻下邺城的可能性。

    麹演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