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美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成美男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昌宗连忙答道:“阿娘,孩儿觉得我们是过去学习的,不是过去勾心斗角的,把时间、精力花在这些无谓的事情之上,不是得不偿失吗?还不如专心学习,好好向先生讨教,若能学出名堂来,岂不是更好?小孩子之间哪里会有什么大问题!”

    张昌仪眉头一拧:“枉你平日一副聪明相,为何不知此事关键并非孩童?族学乃是西府所办,你如此这般行事,恶了与西府的关系,如何能在族学安心学习?”

    张昌宗立即道:“若真如二哥所说这般,那这族学不上也罢!”

    张昌仪立即就斥责了一句:“胡说八道!”

    张昌宗反驳道:“二哥,族学乃是一族发展之根本,若连族学都不重视,那我张家还谈什么复起之望!若三叔、四叔连这点远见都没有,那还不如去外面的学堂求学,这族学不去也罢!”

    张昌仪苦口婆心:“人在屋檐下,该低头时当低头。六郎,为何就不能退一步呢?”

    “二哥,事关原则,这一步绝不能退!只要退了一步,今后便无法再前进一步,只有步步后退的结果!”

    张昌宗说得斩钉截铁!

    张昌仪还待再说,韦氏断然开口:“行了,二郎不用再说,六郎做得对!”

    “阿娘!”

    张昌仪惊讶的望着母亲。韦氏摆摆手,道:“二郎,阿娘一个妇道人家,见识浅薄,然阿娘却觉得六郎此事做对了!学里的孩童间,为何会有冲突,说来说去还不是受背后的长辈影响!我们东府是比不上西府阔绰,然世间事终归逃不过一个理字!四郎之事,四郎先动手理亏,阿娘便认了!今日之事,若西府敢为难六郎,阿娘便敢打上门西府的门去讨理!”

    “阿娘!”

    张昌宗星星眼望着韦氏,心里疯狂的为韦氏打call,没错,韦氏便是这般彪悍的妇人,她能说的出,定然能做到!

    唯有张昌仪苦笑,想说世间多的是无道理可讲之事,他在外当差,不像阿娘在后院,见多了无处可讲道理之事,刚要开口,就被妻子轻轻拉了下袍角,扭头看她,就见妻子轻轻的摇头。

    张昌仪叹了口气,忍了一下,话语到了嘴边,转了一圈,婉转劝道:“阿娘,今日之事,六郎尚算占理,但若是遇到不讲理之人呢?儿以为,六郎这性子还是改改为好,以免来日闯祸!”

    张昌宗在韦氏脸上啾了两下,哄了下母亲,闻言站起身,冲着二哥一揖到底,正容道:“多谢二哥教我,小弟知道二哥对我的用心,只是,世间事,讲道理有讲道理的做法,不讲道理有不讲道理的做法,小弟以后定当用心,劳二哥替我操心了!”

    张昌仪被幼弟这样一弄,反而有些手足无措,沉默片刻,拍拍他的头,把幼弟扶起来,道:“我知你并非没分寸的人,只是,六郎,我们张家在这长安城中太弱小了!有时候,弱小的人是没有讲道理的资格的!”

    张昌宗冲着二哥笑得灿烂,认真的答道:“二哥,我知道,现在我们没有资格,但是,我们兄弟众多,我和五哥、文阳、文英、文贞几个都还小,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去努力!”

    张昌仪道:“二哥期待着!”

第16章 读书吧,少年() 
张昌宗知道的,他这二哥,为人稳则稳矣,但有时候却嫌失了锐气,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而之所以如此,不过是生活所迫。

    张昌宗一直都觉得,性格决定命运,可命运也影响性格,二哥的生活环境和经历造就了如今的他,这也是二哥心中有家人的缘故,心中有所牵挂方才会有所畏惧。二哥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啊!

    张昌宗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即便他是家里管他最严的,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他知道严管背后的所有用心。他感激这份用心,也受用这份用心。

    一路上连大声说话也不敢的几个孩子,这会儿看雨过天晴了,也跟着露出轻松地表情来,跟他爹一样老实的文阳,顺口提了一句:“二叔,六叔今日在学里,被先生夸奖了!”

    傻孩子!

    张易之默默收回伸出的手,无奈的捂脸,想阻挡已经来不及。张昌宗嘿嘿直笑,已经知道文阳要说什么了!

    果然,就听文阳道:“二叔,原来六叔往日只听四叔和我们背书便已把孝经、论语背熟,先生大大的夸奖了他呢!”

    “真的?”

    文阳这话一出来,在场的人,只要上过学识字的都听懂了!张昌仪又惊又喜:“六郎,文阳说的是真的?”

    张昌宗一把拉住想偷溜的张易之,笑着承认:“二哥知道小弟打小记性就好,小时候听四哥背过,后来又经常听文阳他们背书,不知不觉便记住了!只是,我只会背诵,并不会读写,先生说,让我先学会读写,今日还教了我一卷切韵。”

    “好!确实是个大大的好消息!当赏,当赏!”

    张昌仪喜不自禁,满脸的笑收都收不住,直接两步走过来,一把举起张昌宗,大声的赞许道:“六郎做得好,真乃吾家麒麟儿是也!”

    韦氏跟着也是满脸的喜色,连连吩咐:“春娘,让来财去西市打些酒和肉食回来,今日大家好好的吃一顿,为六郎高兴高兴!”

    她虽然不识字,但架不住养的儿子多,听得多了,便也知道儿子们进学要学的约莫是什么,五经她不懂,但基础的孝经和论语却是知道的。

    “好的,阿家且稍待。”

    二嫂笑眯眯的出去吩咐下人去买酒肉,给今日加餐。

    但凡在家的人,一家子都挺高兴。唯有张昌宗看看有段距离的地面,又看看二哥的细胳膊,很是蛋疼:“二哥,不如我们下来再说?亲亲抱抱我是没意见了,举高高就算了吧,不能脚踏实地说实在的,小弟心里其实有点儿虚啊!”

    小弟这精灵古怪的样子,若是往日,肯定会被张昌仪说一句作怪,今日却怎么看怎么顺眼,笑着把人放下来,忍不住也学阿娘往日的样子,抱着张昌宗的脑袋看了看,喜滋滋的道:“好,好啊!”

    二哥高兴地只知道重复这两句话,这般失控,可见他到底有多欢喜。能让家人为他高兴、自豪,张昌宗也挺开心的,他如今还只是个小屁孩儿,能为家人做的不多,如果好好学习能让家人高兴,那他也挺开心的。

    一家子人喜气洋洋,后面张昌期、张同休陆续回来,知晓这件事后,也不禁满心欢喜。张氏非世家大族,从叔张梁客虽然任职吏部郎中,身处实权部门,但在官员的任免上,其实并没有什么话语权。加之张氏子弟并无什么杰出的才学之士,荫封自然也轮不到什么好职位。

    长兄张昌期道:“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在朝中,靠荫封出仕者,升迁越来越难,朝廷首重者还是进士出身的老爷们,六郎好好读书,希望我们家将来也能出一位进士老爷!”

    韦氏一听这话,笑得脸上皱纹都出来了,神色都似乎鲜亮了几分。张昌宗看看张易之和傻乎乎跟着笑的文阳、文英、文贞,看得张易之脸上一紧,忙不迭的摇头,又是拱手又是作揖。

    张昌宗不为所动,只说道:“大哥放心,小弟定然用心向学,定不叫大哥失望就是。不过,若只有我一人,岂不是人单力薄,我们家这么多兄弟,如此多儿郎,若能多有几人岂不是更好?”

    这话一出,不止张昌期,就连张昌仪,大嫂、二嫂皆关切的看着张昌宗,唯有张易之小肩膀一跨,悄悄说了一句:“完了!”

    张昌期连忙问道:“六郎此话怎讲?”

    张昌宗道:“大哥,李先生今日对我说,读书做学问一途,天资虽重要,但不及勤奋,若无有勤奋刻苦之心,天资再好,只怕也是不成的。那时我便在想,我们家这么多小郎,虽然并非人人都是天资卓绝之人,但是,勤奋刻苦我们却可以一起做到!天资不足,我们可靠勤奋来补,就不信培养不出儿郎来!”

    张氏兄弟面上露出沉思之色,韦氏、大嫂、二嫂并未插言,她们毕竟不识字,见识有限,但也知道张昌宗的提议关系着张氏儿郎们的未来。

    张昌期、张昌仪两人对望一眼,张昌仪问:“六郎有何办法?”

    张昌宗道:“每日早晨,读书、背书一百二十遍!”

    “六郎,我可是你五哥,亲的,文阳他们也是你亲侄子,不是捡来的,一百二十遍你也忍心坑我们!”

    张昌期、张昌仪还没说什么呢,张易之就跳了起来,抖着手指,指着张昌宗,义愤填膺。张昌宗对他做个鬼脸,连话都不用说,就看着韦氏一巴掌落在他头上:“胡说!六郎也是为了你等的前程,为你们着想,怎么能说是坑你们呢?不识好歹,该打!”

    张易之捂着头,满脸的抗议:“阿娘,儿莫不是捡来的?”

    韦氏哈哈大笑:“对,捡来的,你们几兄弟皆是阿娘去外面野地里捡来的,不过,老娘管你吃,管你穿,难道还不能打你?别作妖,听你兄长他们的!”

    说着,又拍了张易之脊背一巴掌,拍得张易之什么抗议都没了,只能默默冲对着他做鬼脸的张昌宗坚决地伸出中指——

    不用怀疑,这也是张昌宗教的!

    张昌期看母亲不负众望的镇压了作乱的五郎,转首问张昌宗:“如何读?如何背?六郎且细细说来!”

第17章 日常任务() 
“每天早晨起榻至朝食有一段时间,莫若就用这段时间,把书背一百二十遍,若能日日坚持,哪里还有读书不成的道理!”

    张昌宗认真的提议。张昌期眼睛一亮:“有道理!”

    张昌仪面露沉思之色,暂未发言。而孩子们这时也反应过来,文阳目瞪口呆的看看他六叔,文英直接一头扎他娘怀里不愿意起来了,文贞尚有些懵懂,扭头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一时也不知该作何反应。

    文阳又扭头看五叔,终于明白过来为何他五叔会像有刚才那般反应了,苦着脸拱手:“五叔,小侄不是故意的!”

    张易之皱着脸摆摆手,叹气:“我们都被六郎算计了!反正我已然习惯了,不是你,狡猾的六郎也会寻别的机会,他早已有此打算,岂会轻易放过我们!”

    一时间,叔侄俩儿居然一副心有戚戚的样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有难兄难弟的情谊,虽然差着辈儿呢。不过,这点儿情谊马上就被各自的娘拍散了——

    韦氏直接拍了老五一下,嗔道:“莫作怪,且用心听着!”

    大嫂刘氏也是熟门熟路的给她长子一巴掌,笑骂:“莫要不识好歹。”

    张昌宗笑眯眯的看着两人的惨样儿,明明是个四岁的小豆丁,却端着个长辈的样子扎两人的心:“如今看来是有些苦,不过,等将来你们长大了就会感激我了!”

    “噗”

    韦氏笑了出来,伸手拍老儿子一下,笑嗔:“你也莫作怪,每日早晨你也要一起的!”

    张昌宗笑着装乖:“阿娘说得对,孩儿自然也是一起的。”

    一群孩子听见提议者张昌宗也要一起,方才稍感安慰些。张昌仪想了半天,开口问道:“六郎,若是启蒙初期还好,每日一百二十遍不难,之后功课越来越多,恐时间不够。”

    张昌宗道:“二哥多虑了,并不需要每一本都背诵,初期只有孝经、论语,之后触及五经六籍,自然是有选择的背诵,单日背一些,双日背一些,如此轮流便行。”

    “好!”

    张昌仪重重的赞了一声,他们几兄弟虽然学识浅薄,但也是进过学的人,如何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自是大大的赞同!

    张家的事,韦氏、张昌期、张昌仪三个没意见,基本便算定了,至于四郎、五郎,还轮不到他们发表意见。

    计议停当,韦氏便让人开饭,两位嫂嫂立即忙碌起来,把准备好的饭食端上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哺食。

    因说事儿耽搁了时间,今日吃哺食便晚了些,待吃完天色已然擦黑,在自家院子里走了几圈权当消食之后,一群孩子便被赶去洗漱,准备睡觉。

    “六弟,你在作甚?”

    张易之睡不着,找张昌宗说话。

    “睡不着背书呢!”

    张昌宗心里正默默的背诵今日学的切韵——

    倒不是怕记不住,而是为了培养语言习惯。虽然说话已经改成了古音,但是,读书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读法还是普通话,这个习惯必须改过来,不然等写作文的时候,只怕语言习惯什么的会改不过来,造成语句不通顺什么的。

    语言习惯必须长时间的培养!张昌宗可是立志要当神童的人,为了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也只能闷头抓紧时间努力了!唐朝科举可是要行卷的,文字功底很重要。

    不过,他这个回答倒是一下子就让张易之没了声音,安静片刻,方才惊声道:“你今天还没背够?”

    结果,张昌宗还没说什么呢,就被睡在旁边的四哥张同休踹了一下,张同休道:“这是六郎勤奋,你呢?先生今日留的功课背会了否?”

    张易之不说话了!但却为时已晚,张同休哪里会放过他,拉着他就开始督促他背今日先生留的功课,省得他睡不着去打扰六郎。

    苦逼的张易之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叫你多嘴!可是,面对四哥的淫威,他也莫可奈何,只得跟着背书。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张易之不禁抱怨:“四哥,你坑死小弟了!昨晚上,小弟梦中犹在背书,连何时睡着的都不知道。”

    张同休哈哈大笑,张昌宗笑道:“恭喜五哥,今日上学先生检查功课不用再被打骂了!”

    张易之一想也是,瞬间回嗔作喜,高高兴兴地去洗漱了。洗漱完后,张昌仪道:“每日一百二十遍,不如就从今日开始罢!”

    “啊?二哥(二叔)不要啊!”

    一群孩子叫苦连天。张昌仪哪里会被他们小小的叫苦动摇,直接把一群孩子赶到院中,让张昌宗领头,带着一群孩子先背一百二十遍的孝经。

    郎朗的读书声便响了起来。厨下忙碌着的韦氏与两个儿媳,闻声抬头,韦氏脸上不禁挂上了三分笑,轻声催促着:“阿芷,春娘,动作快些,莫要耽搁了大郎、二郎去上职。”

    “喏,阿娘放心,不会耽搁的。”

    刘氏一边手脚利落的揉面,一边应着。二儿媳罗氏拿着拨火棍拨了拨火塘里的柴火,小心的掌控着火候,婆媳三人齐心合力的给家里的儿郎们准备一顿可口的朝食。

    张昌仪站着听了一会儿,看六郎一直咯噔都不打一个,顺顺趟趟的背完一遍孝经,五郎、文阳、文英、文贞偶有错漏之处,六郎都会纠正,知六郎果然已对孝经烂熟于胸。

    站着听孩子们背了几遍,就听张昌宗道:“二哥,站得脚痛,这般站着背完一百二十遍,只怕脚都要废了,小弟想出去跑一圈,一边跑一边背书如何?”

    张昌仪心里正高兴,也没多想就答应了:“去吧!跑不动了就回来,不拘是站是坐,背完一百二十遍便成。”

    “喏!”

    于是,一群小孩子鱼贯而出,也没跑远,就在坊内的街道里跑,一边跑一边背书。一群孩子,童音清脆,背书声郎朗,竟引得左邻右舍,道上行人频频驻足观看,蔚为一景。

    孩子们刚开始还有些害羞,可是在张昌宗这个无节操厚脸皮的伪小孩儿带领下,加之路人频频的夸奖,小小的虚荣心得到空前的满足之下,倒也坚持了下来,不知不觉的跟着张昌宗跑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