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心起初没当回事,只是按照杨怀仁说的,派了人去颍昌府汝州特地定制了一些瓷盘。
如果她今日能见到杨怀仁码放完了之后的这道鮓加米饭的样子,一定也会像在场的二百位看客一样惊呼这道原本普通的菜式,原来可以有这么优美动人的外观。
天青色的瓷盘上先码上一团米饭,小山似的洁白而反射着油亮光彩的米饭上边,再放上一块蒸熟了变成灰黑色的鮓,最后,杨怀仁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用干净的毛笔沾了瓷瓶中的红色液体,在鮓和它周围轻刷了一层。
整个成品看起来,仿佛一道菜,便是一座仙境,让人无法不联想到碧水环绕之间,一座玉坐的山峦之上,有一座红瓦灰墙的庙宇。
大家正迷惑杨怀仁往鮓上刷了什么东西,观众之中突然又有人惊叫了一声。
现在所有人感叹今日归雁楼的厨艺大对决真是精彩绝伦,两位参赛者从一开始做同一样菜式,中间对食材的处理和制作方法,都惊人的相似,直至最后上菜前的一刻,最后一道工序都不谋而合。
杨怀仁被观众们一惊一乍的已经不怎么在意,可当他看到魏财同样从怀里取出一个类似的瓷瓶,正往他的鮓上涂抹了一层深红色的酱汁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偶的个神啊,这这这,这怎么可能?!
杨怀仁讶异的差点喊出声来,他终于明白魏老儿的杀手锏是什么了,单单从样子上看,他那个瓶子里装的,就是辣椒酱!
这完全不科学啊!杨怀仁心道,辣椒原产美洲,自十五世纪哥伦布现新大6,才把辣椒这个新物种带回了欧洲。
之后又过了一百余年,才有荷兰人带到了亚洲,在吕宋种植,辣椒这样现代人最常用的调味蔬菜才算引入了亚洲。
直到明末清初,辣椒才由海6传入中国,直到十八世纪,才算正式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而现在是宋朝,杨怀仁的辣椒是他无法解释的穿越过程中带过来的,如果这么说起来,魏老儿的辣椒是从哪儿来的?难不成这老小子也是穿越来的不成?
杨怀仁有些恍惚了,厨艺比试的胜负已经抛在了脑后,他急切的想知道魏老儿的辣椒是从哪里来的,而魏财又是什么神秘的身份。
杨怀仁心里想了很多种可能,都无法解释,眼看着沙漏立的细沙马上就要落没,他只好机械的把每一盘码盘完毕的鮓放入托盘中,又在每一个托盘里放了一杯冰镇绿茶。
魏老儿怕时间不够,只顾着专心码放他的鮓,到了最后才拿出了祖传的秘制调料,涂抹在鮓上。
一切做了之后,才唱出一口气,掏出手帕擦拭了满脸的汗水,他感觉他所有的体力都用光了,他这道菜,用尽了他所有的精力,施展了他所有的厨艺,连魏家不传之秘的杀手锏都请出来了,他不相信杨怀仁还能战胜他。
当他看到杨怀仁制作完成的鮓上,同样又一层红色的不知道什么调味料的时候,他比杨怀仁还要吃惊,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停止了流动,三魂六魄都要出窍了一般。
这不可能!
魏财不敢相信,这样调味料他从不曾展示过,而且原料极其难得,他无法相信杨怀仁会有这样的能耐。
归雁楼的小侍应同样把作为互相交换品尝的两道鮓端到了两人面前,杨怀仁和魏财仔细观察着对方做的鮓,现两人用的同样是红色的那样特别的调味料也不尽相同。
杨怀仁用的是红油,而魏财用的颜色更深一些的红色的酱料。
凑近了使劲闻了闻,味道上有所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两个人都迷惑的看着对方,不知道对方分别用的什么原料制作的这样最后的调味料。
两道鮓同时放到了十位评判和王爷面前。王爷虽然是这次活动的起者和主办者,却不是评判,看着眼前的美味只好先忍着馋虫的迫害,等着评判们先品尝。
一位来自京城饮食商会的胖胖的评判,摸着自己的大肚子笑道:“今日真是有口福,先感谢两位大厨给我们带来的这道美味。
在我们厨行里,做一道菜,讲究色香味俱全。先便是观色。
两道菜基本上可以说用了同样的原料,所以码盘的样式也相仿,只不过所用的盛具不同。
杨大厨用了汝窑天青瓷的瓷盘打底,的确有新意,不过魏大厨用了朴实又简单的白瓷盘打底,更凸显了这道鮓简单纯朴的意境。”
魏老儿听了这话,心里直赞他这个老哥们够意思,他在饮食商会经营了许多年,总算没有白费,这点面子他还是有的。
杨怀仁听了却只能苦笑,早先担心的事情如今还是生了,如果魏老儿真的同样有辣椒,那么只要两个人做的鮓味道差异不至于太大,那么人家苦心维系了多年的饮食商会里的老关系,总会多多少少偏向他一些。
而且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敬老,换了其他人,如果两个人做的同一道菜式味道上真的差不太多,那么在取舍的时候,自然会认为年轻人还有更多的时间,而主观的倾向了年长的一位。
一直没有说过话的李师师忽然淡淡的说道:“这位评判说的有理,只不过您起先讲色香味俱全的道理,那么杨大厨用了天青瓷的精致瓷盘作为盛具,不是更色彩充实,更能通过美观的外形诱人们对一道菜的食欲吗?
要说意境,杨大厨这一盘仿佛让人置身云雾环绕的青山碧水之间呢。”
第104章:魏财要逆转?()
李师师说完,各位评判微笑着点头表示了对大美女的赞同,只有胖评判被她把话说到了脸上,只好讪讪的也跟着笑了笑,脸色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比哭还难看。
秦少游仰慕李师师已久,既然李师师这么说了,他自然要声表示附和。
“的确如师师小姐所说,杨大厨的一道菜,竟是做的巧妙到让人感受到这道菜里的诗情画意,真是独具匠心。”
他两位师兄都是雅人,看到一道菜这么美观,也纷纷表示师兄说的好。
杨怀仁听了心中得意,还是人家几位才子和李师师这位佳人识货,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一听就是文化人。
胖评判被对面的几个才子驳了面子,气呼呼的满脸通红,再也说不下去了。
他旁边的另一位大厨出身的掌柜看他样子尴尬,只好出来帮他解围道:“这道鮓正是趁着热吃最好,凉了就不好吃了,不如诸位评判先尝尝再做论断。”
侍应们为主席台上的王爷和十位评判各上了一小碗清水放到他们面前。
评判们端起面前的清水,含到嘴里漱了漱口,又重新吐回到小碗里,侍应们又重新上来把那碗漱口水撤走。
杨怀仁见诸位评判对待尝菜这件事这么隆重,更加仔细关注着评判们的一举一动,忽然现扯下来的漱口水里,蔡京那一碗,偏偏比另外的十碗水少了半碗。
杨怀仁本来刚刚绷紧的神经又放松下来,使劲憋着嘴不让自己笑出声来,看来蔡京蔡大人是很的口渴了。
蔡京出了这么个丑,自己意识到的时候觉好像没有人注意,依旧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这样一来他也更谨慎了,开始斜着眼瞧身边的晁补之的动作,生怕他再闹出什么笑话。
两份同样的菜式摆在面前,评判们却一同先取了魏财那份摆到面前。
原来这也是有讲究的,这个讲究倒是跟赵煦旁边那位蓝缎子纨绔的说法有了些关系。
江湖中人比武的时候,若是同辈之间,自然没有这些讲究,但是如果两个比武之人辈分不同,年长的前辈自然要先承让三招。
而比试厨艺,评判们为了表示对年长的一方的最终,会先试吃他做的那一份。
李师师作为唯一的女性评判,举止上比起其他男评判来,就更是温文尔雅,别人都是用筷子把那块鮓一份为二,先单独试吃鮓,然后再把另一半捣碎掺到米饭中,和着米饭再尝一次。
而她则是小巧的用筷子把蒸熟的已经软糯的鮓夹下饭粒大小的一点,轻轻夹起来,缓缓地放到舌尖上。
台下观众里不少人都仰慕李师师的美色,更是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看到她微张樱桃小口的迷人吃相,忍不住迷恋她吃东西的样子都这么优美,无不心生温柔,周身愉悦。
当杨怀仁看到评判们吃过了魏财的那道鮓露出惊异的表情的时候,他就知道魏财这样杀手锏,虽然闻起来绝对和他的辣椒不同,但是当这样酱料和鮓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的美味了。
一位餐饮业商会的白胡子评判似乎很享受这种味道,他边砸吧着嘴边称赞道:“老夫在厨行里混迹多年,自然知道魏家正店的鮓是京城里最好的,平日里也经常去魏老兄家的店里去光顾。
鮓这种食材,无论是煎还是烤,或者拿来配上时鲜蔬菜炖豆腐,都已经是美味了,而最简单的清蒸,然后配合新鲜收获的新米蒸成的米饭,竟才是鮓最美味最道地的吃法。”
黄庭坚这边也话了,“确实如这位掌柜所言,魏大厨这道鮓,乃是使用夏末时节的黄河鲤鱼腌制而成。
夏末黄河中游短短两月的雨季,让黄河流量大增,同时,流量的增加使水流变得猛烈,而河鲤在水流中逆流而上的过程中,使得鱼肉更加强韧而富有质感,吃起来也更有嚼头,口感甚好。”
连李师师也忍不住赞叹道:“魏大厨这道鮓不仅选材考究,魏家正店独门的腌制方法更是让鱼肉在腌制过程中转变出一种特殊的味道。
特别是今天魏大厨使用了一种新的调味酱料,略带辛辣之味,却跟鮓的鲜香之味契合的恰到好处,让人胃口大开。”
另外几位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虽然角度和着眼点不同,但是总结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鮓”。
台下面观众们看着台上评判吃的津津有味,说的头头是道,嘴巴里早已是口水横流,可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心中对台上的评判们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魏财方才还有些担心,等评判们一致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之后,他渐渐放心下来,琢磨着他本就该知道他魏家祖宗传下来的绝密,自然就是配合鮓最完美的配料。
而杨怀仁最后摸上的红油,可能也是一种他自己开的混合调味料,虽然闻起来跟他秘密酱料有些类似的气味,那可能是使用了一些常见的香辛料而已。
只不过他毕竟刚刚踏入厨行不久,在添加调味料的味道的调制上,正是因为年轻,功夫不到家,所以他配置的红油调料,闻起来略有些呛鼻的意思。
所以魏老儿认定,即便杨怀仁懂得添加调味料来配合鮓的鲜味,就算他天赋异禀,也不可能比的了他家祖宗几代人精心研制出的调味酱这种群体智慧。
等评判们品尝完了魏财的鮓,王爷才开始品尝,等他吃到嘴里,也觉得魏财家的这道鮓的盛名,确实名不虚传,心里暗暗为杨怀仁担心,脸上开始露出了些许忧色。
杨怀仁也可以试吃魏财的鮓了,他最关心的便是涂抹在鮓上那一些深红色的酱料,所以他并不急于去吃他做的鮓,而是直接用舌头舔了舔那点酱料。
酱料触碰到他舌尖的时候,给了他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酱料的确有辣味,可这种辣味跟辣椒的那种辣味还有些许不同,虽然酱料里边还加入其它几位香辛料配合,但是闭起眼睛来细细品尝之下,却能尝到它微微带着些难以察觉的苦涩。
第105章:辣味是怎么来的()
杨怀仁疑惑的抬头看看台上的评判们,除了蔡京是个外行之外,剩下的九人,包括美女李师师在内,按说都是开封府有名的美食家。┡
那一丝丝苦涩之味虽然很难察觉,但是并非就完全吃不出来。而他们对魏老儿的鮓意见一致的赞不绝口,难道?
杨怀仁不敢想,也想不出原因来。
嘉王赵頵不可能坑他,这一点杨怀仁可以肯定,对于赵頵王爷的身份来说,想要对付他一个小小厨子,根本不用绕这么一个大圈,而且他们俩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还有谁呢?
杨怀仁疑惑的看着魏财的鮓,忽然想起一件事,他从新把鮓叉碎了混合了米饭再吃了一口。
这一次他便尝不出那丝丝的苦涩了。杨怀仁心中大定,他弄懂了其中的奥秘。
魏财祖传的调味酱料,使用了一种口味上类似于辣味的特殊材料,但是因为它不是辣椒,所以还带着一些神秘食材原有的苦涩之味。
如果单单去尝调味的酱料,像评判们这种对于味觉很敏感的人,自然会尝出那点苦涩,不过调味酱中又加入了其他几味香辛料,当酱料添加到鮓上,然后和鮓的那种酵的特殊味道相结合,便中和了那点苦涩的味道。
所以,杨怀仁只是虚惊一场,并不是评判们作假,而是魏老儿的祖宗们,确实像王爷开场时夸赞的那样,在味道的调和上,有让人佩服的智慧。
魏老儿今天做的鮓,确实像当初他在万花楼偷听到的那样,在现在这个年代是绝对的美味,只不过……
杨怀仁心里,对这次比试的结果,开始有了答案。
侍应们从新上了一碗清水,评判们也从新漱口,准备去尝试杨怀仁的作品。
同样的菜式,评判们还是同样的吃法,只不过这一次,当十位评判把杨怀仁做的鮓放到嘴里的那一刻,露出了十分难受的表情。
魏老儿斜眼瞧见了他们的这个表情,长舒一口气,他觉得他赢定了,如果杨怀仁的鮓好吃,评判们不可能一副搞怪的样子。
所以魏老儿觉得现在生的一切,没有出乎他的意料,杨怀仁还是欠缺些火候,换做别的菜式也许他还有机会,敢跟他比试鮓,实在是太自不量力了。
评判的表情虽然看上去有些痛苦,但是他们中间却没有一个人放下手中的天青色小瓷盘,而是继续不断的把杨怀仁做的鮓,配合着米饭刨到了嘴里一通大嚼。
场下的看客们弄不懂了,杨怀仁的鮓到底是好吃还是难吃,怎么评判们都一副痛苦的样子,却吃的停不了口呢?
一时间众说纷纭,但是凭借他们再怎么有想象力,也不可能想到杨怀仁的辣子红油是个什么东西。
魏财有祖宗传下来的神秘酱料做为杀手锏,杨怀仁有来自千年之后的辣椒来应对。
中国传统里对味道的划分,分为五味,分别是酸、甜、苦、辣、咸。
实际上,从人类味觉可以感受到的味道来说,这五位应该是酸甜苦咸,再加上鲜。
只不过鲜这种味道,对于每个人的感受上来说,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用已知的语言都无法准确的把鲜这种味道描述出来。
所以有人曾经赞叹说鲜这种味道,出自五味之中,却脱于五味之外。
而辣椒在传入中国之前,辣味并不是指的辣椒的辣,而是指的中国古代的“辛”这种味道。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道,也并不是靠我们的味觉感知器官舌头能尝到的。
辣,是一种感觉,准确的说是一种刺痛感,来自于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
辣椒素是一种辣椒中特有的,无色无毒的腐蚀性的物质,辣椒这个物种,在进化中,为了防止它的果实和种子被动物吃掉而影响他的繁衍,通过几万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通过不断的进化和基因变异,自然合称的一种独特的物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