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君临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君临天下-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子壮以兵部尚书,赐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

    前大学士蒋徳璟加刑部尚书,赐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

    丁魁楚有了何吾驺这一助力,开始不遗余力争夺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重要职位。

    一番唇枪舌剑下来,终于定下了人选,原广东布政使顾元镜升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则由原吏部左侍郎吕大器担任,礼部尚书由侍郎王应华担任,方震儒出任督察院左都御史……

    丁魁楚没有得到吏部,心中难免有一丝遗憾,好在户部、礼部到手,这个结果也不算太坏。

    朱由榔登基的喜讯,自是要传讯四方,并且封赏各地镇守的将领,以安人心。至于如何处理唐王监国这件事,朝廷上下也达成了共识,暂时不动用武力,派兵科给事中彭燿、兵部职方司郎中陈嘉谟前往福州,宣读朝廷诏书,命唐王总理浙江、福建政务,抗击东虏。

    此刻身在福州的唐王朱聿键也并不好过,虽说他有郑芝龙、郑鸿逵、黄道周等人的支持,但是朱由榔监国的消息,已经渐渐传开,不少官员首鼠两端,态度暧昧。

    郑芝龙鉴于此,建议朱聿键立刻正大位以属人心,以黄道周为首的大臣却坚决反对,双方势同水火,吵得不可开交,朱聿键犹豫不决。

    正当这时,又有坏消息传来,鲁王竟然在张国维、朱大典、王之仁等大臣的支持于浙东监国了。

    这下子,黄道周等人也傻眼了,大明一下涌现出三位监国,这可是亘古未有之事,真是乱得不能再乱了。

    skbshge

第322章 废三饷() 
万事开头难,如今的朱由榔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日理万机,自内阁组建之后,他每天需要批阅的奏章真可谓源源不断。

    夜已深了,黑色笼罩了一切房屋,本该是休息的时间,行在却仍旧灯火通明。

    “陛下,夜深了,该休息了!”陈进忠抬头看了看了屋外的时辰,轻声提醒道,“您千万要保重龙体啊!”

    朱由榔闻言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声音略显沙哑,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主子的话,已经三更天了。”

    朱由榔不由摇了摇头,自来到这个时代,没有娱乐活动,他已经习惯了早睡,但这段时间,朝廷各种纷杂的事需要处理,他忙得焦头烂额,几乎天天批阅奏折到深夜,他现在有些明白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会把批红之权交给司礼监了。

    朱由榔起身伸了个懒腰,缓缓走到屋外,回头望了一眼堆积如山的奏折,久久不动,半晌才道:“传旨,升庞天寿为司礼监秉笔。”

    陈进忠一直站在朱由榔身后,猛地听到朱由榔这旨意,心中一惊。他怎么也想不到朱由榔会将秉笔太监如此要职交给一个外来人。

    要知道,庞天寿可是曾经侍奉过弘光皇帝的人,只不过因为奉命在福建、两广征税,机缘巧合之下,才进入了行在。

    陈进忠跟随朱由榔最久,早已被任命为掌印太监,掌管司礼监。他本以为朱由榔会从府中老人中选任一人担任秉笔太监,那样的话,凭他在桂王府的威望,及朱由榔的信任,足以压制他人,但如今看来,他的打算恐怕要落空了。

    “遵旨!”陈进忠心中暗叹一声可惜,他就算再不甘,也无可奈何。

    朱由榔自掌权后,不想再设秉笔太监,想要一切都亲力亲为,现在看来,他是太天真了。

    大明如此庞大的帝国,即便大不如前,但要处理之事,也是多不胜数,更遑论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光靠他一人批阅奏折,非得把他累死不可。

    第二天早朝,待群臣山呼万岁过后,朱由榔率先开口道:“这些年来,我大明连年征战,为筹措饷银,先后加派辽饷、剿饷、练饷,再加上天灾人祸,大明百姓困苦不堪,朕意即刻废除三饷。”

    朱由榔此话一出,引起朝堂一片哗然。

    “陛下圣明!”蒋德璟听后激动的脸色涨红,匍匐山呼道,“仁德无过于陛下,臣请奉诏书,立刻颁布天下,让大明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一喜讯!”

    蒋德璟生怕迟一秒,朱由榔就会反悔。

    说起来,大明加派的三饷并不多,然而到了下边执行的时候,这一切就变了味。各级官吏,你贪一点儿,我拿一点儿,这一分摊下来,饷银成倍往上加,结果苦了大明百姓。

    户部尚书顾元镜如今掌管着帝国的钱袋子,他可是知道如今国库的状况,用入不敷出来形容那都是往好了说。朱由榔这嘴张得容易,没了加派的饷银,用到银子的时候,那还不找他的麻烦,是以他必须得提前打个预防针。

    顾元镜出班,奏道:“臣知陛下仁厚爱民,然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国库更是入不敷出,若没了这笔饷银,各地军饷该怎么办?”

    说完,顾元镜站在原地,他的一番话引得一些朝臣窃窃私语。

    御史吴德操出班附和道:“陛下,臣以为顾尚书所言有理,如今东虏正为祸江南,正是需要军饷的时候,没了军饷,军队怎么抵抗东虏?怎么保护百姓?百姓们应体谅一下朝廷的难处,再苦一苦,等朝廷击退东虏,陛下再行免百姓几年赋税,亦未尝不可?”

    “混账!这是朕听过最无耻的话,难道我大明就只剩农民了吗?你们怎么不说向商人征税?向士绅征税?他们手中的财富何止倍于农民?”朱由榔一听这话,气得站起来,怒不可遏道,“你们不是就看农民好欺负吗?什么好事都让士绅、商人占了,苦却都让农民承受,你们良心都让狗吃了吗?”

    “李自成等反贼凭什么能几度死灰复燃,聚集诸多流民?朝廷三饷所加,不过每亩九厘银,尚不足十斤稻谷。你们告诉朕,百姓缘何反朝廷?”

    朝堂上的官员们大气不敢出一声,朱由榔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有的还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如何开口。

    征商人的税,谈何容易?更别提向士绅征税,那可能吗?

    朱由榔目光如炬,一一扫过堂下诸臣,冷笑道:“说话啊!你们平时一个个不是都很能说吗?这时候怎么哑巴了?”

    这时候,丁魁楚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陛下息怒!顾尚书他们不过是为大明社稷着想,未能理解陛下一片苦心!”

    半晌,朱由榔重新落座,摆手道:“此事朕意已决!大明百姓受的苦够多了,今后朕不会再向土里刨食儿的农民多征一分一厘的税,你们可还有意见?”

    “臣无异议!”

    。。。。。。

    这时候他们就是再有意见也不能说了,朱由榔新皇登基,施恩于百姓,本就无可厚非,再反对下去,这要是传出去,会被百姓戳脊梁骨骂的。

    朱由榔淡淡点了点头,望着众臣,继续道:“为防止有官吏欺上瞒下,朕会派锦衣卫赴各地查探,胆敢有不遵旨,视为欺君,着锦衣卫即刻锁拿!”

    大臣们一听锦衣卫本能的感到不舒服,不过,这时候也没有人跳出来反对,给自己找不自在。

    大明的官吏什么德性,朱由榔再清楚不过,指望他们会依旨意收税,那他就太天真了。

    “有本早奏,无事退朝!”一旁的小太监扯着嗓子喊道。

    吏部尚书吕大器上前奏道:“启奏陛下,眼下六部还有不少官位空缺,急需补充,是否要从各地抽调官员补缺?”

    “可!”朱由榔准了吕大器所奏,接着道,“另外,朕准备今年开恩科,选一批实用之材。”

    大臣们一听,心道这是好事,纷纷上言赞同。

    skbshge

第323章 惊涛() 
大明自崇祯十六年,朝廷举办了最后一次科举以来,算算时间,也确实该开科取士了。

    另外,朝廷举办科举还可以凝聚一部分人心,提振一下士气,毕竟大明这几年实在太不顺了,北京丢了,南京也丢了。。。。。。倒霉事一件接一件,也许科举能令大明转转运也说不定,当然这是一部分大臣自欺欺人罢了。

    陈子壮、蒋德璟等人自是希望能够凭借科举选拔出一批真正的人才为朝廷效力,所以对于皇帝加开恩科,举双手赞成。

    当然了,要说这满朝大臣都没有私心,朱由榔是不信的。

    朱由榔高坐龙椅之上,朝堂底下众臣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扫了一眼丁魁楚那放光的双眼,以及何吾驺那因为太过兴奋而止不住抖动脸颊,他不用多想就能猜出两人的心思。

    果然,丁魁楚还没等朱由榔开口,抢先出列,高声称颂道:“皇上英明,我大明正值动荡之际,又值朝廷初立,此时更急需贤才,皇上加开恩科再合适不过了。只是科举事关朝廷选材,不知何人当担此次科举主考官,还请皇上示下?”

    何吾驺眼见丁魁楚拔得头筹,自不肯落后,当即举荐道:“启奏陛下,老臣有一人选,前内阁大学士黄仕俊如今就在顺德,黄阁老为官清廉,曾多次主持科举之事,又是状元出身,由他主持此次恩科再好不过。”

    丁魁楚闻言,扭头深深望了一眼何吾驺。他没想到陈子壮、蒋德璟两人还未开口,他自己请来的帮手何吾驺倒是先与他杠上了。

    想当初,他上门请何吾驺出山,何吾驺还一副清高模样,装作无意权势,再三推辞,如今看来全部是装出来给他看的。

    丁魁楚宦海沉浮几十年,没想到如今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何吾驺自然也有其盘算,在他心里丁魁楚不过是投机取巧才得了首辅之位。德不配位,这就是何吾驺对丁魁楚的看法。

    大明的官员谁没有一个首辅梦,首辅之位的诱惑谁经受得住,何吾驺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自然也不例外。

    想他何吾驺论能力、论资历哪一样不完胜丁魁楚,凭什么要他屈居于丁魁楚之下。

    何吾驺若要角逐首辅之位,少不了帮手,正好朱由榔开恩科给了他一个好机会,拉黄仕俊进内阁,如此一来,他能扳回一点儿局面。

    丁魁楚收回目光,他既然知道了何吾驺的野心,又如何会让其得逞,上奏道:“陛下,黄阁老虽说是个好的人选,但是何阁老恐怕忘了一件事。”说着,丁魁楚朝何吾驺轻蔑一笑,继续道:“据臣所知,黄阁老如今已是七十六岁高龄,以如此高龄,主持一场科举,臣担心他的身体未必吃得消。”

    何吾驺眉头一挑,不过马上恢复镇定,兀自道:“丁阁老多虑了,黄阁老老而弥坚,身体一向很好,虽闲赋在家,但无时无刻都想着继续为朝廷效力。”

    “呵呵!”丁魁楚轻笑道,“科举事关重大,岂能有半点儿马虎,若是真有个万一,恩科出了问题,这个责任何阁老当的起吗?”

    此话一出,何吾驺脸色顿时黑如锅底,丁魁楚的步步紧逼令他陷入两难。若他真的应下来,难保丁魁楚不会从中捣乱,毕竟黄仕俊的年纪摆在那里,到时候丁魁楚定会以此发难。

    丁魁楚见何吾驺一言不发,躬身道:“陛下,大明科举历来由礼部主持,臣以为礼部尚书王应华,堪当此任!”

    朱由榔望着底下丁魁楚与何吾驺的交锋,他心如明镜,说到底他们不过是在争夺此次恩科的主导权,笼络门生罢了。

    两百年下来,大明的科举早已形成了它一套固有的潜规则。

    考生能否被录取决于考官是否赏识其答卷,对于中试者来说,其能榜上题名固然要感激皇恩浩荡,但首先要感谢的还是对其中试起了直接作用的房考官和主考官,因为没有后者的录取,即使皇恩再“浩荡”也不会落到他的身上。所以,每每考生金榜题名,便尊称当科的主考官为座主,而自称其门生。

    座主与门生既是施恩与报恩的关系,同时又构成利益共同体。

    座主提拔门生,利用门生攻伐异己,两者互援入阁,相互包庇,朋比容奸,甚至结党营私,把持朝局。

    “够了!”朱由榔脸色一沉,大声呵斥道:“你们二人乃是当朝首辅与次辅,在百官之前如此争吵,成何体统!”

    “臣知罪!”

    两人见朱由榔震怒,齐声请罪。

    “关于主考官之事押后再议。”朱由榔冷哼一声,没再理会两人,道:“关于此次恩科,朕早有思量,如今的八股取士多有弊端,朕欲取消八股之制,重新制定考试规则!”

    朱由榔此话一出,朝堂瞬间鸦雀无声。

    大臣们一个大眼瞪小眼,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一时竟没反应过来,还以为他们听错了,实在是朱由榔的话太过耸人听闻。

    “臣反对!”

    何吾驺一个激灵反应过来,激动道:“八股取士乃本朝国制,纵然陛下身为天子也不能一言废之!”

    这时候,其余的大臣们也都回过神,一个个匍匐跪地,高呼道:“臣反对!”

    “臣反对!”

    。。。。。。

    转眼间,朝堂内一大半大臣跪道在地,反对朱由榔的“倒行逆施”。

    丁魁楚站在最前面,朱由榔的话,他是听得一清二楚。虽然他早已知道朱由榔这个皇帝胆大妄为,可无论如何他也想不到朱由榔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除八股取士,这可是与天下读书人作对啊!

    丁魁楚本能般屈膝下跪,请求朱由榔收回成命,毕竟他是百官之首。就在丁魁楚准备开口时,他脑海中突然闪过他命人收集的关于朱由榔的资料,猛然惊醒,依资料看,朱由榔绝不是个鲁莽的君主才对。

    丁魁楚抬头,偷偷瞧了眼朱由榔,却见朱由榔一脸严肃,但脸上却丝毫没有担忧之色,再看一旁陈子壮、蒋德璟两人兴奋的样子,一时间难以抉择。

    skbshge

第324章 针锋相对() 
朱由榔对于群臣的反应,他丝毫不感到意外。

    大明八股取士已延续两百余年,早已深深植根于这些读书人的脑子里,况且他们都是八股的受益者,朱由榔想要动他们的奶酪,他们不站出来阻止才怪。

    “陛下英明!”

    这时候,大殿内不知何人突然来了这一嗓子。

    瞬间,殿内本来嗡嗡作响的嘈杂声顿时戛然而止。

    何吾驺也是一脸懵,他不知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如此明目张胆支持朱由榔,与天下读书人作对。

    难道是哪个投机取巧的幸臣?企图以此得到皇上器重?

    也不怪何吾驺如此作想,不然稍微正常的读书人都不会支持如此荒唐旨意。

    群臣顺着声音寻过去,却见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入职的东阁大学士陈子壮。

    何吾驺也朝那人望去,待看见那人是陈子壮后,他顿时犹如五雷轰顶,脑袋嗡地涨得斗大,差点儿一个踉跄倒地。

    若真是哪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何吾驺也不至于如此失态,可偏偏出声支持朱由榔的是陈子壮,他学院的学生,这让他如何能接受?

    陈子壮这是公然与他何吾驺作对,学生反对老师,在师恩重如山的古代,这可不多见。

    在儒家世界里,纵然老师丧尽天良,学生一般也不会指摘老师,更遑论公然唱反调。

    这还不止,陈子壮犹如一个导火索,自他站出来表态后,又有数名大臣接二连三支持朱由榔废除八股取士之制。

    蒋德璟紧随其后,上奏道:“臣闻时移世易,今八股取士弊端丛生,该当改变了!”

    “臣附议!”宋应星颤声道,他虽然早已知道朱由榔改革大明科举之心,但是他也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

    不知何时,泪水早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