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年状元-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宁头领说:“你们要谢的不是我,真正要谢的是‘光明神’。是他老人家不忍三苗遭受刀兵之祸,点化了我,并引荐了唐首辅,我曾发誓,若让三苗人逃过此劫,三苗人世世代代供奉他老人家。”

    有人说:“我们没有见过‘光明神’,没有画像如何供奉?”

    南宁头领说:“唐首辅和‘光明神’是故交,唐首辅一定有办法。”

    众人说着话走进了城门,看到城内一条宽阔的石板路,路两边全是青瓦白墙、红栏杆、红门窗的两层房子,华丽又大气。他们根本都想不到,人住的房子还能盖两层。两眼不够使的看着两边卖各种稀奇物品的铺坊。

    街道两边的人齐声高呼,恭喜禹王!唐首辅辛苦了!祝贺禹王万寿永年!祝华夏国繁荣昌盛!

    来到王宫,三苗头领们,更是惊的目瞪口呆,望着高大巍峨的宫殿,一个个像梦游一般,觉得自己象到了传说中的天宫。

    大殿前五亩多的广场上摆满了案座,能容近千人座下。大殿内摆了二十张桌子,能容二百多人座下。

    禹王高座宝座之上,声音洪亮地说:“奉天承命,国运昌盛,我华夏国天下一统,绵延数千里,开千古先河,创万古未来,本王愿华夏国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普天同庆!共享太平。”

    说完后,禹王端起面前的酒樽,大声说道:“为华夏国繁隆昌盛,国泰民安,干樽。”

    放下酒樽后,禹王又大声宣布:“两年多来,唐首辅为国呕心沥血,抚北慰南,当居首功,可其为王室中人,为国为民都是应该的。 唐兴,为华夏国开疆拓土,奉行王道,不辞辛劳,大功可表。封一等侯,为首辅佐领。兼外夷通商卿。 虞苗,尽忠尽责,南北转战,封二等侯,为兵马卿,兼王师统领。 虞利为国尽职,无怨无悔,封三等候,为王师佐领,兼王宫侍卫统领。其余大小统领,各进一等。随军役兵,赐良田五亩。”

    众人听完,一齐跪倒高呼:“谢禹王大恩!”

    禹王接着又说道:“南宁头领,深明大义,心系三苗黎民,化百年积怨,为国一统,当居首功,封四等候,主三苗政事。其他部落头领,均封五等侯,以后按其政绩,再行封赏。另外,各赏一辆双马车辕,织锦十匹,各色美酒二十坛。”

    三苗的头领一听,大喜过望,按唐尧教的,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口称:“谢禹王大恩,今后三苗人,唯禹王命是从,为华夏繁隆尽忠。”

    禹王听后,哈哈大笑。知道这些都是唐尧教的。可让上几代帝王最头疼的三苗人,如今已自称华夏国人,从心底感到高兴。

    这场庆功宴,尽兴而散。唐尧安排好三苗的众头领住下后,回到府中。亦玉和唐秋迎了上来,离家半年,唐尧见了他们,感觉格外亲切。谁知,还没说上几句话,唐兴、虞苗、虞利就闯了进来,拉起唐尧,非要去‘美味鲜’喝个痛快。唐尧无奈,只得跟着他们去了。

    最后,唐兴喝的舌头都打不过弯来了,流着老泪,含糊不清地说:“这辈子若不是遇到尧儿,我唐兴哪会有今天,没想到我六十多岁了,还被封了个一等侯,就是死了也知足了。”

    虞苗喝的咧着嘴直笑,说:“当初在古阳镇,我要和大哥二哥一样急着早娶亲,还不是像他俩一样窝在古阳镇。”

    虞利不善言语,在一旁只是笑嘻嘻地喝酒。四个人喝得怎么回的府都不知道了。

第九十六章 ;受王恩三苗归心() 
禹王虽下令大军休整一个月,可第二天唐尧还是进宫拜见禹王。禹王道:“离家半年余,何不多歇息几日?”

    唐尧道:“儿臣那能偷闲,三苗众头领尚在大都,儿臣想借机使他们心悦诚服,三苗人心所向,全凭这一百零八个头领,正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这些人言行的改变,会影响整个三苗。况且这些人连最基本的法度、礼仪都不懂,如何教化三苗数万黎民。”

    禹王道;“你有何许方案,对他们进行教习。”。

    唐尧道:“儿臣想,先由皋辅及礼制卿、司法卿在禹王殿,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教化。再有姒辅及农桑卿、车马道路卿、宫坊统领进行民生技能教化。这样虽不能让他们完全掌握,可做为地方主政官,明白自己该干些什么,从何处着手,长此以往,三苗方被同化,真正溶入我华夏国。”

    禹王听后心里甚感欣慰,有唐尧这样的首辅,天下何不大治。对身边的侍臣道:“速召皋陶、姒臣进见”

    皋陶、姒臣很快进宫,来到禹王府,见礼后,禹王道:方才与首辅商议三苗头领教化一亊,本王深以为然,三苗归属我华夏国,重在归心,几百年来三苗各自为政,心内无国之念,无法之度,本王以为,先从头领教化入手,让他们有忠国、忠君,忠臣之心。皋辅、姒辅,各自对他们进行教化,首辅有具体方案,你们商议后,施教既是。”

    唐尧将对禹王说的话又从细节上说与两位。

    皋陶听后道:禹王高瞻远瞩,首辅治国有方,皋陶拜服,回去后我既拟定教案奏明禹王。”

    姒臣也表示立刻就办,三辅拜别禹王回府。三日后,皋陶在禹王殿,正式开始了对众三苗头领的培训。

    唐尧深夜趁亦玉熟睡,按了一下她的睡穴,进了清灵空间,见重明正带着元可、元爱制茶。唐尧也没打扰他们,竟自去了炼石神坡,用范土制了一个一尺半长的弯刀范模。下来后在温泉中泡了一会,拿着那柄凤剑出了清灵空间。

    第二天,唐尧将凤剑交给唐秋,带她到后花园教她练剑,唐秋果然没让哥哥失望,一招一式练的非常认真,几天下来,竞将太乙剑二十四式熟练的掌握了,加上她身材又好,舞起剑来似风摆杨柳,煞是好看,连亦玉在一旁都看的痴了。唐尧也暗自称赞!没想到弟弟、妹妹都是练武的材料。

    这天他进宫去了禹王殿,刚进殿门,众头领齐刷刷站起身来,中规中距地向他行礼!口称:“拜见首辅!”唐尧一见非常高兴。示意众头领座下,对他们说:“皋辅三朝老臣,神州礼仪多出自他心中,满朝文武对皋老极其尊重,禹王对皋老也礼敬有加,你们能受到皋老的亲自教导,是你们的荣幸,希望你们这次回去后,能成为三苗黎民的表率,教化你们部落的人,一个有礼仪。讲文明。遵王法的国家,才会走向强盛,同样一个部落具备这种素质也会很快的富裕兴旺起来。”

    唐尧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众头领,他们这才明白了,同样是神州,仅一江之隔,为什么华夏能强盛起来的原因。

    皋陶在唐尧出门后对他说“首辅的一番话,胜我近十天的教化。”

    唐尧笶着说:“皋老过谦了,我只是在你点燃的火堆上,加了一把柴而已,不值一提,看这些人,短短几日,象变了个人似的,都是你老的功劳,晚辈拜服!”

    说完向皋陶深施一礼!告别而去。皋陶望着唐尧的背影喃喃地:“真象是尧帝再生!”

    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姒臣根据唐尧给他的建议,将这些人带到崇南大道,边走边向他们讲解,并对这些人说:“这次你们要学的,和礼仪、法度不同,那些东西都是规定好的,任何人不可擅自改动,违反。而我们修路、种田是要灵活的,不同地方,种植不同庄稼,不同地形修不同路,所以最好你们提问,我来回答。”

    南宁头领感慨地说:“过去我们认为你们这些大臣,只会享受,什么都不会,没想到,你们个个是行家能手”

    姒臣说:“我这点本领算什么,和首辅比,可以说是拿一树叶与天比,这天下的东西没有首辅不会的。这座大都,首辅只用了不到三年就建成了,没要禹王出一个蚌币,并且所有建域的役工管吃管住,发工粮。”

    众头领中,其中一人说:“听传说唐首辅旷古奇才,还有些不信,等见到人和大都城才知道,唐首辅比传说的还神,听他说话心里顿时就能亮堂。”

    姒臣让佃农给众头领从如何开恳稻田,如何育苗、插秧、管理、选种、收获、脱粒到收仓,讲的详详细细。

    当这些头领见到水车时,和以往第一次接触水车的人一样,感觉既稀奇又好玩,争先恐后地上去踏水,那些山寨的头领议论纷纷。一个头领说:“我们三苗河流纵横交错,可我们守着不会用,江、河、湖边那么多肥沃的土地荒废着太可惜了。”

    姒臣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我正与首辅商议组成一个农桑指导队,帮助你们如何恳田种稻谷,并带着良种,到时你们只要把人组织好就行。”

    最后的几天,观看了宫坊,看到好多稀奇古怪的东西都从这里造出来,众头领个个叹服,三苗要不归顺华夏国,怎么能知道,华夏国什么器物都能造,而我们还用木棒石头劳作,这差别太大了。

    最后是观看练兵,这天连禹王也来到崇山下的大校场,只见虞苗令旗一挥,先冲出一队张弓搭箭的役兵,半跪在地上,向十丈外的草人射击,箭箭中的。接着是一队执盾持剑的伇兵与一队执戈的伇兵对打,你来我往,捉对厮杀,看的众头领惊心动魄。最后一阵马啼声响,车轮轰鸣,一百辆战车如洪水般滚滚而来,战车上的箭兵,百箭齐发,远处草人被射成了刺猬。禹王都被这场面振撼,那些头领,瞠目结舌,脸色都变了,心里暗自庆幸,如果这次交手,三苗不知多少人会丧命。

    临行前几天,首辅每人发了二百个上等的蚌币,让他们自由活动,给家人买东西。专把南宁头领请到府上,送了他一些女人的服饰和玉头饰。南宁头领叩谢不止!

    唐尧说:“我还有一件宝物送你,这宝物能降妖除魔,望你好好珍惜。”说完拿出一柄黝黑的弯刀。

    南宁头领,接过弯刀,只觉得一股寒气袭人,知道此刀非凡物,大喜过望,叩首拜谢!

    这天唐尧将宫坊统领虞旺叫到府上,对他说:“以你现在的处境,没有功劳,难得再提封,我想这次让你去南宁建坊,不知你可愿否?”

    虞旺说:“我早已说过,这辈子就听你的,你让我去哪我就去哪。”

    唐尧拿出了一个白卷,对他说:“这是一个竹楼的图形,我给它取名叫‘吊脚楼’,三苗多虫蚁,这种吊脚楼最适合三苗人居住。你对外不要说是我给你的,就说是你自己设计的,三个月后,先在南宁岭推广,等到全三苗人都建这种楼时,你的大功就告成了。一年后等工坊建成,我奏请禹王,封你为三等侯。”

    虞旺一听大喜,说:“你就放心吧,这件事我一定把它干好。”

    这天,姒臣组织的一百零八个种稻能手都已聚齐,有一农桑佐卿带队,建坊的有虞旺带队,和三苗的一百零八个头领在城门外聚齐。

    唐尧代表禹王前来送他们,对他们大声地说道:“通过这次大都之行,我相信你们对华夏国有了重新认识,回去后,一定要善待你们的黎民,你们的责任,是让他们富裕起来,临行前我送你们两句话,一;先修路,后建房,二;山上种果,山下种粮。”

    众人听后齐呼:“感谢首辅的金玉良言,我们回去后,一定按你所说的办,请首辅三年后再到我们三苗去看看。”

    一百零八个头领,各自赶着双辕马车,车上装满了货物,美滋滋地回了三苗。

第九十七章 ;虞苗虞利双定亲() 
送走了三苗的一百零八个头邻,唐尧总算松了口气。禹王疼女婿,对唐尧说:“三苗头领的教化,皋陶说比预想的好多了,通过这次多方面的软硬攻心,这些人的心气早没了,尤其是比武练兵,我看了都觉着震憾,那天我看那些众头领,脸色都变了。现在南宁又有重兵把守,三苗从此大定。这一月多你各方操劳,就多歇息些日子吧。”

    谢过禹王,唐尧回到府上,刚刚泡上一壶兰花茶,轻泯细品。下人来报,姒辅来见,唐尧迎出了房门,双方见礼。进屋座下后,姒臣吸着鼻子,说:“你这是喝的什么汤,这等异香扑鼻。”

    唐尧说:“是我自三苗采回来的茶叶,自己炮制的,你来得正好,我刚刚泡好。”

    姒臣也不客气,端起唐尧给他倒的茶,一饮而尽,连声说好。

    唐尧笑着对他说:“茶不是这样喝的,应轻泯细品,这一小杯茶,要分三次喝下,应在口中稍作停留,使唇齿留香。”

    姒臣说:“这么一点一点地喝,多耽误时间。”

    唐尧说:“这就是一种休闲养性的方式,在这轻泯细品中磨练耐性。”

    姒臣说:“我这人是急性子,像你这样坐下来慢慢地喝,恐怕我这辈子也做不到,你看你这屋内,各种家具都这般精巧舒服,比我府上那**的桌椅,看上去赏心悦目多了。”

    唐尧心想,我这些都是四千年后的沙发和家具,你那些破桌子烂椅子,能和我这些相比吗。

    唐尧还是笑着说:“这些家具,都是亦玉精品坊做的,你要觉得好,让亦玉送你一套。”

    姒臣说:“听说精品坊的物件贵得很,这样贵重的东西,我怎么敢要。”

    唐尧说:“有何不敢,说起来,你还是我的大舅哥,妹妹送东西,理所应当。”

    姒臣听后,哈哈大笑说:“早知如此,我应多来几趟。”

    唐尧笑着说:“我要每天送人一套,亦玉精品坊岂不早就关张了。”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唐尧又给姒臣倒了一杯茶,说:“臣兄不会只是上我这里来扯闲篇的吧,有事不妨直说。”

    姒臣说:“首辅的洞察力就是强,我这次是来求首辅保媒的,我有一女,年方十六,想请你保媒,与虞苗结亲。”

    唐尧笑道:“这是喜事,两家又门当户对,再好不过了,只是虞侯是我三舅,如若结亲,你岂不是比我高出了两辈。”

    姒臣赶忙说到:“我们俩以尊为上,还是以禹王而论,其他地各论各的。”

    唐尧笑着说:“我只是开个玩笑,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只是我三舅这人比较挑剔,所以在娶亲这件事上,才耽搁到了二十三岁。我看,这件事不如这样,你明天让令爱来我府上找亦玉,我请我三舅来喝茶,让他们相互看一看,有没有缘分。”

    姒臣说:“还等到明天干嘛,我现在就回府,让我女儿前来。”

    唐尧心想,这姓姒的嫁女儿,怎么都这般着急,好像女儿没人要似得。

    时间过了不久,姒臣的夫人和女儿就一齐来了,唐尧让亦玉和唐秋接待她们。唐尧令下人去虞府,请舅老爷过来,有事相商。两府只隔着一道墙,不一会,虞苗就走了进来。

    看到厅内做着一老一少两个不认识的女人,有点发愣,唐尧请他快进来坐。

    虞苗无意间看了少女一眼,正好四目相对,一时间两对目光像被吸住一样。虞苗内心一阵砰砰乱跳,少女的脸上,也瞬间染上了桃红色。唐尧见此,心中暗笑;看来有戏。

    向虞苗介绍说:“这位是姒夫人和她的小女儿。”又对姒夫人说:“这位是虞侯。”虞苗上前施礼,姒夫人还礼。满脸笑容地盯着虞苗看,见虞苗虽然实际年龄二十三岁,但长相俊美英武,显得很年轻,这未来的丈母娘,一见就喜欢上了。

    唐尧向亦玉和唐秋使了个颜色,亦玉和唐秋说要领着娘俩去后花园看看。四个女人出门后,唐尧笑着对虞苗说:“刚才三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