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首长- 第9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港科大的这个项目肯定会落实。至于能不能尽如包飞扬的预期,让港科大浦江校区达到新港本部的层次,目前还很难说。

    姜开泰说道:“港科大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港科大的国际化程度很高,科研和教学力量非常强大,如果能够引进港科大的资源和模式,对汇浔大学城的建设也是一种促进。但港科大要办成大众高校,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办学资金的来源。按照现行高校的收费标准,所收学生学费只能解决高校运行费用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就算不考虑科研投入,港科大也要解决每年数以亿计的办学资金缺口,这方面的缺口是港科大投入,还是汇浔区政府承诺解决?”

    包飞扬笑着摇了摇头:“汇浔区财政现在还没有那个实力,港科大浦江学院前期的建设资金将会通过募捐解决,港科大的成立时间不长,校友不多,不过新港的富豪有很多,港科大作为新港高校在内地的分校,意义重大,新港那边的反馈还是很积极的。”

    “另外,港科大的建设本身就与海外华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一次这张关系也将发挥作用,目前我们已经与一些海外华人财团进行了联系,反馈也比较乐观”

    包飞扬说道:“简单来说,我们会将港科大浦江校区塑造成一个标杆,以此来争取更多的捐赠,另外通过与企业合作,解决前期的教学和科研资金问题。”

    7

    

第1850章 大学城的建设细节() 
姜开泰点了点头,虽然说内地改革开放也有二十年了,而且一直很重视华人华侨的作用,但内地在很多方面并未完全与国际接轨,在华人华侨的圈子里,内地的号召力固然巨大,但新港、台湖,甚至新城这些国家和地区与华人华侨圈子的联系其实更紧密。

    新港能够成为金融中心其实也与此有关,大量华人资本的涌入,让新港不会缺少资金。

    港科大要在内地办分校,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国家、地方、新港特区都会支持,同样也能得到华人华侨富豪的支持。

    当然,最初得到一些支持并不会很难,但力度也不会很大,后续能不能持续得到支持,那就要看港科大浦江学院的办学水平了,如果浦江学院的办学水平有保证,那么获得资金也会相对容易一点。

    港科大的特殊性这是同齐大学羡慕不来的,而且姜开泰也很怀疑,在没有广大校友支持的情况下,港科大是不是能够一直靠捐赠解决资金的缺口问题。他认为只要港科大真的在浦江学院的建设上下功夫,也许教育部将港科大浦江学院纳入高考统招范围,并且给予类似公办高校的支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港科大的实力,肯定会对同在大学城的其他高校形成竞争,不过姜开泰并不担心这种竞争。一方面,港科大比较强势的工科领域是电子、通讯、环境、物流等等,虽然港科大的土木系也很强,但是在这一块同齐大学并不怕任何竞争,他们本来就是国内最强,与谁相比都不怕。而且港科大的土木和建筑学科更加国际化,擅长的方向也与同齐大学不一样,同齐大学擅长的是建造技术,港科大擅长的是设计、环境、工程管理,双方能够互相交流竞争,也有助于提升同齐大学的学科内涵和学术水平。

    另外一方面,港科大毕竟是合作办学项目,他们的运营会更加市场化。也就是说,港科大与同齐大学的竞争是市场层面的,港科大的优势是国际化,同齐大学的优势是本土化,国内市场这么大,同齐大学一家根本吃不完,也不担心港科大会吃完。姜开泰之所以担心震旦大学和浦江交大,是因为对他们这些高校来说,能不能获得政府资源非常重要,而政府资源是有限的,倾向性也更大,只要有震旦和浦江交大在,政府的资源都会优先倾斜给这两家高校,同齐大学就算做得一样好,也没有什么用,但是这种担心应该不会在港科大的身上出现。

    因此,相对于对港科大竞争的担忧,姜开泰其实更看好同齐大学与港科大在一定程度上面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很可能将会成为同齐大学在与震旦大学和浦江交大竞争中的优势。

    “包区长,听你的意思,港科大将会独立建校?他们在内地没有合作的高校吗?”姜开泰问道。

    包飞扬一听就知道姜开泰对能够与港科大合作办学很感兴趣。他笑了笑说道:“为了将浦江学院办好,港科大要求比较高的办学自主权,我们也希望港科大在办学方式上更加大胆一些,所以浦江学院没有考虑与其他高校进行合作。不过在具体的学科和教学项目上,港科大也是希望与内地高校进行共建,这种共建也可能引进更多的国际名校。比如某个实验室、数据中心、科研基地等等,都可以进行校际的共建。”

    包飞扬说道:“有些情况姜校长应该也有所了解,汇浔大学城的建设将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譬如体育馆、图书馆、学术中心、艺术中心等等大学城将会统一建设和管理,学校自有的设施和组织,也鼓励适度的相互开放,具体到港科大这边,我们会依托港科大建设一个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并推动大学城的国际化教学和交流氛围我们也希望各大学校都能加入到国际化建设当中。”

    姜开泰点了点头:“如果真的按照包区长你所说的规划推动的话,所需要的资金应该非常庞大,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

    姜开泰的问题越来越细,他如此的表现,也让包飞扬明白对方入驻汇浔大学城的可能性已经非常高。当下他耐心解释说道:“汇浔区的财政现在确实有些微不足道,不过只要大学城按照这个规划进行建设,那么未来资金肯定不是问题。”

    包飞扬笑了笑说道:“我知道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以后,国家对各大高校的建设支持力度非常大。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国企改革最困难的阶段很快就会过去,抛掉了国企这个大包袱,国家的财政状况也会越来越好,融资手段也越来越多,高校以后不会缺钱。”

    “汇浔大学城能够成为标杆,国家和市里的支持就不会少,我们搞好了,融资的规模也可以做大更大。当然,归根到底还要靠我们造血的能力,依托春东和汇浔的产业发展,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好的!”

    包飞扬说道:“具体来说,我们会成立一个汇浔大学城建设委员会,统一对大学城的建设和运营进行管理,大学城的一些公共设施,譬如体育中心、学术中心、艺术中心等,将会通过捐赠解决建设资金的问题,通过商业运营解决运营资金问题。譬如说目前我们已经与方夏集团达成协议,方夏集团将捐赠建设大学城学术中心,我们还在与新港新世界集团讨论由新世界集团捐赠建设大学城艺术中心,捐赠企业将获得建筑的命名权”

    几乎一整个下午,包飞扬都在跟姜开泰讨论大学城的建设和运营。虽然双方都没有再提及同齐大学进驻大学城的问题,但姜开泰的姿态无疑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但同齐大学作为公办大学,这么重大的决策显然不是姜开泰一个人能够做出的,最终决策还要经过校党委讨论做出决定,并且上报主管部门批准以后,方才能够最终敲定。

    而在汇浔区这边,汇浔大学城的规划已经上报到市里,但还没有最终审批通过。自从汇浔大学城的方案提交到市里,风声传出来以后,几乎每个区县都提出了自己的大学城方案,市里也在权衡和抉择。

    浦江市的高等教育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也不可能每个区都搞一个大学城,那就不是大学城了,而只能称之为新校区。

    大学城的建设不仅涉及到各个学校,也会牵扯到全市的发展规划,所以市里并没有那么快敲定具体的方案,而谁能够首先获得市里的批准,无疑将抢占头筹。

    当然,大学城建设的根本还是在高校这边,就算市里规划好了大学城的位置,但除了一些市属高校会按照市里的规划执行,没有发表意见的余地。对那些部属高校来说,他们完全可以不理会市里的规划,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浦江市最好的几所高校都是部属高校,这些部属高校拥有更多自主决策的权力,虽然他们建设新校区也需要市里的配合,否则就算他们属意某个地方,但市里不给批地,他们也没有办法。

    正常情况下,市里会尊重这些部属高校自身的意愿,部属高校也会考虑市里的规划,双方只有协商一致,才能选定最终方案。一般来说,市里会在搜集各大高校意向的情况下,敲定几个大学城的方案和新校区范围,然后市里和各区县去跟各大高校沟通谈判,这时候就要看各区县自己的工作力度能不能争取高校进驻,然后谈得差不多了,市里才会推出最终方案。

    目前正是各大区县跟高校之间博弈的过程,汇浔区在争取这些高校,其他区县也在争取这些高校,市里既不会同意大学城遍地开花,也不希望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按照市里的规划,也是希望建设两到三个综合性的大学城,以两到三个以一两所大学为核心的大学城,后者主要是针对震旦、浦江交大等实力雄厚的名校。

    为了协调各区县和高校的工作,市里也是召开了几次研讨会,研讨会上,代表各方利益和意见的官员和专家们纷纷发言,讨论各种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在这个过程中,各区县的方案也是逐渐曝光,并且形成了大致的格局分布。

    总的来说,目前比较成熟的综合性大学城主要有三家,一是江行区的滨江大学城,在浦江交大已经入驻,浦江师范大学计划入驻的情况下,江行大学城的先发优势非常明显。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江行大学城的建设规划是以浦江交大和浦江师范为中心的,留给其他学校的发展空间比较这个方案对震旦大学、同齐大学、浦江理工大学等同等级高校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可以说已经被他们排除在第一选择之外。

    5

第1851章 分管领导的态度() 
除了江行区,华亭区也提出了大学城的规划,华亭区跟汇浔区一样,原来都是浦江市的郊县,都是在九八年撤县建区。

    华亭区虽然建区不久,但是在历史上,华亭是浦江地区的中心,浦江市在近代之前,一直都属于华亭府,而华亭府的府治就在华亭区。

    华亭区也是浦江市有山的两个区之一,另外一个区是泾山区,不过泾山区的山其实就是大海里面的大小泾山岛,岛不大,山也很小。

    华亭的山虽然也不高,但相比大小泾山,还是要更名副其实一些,华亭九峰也是浦江市有名的风景名胜区。

    华亭的历史底蕴和山水也成了华亭建设大学城的重要优势,另外华亭毗邻浦北、江行这两个重要的工业区,也有产学研结合的优势。

    华亭区也争取到了一些学校的支持,譬如浦江工业大学、浦江应用技术学院、浦江纺织大学等等,虽然比不上震旦、浦江交大和同齐大学,但也足以支撑起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城。

    汇浔区大学城的推进也比较顺利,汇浔区是这一轮大学城建设中起步最早的。虽然江行区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建设滨江大学城,但江行区这个大学城的规划主要是为浦江交大服务的,后来看到大家都在搞大学城建设,江行才又提出滨江大学城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因为起点的缘故,规模不能算大,加上浦江交大太强势了,江行的这个大学城计划先天不足。

    相比之下,汇浔区大学城虽然也确定了同齐大学进驻,但同齐和近年来咄咄逼人,连震旦大学都要被抢了风头的浦江交大不一样,加上汇浔大学城是从零开始规划,一开始就考虑了大学城的定位和整体发展,在均衡性、特色和规划方面,汇浔大学城都是最合理的。

    虽然市里还没有最终做出决定,不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基本上也就是这几家在竞争,其他区县虽然也提出了竞争方案,但不管是方案,还是自身的条件,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威胁不大。

    包飞扬也是找机会向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谭计蓉当面汇报汇浔大学城的规划和筹备工作:“汇浔大学城的规划基于几个原则,首先就是要服务浦江市高等教育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也要服务好华夏高等教育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要服务好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区社会的发展”

    包飞扬说道:“前段时间我去美国、去新港实地考察,我去了硅谷、波士顿和新港,硅谷是大学城与新经济产业完美结合的范例,波士顿是大学与城市结合的范例,而新港则是亚洲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范例”

    谭计蓉点了点头说道:“汇浔区的方案我看过,眼界很开阔、规划很大气、目标也比较高”

    谭计蓉笑着说道:“我比较关心的一点就是,你们给自己定的目标这么高,有没有方法和实力去实现?”

    作为浦江市分管教育、文化工作的副市长,谭计蓉本身就是高级知识分子,毕业于厦城大学新闻系,拥有宾州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堪称是学者型的领导。

    几个区拿出来的大学城方案,在很多方面其实都是比较雷同的,譬如科研高地、产学结合,整体规划,大学社区等等,包括汇浔区在内,其他几个区提出来的方案,也是要将大学城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城、一流的科研中心,不过作为一个曾经到过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学和大学城参观访问的高级知识份子,谭计蓉很清楚这个计划多数不可能出现。华夏不可能出现那么多一流的大学城,如果未来华夏真的出现世界一流的大学城,最多也就是平京一座、浦江一座,浦江虽然拥有震旦、浦江交大和同齐等名校,但要说国际声誉,跟世界知名大学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谭计蓉是支持的,也想趁这个机会大干一场。随着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建设新校区和大学城也成为趋势和必要,从谭计蓉的意愿来说,她也是支持浦江市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一座世界级大学城的,但大学城的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市里面的、区县的、各大高校的,市里也要进行权衡和平衡。

    谭计蓉其实很看好江行的滨江大学城,毕竟有浦江交大打下的基础,起步阶段的建设会比新建的大学城更快,如果震旦、同齐,或者浦江理工这些学校也能在滨江大学城建新校区,那么滨江就有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城的基础。不过震旦、同齐和浦江理工这几所学校都不愿意去滨江,浦江交大这些年发展的速度太快了,抢资源也很厉害,不要说同齐跟浦江理工,就算是震旦都抢不过浦江交大,这要是都去了滨江大学城,好处都让浦江交大抢走了,大家当然不愿意。

    谭计蓉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国内大学办学和科研经费主要依赖国家拨款,而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大家的竞争非常激烈。类似震旦、浦江交大这样的名校,在这方面更有优势,而为了争夺更多资源,震旦、浦江交大这样的高校不但在优势学科上没有敌手,在并非优势学科上投入也很大,争夺也很激烈,相比之下,像浦江理工、浦江水产、浦江财经、浦江外国语这一类某些学科比较强的高校,在竞争中就比较吃亏,往往他们优势学科的资源也要被震旦、浦江交大抢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希望跟浦江交大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