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首长- 第8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包飞扬也很无奈,他也不能指责张宝山目光短浅,因为在经济通缩的一九九九年,谁也不会想到华夏将很快步入又一个高速发展的十年。现在大家都在担心华夏的经济会像曾经的日本一样,高速增涨的奇迹结束以后,几十年都缓不过气来。

    只有包飞扬知道,以华夏国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这个国家和人民没有理由一直落后于世界,他们迟早将会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除非他们自己发生内乱,否则这个趋势没有人能够阻挡。

    虽然包飞扬无法让张宝山一下子转变观念,更改争夺千万吨钢铁基地的决定,但包飞扬提出的“土地成本”和“腾笼换鸟”的观念,却在与会人员的脑海当中扎下了根,尤其是常务副市长周坤林,会后还专门找包飞扬一趟,让他更深入、全面地谈一谈腾笼换鸟的发展理念。

    实际上,腾笼换鸟在浦江的发展中一直存在,随着浦江市的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原先建在城区边缘的工厂,早就成为了市中心,这其中包括一些机械厂,也包括化工厂,很多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的工业企业,如今已经开始在主城区之外建设厂区,几个开发区的建设,也将招商的目标瞄准了这些企业,市里也鼓励这些企业搬到开发区,毕竟主城区受到的限制太多,环境、交通的压力都很大。

    就连一些改革开放后新建的工厂,如今也被快速发展的城市包围、覆盖,也面临着继续外迁的需要。

    不过,这种外迁往往缘于环境、交通的压力,至少是现在,还没有人明确提出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这个概念。

    周坤林倒是觉得包飞扬提出来的这种说法非常好,浦江市主城区范围内,确实需要一次彻底的腾笼换鸟,通过腾笼换鸟,释放主城区的发展空间。

    不过,腾笼换鸟并不容易,首先是想要腾笼,原来笼子里的鸟并不一定愿意,因为搬迁、建设新厂都是要花钱的,除了花钱,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对人员、业务都会有影响。而地方政府也不一定愿意推动“腾笼”的工作,所谓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要地方政府放弃成熟的产业和企业,就会牺牲地方经济发展的数据,影响政绩,还会造成失业等社会问题。总之相比维持原来的状况,腾笼的风险很大,麻烦还很多。

    然后就是换鸟也不是你想换就能换,这年头项目和投资总是紧缺的,大家都在抢,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将笼子腾出来,就一定会有更好的鸟进来。要是将笼子里的鸟赶走了,笼子腾了出来,却没有新的鸟进来,那就亏大了。所以地方上并不愿意这样干。

    在这一次会议上,春山区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那就是在春山区建设千万吨钢铁基地。春山区的优势是春山钢铁发展得比较好,拥有成熟的港口配套和钢铁产业基础,春山区的财政实力也比较强,能够为钢铁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不过,相比春山区的方案,汇浔区提出的方案更加大气,汇浔区将在天江入海口附近直接划出一大片土地,用来新建钢铁产业园区,提供的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达到春山区的数倍。按照包飞扬提出的规划,新浦钢在天江的钢铁生产基地,未来粗钢产能可以达到一千多万吨,而且还能建设相应的不锈钢、无缝钢管、特种钢的生产线。用包飞扬的话来说,天江基地未来将不出售粗钢和低端钢铁产品,园区出去的都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由于引入了几大合资项目,这也是春山区没有办法竞争的。

    春山区据称也在跟新日铁洽谈合作,但鉴于华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本企业一贯以来的尿性,这个合作项目就算谈成了,在技术上的价值也不会超过汇浔区引进的蒂森克虏伯和浦项制铁。

    相比春山区,汇浔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汇浔区的财政实力有限,根本没有实力支撑这么大一个项目,除了引进外资,中央和市里的支持,还需要进行项目融资。

    “李总,你好!”

    春东新区香格里拉大酒店,包飞扬和常务副区长霍建一在这里见到了新城国谈马锡的投资经理李显国。

    有一段时间,新城谈马锡是国内经济界重点研究的对象,淡马锡是由新城国财政部负责监管,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控股公司。控制了包括新城开发银行等36家国联企业的股权,而新城的国联企业,其实就是国有企业。

    淡马锡最初的宗旨是通过政府的主导,引领和推动新城经济的发展。后来逐渐强调投资功能,开始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商业性战略投资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从而为新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其旗下各类大小企业超过两千家,总资产数百亿,占全国gdp的百分之十左右。

    谈马锡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源于其稳定和惊人的投资回报率,不过在国内,经济学界关注的还是淡马锡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日后国资委的成立,也有谈马锡的原因。

    谈马锡采用私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聚焦资产经营和管理,重点做资本投资和财务管理,谈马锡在市场上以独立法人面目出现,在投资决策和资金使用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完全按照市场方式经营,而政府在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有效实现其所有权,通过向谈马锡委派董事控制人事权,通过审阅财务报表,讨论公司经营绩效和投资计划等,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并通过直接投资、管理投资、割让投资等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谈马锡在保持自主经营的同时,同样不直接介入下属企业的经营决策,也是通过加强董事会的建设来实现对其有效监管,下属企业同样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完全按照商业原则进行运作。

    国内有一段时间非常推崇谈马锡的模式,不过终究还是没有采用这种模式,只是借鉴吸收了一部分精华。

    某种程度上来说,华国的国有企业和新城国的国联企业有一定类似的地方,但是华国的体量又不是新城国能够比的,新城国充其量只相当于华国的一线城市之一,十几年后,华国的几大一线城市,随便拿一个出来,在经济总量上都能吊打新城国。

    华国的经济体量,注定不能采用谈马锡的模式。不过谈马锡这种以投资的模式对国联企业进行管理的方式,倒是值得借鉴。

    谈马锡在管理旗下国联企业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资产的增值和运营,并逐渐成为了国际上的投资巨头。未来谈马锡海外投资规模达到自身总资产的一半,而海外投资的一半又在华国。

    在包飞扬的记忆中,谈马锡要到几年后才进入华国的资本市场,倒是没有想到他们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对资本的需求都是饥渴的,对谈马锡这样的投资也很欢迎。殊不知资本是逐利的,要拿到这些投资,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尤其是在我们比较弱势的时候。

    “听说谈马锡有意参与天江千万吨钢铁基地的投资,不过据我所知,谈马锡此前对华国的投资并不多。而在谈马锡在海外的投资中,又主要集中在银行、化工、航运方面,不知道谈马锡这一次怎么会看上这个钢铁项目?”包飞扬问道。

    李显国四十岁左右,新城国人,此前曾经在台湖、新港工作过,拥有著名投行的工作经验,大约半年前来到浦江市,偶尔会出现在一些重要场合上。

    听到包飞扬的问题,李显国笑了笑说道:“华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当中的表现,向世界证明了华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我们也非常看好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李显国说道:“谈马锡具有政府的背景,而华新两国一直都拥有良好的关系,我们也很愿意参与到华国的经济建设当中。当然,谈马锡是以私营企业的模式运转的,我们看重的是投资回报,也希望两国之间的友谊长存,企业之间互利互惠!”

第1781章 谈马锡的投资意向() 
    包飞扬相信谈马锡来华投资,确实看重投资回报,不过要说仅仅是为了投资回报,那就不见得了。

    谈马锡虽然是以私营企业的名义注册,平常也自主经营,但毕竟与新城政府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谈马锡的投资行为,首先要符合新城的利益,有时候也会成为新城利益的代言人。

    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错综复杂,新城与华夏之间的关系也是一言难尽,在网络时代,对新城的非议也很多,但实际上新城作为一个城邦小国,又是世界上除华夏之外,仅有的华人占主体地位,掌握政权的国家,天然地同华夏形成特殊的关系。

    表面上看,新城与华夏直到九零年方才正式建交,在东南亚各国当中,基本上是最后一个与华夏建交的国家。但是在新城独立之处,新城就与华夏发展经济贸易,在华夏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上,也投了赞成票。

    而在政治上,新城独立之初,在西方国家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否认华夏的时候,就承认了华夏,并支持恢复华夏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但另外一方面,新城又拒绝同华夏进行整治接触,不与华夏建立外交关系,甚至对与华夏的人员交流采取限制措施。

    个中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是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冷战时代,两大阵营对峙,相互敌视,新城本身也存在左和右的斗争,新城当时是右派当家,所以在政治上,新城对华夏存在戒惧很正常。另外一方面,从地缘上来说,新城的北方是大马国,南方是爪哇国,相比新城它们都是巨无霸,而大马国和爪哇国对华国充满敌意,对华人当政的新城自然也很戒备,而从世界来看,对东南亚影响较大的美国、英国等,当时也与华国处于敌对阵营,新城为了自保,也只能跟华国划清界线。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华国国内的情况也并不稳定。

    到后来华国的情况稳定以后,新城与华国的关系也开始逐渐向好。一方面七十年代以后,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英关系都得到了改善,东南亚各国也纷纷与华国建交。

    虽然当时新城并未与华国建交,但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解冻。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1年的时候访问了新城,而这次访问对华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新城的创建者李耀观在16就到华国访问,前后三十几次访问华国,有一段时间,更是几乎每年都到华国。

    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双边贸易总额从七八年的四亿美元,到七九年的5。亿美元,八零年为。36亿美元,**年就达到31。亿美元。在投资方面,到九一年两国建交之初,新城在华投资累计总额就已经达到九亿美金,成为仅次于香港、美国和日本的在华的第四大投资者。

    两国建交以后,经贸往来更是越来越密切,九八年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了八十多亿美金,新城也成为华国第七大贸易伙伴。新城在华投资累计超过三百亿美金,实际投入一百四十亿美金,仅九八年对华协议投资金额就超过20亿,是我国第四大实际外资来源国。

    当然,经贸关系并不能代表政治,毕竟美国、日本与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非常密切。在某些时候,经济关系也要服从于政治大局。

    学界对新城的政治方略研究普遍认为新城奉行的是实用主义外交。作为华国之外,唯一的华人政权,新城并未奉华国为宗主国、保护国,不但在建交前的几十年,在政治上多有防范,就算是建交以后,新城也奉行着大国平衡和实用主义外交,日后甚至有关紧张对立。

    这其实并不奇怪。一国的政治外交,最终的着眼点无非还是本国的利益。

    新城是一个狭小的城邦小国,他的立场,既要受到周围大国的影响,也要受到在本地区影响力极大的美国的影响。只有找到平衡点,才能赢得生存的空间。除非华国有实力提供这样的空间,否则新城的实用主义路线都不会改变。

    对于新城的选择,作为一个华国人,自然不会满意。但站在新城的角度,也无可厚非,甚至是理所当然,而如果站在中立第三方的角度来看,新城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

    谈马锡进入华国,倒也符合现下新城与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形势。亚洲金融危机,新城与几大邻国相比,保持了总体的稳定,但经济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还在恢复当中。这个时候他们能够看到华国国内的机会,确实很有远见。

    “我们非常欢迎谈马锡能够来汇浔投资,不过具体到千万吨钢铁基地这个项目,谈马锡在这方面的投资似乎并不多?”包飞扬问道。

    资本的投资都是有逻辑的,通常来说,都是做熟不做生,就好像被称为投资之王的巴菲特就曾经说过,不要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像谈马锡这种有国家背景的投资公司,其投资行为往往更加保守。

    谈马锡此前的投资大多集中在石化、能源、航运、金融等领域,几乎不曾涉足过钢铁生产领域,而将进入华国的第一个重大项目选择为此前并不熟悉的领域,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李显国笑了笑说道:“是的,谈马锡此前并没有过在钢铁行业的投资,我们对金融领域的投资,还有石化、航运等行业的投资比较多。不过在进行具体投资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太过拘泥之前的投资经验,尤其是在遇到好的项目的时候。”

    包飞扬不由笑了:“这么说,李总认为天江钢铁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

    李显国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当然,实际上我对钢铁行业确实没有太深刻的了解,对华国的钢铁产业了解也不多,不过我跟东南亚的一些华人财团比较熟悉,知道包区长主导的一些投资项目都获得了成功,跟着包区长投资的投资人获益也很大!”

    包飞扬不由惊讶地看了李显国一眼,包飞扬在望海县任职的时候,望海造纸产业就是跟东南亚的金光集团合作,包括后来在海州任职期间,跟黄家等华人财团也多有合作。

    实际上因为唐家的关系,方夏集团、塔克公司、唐盛集团跟世界华人财团的关系都不错,在业务上也有不少往来。这种关系也给包飞扬带来了不少助力。

    但包飞扬没想到李显国竟然是因为这个而想要投资天江钢铁基地,和金光集团、唐盛集团这种具有家族色彩的财团不一样,谈马锡是新城国有的投资公司,他们的投资路线更加保守,也很少会因为私人关系影响决策。

    包飞扬甚至怀疑做出这个决策的不会是李显国这个驻华代表,很可能是另有其人,或许对方对包飞扬有更多的了解,看中了他身后的政治资源也说不定。

    包飞扬摆在明面的关系包括田刚强、包国强,甚至是严老、王虹锋,知道他与赵家关系的人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以新城李家在华的关系,他们知道一些消息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是这样的话,包飞扬就要更谨慎了。

    “李总,你这样说让我压力很大!”

    包飞扬说道:“作为一名地方官员,根据地方条件,谋求地方发展,是我的职责。现在我们国内的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而这种差距也意味着发展的潜力,谈马锡在这个时候进入国内投资,大有可为!”

    “之前我在江北的时候,也引进了一些项目,得到了唐盛集团、金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