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首长- 第4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现在跟郭总介绍海州的情况,会不会违反我们之间的承诺?”薛绍华转过头,却看到包飞扬走到最后那一位他还没有介绍的、容颜绝美的女子身边,揽住她的肩膀。

    “当然不会,招商与合作从来都是开放的,只要薛书记不是恶意挖角,那就没事。”包飞扬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指着孟爽说道:“这位是我的未婚妻,孟爽,在方夏陶瓷工作。”

    “孟小姐你好,看到你跟包县长,我才知道金童玉女是什么意思。”薛绍华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知道包飞扬是赵根正的乘龙快婿,但是据他所知赵根正应该只有一个女儿,赵根正的女儿应该姓赵才对,他不禁有些糊涂,不知道是赵根正的女儿因为某些原因用了孟这个姓,还是说他的信息出了问题。

    薛绍华心里诧异,但是表面上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依然笑着跟孟爽打了个招呼。

    孟爽笑吟吟地跟薛绍华握了握手:“薛书记谬赞了,我听飞扬说,他在望海的工作得到了薛书记和海州方面的不少,真是要谢谢薛书记您。”

    “工作嘛,应该的!”薛绍华表面上显得很平淡,其实心中还是微微起了一些波澜。如果孟爽真的是赵家那一位,如果孟爽真的像她说的那样,觉得自己帮了包飞扬,那么以后自己的事情说不定也能够得到赵家的。到了薛绍华这个级别,再要往上走,就需要各方面的,虽然他不是赵系的人,但是在关键时刻,赵系能够他一票,说不定就能让他在关键的一步当中占得先机。

    知道孟爽真正身份的人并不多,薛绍华也是误打误撞。不过他很快将这一点心思收起来,开始跟郭熙焕等人进行交流。

    正常来说,望海县是没有办法跟海州市竞争的,双方的条件与实力根本一个层面上。但是郭熙焕等人愿意不远千里从粤东跑到江北,看上的并不仅仅是望海县的项目与潜力,投资人有时候远比投资地方更。

    薛绍华也清楚其中的关窍,不会自讨没趣地打听郭熙焕等人的投资项目,然后利用海州的优势条件去截胡,而是简单介绍了一些海州市的基本情况和重点招商项目。

    郭熙焕说道:“刚刚我也提到了,我们投资望海,对海州湾与海州的情况都做过一定的了解,与薛书记刚刚说的这些基本上吻合……”

    “那我刚刚岂不是白说了?或者说就只是证明了包县长没有故意说我们海州的坏话?”薛绍华笑着说道,大家也都会意地笑了起来。

    郭熙焕笑了笑,又接着说道:“包县长的格局又岂是区区一个望海县能够局限的,就好像薛书记的格局也不会局限在海州,大陆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大格局,才能越走越远啊!”

    “郭总的见解,真是发人深省。”薛绍华深深地看了郭熙焕一眼,他对郭熙焕的了解并不多,但也只要郭熙焕现在还算不上是新港明珠郭家的主要当家人,但是郭熙焕能够有这番见解,哪怕他现在还声名不显,未来在郭家的地位也不可限量。毕竟,有郭家作为后盾,在内地这个舞台上,只要找准方向,实现飞腾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酒桌上面,当然不会谈到太具体的事情,不过郭熙焕等人都对海州流露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态度也很明确,首先会完成在望海县的投资项目,海州只会是他们下一步要关心的目标。

    薛绍华知道包飞扬身后有赵家的背景,对此也没有感到奇怪,对于这个结果,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多了一些接触的途径,未来说服对方来海州投资也是有可能的。只要他们在望海投资,根据集中原则,距离很近、条件海州自然会拥有比以前机会。

    薛绍华笑着对包飞扬说道:“冼市长已经将你们今天上午谈的情况大致跟我说了,你提出来的这个侧翼推动确实有可行之处。当然,侧翼推动并不影响中心的发展,但是在侧翼的发展条件更为成熟的情况下,我认为加大对侧翼发展的,也是可取的。”

    包飞扬还没有跟郭熙焕等人提及他的海州湾战略,因为郭熙焕等人对这个并不关心,他们在望海县的投资都不大。但是听到薛绍华口中提出侧翼推动这个新鲜的说法,都不由好奇地询问详情。(。。)

第八百二十一章 采访小组() 
侧翼推动,说白了其实是海州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一个无奈选项——因为海州没有能力推动中心突破,所以不得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郭熙焕等人倒是对海州能够选择更加现实的道路而感到十分欣赏,郭熙焕说道:“国内因为政治力量的分布,往往会向中心城市聚集。这种聚集也合乎发展的需要,因为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我在内地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当中最的一条就是避免先发者曾经遇到过的问题,我觉得过度中心化也应该是我们要避免的。”

    “我们海州市一直想要成为海州湾的中心城市,难道说这样并不好?”冼超闻笑着说道,他当然明白郭熙焕说的过度中心化是什么意思,应该就是所谓的大城市病,不过讲话需要有人配合互动,总不能让薛绍华去扮演这样的角色。

    郭熙焕说道:“当然,海州应该是海州湾的中心,但是海州不需要什么都做,只要抓住最核心的东西就可以了,比如说港口,按照国内的特点,重化工业也是需要的,但是其他产业完全可以分散出去,一个个特色产业城镇,形成一个城市圈,这要比单单一个超级大城市好得多。”

    郭熙焕曾经在国外学习游历过,对这种事情如数家珍,薛绍华和冼超闻等人也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说到最后,薛绍华突然对包飞扬说道:“郭总刚刚说的这些我很受启发,不过涉及到发展战略的,各方面都要协调和配合,海州的工作我和冼市长会去推动,也会与靖城那边沟通,不过具体项目上,我觉得还是要考虑一下平衡,包县长你觉得呢?”

    “我明白。薛书记说的是冠河大桥?”包飞扬沉吟了一下。抬头看向薛绍华。

    薛绍华点了点头道:“是的,收费可以大大推动项目的进度,化解一些客观的阻力,要知道建桥这样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从筹备到建成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我们耽误不起。”

    包飞扬沉默了片刻。他和冼超闻说过,希望冠河大桥不要收费,因为临海公路附近就只有这一座大桥沟通冠河两岸。是对基本交通的保障,如果要收费,必然会对两岸百姓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

    不过他也知道这样做的阻力很大,首先就是建桥的费用都要由财政支出,或者通过借贷的方式,由财政还贷,无疑是大大增加财政上的压力,海州市的基建款也是僧多粥少,冠河大桥计划的反对声音本来就很多,这样一来阻力就更大了。而且不能通过收费还贷,贷款的难度也会比较大。

    其次,冠河大桥确实更有利于望海等靖城市北部的几个县,海州一直对向东南方向的发展不敢兴趣,因为在海州人看来,靖城市北边的这几个县就是穷乡僻壤,现在要让他们出钱帮这些穷乡僻壤的地方修一条“进城”的道路,他们肯定不愿意当这个“活雷锋”。

    如果可以收费,上面的这两个问题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可以收费,就意味着大桥能够通过收费还贷,无论是贷款造桥,还是吸引直接投资,都会更加有说服,更为容易。而收费的话,也可以化解海州市里的阻力,反正谁过桥的话都要收费,望海人过桥多交的钱也多,等于是从望海县人的腰包中掏钱,市里反对的声音会小很多。

    “薛书记说得是,那我们就先按照收费的方案做吧!”包飞扬最终决定在这个问题做出让步,现在能够将大桥建起来才是最的。

    “超闻市长,今天这些人,你要争取至少拉一两个人过来,项目不一定要大,来了就好。你也看到了,这些商人也喜欢扎堆,你只要说服了一个,再去说服其他人,就会更容易。”离开以后,薛绍华将冼超闻叫上自己的车,对他说道。

    冼超闻点了点头,随即又笑道:“薛书记,其实拉谁都不如拉包飞扬,要是能将他拉到海州,我看那些人都会过来。咱们海州的条件可是比望海好多了,靖城市好像也不怎么重视。”

    薛绍华笑了笑:“我知道,不过这件事不能急,他到望海县才多长时间?就算靖城市里面不重视,他也不会轻易离开的,毕竟他在望海县已经打开了局面,也要等出了成绩再走。”

    冼超闻沉吟了一下,又道:“包飞扬应该是准备在望海好好干两年,但是望海的形势这么好,一旦这些工作都步入轨道,恐怕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让他等到出成绩的时候。”

    薛绍华看着前面,并没有马上说话。冼超闻的意思是靖城市里面有人想要摘桃子,如果让包飞扬一直留在望海,那么不管望海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是谁,望海县实现腾飞的功劳就会绝大部分落到包飞扬的身上,但哪怕是包飞扬奠定了这一切的开局与基础,但是中途离开,甚至在格局刚刚奠定的时候离开,两三年以后这些工作爆发耀眼的成绩,在任的县长与县委书记就能得到其中大部分的功劳。

    薛绍华对靖城市这个相邻的地级市情况也比较熟悉,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落后,但是政局斗争一直比较激烈,也许是工作上能够挖掘的空间不多,大家都将心思放在斗争上面,而激烈的斗争又往往会对经济工作带去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要是包飞扬在海州,薛绍华觉得自己一定会全力,将包飞扬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只要包飞扬能够做出成绩,他这个市委书记的工作才好做。如果海州市各区县的负责人都能够像包飞扬这样强势,那么他这个市委书记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就像郭熙焕说的那样,这就是格局。“靖城那边的事情我们还是不要去管他。”薛绍华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他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冼超闻一下:“你还是要注意跟包飞扬、跟几位投资商的联系,尽量做好配合的工作。”

    “或许有人想要摘桃子,但这个桃子不是那么好摘的,除非包飞扬自己想要走,否则他做的成绩在那里,不是谁想动就能够动得了的。”

    冼超闻点了点头:“我会的,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应该争取一下,如果包飞扬自己想要走呢?”

    冼超闻也知道以包飞扬现在表现出来的能量和能力,他要是不想走的话,至少靖城市里的那些人是没有办法将他赶走的。但是他觉得靖城市的态度,或许会让包飞扬对那边的环境感到失望,然后选择离开,那或许就是海州市的机会。

    薛绍华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你可以试着提一下,但是不要寄望太多,也不要有什么动作。”

    “这个我明白。”冼超闻点了点头,薛绍华这是在警告他不要将包飞扬挖到海州来而有什么额外的工作,那不但未必能够将包飞扬拉过来,甚至还可能导致双方反目,薛绍华不敢冒这个险。

    第二天上午,包飞扬用租好的客轮先载着省报的人在海州湾上转了一圈,将他们送上岸以后,一行人才乘船前往望海县。

    许琳这次会和陈立一起去望海县看一看,王佑德要组织的望海县报道组报名踊跃,最后他选择了一个四人报道小组,除了许琳和魏晓宁,另外还有一个兼职摄影的年轻的男记者,还有一个经验政经版中年记者,他们将会提前半天结束休假,与包飞扬等人一起前往望海。

    那个叫段宏义的年轻记者似乎对魏晓宁有意思,总是跟在魏晓宁的旁边,许琳基本上和陈立黏在一起,倒是魏晓宁好像工作狂一样,客轮启程以后,她就从包里掏出采访本,要对包飞扬进行采访。

    对于魏晓宁这个当晚唯一在事发时就站出来他们的年轻女记者,包飞扬还是颇有好感的,虽然他也想和孟爽安安静静地两个人呆在一起,但是现在船上这么多人,反正没有办法独处,他也就打算先接受魏晓宁的采访,免得到了望海,还要处理这种事情。

    魏晓宁和孟爽此前也已经相互认识,魏晓宁笑着说道:“孟小姐,如果可以用你的照片,我想们对包县长的热度一定可以翻个倍。”

    包飞扬马上表情认真地说道:“魏记者,王总编跟我说的是你们这个采访小组到望海县进行调查采访的主题是望海县的发展情况,我个人身为望海县的副县长,虽然做了一些事情,但大部分工作都是望海县委县政府做出的,我个人不应该是这次采访的重点……”

    魏晓宁笑嘻嘻地看着包飞扬:“包县长,怎么搞经济,你是专家;怎么吸引的,我比你在行,所以呢,还要请你配合我的采访啊,反正最后稿子怎么写,能不能发,还要过王总编那一关的,对不对?”(。。)

第八百二十二章 记者采访() 
看着魏晓宁笑成了弯弯月牙的眼睛,包飞扬本能地感觉到一些阴谋的味道,他摇了摇头说道:“当然,只要是有关望海县经济发展方面的事情,我一定会尽量配合,但是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我有权拒绝回答你的问题。”

    “包县长还真是谨慎,一点没有那天晚上冲动的的样子啊!”魏晓宁不满地撇了撇嘴说道:“孟姐姐,你说包县长他是不是防着我,我有那么坏吗?”

    孟爽看了包飞扬一眼,优雅地笑了笑说道:“这个嘛,我也不清楚,不过飞扬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哼,你们这还真是夫唱妇随!”魏晓宁不由翻了个白眼:“那好吧,我们就从包县长到了望海县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望海巨变的头一件事开始说起。我想包县长一定知道我说的是哪件事对不对?”

    包飞扬看了魏晓宁一眼,没想到这个看上去娇小玲珑的小丫头采访的风格却是如此的犀利和咄咄逼人,他点了点头说道:“你所指的应该是方夏集团投资的纸业项目?”

    魏晓宁马上点了点头:“不错,现在回过头再看,可以发现正是这个项目奠定了望海县现在的发展格局,如果没有这个项目,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苇纸一体化,就算有,那可能也和望海县没有关系,我想知道的是,包县长你在那个时候是不是已经有了后来的这些想法,比如说苇纸一体化?”

    包飞扬并没有马上回答魏晓宁的问题。魏晓宁并不只是他的朋友,她现在是一个记者,面对记者,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都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在国内这个环境中。

    在来望海县之前,在他知道要来望海县以后,包飞扬就已经开始搜集和了解望海县的情况,并且根据望海县的情况设计到望海县以后的施政策略。所以其实他很早就想到了在望海县发展苇纸一体化与造纸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只是因为他刚到望海县的时候就遇到焦梦德的刁难。所以不得不提前让方夏陶瓷出面,到望海进行投资,按照他原本的计划,他是想到苇纸大省齐鲁省找一家企业的。

    方夏纸业的成立。极大推动了望海县的建设进程。也让包飞扬的计划大大加快。随着金光纸业的进驻,这个趋势变得更加明显,而突然加快的进度也让包飞扬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望海县本身并没有做好准备,比如望海县的县属企业根本还没有能力在其中发挥多少作用,如果任由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