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首长- 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岳不解地问道:“怎么,有人不愿意傅老来?”

    包飞扬点了点头:“是啊,傅老毕竟八十出头的年纪了,革命年代也留下不少老毛病,傅老的子女们就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要不是这个原因,傅老早就要来望海看一看了。”

    包飞扬离开的这些天里,县里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方夏纸业的造纸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不过自从鹿鸣县提出要搞苇纸一体化和纸业基地项目以后,西溪市也提出了同样的目标,甚至盐海区也有这样的计划,调子都抬得比较高。

    市里几乎已经摆明态度要在南部推进苇纸一体化,望海、向海和滨城县按照之前商定的策略,暂时偃旗息鼓,不和市里直接对抗,想要得到市里其他方面的。不过看市委秘书长徐稷鹏这几天的态度,市里显然并没有因为望海县的退让而增加对北部的投入。

    望海县这边现在也人心惶惶,因为苇纸一体化最早就是包飞扬提出来的,望海县对这个项目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虽然此前常务副市长王景书就已经流露出希望将项目放到南部的意思,但那也只是局限在少数人知道,就算这个消息外面也在传,但大家还是抱有一定的希望,现在南部几个县市区搞的动静那么大,大家就都知道这个项目恐怕与望海县已经无缘。

    包飞扬将自己的分析告诉了郑岳:“金光集团还是更亲睐木浆造纸,所以他们不一定会在鹿鸣县投资,就算鹿鸣县真的将这个项目搞起来,对我们也是有利的。一方面市里可能不会再干涉方夏将项目放在哪里,我们的压力就小了;另外一方面,靖城市东部沿海广袤的滩涂能够容纳的造纸规模可能要超过三百万吨,所以金光如果能够进来,我们一起将这个蛋糕做大,也可以让区域内的相关产业加速完善。”

    郑岳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只不过这个完善以后的产业链未必会在望海。”

    包飞扬知道郑岳在担心什么,不过他的想法和郑岳不太一样,国内现在说白了还处于生产短缺时代,虽然从表面上看,有一些行业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苗头,在今后几年,国内经济也会因为消费不振,增长率逐年下降,出现过一段时间的通缩。但这只是因为国民经济的结构不合理,消费层次比较低而造成的。

    随着今后几年国有经济改革的深化,国民经济会再次奔向一个新的**,几乎每个领域,华夏制造都能够站在世界的前几位,现在相比那个时候,无疑需要填空的地方还很多,机会也非常多。

    就以造纸而论,国内现在的造纸规模还相对比较小,很多纸品需要从国外进口,未来纸品的消费量将急速增加,对纸品的需求也会急速增加,造纸行业的机会还很多,那不是几十万吨,而是几百万吨、几千万吨级别的。

    所以包飞扬并不担心南方几个县的竞争,反倒乐于看到他们有所动作,大家一起将蛋糕做大,形成规模。

    中午,包飞扬请郑岳、涂小明吃饭,于晨风、肖锦辉、杜金平、陈立等人陪同,大家都关心傅老这次来望海,会对望海县带来怎样的影响。

    包飞扬说道:“傅老以前就不插手地方上的事情,否则也不会有几十年没有来望海的事情,现在他已经退居二线,也早就不再管具体的事情,所以我想他是不会有什么明确表示的。”

    “那也不一定,傅老既然来了,市里、省里就不能够不重视,总要有些改变吧?”于晨风说道,现在务工合作社的事情名义上是包飞扬负责、于晨风协助,但实际上包飞扬已经放手让于晨风去做,两个人配合默契,也越走越近。

    包飞扬笑了笑:“或许吧!”

    实际上他也清楚,如果只是这样,傅老能够带来的影响恐怕也有限,毕竟傅老最后退下来的时候也不过才是副国级,他对地方上的影响力一直很小,傅家的传统,在燕京的权力生态中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圈子,加上傅老已经退下来了,如果傅老提出来,地方上肯定不敢怠慢,但是只要傅老不提,地方上的积极性恐怕也不会很高,尤其是省里和市里,望海县当然会很积极。

    傅老在望海县待了三天,按照行程安排,他参观了当年保留下来的一些旧址,到海边滩涂上看了看,望着一望无际的芦苇海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涯,并接见了当年的一些老人。另外他又参观了望海县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包括望海的酒厂、陈港港口,以及方夏纸业的建设工地,最后还接见了望海县四套班子成员,傅老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却没有留给大家太多的时间发言,事实上作为望海县的代表,县委书记周知凯的发言也确实没有什么亮点,而傅老也没有对地方事务发表意见,严格遵循了他既定的原则。

    按照计划,傅老将于第二天乘坐近海客轮,从陈港出发,抵达海州港以后换乘远洋客轮,一路北上,直抵津海,这一路所花费的时间甚至要比他在望海的时间还要长。

    很多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不过也有人急匆匆地赶过来,想要在傅老离开之前见上一面,包括靖城市委书记齐少军、海州市委书记薛绍华,齐少军是来为傅老送行的,而薛绍华则希望一路陪同傅老到海州,然后再将傅老送上去津海的客轮。(

第七百零一章 一概不见() 
傅老在外面转了一天,回到住的地方,要先休息一下,地方上的官员分成几拨,聚在陈港招待所的餐厅包厢里,傅老住在这里,明天上船很方便,如果住在县招,到港口还有几十里路,路况也不是很好,陈港招待所的条件虽然不如县招,但家具被褥都是新换的,大致还过得去。~~~~~~~

    包飞扬也来了,他本来与县里几位副县长、局长主任们在另外一个包厢,这里的人基本上是没有机会见到傅老的,除非傅老答应跟大家一起吃饭,不过这几天傅老一直都没有这样做,似乎今天也不会例外。

    不过后来他后来被叫到了另外一个包厢。

    能够另外一个包厢的都是县委常委,以及省里和市里的干部,也包括海州市的几个人。省委副秘书长林树辉,剩下地位最高的无疑就是海州市委书记薛绍华、靖城市委书记齐少军,两人作为江北省牧守一方的大员,自然也是认识的,他们坐在一起,交流着地方建设的心得,以及两地的经济沟通与交流。

    江北省整体南倾,靖城市位居中间,但是靖城市区偏南,从区域经济上来,南边有全国经济的龙头申城和经济发达的江南,所以靖城市的策略一直都是南向,对北部几个县的发展很少。

    江北省北部几个市,徐城是铁路枢纽和老牌工业城市,是地区的经济中心,海州有海港。但是本身的工业经济发展一般,整个江北有凤湖、徐城和通城这三个中心,留给海州的机会并不多,海州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野心,他们只想做好陆桥的桥头堡和地区航运中心。

    靖城市委书记齐少军道:“海通河疏浚工程进展顺利,届时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一定会更加紧密,这对于两地来,都是有好处的。”

    薛绍华了头:“海州是一个港口城市,海州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和腹地的支撑,我听靖城要开发滩涂苇海。推进苇纸一体化。海州愿意与靖城合作靖城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要海州一野心都没有,薛绍华也没有一想法那也不对,海州的定位就是桥头堡。成为中西部和江北省北部地区的出海口。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这个定位看起来不错。可是整体上缺少重量级的货运项目,比如海州港北面的琴岛港就是晋南煤炭和北海油田的出口港,正是依靠这两个大项。琴岛的货物吞吐量远远超过地理位置更加偏南的海州港。

    薛绍华对望海县当初传出的苇纸一体化项目也有所耳闻,如果望海县真的能够将苇纸一体化规模做到三十万吨纸浆,加上后续的纸品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那么也算是一宗不大不的业务,对于海州港和海州还是有利的。

    不过靖城市的眼睛光知道盯着南方,最近南边几个县都在热炒苇纸一体化,这个项目恐怕更多会落到南边去。薛绍华并不指望齐少军会改变主意,顺便提一句,可有可无罢了。

    齐少军笑着道:“要是海州市能够在东线修建冠河大桥,将临海公路全线打通,两地的经济必将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薛绍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如果靖城市有意,我们海州市肯定配合,我想望海县的同志心情一定更加迫切吧?”

    薛绍华和齐少军在交谈,海州和靖城的干部就算在旁边话也会留神这边的话题,听到薛绍华这样,望海县长杨承东马上笑着接话:“是啊,我们望海县几十万群众翘首以盼,就指望冠河大桥早建成,下次傅老来的时候,也就不用花费那么长时间坐船,可以直接从海州坐车来望海。”

    一些望海的干部脸上露出认同的表情,纷纷抬头看向齐少军和薛绍华,冠河大桥能不能修,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两位。不是望海的干部则笑嘻嘻地看了看杨承东,有人打趣道:“老杨,你可真敢想啊,傅老几十年就来过一次望海,以后这几年老人家可不一定还来啊!”

    “那也不一定,有了这个开始,傅老会经常来看看也不定,就算傅老不来,傅老的后辈也可能来,还有国内外的客商,这座桥我们望海人盼了很多年,我想傅老也是知道的。”杨承东硬邦邦地道。

    齐少军皱了皱眉头,杨承东这几乎是在将他的军了,要是在别的场合他还能借机发作,可是现在中央和省里都有人在,海州的人也在旁边看笑话,他只能强性子,转头对刚刚进来的包飞扬道:“飞扬同志,你来得正好,方夏纸业的项目进行得怎么样了?盐海、西溪、鹿鸣近期也提出要发展造纸产业,近期打算组团来望海县参观,你们到时候可不要藏私。”

    包飞扬看了看齐少军,笑道:“这事郑县长负责,齐书记问杨县长或者郑县长会更清楚。”

    “你别跟我打马虎眼,杨县长、郑县长那里我自然会问他们,不过我知道你跟方夏的关系比较好,这个项目也是你出了力才引进来的,盐海他们过来,你可不能躲起来。”齐少军伸手了包飞扬,笑着道,显得非常亲热。

    其实齐少军对包飞扬的态度也很不满意,不过还有求于包飞扬,所以才会表现得很亲热。现在市里面将苇纸一体化项目炒得很热,鹿鸣县的动作比较快,联系了纸业巨头金光集团,这几天正在鹿鸣县考察,这也是市长孟凡均线上的。齐少军盐海区,而他和盐海区如果不能拿出一像样的东西出来,未来苇纸一体化立项肯定没有盐海区什么事,齐少军也会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他就盯上了包飞扬曾经想要放在望海县的十万吨纸浆项目,如果方夏可以将这个项目放到盐海区,那么就可以对金光纸业和市长孟凡均形成制衡,这也是齐少军这次来望海的目的之一。

    这时候,工作组的马洪走了进来,薛绍华、齐少军等人连忙上前打招呼,其他人也都热切地看着马洪,傅老明天就要走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傅老面前露脸的机会。

    马洪道:“傅老他有些累了,今天就不接见大家了,大家都回去吧!”

    “噢……”众人顿时都失望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摇摇头,傅老不肯见他们,他们自然也没有什么办法。其实他们也有心理准备,下来这几天,傅老都尽量不让地方上打扰。

    看到马洪转身要走,薛绍华、齐少军顿时急了,他们原以为傅老就算不接见其他人,他们两个市委一把手专程跑过来,傅老总归是要单独接见一下的,哪知道马洪似乎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马处,傅老还有没有别的?”

    马洪回头看了看他们:“哦,傅老让你们也回去。”

    “啊!”齐少军顿时愣在那里,他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跑过来,也吃了一个闭门羹,从市区到望海县的路实在太不好走了。

    薛绍华问道:“马处,你难道没有跟傅老,我明天陪他一起去海州?”

    马洪道:“我了,傅老让你回去。”

    “这、这怎么可能?”薛绍华也愣在那里,他还记得前几天傅老刚到海州,他见到傅老的时候,傅老对他的态度还不错,他劝傅老改坐船,傅老也同意了,没想到这次连见都不肯见。

    “马处、傅老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到的地方?”薛绍华拉住要走的马洪,声问道。他了解傅老,就算不想给地方添麻烦,他们眼巴巴地赶过来,傅老通常也会接见一下,而他是傅老的老部下,送一下也是应当,傅老连见都不见,这就有……有不近人情了,要是单纯的不近人情也就罢了,就怕傅老对他们有什么意见,那就糟了。

    马洪看了看薛绍华,笑着摇了摇头:“薛书记过滤了,傅老对这几天的行程安排非常满意,并没有什么不满的。”

    马洪特意对非常满意这半句话上加了重音,然后意味深长地看了薛绍华一眼,就不再理会两位发愣的市委书记,转身离开。

    薛绍华能够坐到现在这个位置,绝对不笨,心思十分灵活,他的眼前不断浮现马洪最后看过来的那个眼神,耳边响起他着重强调的那句话:对这几天的行程安排非常满意。

    既然能让马洪刻意强调,那就不会是字面上的意思那么简单。薛绍华也不知道马洪暗指的是什么是非常满意的反义,傅老对他们可以安排的形成不满意,还是其他意思。薛绍华自己下去视察,也很讨厌下面的人像演戏一样展示的东西,但就算他知道,也没有办法,位置越高,能够看到的东西就越少,他才是市委书记,以傅老的身份,当然更加看不到多少真的东西。

    薛绍华和齐少军对视了一眼,心想还是要弄清楚马洪的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否则的话他连睡觉都不会安生。(。。)

第七百零二章 反复揣摩() 
薛绍华和齐少军不一样,傅老很少会插手地方上的事情,这次也一再声明不要搅扰地方,就算傅老心里有些不满,按照傅老以往的作风,通常也不会说什么。

    所以齐少军并不用担心什么他失望的恐怕就是失去了一次和傅老接近的机会,虽然傅老本身并不会直接成为他仕途上的助力,但是傅老的人脉和影响力对他还是有帮助的。

    薛绍华不同,薛绍华曾是傅老的属下,他是真心想要让傅老满意,现在傅老看上去并不满意,甚至可能对他有意见,他感到非常忐忑。此外,如果这件事传出去傅老这一系——虽然傅老奉行不结党,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如果他们觉得薛绍华不行,傅老到他的地盘上来,他却不能让他满意,那他以后在这个圈子里的地位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薛绍华都比齐少军更为在乎傅老的态度。他看了看齐少军,沉吟了一下问道:“齐书记,你看傅老是不是对我们的不太满意?”

    齐少军想了想:“这个……我连傅老的面都没有见到,我这心里也没有底。”

    薛绍华点了点头,要说对傅老的安排,地方上的这些人当中,他肯定是排第一的。他这样想着,眼前却突然掠过包飞扬的影子,要说谁比他还了解傅老现在的心思,恐怕也就这个包飞扬了。

    薛绍华将市委秘书长高金荣叫到一旁,向他讲了马洪刚才的话:“你说傅老是不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