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首长- 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书记,您误会了,我在开会的时候都已经说了,焦书记这件事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包飞扬连忙说道。

    周知凯笑呵呵地说道:“那也是,你应该早就知道方夏陶瓷的项目会放在望海,又怎么会因为焦梦德的一点小花招而受到影响。倒是我们操之过急,甚至连你都误会了,在这里我也要向你表示歉意。”

    包飞扬起身摆了摆手:“周书记,您可不能这么说。您那也是望海县的发展,心里焦急。说起来也是我不好,没有事先和周书记充分沟通,毕竟事情没有最后敲定,我也不能保证结果。”

    “呵呵,你能够理解,那是最好。”周知凯笑着伸手示意包飞扬坐下来,然后说道:“望海县是整个榆城市经济状况最落后的县区,我来望海三年了,一直都没有什么成绩,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现在好了,有了方夏陶瓷这个项目,望海县将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会。”

    周知凯有些动情地说道:“飞扬啊,不管怎么样,我希望你能够抛开个人陈见项目尽快落实,望海人民会感激你的。”

    包飞扬与周知凯的接触并不多,这位望海县的一把手看起来文质彬彬,脸上经常带着微笑,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不过包飞扬并不会因此就认为周知凯是个老好人,能够做到县委书记,没有一定的手腕那是不可能的。

    包飞扬挺了挺腰杆,认真说道:“请周书记放心,我一定尽快与方夏陶瓷方面商定投资协议的和签约时间。”

    “好好好,那我和县委等着你的好消息。”周知凯高兴地说道。(。。)

第六百三十七章 争权() 
周知凯沉吟了一下,又道:“飞扬啊,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方夏陶瓷的项目对望海县来说意义非常重大,是望海实现跨越式展的一个契机,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对望海县来说非常。”

    “这个项目能够落户望海,你是最大的功臣,今后必然将由你负责,包括工业、商业、贸易等领域的工作,都要飞扬你抓起来。另外,能够更好地你的工作,我考虑县委这边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集中人事、宣传、群众等各条块的力量,方便各条块工作的协调一致,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周知凯笑着看向包飞扬。

    包飞扬微微一笑,看来经过焦梦德的事情以后,大家虽然看重他,但是看重的是他的背景实力,而不是他的能力,至少周知凯似乎还将他看成不谙内情的官场新人。

    周知凯打算成立这个项目领导小组自然不是突奇想,也不单纯是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由县委出面组织项目领导小组,县委至少可以从名义上掌握这个项目的领导权,再进一步又可以直接干涉项目的实施。否则按照正常做法的话,县政府负责经济建设,这个项目的主导权就在县政府那边,出了成绩,也主要是县政府的功劳。虽然作为望海县一把手,周知凯的履历薄上也能添写一笔亮色,但是毕竟没有直接领导的功劳来得大。

    周知凯成立这个领导小组,就是想从县政府那边抢功劳。甚至抢项目的权力。虽然从目前来说,周知凯和杨承东都不会直接从包飞扬手上夺权,但是以后就不好说了。

    包飞扬并不想受到那么多掣肘,但是周知凯身为县委一把手,他提出这样的计划,包飞扬当然也不能直接表示反对,他故意装成看不出周知凯的真实意图一样,非常配合地说道:“挺好啊,就是周书记您不说,我也正想跟您说呢。大家都知道我年轻。经验不足,难免会有些疏漏,所以我想我还是直接抓少数几个重点工作就好了,至于其他那些协调工作。还要请县里妥善安排才好。”

    “好好好。飞扬啊。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以后啊,你只管做的事情,我这个大管家就专门负责为你扫清那些琐碎的事情。”周知凯笑着拍了拍包飞扬的手臂:“飞扬啊。你还年轻,正是干大事的时候,太祖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加油啊!”

    包飞扬笑着答应,从他的本心来讲,也不愿意将精力花费在尔虞我诈的权力争斗当中,但是他更清楚,要做事,手中必须要有权力,谁要是影响到他做事,那么他也会将相关的权力牢牢抓在手上。

    离开周知凯的办公室,包飞扬回到县政府办公楼,在他的办公室门口,再次出现了长长的他接见的队伍,看到他,纷纷恭敬地上前打招呼。

    县政府办副主任杜金平迎上来,小声说道:“包县长,杨县长刚刚打电话过来,说是有事情要找您商量。”

    杜金平是县里跟随包飞扬最早,也是跟的最紧的人之一,在包飞扬被责难的时候,很多人都幸灾乐祸地觉得杜金平这下子又要去做冷板凳了。在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事情过后,包飞扬重新崛起,连带杜金平也咸鱼翻身,一下子成为县里的红人。

    现在很多人想要跟包飞扬套近乎,却苦于没有机会,相比之下,杜金平就好接近多了。面对这些同僚们前所未有的热情,杜金平也不好直接拒绝,尤其是很多人的级别都比他高。

    不过经历这件事以后,杜金平更是打定了紧跟包飞扬的主意,这可能也是他这辈子做出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好的,我这就过去。”包飞扬听了杜金平的话,点了点头,转身走向杨承东的办公室。看来不仅县委书记周知凯动了心思,县长杨承东也坐不住了。

    “飞扬同志来啦,先坐吧,我将这份文件先看完。”包飞扬敲门进来的时候,杨承东正坐在办公桌后面,埋头看一份文件。

    “好的,县长您先忙事情。”包飞扬站在距离杨承东一定距离之外,并没有马上入座,而是略微恭敬地站在哪里,抬头打量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字画,画是一株傲雪青松,旁边的题诗是陈大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这诗是陈大帅以青松为喻,展现了一种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还有在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愈挫弥坚的精神。不过包飞扬觉得这诗的寓意在这个时代也特别适用,尤其是对党员干部来说。

    改革开放,泥沙俱下,党员干部时时刻刻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如果不能像青松那样坚守高洁,那么就可能堕落腐化;如果不能够像青松那样不惧压力,笔直挺立,也会和光同尘,成为尸位素餐的庸官。

    杨承东看完文件,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签下名字,抬头看到包飞扬正认真地看着墙上的字画,不由微微点头。

    “怎么,飞扬同志也懂字画?”杨承东放下文件,伸手端起茶杯,然后站起来走向旁边的沙。

    包飞扬笑了笑,连忙走过去拿起水壶,往杨承东的茶杯里续了点水,然后又顺手给自己倒了一杯:“我哪懂这个,就是觉得这幅画不错,意境高远,特别是那株青松,昂扬挺拔,很有气势,应该是名家作品吧?”

    “哈哈,飞扬啊,你还真没有说错——”杨承东笑着眨了眨眼睛:“看来你确实不懂字画,这幅画啊,根本不是什么名家作品,就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的信手涂鸦,不登大雅之堂。”

    包飞扬和杨承东的接触也不多,印象中杨承东喜欢板着脸,难得像这样笑得开心。包飞扬笑了笑道:“业余爱好者也能出大作,有些名家的作品反而不知所谓,那才真是涂鸦,沾了名气就成为名作了。”

    “呵呵,飞扬啊,你这可真是焚琴煮鹤、有辱斯文。”杨承东伸手往包飞扬身上点了点头,两个人的距离似乎一下子拉近不少。

    杨承东低头抿了口茶水,渐渐敛去脸上的笑容,表情认真地说道:“飞扬啊,你要是喜欢这幅画,我送给你,也将画上这几句诗送给你: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包飞扬看了看杨承东:“谢谢县长,我确实挺喜欢这幅画,还有那几句诗。”

    “好!”杨承东点了点头,将茶杯放到茶几上,身子后仰靠到沙背上:“飞扬啊,刚从周书记那边回来?市委的决定你应该都知道了吧?”

    包飞扬也连忙坐直身体,言简意赅地说道:“是的。”

    杨承东点了点头:“那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包飞扬抬头看了杨承东一眼,心里在琢磨杨承东这句话的意思,不知道他到底是想要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的想法。

    “县长,我一切听组织的安排。我来望海,就是想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其他的事情,我不会多想,也不想多掺合。”包飞扬说道。

    杨承东目光一闪,似乎听懂了包飞扬话里的意思,他突然微微一笑:“飞扬啊,我再送你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

    杨承东在县里素来有“冷面县长”的称,恰好县委书记周知凯也有一个称,叫作“笑面虎”,两者相映成趣。

    根据地域回避原则,杨承东和周知凯一样都不是望海本地人,杨承东来的时间稍长,先后担任过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和县长,根基要比周知凯更深,但是望海县的本土势力特别强大,又比较排外,所以在望海的这几年,杨承东虽然逐步掌握了县政府的权力,但总是很难找到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除了本地人抱团排外,县委书记周知凯的掣肘也是杨承东面临的一大麻烦,本地官员留下来的空间本就不大,两个人还要相互争抢。

    杨承东沉默了片刻,突然道:“飞扬同志,说说吧,方夏陶瓷这个项目放在望海,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实事求是地讲,望海的条件确实不合适,要想让这个项目挥应有的作用,县里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包飞扬有些意外地看了杨承东一眼,他原以为杨承东也要拉拢自己,然后想通过某种办法从自己这里拿到项目的主导权,同时也是和周知凯争夺项目的主导权。没想到杨承东并没有提及这方面的话题,直接问起项目本身。

    仔细想想,才知道杨承东这样做才是最高明的做法,县政府本来就负责经济工作,抓项目天经地义,避免县委插手,只要将工作分派执行到位,县委也就没有了干预的理由。

    所以周知凯想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将权力集中起来;杨承东却要反其道而行下面将事情做掉,但是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够阻止周知凯成立领导小组,最后还是要通过常委会。

    包飞扬很快想通这个道理,从他心里来说,更加偏向县长杨承东,毕竟经济建设应该由政府负责,他最不就是多头领导和上级到处插手。不过这件事最终还是要看常委会上的较量。(。。)

第六百三十八章 市委调查组() 
包飞扬想了想,认真说道:“县长说得对,方夏陶瓷的这个项目核心是要在望海县建成一个瓦楞纸包装箱生产基地,原料方面可以利用沿海滩涂上野生芦苇,产品主要供应方夏陶瓷自用,其中的大部分用于出口,后期还将供应其他厂商。rg”

    包飞扬说道:“方夏陶瓷本身资金实力雄厚,并不急于在短期内盈利,所以他们有意和望海县一起发展,只要县里面同意,包括电力供应、污水处理等工业配套方夏陶瓷都可以自己解决。”

    “这不是县里同意不同意的问题,县里当然愿意为一切便利,但是方夏陶瓷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介入污水处理没有问题,但是要电力供应的话,政策上可能会有问题。”杨承东马上摇了摇头,非常敏锐地抓住了包飞扬话里留下的一个伏笔。

    包飞扬笑了笑:“能解决的话,方夏就自己做,不能解决的话,那就要请县里另外想办法了,以望海县当前的电力供应情况,是没有办法满足方夏陶瓷这个项目的。”

    杨承东摇了摇头:“你逼我表态也没有用啊!如果有用的话我肯定同意,这件事涉及到中央政策,也不是你我,甚至不是市里能够解决的。”

    包飞扬道:“县长,您误会了,我是望海县副县长,不是方夏陶瓷的谈判代表,我只是转达方夏陶瓷的意见,我也知道政策方面存在障碍。但是如果做做工作,特事特办的例子并不是没有。”

    “除了电力供应,另外就是交通运输问题。从区位来讲,望海的条件并不差,海州有铁路,有海港,前期可以通过陈港到海州港的航线进行转港,还有就是打通望海和海州之间的路上交通。”包飞扬接着说道。

    杨承东叹了一口气:“谈何容易啊,我来望海五年多,想在冠河上修一座大桥的想法也想了五年多。五年来一点进展都没有。困难重重。另外陈港的情况你肯定也看到了,甚至还比不上河口的冠河港,运力有限,要扩建码头。难度也很大。”

    包飞扬沉默了片刻。问道:“方夏的项目落在望海。市里面会不会加大一些?”

    “市里会,但是力度不足以保障冠河大桥和陈港改造。”杨承东摇了摇头:“毕竟靖城的中心在南部,至于望海……”

    包飞扬明白杨承东的意思。靖城的中心在南部,所以市里面的主要投放在南部,靖城市的经济实力本来就不强,有限,能够放到望海就更少。虽然方夏陶瓷这个项目投资比较大,但还不足以改变靖城市的发展中心。

    而且经济决策说到底也是一种政治,在靖城市的政治版图上,南部几个县,以及本身就在南部的市辖区的声音最为响亮,所以类似这种涉及南北部的决策最终都会倾向于南部县区,北部发展乏力,声音越弱,发展的动力越不足,久而久之,只能被南部甩得越来越远。

    杨承东叹了口气:“一切还得靠我们自己。”

    包飞扬笑道:“我明白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试一试。”

    杨承东微微一愣:“你想修桥?”

    包飞扬点了点头:“不解决交通问题,望海的发展始终受到限制。”

    杨承东苦笑着摇了摇头,包飞扬在这一刻似乎又变成了那个大家曾经认为的太过自以为是的年轻人,修桥与招商引资不同,包飞扬可以通过私人关系方夏陶瓷在望海投资,但是修桥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极其复杂。

    杨承东不想打击包飞扬的信心,他内心深处似乎也有一种希翼,说不定包飞扬能够再次创造奇迹。他语重心长地对包飞扬说道:“好吧,你要修桥,我,五年前我就想要修桥,但是没有修成,你愿意去试一试当然更好,不过我要提醒你,这件事很难。”

    包飞扬道:“事关望海县的发展,难也得去做!我努力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办法。”

    *********

    刘长乐是方夏陶瓷公司采购部品控室副经理,是一个专家型的人员。由于张久一爆出收受贿赂的丑闻,刘长乐被火线提拔,顶替张久一负责考察工作。

    在将张久一拖出会场以后,刘长乐很快用电话联系上包文颖求下一步的行动方略,然后他按照包文颖的指示一部分人陪同张久一先行返回粤海的方夏总部,他与另外几个人留在望海,与包飞扬保持联系,并重新修正考察报告,总部派出新的商业代表。

    在新的代表抵达以前,考察团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事情,望海县也等着方夏陶瓷的人早日抵达,以尽快敲定投资协议。

    第二天,由靖城市市委副书记范晋陆、常务副市长王景书带队,包括市纪委副书记杜东泽在内的市委调查组一行抵达望海。望海县县委书记周知凯、县长杨承东和县四套班子主要成员赶到县境迎接。

    “知凯同志、承东同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