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死间”,“静默”更为难受。
“死间”等同于有期徒刑,而“静默”则等同于无期徒刑。
一旦进入静默期,“大将军”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皇室公主“玉狐禅”。
如果等不到唤醒,“玉狐禅”就会按部就班地嫁人、生子、老去,完全以两面人的状态活着,直到老死。
这种表里不一、阴阳两面的生活状态能把人逼疯,尤其是嫁人有了孩子之后,那时再等到唤醒命令,才是让人左右为难的最痛苦境界。
“如此痛苦,为什么还接受这项任务?”我问。
大将军没有回答,只是低头苦笑。
第二行字,字面意思明白,但我不知其究竟何指:“残卷不残,强国不强,千年伏线,意在余脉。”
敦煌经书又被称为“敦煌残卷”,因为其在多次遭到劫掠之后,损失严重,仅剩的那些,已经无法完整拼凑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只能当做文物,束之高阁。
古代人无论是抄经还是诵经,为的都是传承文字里那些深奥珍贵的哲理。像《金刚经》《心经》《地藏经》那一类的经书,语句顺畅,情节完整,既能教化于人,也能朗朗上口地背诵传颂,属于古代人留给现代人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其意义不亚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
反之,敦煌残卷似乎与这些经典有些不同,只能存在,而无法应用。
那么多宝贵经卷被损毁,是一幕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正因如此,发现藏经洞并且导致经书流失的道士王圆箓就被永远地钉在敦煌历史的耻辱柱上,无数次受到道德的鞭笞。
看第二句话的字面意思,似乎是“凑齐残卷就能找到某种隐藏的线索”。
“千年”二字如果不是泛指的话,从现在倒推一千年,正是在两宋时期。
第三行只有八个字:“为吾国强盛而求经。”
熟悉玄奘西游取经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唐僧人陈玄奘在长安西门辞别皇帝时说的一句话,充分表达了他不顾个人生死、西行万里求取真经的决心。
最终,陈玄奘闯过九九八十一难,成功地取经还朝,成了天下无双的禅宗第一人。
“这句话,似乎跟第二句‘敦煌残卷’有联系,重点是‘求经’。难道其意思是,让你去日本寻找敦煌残卷?”我一边思索一边低语。
“这句话放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意思。”大将军说。
我思索了几秒钟,立刻想起来,原来,第一个说这句话的是大唐高僧陈玄奘,但真正将其传扬开来、行之四海的却是一个日本人——织田鬼奴。
关于织田氏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已经无需赘述,只要想想织田信长一生的战绩与功勋,就能想象得到了。
织田鬼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不多,据我阅读典籍的记忆,大概仅有两次而已,一次是在《遣唐使列传》里面,记录的原话是“遣唐使织田氏鬼奴入长安东市采办”;另外一次,则是在《九州巡海纪要录》中,原话为“有织田氏鬼奴者导引船工穿狼牙岛礁而过入水火交叠之洞”。
“织田鬼奴”可能是指一个人的名字,也可能是指织田氏家族的一个奴才、奴隶,其名为“鬼”。
这两处中国历史上的记录似乎并不重要,因为“织田鬼奴”这个名字在日本京都古代史中多次出现过,并且有其汉白玉石雕像耸立于京都唐塔之上。
京都地方历史中记载,如玄奘大师一样,织田鬼奴少年时也说过“为吾国强盛而求经”,并且毕生以此为目标,多次担任遣唐使,乘船跨越茫茫大海,西去求经。
中日两国的历史纪元不同,年份记载也有些混乱。
尤其是日本天文历法的记录方式并不先进,由唐朝引进历法之前,连一套完整的自创历法都没有。
“那么,这句话出现在这里,其出处指的是织田鬼奴,而不是陈玄奘。”我说。
大将军点头:“正是,所以这也是我困惑之处。日本的经书都是从中原传播过去的,而中原的经书来自于天竺国,就算是莫高窟藏经洞里发现的那些,也是其它经书的抄本而已,不可能出现原创或者独创的文本。抄来抄去,转来转去,意义何在?我不知道这三条命令的最终意义,也就是说,我接受的是一个不可知的任务,而且是在一个不可知的环境中,自己的命运未来,也是不可知的……”
许多“不可知”加起来,很可能令大将军自投虎穴,更可能自寻死路。
“他……”大将军用中文、英文连骂了两句。
我笑了:“以后发泄愤怒,应该用日文,那样才符合你的日本人身份。当然,我们从各种媒体上看到的日本公主总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不太可能当众骂人,对不对?”
大将军连连苦笑:“龙先生,我真的是无语了,这种多事之秋,把我推上战场当靶子……已经远离了黄花会建立的初衷。”
我立刻追问:“黄花会建立的初衷是什么?”
第213章 为吾国强盛而求经(1)()
“黄花会建立的初衷是‘为吾国强盛而战’,这句话写在总部勋章室的墙上。吾国,就是中国。只有中国强盛,才会从八国联军列强的阴影中走出来,屹立亚洲,永世不倒。这么多年来,无论外面的帮派如何看待黄花会,这个初衷,从未改变过。”大将军说。
我读史书极杂,能够理解黄花会的建立宗旨。
二战期间,只要是以“抗日”为宗旨的帮派,就统一称为“联合抗日阵线”;只要是为中国强盛而战的队伍,就是真正的中国人。
“现在,变了。”不等我提问,大将军自己回答。
“唯一能解决你困惑的,就是去关塔那摩海底铁狱走一遭,面见黄花会高层,让他们亲口回答你。”我说。
这是句玩笑话,关塔那摩距离敦煌千里迢迢,就算到了那个地方,也进不了守卫森严的海底铁狱。
“龙先生,有你在我身边,我就感觉好多了。”大将军说。
我及时地摇头,阻止她继续说下去。
无论形势有多恶劣,我都不可能陪她同去日本,将自己卷入另一场诡谲莫测的皇室斗争中去。
那是大将军的使命,不是我的。
那是黄花会的主战场,也不是我的。
大将军深深地皱眉,右手捂胸,似乎身体大为不适。
“你怎么了?”我问。
“我只有一句话……龙先生,我只问你一句话,假如我不是大将军而是玉狐禅,假如玉狐禅邀请你同回日本皇室,你会不会答应?”大将军深情地凝视着我,双眼一眨不眨,等待着我的答案。
“不会。”我狠着心回答。
世界上没有“如果”,所以,任何回答都只对大将军现在的问题负责,玉狐禅永远没有机会听到了。
“好,好。”大将军咬着唇,缓缓坐下,“既然这样,这一战过后,我们就各奔东西。”
这决定虽然无奈,却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结果。
西面邻居家的院子里忽然响起了公鸡打鸣声,窗外变白,晨曦渐至。
查爷他们没有跟过来,未免有些出人意料。
按我的推断,他们对赵檀的脑震荡也是无计可施,所以只能一边谈生意一边让赵檀静养。
对于那些老江湖来说,解决问题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达成目的就行。
我怀疑,他们是搞不定赵檀反复无常的呓语,才把这个包袱又踢回来,等我和大将军解决了问题,他们再横空杀出来,掠夺我们的劳动成果。
无论情况有多严峻,我始终没有向孟乔求援。
虽然说,她的搏击术、枪法、判断力、驾驶技术都是上乘,足以独当一面,我却不愿让她身处险境之中,而是宁愿自己硬扛着。
在孤儿院里,我和孟乔第一次结盟时,我就向着皇天厚土发过誓,此生好好保护孟乔,绝不让她受一点点意外伤害。
我没有亲人,孟乔就是我唯一的亲人。保护她,是我最重要的责任,也是我衡量自己个人能力的标杆。
天大亮,我安排大将军去睡,一个人坐在客厅的长沙发上。
我把空调定在二十摄氏度,屋内越来越凉。只有这样,我才不会打瞌睡,时刻保持清醒。
关于脑震荡,我有一个偏方,是由港岛最著名的中医世家孙氏医馆的当家人孙旧臣在酒席宴前开玩笑时说的,别人没当真,但我记住了其中所有的细节。
“脑震荡就相当于一只钟表跌到了地上,时针、分针、秒针搅在了一起,谁也动弹不得。三根针都是要向前走的,只是快慢不同,搅在一起后,互相影响,谁都走不好。想要拨开它们,却被表蒙子挡住,根本无法伸手或者是插进镊子去,所有的动作都是隔靴搔痒。那么,治疗的关键,就是要采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法,用第二次逆向震动的动作,把三根表针反方向震回去。这种‘震’的方法,或是巨响,或是猛敲,或是深刺,具体哪种方法管用,都不确定。”这差不多是孙旧臣的原话,同桌的人都笑他醉后乱语,哈哈一笑,都不当真。
我以前还在霹雳堂看过一些真实病例,有人在同伴耳朵边开枪,枪声太响,将同伴的耳朵直接震聋了,终生没能修复。
“该冒险的时候到了。”我告诉自己。
思考成熟后,我拧掉*,把短枪插在腰间,径直去了赵檀的房间。
这边家家户户都有地下室,地下室的面积差不多与地面房子面积相等。否则仅有一层平房,可使用面积就实在太小了。
我的地下室与别人家的稍有不同,做过顶级多层隔音,平时偶尔用于试枪。
在敦煌,我和孟乔用不到枪械,但却不能失去射击的手感。所以,我们每个月都有一两天时间,在地下室内练枪。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是古训,忽视不得。
赵檀还在睡,身子蜷缩,睡得很沉。
“正宗南宋皇帝嫡系?”我知道这些话如果讲给现代人听,马上就会遭到嘲笑。
中国自古有“唯血统论”的说法,血统重要与否,已经是辨识后代值不值钱的第一依据。
如果赵檀真的是南宋后裔,那么他的身份就与“泥马渡康王”的赵构一样独特了。
想当年,赵构单人匹马由北方五国城逃到了江南,振臂一呼,马上有四路兵马赶来勤王。
很可惜,赵檀生错了年代,假如他能生于蒙元时期的话,也可能会借势借力,风云峥嵘,做一番大事业,成为乱世之枭雄,以“南宋皇帝嫡系”的特殊身份与朱元璋、陈友谅等人分庭抗礼。
生于现代,则没有任何价值。况且,要想证明他与两宋王室的关系,就得比对dna才能确定。现在,又到哪里去找一个两宋赵氏家族后代的准确dna来呢?
我没有立即叫醒赵檀,而是拖了把椅子,在床对面坐下,静静地观察他。
老郭起初把赵檀叫做“骗子”,但我相信,这些话是拿来骗我和大将军的。
他与查爷之间一定做过深度交谈,只是在价格上有一点分歧。所以,当查爷下楼后,查婶才发过来短信,说可以“五亿成交”。
“赵檀具有重大价值——”这是可以绝对确定的。
“焦木……焦木,我知道,焦木就是焦木,没有其它隐含意思,找到焦木是关键,一定要找到……大国强盛的秘密,就在焦木。我明白,我已经研究了那么多年,打通……任督二脉,开天眼,寻找……不在日本,不在日本,根本就不在日本……”赵檀断断续续地说着梦话,最后突然坐起来,双手向前伸着,似乎想要抓住什么似的。
此刻,他的眼睛仍然闭着,双手尽力前伸,竟然够到了自己的脚尖。
“山外山,楼外楼,暖风熏,游人醉……那是哪里呢?究竟是哪里呢?焦木是焦木,敦煌天机是敦煌天机,焦木的存在,是为了证明一件事,一定要相信敦煌天机,只有它才是这世界上唯一的真理……当心日本人,当心日本人……”他嘟囔了十几句,突然向后一仰,鼾声再次响起。
赵檀只是梦游,根本看不见我的存在,但我却从他的梦呓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错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写的是杭州,也就是“泥马渡康王”之后,康王赵构设置的临安小朝廷。诗人借着“暖风、醉、错”来讽刺南宋朝廷只顾个人安乐,忘记了汴京发生的“靖康之耻”。
赵檀梦呓中说出了这首诗,似乎是指“焦木与临安有关”。
既然是梦呓,自然会前言不搭后语,令听者一头雾水。
赵檀翻了个身,脸向着墙,用力蜷缩身子,再次呼呼大睡。
黄花会是一个洲际大帮派,为了支撑这样一个巨大体系运转,之前一定是广罗人才,很多江湖奇人便得以怀着各种目的加入其中,比如左丰收、赵檀之流。
“传承?南宋皇帝嫡系——传承到赵檀这一代,下面一定会继续传承……对了,赵檀的传承在哪里?他下一代在哪里?那才是他最大的弱点。只要抓住他的弱点,任何事情都好谈了。”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线曙光,由“嫡系”二字联想到了“传宗接代”,又联想到“两宋皇室遗脉”等等关键问题。
赵檀是我们的囚犯,只不过,单单以看守者、囚犯的关系来处理问题,是无法让他甘心合作的。
我不知道查爷使用了什么方法获得供词,问题在于,不能取信于赵檀的话,他说出的有可能是假讯息,将所有人引入歧途。
或者说,他根本就是在假装脑震荡,以逃避别人的刑讯。
我没有继续实施刚刚的计划,而是缓步退出来,回到客厅。
当下,如果能将赵檀的社会关系调查清楚的话,即使他在一百句话中说了九十九句假话,仍然剩下一句真话,可供我们追根溯源,恢复他的本来面目。
我在沉默思考中度过了四个小时,直到大将军揉着惺忪睡眼起床。
“如果你是南宋皇帝嫡传,千年的兵荒马乱之后,得到的最重要教训是什么?”我问。
大将军倒了一杯水,一饮而尽,思索了一会儿,才试着回答:“可能是‘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也可能是‘创造条件让下一代人好好活下去’。”
“嫡系血脉对他们非常重要,为了保证这血脉的纯粹性,他们在选择配偶、生育下一代的问题上,一定会反复斟酌。我在想,抓住赵檀的痛处,逼他跟我们合作。”我说。
大将军面露喜色:“的确如此,嫡系传递不易,他们大概一生下来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好,我打电话,先把赵檀的假资料搜集起来。”
我没有继续发表意见,因为过度的长考已经耗费了我大量脑细胞,需要暂停休息。
“你累了,去睡一觉,我来盯着。”大将军说。
第214章 为吾国强盛而求经(2)()
我没有推辞,走回卧室去,衣服都没脱,倒在床上,立刻进入梦乡。
之前,我不敢与大将军同时休息,必须有一个人保持清醒,在客厅镇守。人在江湖,即使睡觉的时候,都得睁着一只眼。否则的话,一点点小小的疏忽,都能把人送进火葬场。而且,我不敢忽视赵檀,无论他是装疯还是真疯,都是一个危害性巨大的*。一旦爆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