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位面旅行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之位面旅行家-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接下来的才是重头戏,叫赵昊这边没有想到的是,刘协竟然会直接封了他一个公爵的爵位。

    其名曰,镇国公。

    所谓公、侯、伯、子、男。

    除了“王”这个在此汉末时期,已经在不可能再被汉室封给异姓者的爵位之外,公已经是最大的职称了。

    而且即便是“公”位,在当世的这个年代里,也早已是不复存在了,异姓官员的爵位,最多也就是到“候”这个层次为止了。

    像是后来,三国确立的时代,曹操之所以会闲置,冷落自己手下的席谋臣荀彧,就是因为对方反对曹操,自称公位的原因。

    现在倒好,眼前的小皇帝竟然自己主动封了赵昊这么一个爵位,这实在是,令赵昊很意外。

    而且所谓的“公”,其实也是分好多种的。

    但如果笼统一点的话,“公”,却可以大致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权大公,另一种则是虚衔的公爵称谓。

    赵昊这里的镇国公,就是那种掌握了实权的大公爵位,手底下的封地更是十分广褒。

    而其封地的范围,正是那些在此前北伐战事中,被赵昊这厮亲手打下来的那大片土地,包括了一部分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以及整片蒙古大草原!

    虽说从汉武帝实施了“推恩令”以来,从开国大帝刘邦那里,遗留下来的分封旧制的祸患,如今早已被消除的差不多了。

    但眼前小皇帝此举,却似乎就有重启分封制的意思。

    好吧,说分封什么的,其实是夸张了。

    不过那也是因为他赐给赵昊的这块封地,实在有点太大了的原因,大到人们要去以广褒这个词来称谓。

    不过~

    如果赵昊真的要去好好地经营那片土地的话,所要付出的代价和精力,那将是十分巨大的,毕竟那块地虽然被异族掌握良久,但总体的开程度却不高。

    如此一来,既能充分地使赵昊这位汉室大将军,感受到来自朝廷方面的重视,以及对他北伐功绩的肯定。

    又能因为那广褒而荒芜的封地,对赵昊接下来的精力进行有效的牵制,使得某人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再为所欲为。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恩威并施的赏赐之举,是一桩堂堂正正的阳谋,以及制衡手段。

    赵昊可以肯定,像这么一条高水平的举措,小皇帝刘协那边,如果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纯靠运气蒙出来的话,那绝对是背后有高人在指点。

    不然的话,以龙椅上那位年且尚幼,见识不足的汉献帝,是不可能琢磨出这么一桩计策来。

    而这满朝的臣工,不是赵昊看不起他们,单靠着此前那些,明明占据了大好的局面,都能再亲手丧失了的王司徒等人的谋略和气量。

    他们是绝对没有那个胸襟和气魄,也舍不得将北疆之外的那么大一片土地,拿出来做封赏的。

    比如,按照原剧情的展,如果赵昊没有出现的话,那王司徒将会在近几年之内,以美人计离间吕布和董卓,并在最后诱使吕布诛杀董姓****。

    但在之后,这位王大人却又亲手埋葬了自己一方的大好形势,拒绝了李傕等人的十多万大军来投。

    并最终招致长安城破,汉皇室被彻底牵制的危机局面。

    也是自那之后,这汉室皇廷彻底的威严扫地,对四方诸侯失去了原有的威慑力。

    说是快意恩仇也好,说他傻也罢。

    像王司徒这种人,其实还算是比较聪明的,这满朝的臣工里边,能够在谋略与大局智慧上胜过他的,也没有几个。

    像这种因循守旧,容易意气用事,缺少大局观的人,是不太可能帮小皇帝拟出那么一份封赏旨意的。

    这么一想之后,赵昊也是很快便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自己之前建议朝廷布的那道招贤令,看来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一些真正的有识之士,比如像荀彧,陈宫这种级别的谋臣,纷至沓来。

    而且貌似还受到了重用!

    之后的封赏则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一些金银珠宝,彩绸丝帛,侍女丫鬟,以及对于那些跟着赵昊一起参加了北伐之事的中下级将领,将士的赏赐。

    而,到了这旨意的最后内容,也是很隐晦的向赵昊提了一点建议,那意思就是希望某人能够主动地卸任大将军的职务。。。。。。

    其实这条要求来的也是很正当的,毕竟赵昊如果接受这份封赏和奖励的话,那势必就不能再像此前一般,常驻中央国都之地了。

    而且,手里掌控着那么一大片土地的大公,以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这两个重要的衔位,显然是不能加注于同一个人身上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赵昊这厮,也不得不要去十分认真的去考虑一下了。

    毕竟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这区区一官半职,或者那一片看似很大的封地的。

    这些东西在别人那里兴许是了不得的,但在他的眼里却连屁都不是。

    赵昊需要考虑的是,那大将军的位置,以及所谓大公的爵位,到底其中的哪一个,更加符合自己接下来的任务需求。

    不过,可惜的是,朝堂之上的百官们,似乎没有给他留下多少思考的时间,那满朝的臣工显然也不是一条心的。

    在没了董卓这个外部威胁之后,他们便很自然的分为了多个派系,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群体。

    貌似,汉献帝刘协的这次封赏旨意,似乎也与他们此前所商议的结果有所不同,出入上可能有点大了。

    以至于,当旁边的小太监在念完了这份圣旨之后,顿时便有一大群臣工跳了出来,开始公然地反对小皇帝的质疑。

    有说赵昊年少,难当大任的。

    有说刘协的旨意下的有些轻率,提请他收回成命,慎重而行的。

    还有的则过分一点,干脆就数落起了赵昊的不是,拿着某人当初北伐在外,多次对朝廷召他返回的旨意抗旨不尊的事情做说法。

    妄图以一个欺君,违抗君令的罪名,就此便要罢免了赵昊的大将军之位,要夺他的兵权。

    进而,还想把某人配到南疆戍边抗蛮去。

    而提出了这个建议的臣工,貌似是姓袁的~

    那小老头具体叫什么,赵昊没记住,只知道对方好像是袁绍、袁术所代表的袁氏家族,在京城的一位话事人,而且还是他们二人的一位本家族叔什么的。

    赵昊倒是记得,如果按照三国世界原剧情去展的话,这位袁姓的公卿,貌似在董卓迁都长安之后不久,就会因为一点什么事情,被董卓给一剑劈死了。

    现在倒好,因为他赵昊的缘故,董卓没了,这厮倒是蹦跶起来了,而且还是想要把他往死里去整,要配南疆了都!

    其实,赵昊也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打算。

    无非就是想依着那么几个抗令不尊的由头,妄图以此小过,来抵消赵昊北伐之事的功绩,从而给某人留下一个不赏不罚的局面。

    而以小过抵大功,这在整个华夏历史的展与进程之中,似乎也是屡见不鲜的,是一个例行的惯例。

    如果真要他做成了,那这么一来的话,在北伐过后,那匈奴,鲜卑被灭之后所剩下的大片土地,可就成了待嫁的美女。

    虽然在名义上,那片新鲜的疆土是属于大汉的,但总是要有个人来管着不是?

    此时他袁家的代表人物,袁绍可是堂堂渤海太守,手握重兵,且本身距离鲜卑一族的势力范围就近,伸伸手的功夫就能弄到不少的好处。

    要知道那可是一块辽阔的草原地形,十分适合饲养各种牲畜,以及战马。

    华夏中国之地,自古以来就缺少马匹,有了那么一块地之后,也就相当于具备了极大的战争潜力,为这个年代里最强的兵种~骑兵的培养,拿下了一块充分战略要地。

    这位袁姓大人的目的,自然就是要为自己背后的袁家,争取更多的利益。

    即使因为各方制衡的原因,袁家不能整个拿下那片草原,但至少也要在那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才是。

    而小皇帝这边的旨意,却貌似是要整个的,将那块地都封给赵昊。

    这显然是不符合袁家,乃至更多势力的利益的,故而,他这时候站出来反对的很激烈。

    不过可惜的是,赵昊这厮无疑也不是个会吃亏的主。

    眼前的袁姓公卿,放在和平年代也许是位高权重,但若是在这汉末时期,乱世将至的年代里。

    他敢跟赵昊这么一个手里掌控着实际兵权,而且,还是负责拱卫中央地区安全的大将军玩这一套,这无异于是在找死。(。)8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结怨() 
“袁大人,此行甚远,还望~一路走好啊。'[< ?' ”

    赵昊此刻就站在长安城的城门楼子上,面带微笑,且颇为轻松地对着下方的一行人言道。

    身边则站着身材雄壮的吕布,以及满脸横肉,光头,兼带着身材上并不是很输于前者的典韦。

    在这三人的逼视,轻视与俯视之下,下方那由家眷,族亲,乃至小厮侍女组成的,足足百多人的袁家队伍,就如同要去逃难一般,显得异常行色匆匆。

    来往在长安城的商客与百姓们,此刻也都是目光好奇的看着,口中有窃窃私语。

    他们正是那位袁家的公卿,意图在朝堂之上拿下赵昊,进而却反被他赵某人拿下之后,在长安城待不下去了,只能带着自己的亲眷与奴仆,返回袁家族地身影。

    经过了整整三天的行囊家务的收整工作,这袁氏一家,才算是勉强地将府中的财物给收拾妥当。

    整整百来号人的队伍,显得十分的臃肿,其内之人,基本上各个都是背着行囊,驱车赶牛,车里边拉着各种金银筹帛与贵重之物。

    也是得益于赵昊的北伐之举,在数次向长安输送而回的战利品中,这位袁大人自是分到了不少好处,各种牛马也足有上百匹之多。

    因而,眼前这支灰溜溜的队伍,虽然显得臃肿了些,但也因为这些牲畜的关系,脚程却并不算慢。

    一位公卿级别的大人物,忽然之间就被拿下了,这原本该是一件大事。

    而且按说,他袁家势大,这袁氏公卿又在朝中经营了多年,人脉也是甚为广布。

    如今人家就算是要走了,前来送行之人也应该不少才对,但在此时,却仅仅只有赵昊三人过来了,颇有些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意味

    其它的朝中大臣,即使是那些原先与这位袁大人相熟的人物,却是一个都没见着。

    这其中,有些人是碍于赵昊此时的势力,不敢前来相送,有的,则是爱惜自己的羽翼和名声,暂时不想再与这位袁大人扯上关系了。

    “赵昊小儿!你安敢如此欺辱于我!我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门生旧故遍及朝野!你不过一落冠小子,一时得意尔,终有一天!咳咳,你会后悔的!”

    听了赵昊这边的“送别之言”,一辆造型华贵的马车车窗之中,忽然间就伸出了一个人头来。

    乍见此人蓬头垢面,整张脸上,足有四分之三都被白色的绷带缠住了,并隐隐有血迹自下方渗透而出。

    只余下一张嘴可以喘息,一双眼可以视物。

    这正是那位袁家大人,话音中带着愤恨之意,看向城门之上的某人的时候,眼神中充满了怨毒之色。

    之所以,原本端庄且儒雅的一位公卿大人,搞成了如今这么一幅模样,那自然是因为他赵昊的缘故。

    当时在那朝堂之上,面对着这位袁大人的栽赃与险恶用心,赵昊当然不肯吃亏,而且动起手来也是相当的果断。

    原本蹲在那里,对着前边的小皇帝貌似低眉顺的身影,忽然之间就站了起来,几个大步的功夫,便来到了这位袁大人的身前。

    伸手一抓,揪着这有些肥胖的老货,就把他提了起来。

    轻轻一扔,其人便以脸着地,整个人擦着朝堂大殿上的地板,愣是滑出去了七八米远,血迹更是当场擦了一路。

    直到这厮的头碰触到了那龙台之下的台阶,这老货才咣当一声,停了下来。

    当事时,群臣大哗,而这位袁大人的惨叫声,更是响彻在整个大殿之上。

    就在他要翻身而起之际,却被赵昊一脚踩住胸口,重新躺在了那里,便连那惨叫之声也是被这一脚生生压了回去。

    此时殿中众臣再看那袁姓公卿的时候,却现,这位袁大人的整个鼻梁骨竟是已经塌了下去,血流不止,异常的凄惨。

    而后只听赵昊言道。

    “不说此事我还想不起来,本将军当时在外作战,全军上下正与那些域外蛮夷,舍身忘死,浴血拼杀!

    你身为我大汉老臣,世受国恩,不思回报,碌碌无为也就罢了,却偏要在我北伐大事进行到关键之时,妖言惑众,霍乱朝纲。

    意图因一己之私,拖累整个北伐大军!袁大人呀~真不知道,当时你究竟是收了那异族之人多少好处,才会鼓弄起如此博大的胸襟。

    企图要以一己之力,挽那异族江山社稷与将倾啊,你这人不仅是可恶,更是可恨!竟多次假借于陛下之后,向我北伐大军颁召回的指令。

    若不是陛下年少英果,暗中派人另行与我一道密旨,坚定的支持北伐大事,说不得,那些不时就来我大汉疆域之内。

    掳掠我汉室子女为奴,劫掠我汉家子弟衣食的蛮夷祸族,就真的被你给救了!”

    “你,你胡说八道!血,口喷人!”

    “放心,袁大人身为当朝大员,多年来久居朝堂之上,虽然没有多少功绩,却也是威望甚高,若是没有点真凭实据,我又怎么敢如此对待袁大人呢。

    彼时在外作战,本将军就曾得到过一份情报,说是那鲜卑异族在与我北伐大军作战之际,却还暗中向你袁氏一家的族地,渤海郡内偷偷输送了两万多匹的良马。

    目的,便是希望你袁氏一族,能够在朝堂之上予以运作,企图以卑劣的手段,召回我军,结束北伐战事。

    而在事成之后,将还会以四万良马,六万牛羊,总计十万牲畜作为厚报,是也不是!?”

    “你!你胡说!我袁,氏一族,世受国恩,对朝廷,历来皆是忠肝义胆之士,岂会行如此~”

    “呵!想要证据的话,那太简单了,我曾听闻,此前那异族就曾经派遣过不少请降的使臣前来长安,那些人中,恐怕也有去往贵府的吧?

    要证明本将军话中真假,只要稍稍查探一下便能知晓,不巧的是,在本将军来朝堂时的路上,你袁府上下,便已经被我的亲兵包围了。

    目的~自然就是为了收集,袁大人你企图勾结外族,争当汉奸的证据。”

    “你!你!你。。。。。。”

    “呵呵呵,袁大人且放心,贵府上下人多口杂,想要拿到证据,方法多的是,你袁府之中的亲眷子女,本将军自然是秋毫无犯。

    况且,我只需通过几个与袁大人亲信的奴仆之口,便可查证此事的虚实,定不会冤枉了袁大人的。”

    赵昊这一年多来,虽然在外征战,但对长安城的关注却也不曾少过。

    有智脑小虎在手,他对这城中的大小事务,也是知之甚详,想要从哪个人嘴里得到点证据,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而之后,在那朝堂之上,自赵昊言称自己的人已经将他袁府包围之后,那被他一脚踩在地上的袁大人,便彻底装起了死狗,或者说,是在装昏迷。

    不论赵昊再怎么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