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多远。有了这些数据,炮兵就省了很多的麻烦。”
曹振恍然大悟道:“圣人想得周全,要是职下恐怕一辈子都想不到。”
李晔把手一摆,说道:“马屁就不用拍了。朕的标准你是知道的,这5门火炮必须一模一样。如果发现它们的数据有较大差异,下面的人朕是不管的,但你一定会被拖出去打板子。”
曹振道:“圣人,工坊里的人都有尺规,测量数据并不难。如果出现偏差那绝对是有人打马虎眼了,职下会按照管理条例惩处,罪过大了就送他去坐牢。职下也想明白了,想要产品不出问题还得靠一个严字。”
李晔道:“单靠一个严字,你就等着倒闭吧!记住了,想要走得长远,你必须奖惩结合。那些做得好的人,必须得到最丰厚的奖励。那些做得糟糕的人,也必须的到最严厉的惩处。只要做到这一步,你的企业才能活力无穷。”
曹振笑道:“职下明白了。”
李晔点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朕会派昭应城的人来测算弹道。另外,朕还需要一件物事,你要尽快的生产出来。”
曹振懵懂的接过一张设计图,等到李晔等人都走远了,他才发现纸张上写着《望远镜构造图》三个字。
带着疑惑的神情,他打开了图纸,很快就看到一行字。
“超白玻璃的烧制。”
曹振怒吼道:“皇帝老儿,你又骗我。”
第108章 落后的冶炼工艺()
超白玻璃的生产其实也没多难,只要将石英砂粉碎成粉末,经过漂洗、除铁等等工艺,就能减少含铁量,从而使玻璃的颜色变浅。
当然这还不能生产出合用的产品,李晔还缺少澄清剂。
直到他发现宫里有从河东运来的片碱,并从中提出碳酸钠,才算把问题解决掉。
不过李晔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把纯碱与石灰混合以后,就得到朝思暮想的宝贝。
“氢氧化钠有啦!”李晔兴奋的吼叫着。
当他把这些“烧碱”小心翼翼的装到玻璃瓶子里,就去忙别的事。
但过了几天后,李晔愕然发现玻璃瓶中竟然起了一层白雾。
冥思苦想之后,才想起氢氧化钠对玻璃有腐蚀性。
换而言之,就是记忆有误,氢氧化钠不能用于玻璃生产。
李晔并没有半点沮丧,不能用它烧玻璃,那就用它制造纸浆,反正怎么做都不会亏本。
“去铁厂一趟。”
搞定了曹振,李晔的心情也是一阵大好。
他决定到铁厂视察一下,看看它的生产工艺是什么样子。
大唐的铁产量在最高峰时也只有5000多吨,比起李晔所熟知地条钢厂也远远不如。
要知道,那个偷偷摸摸生产的小厂,一年不熔炼出5万吨废钢就是亏本。
就在李晔回忆地条钢生产过程的时候,一个油滑的声音忽然传到耳中。
“小民恭迎圣人。”
李晔看了一眼,正是铁厂的负责人齐三。
这家伙原来是个窑工,在承包铁厂的时候,他开出的条件最优厚,才一举拿下经营权。
还别说,齐三还是有头脑的,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整顿,铁厂的产量翻了将近一倍,现在每天能出铁120斤,这已经是个了不得的事情。
“听说你的铁厂办得不错,朕过来考察考察,你领着我到处走走就行,不要惊动旁人。”李晔一脸和蔼的说道。
齐三愣住了。
从少府承包铁厂以来,只有工部的人来看过一遍,其后便不再有人过问。
就在齐三觉得今后能过安心日子的时候,皇帝忽然出现在门口。
要不是在承包现场看过李晔本人,这会儿齐三都准备到警局报警了。
“生产铁料的地方又脏又嘈杂,圣人尊贵,要是有什么闪失可如何是好?”齐三小心翼翼的说道。
“不用担心,朕带着防护工具。”李晔说完拿出一个藤条做的安全盔戴上。
这还是何惠儿让人做的,和明朝勇字朱漆帽十分相像,扣在脑袋上有种说不出的滑稽。
但李晔的心里暖洋洋的,他暗暗想道:“老子也是被挂念的人了。”
看皇帝已经准备妥当,齐三也不敢再出口阻拦,领着李晔进了他的铁厂。
说是铁厂其实就是个小作坊,高炉什么的就不要想了,二十来个半人来高的泥土炉子就是全部家当。
“叮、叮!”
嘈杂声中,齐三指着那些泥土炉子,得意非凡的说道:“圣人,这就是蒸矿炉,里面先用铁铸一口锅,再把木炭、铁矿石一层层的放在上面,开炉的时先放铁20斤、木炭20斤,其后再追加两次,达到60斤……。”
齐三越是滔滔不绝,李晔的眉头皱得就越紧,好容易等到对方住口时,他才问道:“一炉出铁多少?”
“圣人,一炉可以出铁18斤。”齐三得意洋洋的说道:“铁厂的炉工都是老把式,修炉窑、看炉色那都有十足的经验,产量自然也就远超别人。”
60斤矿出产18斤铁,看来矿石含铁量是在3成左右。
按照后世的标准,这是绝对的贫矿。
除非是经过细致的筛选,否则没有一点冶炼价值。
“一炉的成本是多少?”李晔不动声色的问道。
齐三笑嘻嘻的说道:“如果把人工也折算成成本,炼一炉铁需要28贯,如今铁一斤值钱2贯,小民还有8贯的收益。”
铁厂的出产李晔是知道的,就是那种海绵状的生铁,只要用力敲击就会碎裂。
这样的产品要是在千百年之后,不被骂出翔来才怪。
但对处于“钢铁饥饿”的大唐,却是不可或缺“粮食。”
“有没有办法降低成本?”李晔问道。
齐三摇了摇头说道:“圣人有所不知,米价风波之后,木炭的价格飞涨,如今一贯钱只能买炭20斤。烧一炉生铁需要木炭240余斤,需用钱12贯。加上铁矿石的3贯,原料价就达到15贯。此外,开一炉还要2贯钱,并安排匠人16员看护……。”
李晔又开始摇头了,虽然他知道如今的钢铁工业落后,可落后成这个样子,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你们不能把炉子加大一点吗?”
听到这句话,齐三心中一阵鄙夷,但对方好歹是皇帝,也由不得他发火。
“圣人,炉子大了木炭的用量也会加大,但是炉温会急剧降低,甚至都不能将那些渣滓炼化,最后只能变成碎末。”
“呼呼。”
就在李晔想说出自己的看法的时候,耳边响起了急促的气流声。
他好奇的看了一眼,才发现它是从旁边的一个竹管中冒出来的。
“呼呼!”
连接竹管的是一个羊皮做的气囊,在上下的挤压中,一团团空气被送入火炉里,俄而化为一阵阵的青烟。
李晔说道:“齐三,你既然知道加大炼炉会导致炉温下降,为什么不对进入炉膛空气加温?”
齐三愣了一下,他根本不知道李晔说的是什么。
“既然木炭昂贵,你们为何不用煤炭?”李晔不解的问道。
齐三哭笑不得的说道:“圣人,煤炭虽然便宜,但它含有火毒,熔炼的生铁更是不堪使用。如果昧着良心卖给铁匠,小民的铁厂明天就会他们砸掉。”
李晔笑道:“当然不是让你直接拿来用,一个方法是建造煤气发生炉,利用生成的一氧化碳熔炼金属。另一个就是将煤炭炼化成焦炭,这样就能去掉硫、焦油,从而让铁的品质更好。”
华夏在南宋时就已经炼焦了,但它最初的用途并不是冶炼,而是当做墓葬的防潮剂使用。
算算那也就是往后3百年的事,李晔把它往前提一下,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炼焦?”齐三觉得自己要晕了。
比起那个什么“没气”,这个好像更不靠谱。
但齐三并没有反驳的余地,因为皇帝已经把一些书本塞到他的手里。
“齐老板,这些朕都不收专利费,而且还会拨来3千两银子的费用。朕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将所有的过程全都记录在案,不得有一个字的隐瞒。”
齐三嘴里一阵发苦,他根本不想搞这些,可是又不敢说出口,好一阵才嚅嗫道:“小民领旨。”
李晔一摆手笑道:“钱明天就送来,齐老板你可要抓紧啊。”
第109章 大祸临头的齐三()
“某要大祸临头了。”
当着铁厂所有匠头的面,齐三是嚎啕大哭。
他做梦也想不到,才过了几天好日子,这倒霉事怎么就缠上来了。
“这可怎么办,如果违抗皇命,不止某要掉脑袋,诸位恐怕也要吃苦头啊!”
齐三的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皱紧眉头,他们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设计图。
一个匠头说道:“要不咱们试制一下,至少也给皇帝一个交代。”
齐三听了沮丧的说道:“要是不成功可怎么办啊!”
那个匠头又说道:“能怎么办,如果不成功就继续往下试呗!或许时间拖得久了,咱们还能捡一条命。”
齐三摇头道:“不能拖时间,某参加了好几次培训,工部的官员一直拿进度表的问题说事。这次咱们也必须制定出时间表,否则会惹麻烦的。”
匠头皱眉说道:“这可怎么办?”
齐三哭丧着脸道:“某自认没有对不起诸位的地方,这一次还望诸位能同舟共济,帮某渡过难关。”
听到这句话,屋子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好一阵子,刚才说话的匠头才闷闷道:“诸位,这次是皇帝下旨,跑不了齐厂长,但咱们也蹦不了。还是多动动脑筋,要如何把当前的关口渡过去。”
听他这么一说,有人说道:“都到这份上了,谁还敢三心二意,就说怎么办吧!”
齐三抹了抹眼泪说道:“圣上的设计图有三个意思,第一是将蒸矿炉加大,原来的泥土窑也不能用了,非得用高岭土、白善、河沙等等烧成耐火砖做炉芯才行。”
白善就是白垩,但“垩”并不是好字,工匠们也很忌讳,于是就叫它白善。
一个工匠听了说道:“老齐,这耐火砖皇庄工坊那边已经有了,某听人说烧制并不简单,要不找找皇庄工坊买一些,也省得浪费时间。”
齐三双眉一挑,道:“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对了,既然皇庄工坊能烧耐火砖,那就一定能修炉子。这个节骨眼上决不能吝啬,不管他们要多少钱,你都必须应承下来”
惊慌之后,齐三已经逐渐镇定,他略一思考就对手下做了安排。
几个接到任务的人立刻离开屋子,奔赴各自的目的地。
剩下的人都是些识文断字的技术人员,也是齐三最大的依仗。
“厂长,这个煤气发生炉的关键是蒸汽发生器。咱们先找铁管厂老廖订几个水箱,在修造炉窑的时候把它们埋进去,并用管子连接在一块。”
“这个方法好,根据物理的记载,只要把水箱的底部连通,那么它们的水位就是一样的,到时候再放一个浮标,咱们就知道何时加水。”
“这个水封套也不难解决,就是这个风机不好办,虽然有河流可以带动风扇,但是风量多大却没有数字,看来咱们得多做实验。”
七嘴八舌间,匠头们就把煤气发生炉的情况说了个大概。
“按照诸位的说法,这个煤气发生炉也没什么难的。”齐三心中一阵大喜。
一个匠头小声说道:“这确实没什么难的,只是这样的兽炭烟气真的有用吗?”
屋子里又是一阵沉默,好一阵子才有人接话道:“兽炭燃烧会放出毒气,如果不小心吸进去,轻则昏迷,重则丧命。用它来冶炼铁料,会不会也把火毒带进去。”
齐三一摆手说道:“这个不是咱们该考虑的,当务之急是把皇帝的差事办完。既然煤气炉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炼焦了。不过,这炼焦炉怎么和刚才煤气发生炉有几分相似啊!”
匠人们看了一眼,有人笑道:“那还不好办,只要稍微改一下这个炼焦炉就能当煤气炉用。齐厂长,要不咱们先修一个炉子试试。”
齐三看了,一咬牙说道:“这炼焦炉还要出焦,如果只建一座的话,就会出现空当。万一让那个来视察的大人物碰上,咱们浑身都是嘴也说不清。某看还是建两座好些,反正有皇帝的2千两银子担着。”
周围的匠人听了纷纷点头,他们又把目光集中在那个蒸矿炉上。
这和以往的炉窖都不相同,煤气喷出的位子居然在矿石头上,匠头们也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意义何在。
齐三看众人的表情不对,又说道:“皇帝就是个不会炼铁的,绝对是谁给他了这个馊主意,否则也不会赖到咱们身上。咱们这一次一定要尽人事,成不成功就听天命了。”
他话音未落,就听一个匠头说道:“老齐这话我可不敢苟同,你们再看看那个蒸矿炉。”
齐三疑惑的目光再次落在图纸上,当他看到工匠所指的位置时,竟然大大的吸了一口凉气。
“嘶!”
周围的人似乎也都犯了牙痛病,齐刷刷的发出吸气声。
“高炉?”有人发出低喝声,但他很快又失神的说道:“这么大,一次至少得容纳200斤矿石吧!”
齐三看了一眼,惊讶的说道:“至少五百斤,甚至还要更多。”
匠头们听了纷纷议论起来。
“五百多斤的矿石这得要多大的风,那些风机真能带得动?”
“我看悬得很呐!当年顾家也想搞大炉子,结果练了一个月也没把矿石炼化,搞得全家老小都没有面子。顾家大家也是知道的,隋朝的时候就开始炼铁了,连他们都在阴沟里翻船,咱们会不会重蹈覆辙?”
“是啊!木炭的力量就那么点,咱们用羊皮排使劲鼓风,也只是融化铁矿石的杂质,想要炼出生铁都做不到。非得取出来在木墩上,用木槌拍实才能做成铁锭出售。如果炉子大了,这火力恐怕会更糟糕吧!”
齐三这次并没有附和他人,摇头说道:“诸位看得可真不仔细,你们看这个加温室的作用是什么?”
顺着他的手指,所有的目光又集中在另一个地方。
果然,那条空气输送的管道,要经过一个燃烧室,如果不出意外,进到炉膛的空气应该是滚烫的。
“妙啊!如此一来炉温就不会被吹凉了,那不是大大的节省木炭。”有人惊讶的叫道。
“嘿嘿嘿。”齐三笑了起来,指着那个燃烧室说道:“咱们先把鼓风机造出来,配合这个燃烧室看看,能不能让那些小炉子炼铁的速度快一些。还有焦炭的炉子也赶紧建好,圣上话里话外都说焦炭的火力比木炭猛,咱们得试试猛到什么程度。”
匠头们相互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来,异口同声的说道:“对对,咱们得试验一下,不然仓促修筑高炉、平炉会出问题的。”
齐三点头道:“既然下了决心,大家的劲就往一处使。改小炉、修大炉都得办妥,某挑头修大炉,你……。”
好一阵子,他安排完具体工作,又大吼道:“成功了,某给你们在长安城买房,每家再给百贯。失败了,所有的罪过爷爷一个扛。”
周围的匠头对视了一眼,也吼道:“拼了!”
第110章 我只想炼一炉好铁()
五天。
十天。
半个月。
铁厂里的人越来越多,开头只是皇庄的工匠,后来连昭应大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