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进化模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昆虫进化模板-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终衡特地准备了一百多只蚕蛾——就是丝绸业常用的“蚕宝宝”的成虫,植入操控印记后放飞出去。

    每一块一平方公里的区域都由3只蚕蛾负责,它们不会离开自己负责的片区并会定期巡逻,一旦感应到不对劲就会按照印记中留下的信息放出特殊的信号。

    放出以后,临近的片区内的伙伴在感应到它们释放出的信息素后也会如法炮制,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如烽火台一般传递下去,直到传到大本营里处飞蛾那里。

    这几只蛾子被终衡养在一个特制的大箱子中,箱子中放了一个特制的警报器按钮,一旦这些飞蛾感到不对劲了就会集体向它撞击启动警报装置,然后只要终衡对一只蛾子开启一对一操控就能顺着信息素传递的方向找到倪端出现的源头。

    这张网同样可以玩“反套路”运用——在外面某些重要的地段终衡还布置了同样需要靠这张网络启动的陷阱。

    那是一个个特制的容器,构成警戒网络的飞蛾不巡查的时候也住在这里,一起同住的还有自爆虫,剧毒虫等魔改产物,以及准备好的能一次性供它们生活数月的食物补给。

    昆虫的触角是用于感知信息素用的,即便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飞蛾那般敏锐的能感知数十公里外的讯号的嗅觉,但近在咫尺的某些特殊信息素讯号还是不在话下的。

    平时飞蛾们出去巡视是轮流制的,至少有1只会留守,在收到来自总部的“攻击”讯号后,它会向其它虫子释放一种极具刺激性,意味着出击的讯号,届时入侵者将陷入终衡布下的死亡陷阱!

    就跟他在敢死队世界里靠自爆蜂不费吹灰之力就炸死了那些兵王,在这人迹罕至的丛林中,这些只能用无耻来形容的昆虫兵器会好好地让他们体会一下防不胜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看完了它的优点,再来看看这张网络的缺陷:

    虽然飞蛾短暂的寿命问题通过不死细胞解决了,但是它们在食物链中属于被捕食者。

    大鹏半岛物种丰富,又到处都是捕食它们的鸟类,爬行类,虫类天敌,哪怕有操控印记在它们会避开大部分,外面也投了供它们吃喝的补给,但这张网络的损耗仍然非常快,放出去几天根据传回来的信息终衡居然发现死了十几只。

    不过至少都在承受范围之内,反正蚕蛾繁殖快,终衡手上多得很,一个月一两百用来制造操控印记的花费在日入几万进化碎片的前提下也不多。

    两张网络,相辅相成,如果说它们初步构成了若是终衡死笨着升级恐怕要等到进阶后才能掌控的虫族网络,那么终衡做的第二件事便是通向那梦寐以求的虫族标志性的,由巨虫构成的虫潮的钥匙:

    建立培育那些巨型昆虫的养殖基地!




第211章:巨虫饲养日记

    带回来的虫子有大有小,小型的,甚至包括一条泰迪犬一般大的爬虫,现有的条件消化都绰绰有余,但是那些大型的就要从长计议了:

    重甲虫,彻甲虫,斧甲虫,炮甲虫这一系列虫子体型实在太大了,就这将山头隐藏起来的几百米直径的结界根本不够。

    另一方面,它们在常见的三种栖息类型(地栖,树栖,穴居)中又属于最麻烦的那类——需要挖掘洞穴的穴居型。

    想一下一只展开才十几厘米的捕鸟蛛,比如皇帝巴布这种穴居蜘蛛的挖出的洞穴就深达几十厘米到两三米不等,高两三米,展开足有近10米的重甲虫挖的洞得有多深?

    而且,它们在原世界生活的环境也主要在地势平坦的干燥地区,而大鹏半岛却是多山的地形,气候又是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也不合适。

    阁螳螂,女王蜂,虽然环境没问题,但一个要吃肉食量太大现在供不起,另一个是群居虫子地方不够,也暂时先在体内的虫库里放着。

    现在,由于半岛上的植被以雨林为主,和电甲虫生存的丛林环境倒有几分相近,它们本身又具有释放雷电的远程攻击能力和全速推进时接近飞机的速度,是性价比很高的战力,所以首当其冲地成了终衡的第一批重点培育目标。

    虫类养殖最大的风险便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略微的一点小小的差错,比如某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扩散,食谱搭配不均,出错导致的发育疾病,又或者环境把握方面出问题导致的自身病,比如养蜘蛛湿度过高导致的软脚病之类的,都会导致虫群大批死亡甚至团灭。

    这些虫子是“送”的而不是从商城里“兑”的,养死光了就彻底绝种了,所以终衡当然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只从虫库里放了三对电甲虫出来作为最初的一批实验品。

    现在的他,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现实世界是有科学定律存在的,而非意识世界那般天马行空,这些电甲虫也不是原装货而是赋予者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复制出来的仿制品,肯定不能生搬硬套,何况当初在虚拟的环境中虫子中都存在适应不了环境暴毙而亡的状况。

    终衡结合所学知识和养虫经验,又上网查阅了一大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怪物猎人背景同人,再时不时开一对一操控获取直接感受,且进且行地摸索出了一套养殖方法。

    饲料方面,和独角仙等犀金龟科的虫子一样,吃方面,终衡像以前养这类的虫子一样上网买原料自制了一种全新的甲虫果冻,由琼脂,红糖,麦麸,捣碎的新鲜竹干或甘蔗皮,各类蔬果糊糊,外加铁粉,铜屑,锌粉等金属,为了促进它们的外骨骼发育终衡还特地加了养乌龟蜥蜴等蛇类需要的用于促进鳞片发育的钙粉,蛋白粉,还有一些肉蛋碎屑等营养物。

    一套下来,成本不菲,特别是电甲虫那巨大的体型放在那,6只一开饭那食量都是以百公斤计的,平均下来每一天光是炸响提供的食物都要近千元。

    好在,别的地方成本没这么离谱。

    犀金龟科的虫子对环境要求不高,有个阴凉的地方,有根朽木趴着栖息,总体环境保持百分之70至90的湿度,配个干净的水源就好,这些对于这里的条件来说都不叫事:

    归来的那天晚上,重组物质构成这些虫子的大坑被终衡利用起来了,他摆脱方千里在上面修了个简陋的大棚遮荫,安上换气与控温装置,还利用博士留下的3d打印机造了个形状有些像一棵枯死的树,大约六七米高的供电甲虫攀爬栖息的架子在下头。

    水源方面是重点,毕竟电甲虫有一部分萤科的特性,非清澈水源地不能生存,如果长期引用污浊的硬水很有可能会由于外骨骼内碳酸钙堆积过多死于类似骨质增生的症结,但在这里也不叫事:

    终衡等人所在的山头当初是要拿来盖度假村的,打的广告之一就有“饮纯天然洁净泉水,享原生态健康生活”,在半山腰就有一口清澈的泉眼形成一条消息流向山下,也是驻扎在这里的他们的生活用水,无非从滤水器那里修多条通过来的水渠的功夫罢了。

    除了吃住外,终衡为了防止电甲虫们太久不运动导致能力退化,在操控印记里特地留下了每天定时出去绕着结界边缘前绕圈飞几圈的信息。

    解决了维持生存,接下来才是养殖业的关键难题:

    繁殖。

    难得倒不是传统养殖中最困难的配种问题,因为这问题和难适应,不开食等问题一样都是虫子的“思想有问题”,有终衡那凌驾于它们意志之上的操控印记压着基本不叫事,难的是交配过后的孵化环节。

    电甲虫据推测应该是完全变态昆虫,幼生状态时是一条像蛆一样的白色蠕虫,在土里或朽木中度过,需要像蝴蝶一样经历蛹期才能变为带有甲壳的成虫,所以卵也一般产在土里,母虫下蛋之后就不管了。

    那么,问题来了,孵化的温度,湿度,周边土壤的材质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这些全都是未知数,而且不像幼虫或者成虫时期,终衡还能用一对一操控获取虫子的感官确认它们的适应状况。

    这个环节很关键,单是温度方面稍稍有一两度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整窝卵变成坏蛋,而且交配后到产卵前更不知道有没有一个部分虫子具有的蛋疼环节——冬化。

    卵必须经过受精才能成功孵化,而一些虫子因为所处地域的气候特殊,交配季节后气温会下,它们已经在千万年的进化征程中适应了这种进程,在人工繁殖的时候也需要特地降低温度,否则这个受精过程就没办法完成,只会产下俗称“营养卵”的未受精卵。

    最典型的就是一种叫巴西黑丝绒的蜘蛛,它们性格温顺交配不难,但就是因为原产地高原的特殊气候导致需要冬化,人工条件下难以把握导致繁殖上卡死一堆人,国内至今鲜有人繁殖成功。

    终衡不知道这电甲虫的繁殖有没有这种蛋疼的需要,更不知道有没有某些更蛋疼的需要,比如定期要把卵电一电啥的,要是有那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完全抓瞎的他只有采取一种遍地撒网的笨办法了:

    预产期这段时间先顺其自然,等产卵后把卵筛出来,分组,放入铺好了特制垫材,温度湿度可调的特制爬虫孵化箱。

    大部分孵化箱的状态设置成与电甲虫最近似的犀金龟科的孵化条件,剩下的一小部分每三个为一组放进其它不同条件的孵化箱内,看到时候结果如何了。

    第一次一般都是攒经验,十有**要失败的,终衡也不抱太大希望:如果都出不来,那下一次繁殖的时候就要在预产期上做文章了;

    而如果只要有一只出来了,那基本就等于繁殖技术被攻克了,有他的超能力配合以后按这个方法走,像养鸡场孵化鸡蛋一样流水线批量生产电甲虫恐怕跟玩似的,基本等于正式开启虫族时代了。

    除了电甲虫,另一种虫子虽然现在没办法放出来但在终衡得计划里也加入了这第一批孵化实验当中:

    阁螳螂。

    其它的虫子送的都是对子,只有这种虫主系统很奇怪地只给了他三只,让终衡当初还好一阵纳闷:

    三只,先不说数量上能不能形成基因差距足够拉开使得物种传承下去的种群,单是这个数字都有问题——繁殖需要的是双数,难道这是一种有三种性别的生物?!

    后来通过一对一操控查看一番后,终衡才发现了真相——原来,这是一种孤雌生殖的生物。

    孤雌生殖和无性生殖,单性生殖是不一样的。

    无形生殖后代由分裂出去的体细胞发育而成,最典型的就是草履虫等原生动物靠分裂繁殖,或者一些植物,比如马铃薯的根茎切下后可以成长为新的个体;

    单性生殖则是一些雌雄同体的生物的生殖方式,比如蚯蚓,蛞蝓等,它们每一个个体都既长有雌性特征器官,也长有雄性特征器官,要繁衍下一代的时候也要交配,不过如果实在找不着“伴”的话可以自己和自己交配完成这个进程。

    而孤雌生殖后代也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但是卵细胞可以不经过授精过程,产出的后代既可以是雄蚁那样基因缺一半的单倍体,也可以是基因完整的多倍体。

    阁螳螂的繁殖方式终衡推测可能和地球上一种广泛流传于爬宠市场,叫做刚果红鳄背蝎的蝎子差不多,种群里基本只有雌性,雄性是极度稀少的变异个体,繁殖大都不经过交配,只要体内有卵,生出来就完成了。

    这倒也省了终衡的时间,因为电甲虫像犀金龟科的甲虫一样,交配后要过十几天到几十天不等后完成受精过程才能产卵,而这几只阁螳螂被制造出来后体内都有卵,终衡一个命令下去就拿到了它们的蛋。

    每一枚蛋都比鸵鸟蛋还大,直径在半米左右,只可惜数量不多,三只加起来才25颗卵——没办法,生物的体型一般与繁殖能力成反比,毕竟这只是一种特殊的虫子而非真正的靠孵化器无性繁殖,有资源就能无限制造的虫族。

    不过,在进阶虫族模版前,终衡想要成功走上打造真正的虫族基地的道路也不是不可能,这就需要第三件事给他打下的基础了:

    研究摸索基因融合模块和商城中兑换的激素!




第212章:摸索基因融合模块

    “终,终于成功了!”

    深夜,经历过一天的忙碌,结界笼罩下的基地中经过又一天的忙碌后,疲惫的收获蚁成员们几乎都熄灯了,唯有首领终衡所在的昆虫实验室中的灯依然亮着。

    实验台前,接过作为助手的小倩递过来的一杯咖啡一饮而尽,终衡兴奋地欢呼,布满血丝的双眼望向台上分别装着不同的奇怪虫子的5条试管。

    这些就是基因融合模块制造出来的第一批成功产物,为了打造它们终衡足足连续三天三夜没睡觉,而在桌角下的垃圾篓里却堆积着数百只歪瓜裂枣的虫子尸体,还有一堆揉成团的草稿废案。

    这些尸体大都怪异无比,好像一个劣质的p图手将不同的虫子肢体利用软件扣下来,再生硬地拼接在一起一样。

    列举几个其中的例子:六条腿都是螳螂那种可收缩的刀臂的棉蝗,嘴部变成了猎蝽的吸管;大颚变成了蜘蛛毒牙的蚂蚁,背后还有一双甲虫一样的鞘翅;还有尾部变成了蝎子的蜇针的蜻蜓……

    它们都是为了那五个成功品诞生而“牺牲”在前面的失败品兄弟,一部分是被改造后适应不了环境自己挂了的,一部分是单纯用来牺牲作探路石的,还有一部分是造出来后由于终衡不满意而惨遭杀身之祸……

    虫对虫的基因融合操作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打开属性面板,上面会出现一张张已经能够控制的虫子的三维扫描图,从外骨骼到肌肉,再到其中的脏器,任何细枝末节的结构都应有尽有。

    改造必须选定一种虫子作为母版,选定后在心底默念它的图像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后被选择的地方会放大,同时旁边会出现数张仿佛无数双螺旋阶梯相互重叠在一起的基因图谱,每一段列都配有文字的解说,比如这一段是控制翅膀长度的,那一段是控制外壳硬度的等等。

    这些图谱等于草稿纸,想要改造基因必须先在上面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可以选择删除,增加,修改,或者从另外一种虫子的图谱中扣一段过来契合在一起,融合多少自定。

    编译工作完成后,主界面上的三维扫描图会生成改造后的预览图像,如果确认没问题了就拿一只这样的虫子过来,确定实施改造后虫子会被一片白光所包裹,光周围会出现物质分解重组的迹象,待到光散去,迹象停止之时就完成了。

    基因融合的价格非常低廉,改一条性状才1基础进化碎片,但是所谓便宜没好货,被改造的虫子体内因为不像进化者体内有模板碎片这个除非自己作死选择拒绝,都会自动完美融合的保护机制,失败那是常有的事:

    基因改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次性改动得太多了虫子经常会承受不住而基因崩解,直接化为一滩肉泥;而且就算成功了出来的也经常是因为考虑欠妥而没法生存的次品。

    比如,第一个倒霉蛋就是那只六条腿全是螳螂的刀臂的棉蝗,这只终衡抱着玩玩的心态试的,把控制蝗虫腿部形状的基因换成了控制螳螂刀臂形状的,结果这在模拟图上看着还挺帅的家伙出来后的表现瞬间让人大跌眼镜:

    螳螂的刀臂平时都是如祈祷般蜷缩在胸前的,站立主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