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道教-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赐道经一藏。太宗七年春,去沁州(今山西沁源)主黄箓醮事。九月,达平阳(今山西临汾),命宋德方率众编纂《大元玄都宝藏》,志平为之请旨并筹措经费。同年,为尊显其祖师,又去陕西兴复佑德、云台二观,太平、宗圣、太一、华清四宫,以翼祖庭。〃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①太宗八年秋,奉旨试经云中,度千人为道士。返燕京途中,〃道经太行,山间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出井,历赵魏齐鲁,请命者皆谢遣,原野道路设香花,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积〃。②以上所记,难免有所夸大,但表明尹志平掌教时期,全真道的影响是很大的。姬志真《南昌观碑》云:〃长春真人应召之后,大阐门庭,室中之席不虚,户外之屦常满。及嗣教清和真人(指尹志平引者注)作大宗师,宠膺上命,簪裳接迹,宫观相望,虽遐方远裔,深山大泽,皆有其人。〃③太宗十年春,尹志平年届七十,将教事付李志常,而归隐于大房山之清和宫。定宗三年(1249)春,特旨赐〃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号,又赐金冠法服。宪宗元年(1251)春逝世。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赠〃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
他平生所作咏怀、遣兴、唱和、劝戒等诗词歌颂甚多,结为《葆光集》三卷。其弟子段志坚编辑《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四卷,为其平时与弟子讲道之言论。其中多勉励弟子忍让谦恭、苦己利人、行善远恶、积行累功之语。告诫弟子于教门兴盛之际,尤须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无所作为。他认为圣人设教,是为诱人为善,修道者唯有积行累功,克己济人,方能得道,勿以〃小善为无多益而不为,见小恶为无甚伤而不去。〃他勤于诲人,严于律己。一生不慕荣利,甘居淡泊,连当时人所共慕之掌教职位,亦持谦让态度。当邱处机居长春宫,四方请谒不绝之时,以〃我无功德〃,不敢享此供奉为辞,而退隐于僻处;当邱处机逝世,遗命其继任掌教时,则欲绝迹远遁,只因众人敦请,始勉从之;当掌教十一年后,又以年老为辞,请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隐居修炼。这在元代〃二教〃(指佛、道引者注)设官如有司〃,〃道官出入,驺从甚都,前诃后殿,行人辟易,视都刺史、郡太守无辨〃④之时,尤为难得。
注:
①②③《道藏》第19册743页,743页,第25册42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吴文正集》卷四十七:《抚州玄都观藏室记》

李志常 
李志常(1193~1256)为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浩然,其先洺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平)人,宋季徙居开州观城(今山东范县)。幼孤,养于伯父家。年十九,不从伯父为之议婚,负书曳杖作云水游。初隐东莱之牢山,复徙天柱山之仙人宫,宫之主者嘱其往从邱处机。元太祖十三年(1218),闻邱处机自登州(今山东牟平县)转居莱州(今山东掖县),乃束装往拜席下,赐号真常子。次年,邱处机应召西觐元太祖,被选为十八随行弟子之一。迨处机东返,随师居燕京长春宫。〃凡教门公事,必与闻之。〃①元太祖二十二年处机逝世,尹志平嗣教,委之为都道录兼领长春宫事。太宗元年(1229)七月,〃见上于乾楼辇。时方诏通经之士教太子,公进《易》《诗》《书》《道德》《孝经》,且具陈大义,上嘉之。冬十一月,得旨方还〃。②次年冬,〃有诬告处顺堂(邱处机埋骨处引者注)绘事有不应者,清和(指尹志平引者注)即日被执,众皆骇散,公(指李志常引者注)独请代之,曰:'清和,宗师也,职在传道,教门一切,我悉主之,罪则在我,他人无及焉'。使者高其节,特免扭械,锁之入狱〃。③不久,讼事息,乃还。 
太宗(窝阔台汗)时期(1229~1241),汗庭鲜有儒家士人,太宗知李志常博通儒学,遂命创建国子学,选汉族教师以教蒙古贵官子弟。时在太宗五年(1233)。志常承旨后,荐冯志亨(亦是邱处机弟子)佐其事。志亨乃于蒙古贵官子弟中选十八人为学员,课读《孝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书;其后又令添选汉人子弟习蒙古语言和骑射。当时京城残破,国子学即设于长春宫内。太宗曾为此事颁发过两通〃宣谕〃圣旨,后立碑于国子学内,称《宣谕夺罗等圣旨碑》《通谕夏学子弟员等圣旨碑》,④文中除具列蒙、汉学员名(蒙人十九,汉人二十八)外,即列有:宣授蒙必阇赤(意为书生)四牌子总教冯志亨,宣授金牌提举国子学事中书杨维中,御前宣议国子学事仙孔八合识(意为师傅)李志常。
说明蒙古贵族入主中原,亟须学习〃汉法〃以治汉地,全真道首领适逢其会,成为蒙古族学习〃汉法〃之师。这无疑是全真道获得统治者支持而取得很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志常也因此受到太宗的殊遇。
元太宗十年(1238)春,尹志平以年老荐李志常继任掌教,同年三月,奉朝命加封为〃玄门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四月赴阙,奏请扩建其祖师王重阳修真之所终南山灵虚观,得旨赐重阳宫号,命大为营建。海迷失后二年(1250),李志常及随邱处机赴西域的其余十七人,皆奉旨封大师。宪宗元年(1251),奉命遍祭岳渎。三年,受命作金箓大斋,并随路给散道士、女冠普度戒牒。五年,宪宗数次召见,咨以治国保民之术。问曰:〃朕欲天下百姓安生乐业,然与我同此心者,未见其人,何如?〃志常答称:〃自古圣君有爱民之心,则才德之士必应诚而至。因历举勋贤并用,可成国泰民安之效。〃⑤宪宗称是。
李志常掌教期间,不少士大夫因金亡之后流离失所,或沦为贱隶,或冻饿街头。李志常则〃委曲招延,饭于斋堂,日数十人。或者厌其烦,公(指李志常引者注)不恤也〃。⑥其中不少人因此去儒为道。此举深得士大夫们的称赞,王恽说:〃全真教倡于重阳王尊师,道行于邱仙翁(指邱处机
引者注),逮真常李公,体含妙用,动应玄机,通明中正,价重一时,可谓成全光大矣!〃⑦李志常掌教十八年,全真道仍方兴未艾。但到晚年,因佛道矛盾激化,宪宗五年爆发了关于《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之争,全真道在辩论中失败,被勒令焚毁道经,全真道遭到严重打击,其鼎盛局面从此结束;李志常在感到屈辱与愤懑中,于次年六月将教事付张志敬后去世。中统二年(1261),追赠〃真常上德宣教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封〃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
著作有《又玄集》二十卷,已佚。《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现存于《正统道藏》中。该书对研究我国西北和西亚史地以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注:
①②③⑤⑥皆见《道藏》第19册745~74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畿辅通志》卷一百三十九:《金石二》
⑦《秋涧集》卷三十九:《真常观记》

白玉蟾 
白玉蟾(1194~?)为南宋道士。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神霄散史。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少年即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幼举童子科,因〃任侠杀人,亡命之武夷〃。及长,游方外,师事陈楠,学内丹,并相从浪游各地。陈楠死后,又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天台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①嘉定十年(1217),收彭耜与留元长为弟子。次年宁宗降御香,建醮于洪州玉隆宫,玉蟾〃为国升座〃,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嘉定十五年四月,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伏阙上书,〃沮不得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此后隐居著述。其著作甚多,生前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行世。后由彭耜纂辑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又有谢显道等编《海琼白真人语录》、彭耜编《海琼问道集》等。另据俞琰《席上腐谈》称,张紫阳《金丹四百字》、石泰《还源篇》、薛式《复命篇》、陈楠《翠虚篇》等,皆为白玉蟾托名之作。
白玉蟾为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是内丹理论家。其内丹学说的中心为〃精、气、神〃说。据称:〃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为一块大无边。〃②他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其理论多融佛家与理学思想。他在《无极图说》中谓:〃道也,性与命而已。性无生也,命有生也。无物万物之始也,有者万物之母也。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不穷之谓易。易即道也。〃
此即纳儒家《易》学以阐丹法。又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前者指道教修命之术,后者指佛教养神之方,欲将佛教的养神之术纳入内丹修炼中。故人称其〃心通三教,学贯九流,多览佛书,研究禅学。〃③白玉蟾师承陈楠,兼行神霄雷法,人称〃能呼召雷雨,馘摄精魔〃。④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实行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
认为雷法符咒的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之内炼工夫高下而定,而内炼工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⑤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为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注:
①③《道藏辑要》娄集《海琼白真人全集》卷六:《跋修仙辩惑论·序》
②⑤《道藏》第4册783页,第33册13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玉隆正书白真人传》

雷时中 
雷时中(1221~1295)为元代天心派的重要传人。字可权,号默庵。其先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后家于湖广(今湖北)之武昌金牛镇,所居溪水,回环东西二桥,故又号双桥老人。幼习词赋,后通诗、经,三领乡荐,精心道学,专务性理。后绝念功名,专注道法。于金牛镇置坛祀事。据道教传说,在咸淳六年(1270)三月三日玄帝(玄武神)诞辰之日,他正具表焚香,朗诵《度人经》之际,忽有相貌异常之道人,自外而入,口称〃贫道有一阶道法,特来授汝。〃乃出袖中书一卷授之。道人去后,焚香启视,乃〃混元六天如意道法〃。随后,辛天君来告:〃前日授卿之文者,乃祖师路真君也。〃又称:〃吾奉昊天敕命,付卿开阐雷霆之教,普济众生〃。〃卿名在仙籍,七世为儒,三世行法,并无纤过,当大兴吾教〃。据称所谓路祖师乃晋时亲遇太上老君授此法之路大安,而非宋人路时中。教内传说之神话故事,意在借以宣扬雷时中之道法来自神仙所授,以扩大其影响。同时也反映出雷时中所传的天心道法,已与宋代不同:第一,不再祖述宋人饶洞天,而是以晋人路大安为祖师;第二,不称所传之法为〃天心正法〃,而称〃混元六天如意道法〃,且要〃开阐雷霆之教〃;第三,专以《度人经》为主。可见雷时中编造上述神话,是意欲独树一帜,别开门户。 
果然,此举影响甚大,〃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他亦遵行以《度人经》为主之宗旨,〃每化导世人及开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诵经,各获果报。且尝论《度人经》旨,以开后学〃。并且博采儒释二家,〃贯彻混融归于一致〃。据称,经此努力后,传有〃弟子数千人,分东南、西蜀二派。首度卢、李二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乎四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可见雷时中是宋末元初天心派的重要传人。著有《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等。
注:
本篇引文均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雷默庵传》

黄舜申 
黄舜申(1224~?)为宋末元初清微派主要传人。俗名应炎,字晦伯,舜申为其法名。福建建宁人。出身闽中世家,少通经史百家之学。年十六,侍父于广西幕府,遇官于广西的清微派一代宗师南毕道,授以清微雷法。南宋宝皊(1253~1258)中出任检阅,以清微雷法名世。理宗召见,御书〃雷渊真人〃四字赐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应诏赴阙,奏对明敏。未几,乞请还山,制授〃雷渊广福普化真人〃。弟子甚众。分南、北两支传播清微雷法。一支以福建建宁为中心,由其弟子熊道辉传彭汝励,再传曾贵宽,再传赵宜真,传行于南。一支以湖北武当山为中心,传行于北,由其弟子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传张守清,再传张悌、彭通微等。这一支实为全真道士兼行清微法者。
黄舜申既是宋末元初清微雷法的主要传人,又是清微雷法之集大成者和理论大师。陈采《清微仙谱》序云:黄舜申〃覃思著述,阐扬宗旨,而其书始大备。〃张宇初《道门十规》也说:〃清微自魏(华存)、祖(舒)二师而下,则有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黄(舜申)诸师,传衍犹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师(舜申)所衍。〃
《正统道藏》中所存的清微雷法著作,如《清微天降大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枢奏告仪》等,盖皆出于黄舜申及其门人之手。其基本理论是主张天人合一,内炼与外法相结合,而以内炼为主。认为诚于中,方能感于天;修于内,方能发于外。只有精于内炼,才能此感彼应,才能呼召风雷,役使神明。故主张修习法术以修炼精、气、神为基础,《清微丹法》即是专谈内炼之书。

莫月鼎 
莫月鼎为元代神霄派主要传人。关于他之名、字、籍贯和生卒年,诸书记载不一。盖名起炎、月鼎为其字或号。其籍贯,或谓吴兴,或谓归安,或谓苕溪,或谓霅溪,霅川,皆指吴兴,即今之浙江湖州市。或谓山阴人,钱塘人,盖误。生卒年,众说纷纭,莫可考定,大约生于南宋宝庆(1225~1227)间,卒于元世祖至元(1264~1294)末。出身官宦之家,幼习科举,三试不利,乃弃家为道士。初入四川青城山丈人观,从徐无极受五雷法。又闻南丰(今属江西)邹铁壁(或作笔)得王文卿斩勘雷书,秘不传,乃委身童隶事之,终获受其《九天雷晶隐书》,尽得其术。因此名重当时。南宋宝皊六年(1258),浙河东大旱,其时马廷鸾方守绍兴,迎致月鼎建坛祷之。据称雨立至。理宗闻之,赐诗一章,谓其为神仙云。由是道价益隆,求学者甚众。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遣御史中丞崔彧求异人于江南,得之,遂见帝于滦京内殿。据道书记载,召雷唤雨,莫不立验。帝大悦而厚加赏赐,月鼎不受。寻有旨令掌道教事,则以老耄辞。遂给驿南旋。自是踵门求授道者日众。
元鼎尝避世佯狂,日以醉酒遣怀,放浪江湖间。其接门人,多致叱斥,试其诚怠之心而进止之。有疾患求治者,或书符与之,或嘘气授之,〃无不立验〃,人常称之为〃莫真官〃。莫月鼎所得王文卿秘籍,一遵其师邹铁壁之嘱,不轻易授人,弟子虽多,据称得其真传者,仅王继华与潘无涯二人。
王继华授张善渊,善渊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此外,又有金善信、王惟一传莫月鼎之学。王惟一曾作《明道篇》阐发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