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经不能与圣经同等看待,但仍是有教益的读物。
……次经可作为生活典范和行为指南。“可以说,《次经》在新教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
联系到《次经》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其中对犹太民族斗争历程的史诗性描写,对信仰和心灵生活的严格规范,以及在传说故事中寓含的深远教义,就不难理解各种教派对此书的不同态度了。除此之外,《次经》的内容既与新教《圣经》相区别,又形成重要的补充。因为
…… 593
后记195
《次经》中的文字似乎更多出自民间而非圣哲之手。
其内容更为接近现实生活,由此在观念上也更为通俗化,《圣经》所未载者,《次经》载之,《圣经》所未主张者,《次经》主张之,一雅一俗,相得益彰。
若以历史的观点来看,这部出自二千年前犹太先民之手的宗教经卷则不仅因汇聚了宝贵的历史生活资料而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而且在思想方面又因内容的广泛而具有宗教、哲学、伦理、道德、法律、政治乃至文学上的认识价值,更何况它的观念内涵上承远古、下启中世,它在民族学和信仰史上的普遍意义更是越出了犹太一族的范畴,因而我们也似可断言,它在教俗两界至少是“有教益的读物”。
如果我们把这本书放到应有层次上来认识,也许还应同意,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翼在其特定的发展阶段上是不能不依赖宗教信仰及其经典的,这一点只要看看人类走过的历程,看看各种宗教信仰维持人类精神生活有多么久远,便自可明白。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的自由程度的提高,比之古代,人类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已日益接近合理,笔者深信,随着人类内部深刻对立的消灭和共同的高尚追求的弘扬,人类必将在不懈的努力之下逐步实现人同上帝,或人同自己定下的神圣约言,步入一个宗教与俗世的界线消失于其中的崭新地平线。
但,即使到那时,伟大的宗教经典仍将受到人们的珍视,也许由于时代之久远,沧桑之巨变,人们还会对它们感到更加亲切而宝贵。
此次翻译工作诚属集体劳动,除了责任编辑邢爱光先生不辞劳苦的筹划奔走之外,东北师范大学的几位同仁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张扬译有多篇,朱晨译有一篇,易丽萍参与了大量校对工作,没有他们的协助,本书也难以如期付梓,故在此略表谢忱。除此之外,译者尚祈广大读者就文中不妥之处提出批评指教。
赵沛林195年9月
。 … 。………【gzbysh】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