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身子竟然这么虚。那日不过是多留了她一会,结果就弄得一发不可收拾,今日还在床上躺着静养呢。”
范氏低垂着眼睑站在那,心中却在思量王妃这话是什么意思?
虽然她知道,在大梁朝,不少人在媳妇一进门后,就让儿媳妇帮着掌家。
可自从她嫁到晋王府后,却发现她的婆婆晋王妃习惯万事都过问,并不是那么愿意放权的一个人。
前后不过才半年的时间,这王妃的态度怎么就变得完全不一样,并且开始倚老卖老起来?
如果说这其中有了什么变数,那便是住在东跨院里的世子和世子夫人。
她这几日称病不出,可也了解到这府中的人好似已经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王妃当年留在府中的老人,自王妃回府后,一个个欢欣鼓舞。
而另一派则是新投靠于东跨院的人。
她们好似也听从王妃的指派,可到底还是唯竹苑马首是瞻。
王妃的意思,是想让自己站出来挑大梁?
若是在平常,范氏倒觉得没有什么。
可现在,她却觉得这个时候站出来绝不会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抑制不住的轻咳声又从她的喉咙溢出,只见晋王妃的眉头又微微的皱了起来。
“母亲希望我做什么?”范氏虽然心中已经猜到了一二,可还是出声问道。
晋王妃见自己说了这么多,这个范氏却还在与自己装傻充愣,不免就有些气结,脸色也冷了下来:“我想让你和贞娘两个把这府里的事情都管起来,贞娘虽是个能干的,却也还是个未出阁的年轻女子,有时候不能服众,你们姑嫂两个一起,有什么事也好有个商量的人,至于遇到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事,再来问我也好。”
站在范氏身后的红纹一听,心中就暗喜起来。
王妃这是想让二奶奶管家啊!
只要掌管了府中的中馈,这府中还会有谁敢对她们不敬的?
正在她觉得满心兴奋的时候,却听得范氏婉拒道:“本也该为母亲分担一二,可是现在的我,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说完,范氏又开始咳了起来。
第311章闲聊
见自己每每说到重要的地方这范氏就会狂咳不已,晋王妃也就心生不喜,眉头也再一次的皱了起来。
“我看这程子修根本就是沽名钓誉嘛!”晋王妃满心不悦的说道,“之前不说只是偶感风寒受了凉么?怎么连这样的小毛病都治不好?”
接着,她便跟身边的蜀葵说道:“去,拿我的牌子去请太医院的田院使来,好好的人都要被这病给拖坏了!”
范氏听了,自然推脱着:“母亲,真不比这么麻烦了,那程太医也和我说了,我这病是来势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需要慢慢的养着,急不得的。”
晋王妃听得她这么一说,不喜道:“他这就是应付你呢!不过是受了凉,怎么就如山倒?如抽丝了?我看你还是早日换个医生才是正经。”
“既然你现在身子确实是不适,之前我和你说的那些,就暂且搁置吧,”晋王妃想了想,觉得范氏现在这个样子,确实也不是能站出来与自己分担一二的时候,“赶紧养好了病,我可还指着你呢!”
说着,她在范氏的手上拍了拍,也就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了。
见着晋王妃离开,红纹满兴奋之色地凑到范氏的耳边道:“二奶奶,刚才王妃是想让您管家么?不如您就趁此机会把病‘养’好……”
不待红纹将话说完,范氏却冷冷的看向了她,吓得红纹赶紧噤了声。
“你忘了之前我怎么跟你说的了么?”范氏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冷冷的看着红纹道,“想要在这个府里安安稳稳的,就千万不要乱出头。”
从来没见过二奶奶这副模样的红纹心中虽是一惊,但还是不免担心的说道:“可是二奶奶您的病若是久治不愈,王妃会不会将您打发到家庙里去?”
她以前跟着二奶奶在范家时,可不止一次的见过当家的范夫人命人将那些病得奄奄一息的人往外抬。
“那倒还不会。”范氏却是笑道,“不管怎么说,我总是晋王府明媒正娶进来的,就算有什么,也只会将我禁锢在这院子里,哪也不让我去而已。”
“啊?那样的话,您不就是被软禁了么?”红纹惊愕的说道。
“这件事,我自有打算,你不必再多说了。”范氏却是对着红纹摇头,催促着她去为自己端上早膳来。
昨日的雪下了一整夜都未停,外面早已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天地。
面对这一番雪景,萧睿暄便使人在芷香居的廊檐下支起了一口大铁锅,铁锅里放着烧得通红的银霜炭。
他们一群人谈笑着围坐在铁锅边,身旁的炭泥小炉上正温着用来御寒的白酒。
一时酒香四溢。
穿着一身读书人衣袍的靳先生却是满脸忧色的坐在那,看着天上洋洋洒洒飘下来的鹅毛白雪直叹气:“今年的雪来势汹汹,怕是又会压垮不少田间屋舍。”
“如果真是这样,那今年进京乞讨的流民怕也不会比去年少吧?”说话的是坐在靳先生身旁的财叔,他也悠悠的叹道。
其实这两年田里的收成还是不错的,只是朝廷的赋税越来越重,若不是免于缴税的官身,每年田里出产的那些收成,还真的不够普通的农户上交朝廷的。
程子修却是一脸闲散的靠坐在椅靠上,双手拢在宽大的衣袍中闻着幽幽的酒香叹道:“有酒却无肉!此刻若是能坐在火边烤上一大盆獐子肉,那才能叫惬意!”
“这个点?”靳先生有些质疑的看天,“一大清早的吃得太油腻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程子修却是白了他一眼,“吃出好歹来,我负责。”
萧睿暄就笑着让临渊去竹苑的小厨房搬东西:“我听闻他们昨日叫人采买了不少好鹿肉,不如去切些来!”
昨日为了给晋王妃添堵,萧睿暄特意叫人提前两天将市面上的新鲜好鹿肉都搜刮了一空,晋王妃的人后来也不知是在哪里买的鹿肉,肉都腐了,也搬进了府里。
得了令的临渊如一溜烟似的跑了。
程子修就趁机靠了过来,侧躺在萧睿暄的身边道:“他们今年又准备搭棚施粥了,有人让我来问问,是不是还像往年一样给你们晋王府在城门边留块地?”
往年遇到这样的大雪天气,便会有人组织京城里的公卿之家在城门外设下粥棚,以接济那些入京乞讨却被拦在城外的难民们。
晋王府没有当家主事的女主人,这件事就由负责内外宅事务的财叔统管了。
可今年不一样,不但萧睿暄娶了妻,就连久居西北的晋王妃都回了府,于情于理,此时都轮不到财叔再出面了,所以程子修就直接问起萧睿暄来。
萧睿暄听闻后,却是冷笑道:“既然王妃回了府,我断然没有强出头的必要,先让她去折腾吧。”
竟然是一副不想多言的样子。
程子修也就收了声,没再多问,而是躺在那开始抱怨起临渊来。
不料那临渊回来时,不但背回了一腿鹿肉,还带回来一个人。
“夜鹰!”眼尖的萧睿暄率先就站了起来,笑着迎了上去,“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夜鹰还如往常一样一身黑衣,当他走到萧睿暄的身前时,一个箭步单膝跪下,然后抱拳道:“属下幸不辱命!”
萧睿暄也就笑着点头让他起来,和他们一起围坐在铁锅边说起燕山大营的事来。
这燕山大营的都指挥使梁垣也是无影阁的人,这些年萧睿暄借着燕山大营的番号,悄悄的在那边豢养了一批私兵。
梁垣为了不让人知道自己麾下到底有多少人马,以练兵之名将营地里的各旗呼来调去的,这么些年倒也没有穿帮。
半个月前,通州那边穿来消息,亚伦新制了一批火枪,萧睿暄也就派了夜鹰带人去将这一批火枪悄悄的押送到离京城六十里地的燕山大营。
“火枪这种东西真是太神奇了!”坐在了萧睿暄身边的夜鹰也就感叹道,“一个任何没有武学功底的人,竟然能用一粒小丸大小的弹药直接击破对手的胸膛而取人性命,这种东西若是将来真能人手一支,那我们的人马简直就是所向披靡。”
第312章 端倪
人手装备一支火枪,萧睿暄不是没有想过。
“如果人手一支的话,那么亚伦继续呆在通州就有些不合适了。”他就将自己之前的顾虑给说了出来,“制火枪需要大量的铁矿,这一进一出的,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靳先生,您说呢?”
说着萧睿暄就隔着火盆看向了一身书卷气的靳先生。
这位靳先生是他师傅几年前离开时,特意留给他的军师,懂得天文地理与玄学,外号“神算子”。
上一世,萧睿暄对他的那点本事并不以为然,然而在他重生之后,却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敬若上宾。
因为这位靳先生通过夜观星象和卦象,算得大梁朝在接下来的十年之内必有大乱!
上一世,他对此是嗤之以鼻的。
因为大梁朝在建武帝的统治下也还算是歌舞升平,而太子萧睿昭也是个兢兢业业的人,绝不可能成为一代亡国之君。
可上一世的经历却告诉萧睿暄,他算漏了天下人的野心。
“不如让亚伦搬到关外去吧。”此时的靳先生垂着眼,深思熟虑地捋着自己下巴上的山羊胡道,“那边要人有人,要矿有矿,而且还有人驻守着,怎么都比偷偷摸摸的藏在通州强。”
萧睿暄表示赞同的点了点头,也就着财叔去跑一趟通州,让他安排亚伦早日搬到关外去。
几人正在说话间,临渊却已将鹿肉用长竹签串好成串,交到了众人的手上,然后又往铁锅内添了不少的银霜炭,将火烧得旺旺的。
大家也就举着肉串坐在火边烤了起来。
这时,只见穿着药童衣饰的青蒿面有难色的赶了过来,并且凑到了程子修的耳边轻语了一阵。
本还一脸玩世不恭的程子修突然脸色一变,正色道:“田院使?他怎么会过来?”
“这种事我怎好骗您,”青蒿急道,“您要是不信,就随着我去药房看看就知道了。”
程子修一听,赶紧起身往药房里赶去,而刚才听到了只言片语的萧睿暄也跟在他的身后去了药房。
药房和芷香居之间只隔了一个不大的小花圃,穿过被白雪覆盖的花圃小径,远远的便能闻得一股浓稠的中药香。
只见一个绯色的身影正站在厅堂中,随手拿起手边的药材闻闻看看。
来人正是太医院的田院使,而在他身畔做陪的却是晋王妃,而晋王妃的身旁还跟着脸上没有什么血色的范氏。
田院使一见这摆满屋子的屉柜,不免就有些羡慕的说道:“真没想到这晋王府的药房竟不输太医院,还真真叫我开了眼界!”
晋王妃在一旁笑道:“这也是皇上的恩典。”
然而田院使在扫了眼堆放在屋角的药材时,却是但笑不语。
这药房里的药材虽多,但让他觉得奇怪的是,太医院的人都知道晋王世子是久病体虚,可这满屋子都是用做金疮外用药的三七、血竭、没药又是怎么回事?
程子修远远的见着田院使在屋内瞧这查那的,心中便暗道不好。
这间药房当初虽然是以给萧睿暄治病的名义建起来的,但其实这里却是一间制药坊,多数时间都在熬制一些便于战士们随身携带的金疮药膏,以便在战场和训练场上有不时之需。
好巧不巧昨日刚到了一批药材,想必是管库房的秦叔还没来得急将这些药材清点入库,所以这才堆放得满屋子都是。
这些药在外行看来也许不觉得什么,可这些药材堆放在田院使的面前,就难免会发现端倪。
程子修也就快步上前,拱手道:“田院使,今日怎么会有空过来?”
“程太医?你怎么也会在这?”田院使显然没想到会在此处遇到程子修。
程子修给出的答案倒也冠冕堂皇:“皇上命我制药,我想了想普天之下除了皇上的御药房,就只有晋王世子的药房药材齐备了,这御药房在宫中,进出多有不便,因此我就特意和晋王世子借了这药房制药。”
程子修不提此事还好,一提这事,田院使就浑身的不舒服。
那日皇上特意将整个太医院的人叫到了仪清殿为程子修做脸,他到现在还憋着气呢。
因此他也就不阴不阳的说道:“程太医妙手回春,连世子爷的疑难杂症都治好了,怎么就治不好一个风寒咳嗽呢?”
程子修听得眉头一皱。
谁说他治不好风寒咳嗽了?
一直陪站在晋王妃身后的范氏却是听得脸色一白。
程子修只在她昏倒的那一次开过一张方子,虽然有交代让她隔日去药房换单子,可她却自作主张的没有去,而且还把之前的方子停了药。
可以说,她就是故意这样拖着病情,直到身体自然痊愈。
眼见着自己之前用来搪塞晋王妃的小伎俩暴露,脸色苍白的范氏也就身形一摇,差点就要摔倒。
程子修一瞧,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最近他只给范氏瞧过风寒,而且那一次也只能被称之为救急而已,要是搁平常,这样的病患他根本不会出手。
一想到田院使故意来找自己的茬,程子修的心里就已经开始极度不爽,可当他见到那范氏投过来的哀求目光时,他就心下灵机一动。
这个田院使不就是想让自己当众落面子么?
不如自己就利用这范氏的病症,反将他一军好了。
心中打定主意的程子修也就冷笑道:“风寒?田院使不会说的是这位范奶吧?”
“这位奶的症状虽然与风寒极为相似,却并不是风寒,而是寒极症!”程子修的脸上就出现了不屑的神色,嘴里也开始胡诌起来,“不过一般见识浅薄的人也不会知道寒极症这种极其少见的病症。”
一句话,就将田院使那已经到了嘴边的问话给憋了回去。
如果他这个时候问什么是寒极症,岂不是就是证实了自己是个见识浅薄的人?
见到田院使的脸上出现了尴尬的神色后,程子修在心中暗笑,面上却还是一本正经的说道:“如果误将寒极症当成风寒而治的话,短时间内会出现治愈的效果,但实际上却是将寒症往病人的膏肓里赶,如果不及时的帮病人将寒症拔除的话,病人将来极有可能会因此中风在床!”
第313章胡诌
程子修这边本就是信口胡诌,当然也就不怕把话说得更吓人一些。
已经年近五十的田院使却是听得脸色铁青。
今日他测得范氏的脉象浮紧,观其眼下有青紫,明明就是风寒的症状,而这程子修却偏偏说这是寒极症?
本着好奇,他是想再多问一句,可碍于颜面,又让他开不得这个口。
不料程子修却是继续说道:“想必田院使定是测到了浮紧的脉象,可是这位范二奶奶的脉象除了浮紧还略带迟滞,不知道田院使有没有留心?”
田院使听得心中一咯噔。
程子修说的这些,他之前还真没有留心过。
如果程子修说的是真,那他很可能就给人开错了方子。
这瞧错病是小,开错方子吃坏了人是大!
田院使也就有些神情紧张的对范氏招手道:“你过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