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已经能走路了。
真正的五世同堂。
一家子足有五六十个人。
林师叔一家,三个儿子,除了在新疆坐镇的林德双没来,两个儿子,五个孙子孙女都来了。
每个人都尽量的在笑。
可是!
到了第六天早上。
林老爷子还是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几天来,王恒潇对这位师叔的感受就是爽朗,大气,霸气。对他也很是喜爱,经常摸着他的脑袋说着一些话。
这一天!
中南海来车将林师叔的遗体运到了中南海,随后葬在八宝山。
葬礼很是热闹。
王恒潇和陈晓玲穿着麻衣,和李学兵等人站在一起,对着来见礼的宾客行礼。
来人非常的多,足足七天,没停过。
开始都是一些穿着军装的老人家,据说几大军区的司令都专门派人来了。陆续的来了共和国的高层,到了第七天,王恒潇见到了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那几个面孔。
灵堂里站满了人,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家慢慢的走了进来,这个老人家,一手主导了近十几年的国家政策。
“首长好!”
老人家出现,李师傅父子三人,和林德武,林德全,以及张毅城一家子,都行了正规的军礼。
这就是那位被西方媒体称作是东方巨人的老人家,姓邓,说起来也是四川人。
邓老挥挥手,身边跟随的都是中南海的主导人物,国家领导人,俱都是面色沉重。
“老李,老张,我们都是老熟人了,不用来这么多规矩。”
邓老很随和的说了一句,来到灵堂前,很恭敬地行了礼,道:“老林就这么去了,他为我们国家做的,外人不知道,可是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他为我们国家奋斗了一生,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永不停息,最勇敢的战士。”
邓老是有感而发,当年,在战争年代,林老爷子还保护过他,几次救过他的命。十几年前的动乱年代,也是林老爷子和李老爷子几位老人家护送他离开和回归。
动乱年代刚刚结束,各地一片萧条,几乎重现了半个世纪前军阀割据的局面。
是李老爷子,林老爷子,以及张毅城老爷子,还有其他的几位军中的老人家一起发力,将局面稳定下来,各地采取了诸多的雷霆手段。
许多内幕,只有邓老和几个当事人知道。即使跟随在邓老身边的几个权力接替者,都不清楚。
第两百六十五章 难过的暑假
王恒潇在北京呆了半个月的时间。
许多事情的发生和过去,王恒潇都只是一个旁观者。
见到了许多前世想象不到的人,可很少有人对他有过关注。
半个月后!
李师傅带着王恒潇和陈晓玲,以及李家的几个后辈再次在八宝山祭奠了林师叔。
在林师叔的墓前,李师傅烧了一个证件。
王恒潇眼睛犀利,看的清楚。
那是一个身份证,上面写着李贡全,出生于一九四六年,家住四川省等等的信息。
“老林,这是我当年回老家的时候,你给我办的身份证,现在老子不用他了,我还是用李建生这个名字吧,我也不走了,就留在京城,你放心,你去了,还有我在,还有老张在,就算我和老张都走了,还有我们的徒弟在,徒子徒孙……”
李师傅老泪纵横。
王恒潇恍然,去年在老家,他听外公说李师傅叫李贡全,随后听说叫李健生,没敢对师傅问起,此时明白过来。
老人家十几年前回老家安享晚年,却是隐瞒了身份,利用职权办理了另一个身份证。
见证了师傅的举动,也见证了师傅的决心,坐镇国安等特权部门,或许这也是前几天邓老单独见他的目的。
王恒潇知道,再过几年,邓老也会离开世间,甚至来不及看到香港回归的时刻。
可是,自己的师傅呢?
随后,李师傅知道王恒潇要回家了。
安排了军区飞机,专门送王恒潇回去,首先会到四川,将陈晓玲送回家,随后再把王恒潇送回新疆。
……回去的时候,只有王恒潇和陈晓玲两个小孩子坐飞机回去。
这一趟京城之旅。
对王恒潇的触动非常的大,老人家们的话和表情历历在目,葬礼上的情形也清晰可见。
当日,来了几位不是很友好的老一辈,尔明功就跟随其后。
想到尔明功,王恒潇动了动肩膀,此时能面前动弹了,不过还不能太用力。自己和尔家,似乎是结下了不小的仇恨了,说是死仇也不为过。
新疆的尔明泰或许不会那么老实了。
见到王恒潇沉默不语,陈晓玲也不说话,抓着王恒潇的手,小脑袋靠在王恒潇的肩膀上。
……在成都军区下飞机,随后直接坐上军区专门派的车送两个小家伙回老家,经过一天的车程,到了外公外婆家所在是山区。
专门开车护送两人的还是上次开车的上校。
翻过两座山,王恒潇拉着陈晓玲在山路上低声的说着话,小丫头时不时咯咯直笑,离开家半个多月,小丫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已经在山路上能碰到一些熟人了,显得很亲切。
来到外公家。
时间是晌午,外公刚刚砍了竹子回来准备编背篼,外婆在做午饭,几只老母鸡在屋前自己寻找食物,时不时咯咯叫两声。
王恒潇和陈晓玲的突然出现,让外公一下愣住了,随即就是巨大的惊喜,急忙上前来接住两人手里的几个包袱,不住地说道:“来了也不说一声,你们两个娃儿家,路上多不好走,我好去接你们,撇娃儿,你师傅怎么不来一起吃饭?”
王恒潇此时身心疲惫,这里虽然不是自己的家,可是却也差不多,听着外公的絮絮叨叨,道:“师傅去北京,说不回来咯。”
外公楞了一下,随即没有意外的表情,道:“老李也该去大城市享福了,老早就听人家说他屋里娃儿有出息。”
陈晓玲跑去厨房帮外婆做饭。
王恒潇去陈家湾喊陈妈妈过来一起吃饭,算是一家人的团圆饭了。
因为,明后天,王恒潇就要回新疆了。
丈母娘见女婿,自然开心,摸着王恒潇的脑袋,问了不少的问题,关于新疆那边家里的事情,还有他的学习的事情,然后说起自己的女儿陈晓玲。
看到两个小家伙很合得来,甚至可以说是腻的很,不论是陈妈妈,还是外公外婆两位老人家都是很开心的。仿佛了却了一生中的大事情。
王恒潇就在这里住了三天时间,分别在外婆家住了一天,在陈晓玲家里住了两天,算是两边都尽了孝道。
随后就独自一人离开!
那位开车的上校就在公社等着他。
陈晓玲一路将他送出两座山头,才独自一个人舍不得的回去,约定等几年再回来看她。
王恒潇来到公社,那位上校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比开始说的时间多了一天。
再次车马劳顿的来到成都,然后坐上飞机去新疆乌鲁木齐。
在乌鲁木齐见到了林德双。
林德双穿着黑衣,胸前戴着一朵白花,他没能去北京参加父亲的葬礼,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可是他不能离开。
新疆此时也处于一个过渡时期,随时可能都会发生事情,他作为西局的局长,必须尽量的不离开这里。
林德双三兄弟,只有他没有成家,这也是林老爷子临走之际的一个遗憾。
人说,人生三大事,结婚,生子,娶儿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子不娶媳妇,就等于是无后。
在乌鲁木齐,林德双拉着王恒潇说了很多。
“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练功不好就不能吃饭。”
“他老说,我是他的儿子,没出息就是丢脸。”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去唱歌,去文工团。”
……唠唠叨叨,林德双喝着酒。
王恒潇当一个称职的听众,一边听,一边吃,不时的给林德双倒酒。
“林师兄,师叔只是希望你能继承他的路。”
王恒潇低声的安慰着。
林德双却是趴在桌子上呼呼的睡去了。
……在乌鲁木齐,王恒潇没呆几天就回了家。
离家一个多月,除了林德双时不时的给家里带个信,自己几乎是音信全无,父母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不过,还好的是父母对林德双很信任,说是王恒潇去参加一个竞赛,就快回来了,父母也都信了。
经过前一阵子的事情。
王恒潇父母对其更加的看重,也更加的担心,因为缺乏了一些安全感,担心儿子会出什么意外。
王大国此时是队长,赵大伯是村支书,算起来都是干部了。
可是实际上,农村里的这样的干部就是平时管一些琐事的。没有多少的实权,谁家里有困难,记下来上报上去,那里有什么公共设施上的需要,也上报上去。而能不能得到回信,都很难说。
王恒潇的回归,让家里人都很开心,妹妹围着王恒潇蹦跳着,喊着要糖吃。
唐鹏和庞东两兄弟也跑过来看热闹,约好等几天一起出去玩儿,三个小子都晒的黑黑的。新疆农村孩子的暑假可不好过,八成都是在炎炎烈日下度过的,一个暑假晒的漆黑是很正常的。
新疆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寒假,因为寒假光玩儿,没事情做。
不过,小孩子,就是好动,你让他们停下来,那才是难为他们了。
唐鹏和庞东,庞兵两兄弟就是,几乎整天没闲下来的时候,不是一起打拳,就是四处疯跑。大多数时间是帮家里干农活。
王恒潇家里的一大片棉花长势也算凑活,这个年代的农作物还没有十几年后那样的高产,一亩地棉花产个两百公斤就是惊喜了,一般都是一百五十左右。
新房子也在做最后的修葺了,最多再过一星期左右就可以搬家进去住了。
王恒潇回家的第三天,从县里来了一辆警车,是于文成来了,带着一些烟酒和一只鸡。上次的事情,于文成直接从乡派出所的所长一跃成为县公安局的副局长,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于文成本身才从警校毕业不到两年,今年还不到二十岁,这样的公安局长在全县都是很有名的。
不过,那次是事件似乎更加的有名。
几个名字都传遍了整个硕兴县的几个乡镇。
王恒潇,王大国,老赵,老庞,巴哈提,于文成,黑里木,麦可提等等!
而七岁的王恒潇为父亲报仇,一个人单枪匹马单挑几十个维族人的传说流传出去,许多版本在四处流传。
诸如王恒潇乃是天神下凡。
王恒潇是妖精附身等等的。
于文成是个实在人,没有因为升官而忘本,经常回和惠乡,看看王大国,巴哈提等熟人。
周围的许多人和事情,都在发生着变化。
王恒潇看的清清楚楚。
谢丽莎,廖沙科等几个老老实实地在地里干活,晓云和李子给王恒潇的汇报,这几个人很老实。
而马上,林德双从乌鲁木齐派人来,通知一个消息:第一批接受培训的人到了,马上就会送过来交给王恒潇。
王恒潇顿时记起了在上海的时候张毅城老爷子说过,会派些人来,乘着假期让王恒潇帮忙培训。
心中无奈,这个假期,王恒潇似乎就没有消停过。
西域风云
第两百六十六章 过去的那些年
小时候学习论语之中有一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乍一看有些莫名,随后老师解释之后,才知道,这是形容时间流逝如流水一般,日夜不停的意思。
转眼间,五年时间过去了。
王恒潇也即将上初中,从儿童成长为一位少年。再也不能过六一儿童节了,也不能参加六一汇演了。
几年来,变化是非常的大的。
王恒潇的父亲已经从大队的队长成为了和惠乡的副乡长,分管农业生产的乡长,赵家大伯也从村支书成为了和惠乡的另一个分管水利的乡长。
王家,在和惠乡,乃至整个硕兴县都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为所有人所津津乐道。
流传着许多传说,五年前,没人想到种棉花能赚钱,王大国却冒着风险承包下来了上千亩地,以极低的价格,一包就是十年。当年种植下来,还是从乡政府借贷的生产资料,可是年底棉花是真的涨价了,远远高于以前的价格。
那一年,王家赚了十五万以上。
九十年代的十五万是无法想象的多。
一举成为十里八乡的富裕户,也成为许多农村家的风向标。第二年,所有的农民都跟着种起了棉花。
不过,因为头年棉花价格大涨,第二年各种投入也高了许多,肥料,种子,薄膜等等的价格也都上涨了许多。不过,还是有许多的赚头,所以农民情绪很高。
王大国承包的那上千亩地的主人家却是不愿意了,当时以极低的价格将地承包了出去,以现在的棉花价格来看,等于是白送。可是当年年底,王大国就将承包资金全部给了他们,他们私下里找过几次,想要提价,或者是把土地收回去,都被拒绝了。
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开始那些土地你们都嫌弃,不想种,有人给你们钱,你们就白拿了,反正都是不种的土地,巴不得多包几年出去,可以多收些钱。现在种地赚钱了,你们又想收回去,有便宜你们都想占?
所以,王大国很果断的拒绝了。王大国不喜欢惹事,可是不会怕事,随后那几家山东人和安徽人纠结一起,上百人来到王大国家里闹事,就是为了要把土地收回去,并且扬言说,你不给,我们明年也自己种。
当时还动手砸了王大国家里的几把椅子!
这可把当时在家的王恒潇给惹恼火了,直接当场把十几个人撂倒在地上,其他人一时间都退却了,随后将派出所的巴哈叫过来处理。
那些山东人才就此罢手。
可是,几年来,这些家伙也没消停过,每年都会来闹腾一下,就是想多那些钱。因为大家计算过,这几年来,王大国从那上千亩地上赚了至少上百万。而那些土地的主人却只能去给别人打工赚些零花钱,或者是自己出高价再去承包别人的土地来种。
王恒潇的父亲,王大国终究也是老实厚道人,在第三年的时候,还是给那几户人家多给了五万块钱,后面两年那些人才没有来闹腾。
而王大国和赵家大伯赵全胜,以及砖厂的其他几户人家也寻找了自己的出路,从乡政府那里批下来了一大块荒地准备自己开出来。有王大国和赵全胜在乡政府的关系,很轻易的批下了东边和南边,以前的河坝边的两块荒地,虽然是荒地,可是土质很不错,种面积有两千多亩。
王大国一家独资占一千亩,剩下一千多亩给其他八户人家分摊,根据各自的出资,你能开多少地,你就种多少。赵家大伯在王恒潇家里借了五万块,才开了三百亩地,剩下的其他人,也都或多或少的在王恒潇家里借了一两万左右,各自开了一百多亩地。
新疆开荒是个技术活,前期两三年几乎都是投入。
好在现在刚刚步入新世纪,开销没有五六年之后那么大,王恒潇家里还能支撑的住。王大国和赵全胜,以及其他几户人家,都是四川过来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农民思想,即使是耗费巨资,也要弄一些自己的土地,这就是自己的家产,可以世代传下去的。
这几户得到王恒潇家里帮助的人家里,就有庞叔一家子,以及砖厂唐鹏一家子,以及其他的和王恒潇家里非常要好的朋友。
……前年,王恒潇家里又在新开的土地旁边修了一栋房子,和其他几家人一起修在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