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综艺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综艺之王-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盛东台入不敷出,平均收视率降到了0。1%,我不想盛东台毁在我手里。”

    “那你有什么办法?”柳巷问。

    “人员臃肿,我想多开辟一个频道,省里也有要求,要求文化共享,把吃闲饭的和托关系进来没有真才实学的都弄到文化频道去,这个频道省里有补贴,能保证基本工资就行。”

    “那其他三个频道呢?”

    “都市和影视剧我不想大动,他们影响力小,现在也能维持,主要还是卫视,我想建立一个流动机制,其余三个频道反响好的节目可以挪到卫视来播,卫视反响不好的节目下放到其他三个频道,衡量指标是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公益节目除外。”

    褚良短短的几句话让柳巷大为震惊,这才是真正的改革,水只有流起来才有活力,也点拨了柳巷,不要拘泥于一城一地,综艺节目也完全可以这么做。

    “我被你说服了,打算让我做什么?”柳巷问。

    “还是做你的综艺,我只有一个条件。”

    “哦,你说。”

    “不能有丑闻,特别是你的私生活。”

    “你现在就是想我有也没有了,你放心,这点我保证。”

    “你有什么条件?”

    “没有,一切靠竞争。”

    褚良点头,看来自己是来对了,之前也反复思量,但盛东台的现状危在旦夕,再不想办法只会陷得更深,他更深一层的意思是想让柳巷办的节目把“刘老根大舞台”和“万家欢笑”挤出卫视,对于这一点柳巷也心知肚明,只是谁都没有说破,相视笑了一下。

    如果以打败这两档节目为目标那是大材小用了,虽然俩人都知道“本山传媒”并不是豆腐渣,想击败他也不容易。

    五月二十日,离开盛东台整整半年的柳巷回来了,不过不是在卫视,而是入职刚刚成立的“文化共享”频道,这个频道如褚良所说,人员都是从其他三个频道分流出来的,能力和素质较差,但柳巷不担心,因为赵连胜兼任频道总监,王滨城被褚良从烟海台正式调转过来,出任副总监,而自己,也给了个名头——频道“综艺总监”。

    对什么职务柳巷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这个“综艺总监”是个条条头衔,不是块块,也就是说,涉及综艺节目柳巷有自主权,其他的还得归频道管理,褚良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权力没有罗景坤给的大,但对他的限制也尽可能地减少,目的只有一个,出成绩。

    又是一年“5。20”,又是一个“我爱你”,真的像这几个数字一样,柳巷对盛东台也是又爱又恨,恨得舍不得离开,爱得甘愿从头再来。

    上班后赵连胜主持召开了“文化”频道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主要议题是这第一炮打什么,往哪里打?

    经过一番讨论后点子还是打在柳巷身上,赵连胜说:“你还是把‘非诚勿扰’办起来吧,咱拿它做切入点。”

    柳巷却不同意,一是“非诚勿扰”原先是在卫视,而“文化频道”是不上星的,从下往上行,从上往下就白瞎这个节目了,更为关键的是,孔亮走了,现在就没有合适的主持人。

    “那你说怎么办,你还有新节目?”赵连胜两眼放光,问道。

    “有一个,可以一试,但有点难度。”

    “钱?”

    “这个还真不是,是主持人。”

    “文化频道”就没有主持人,因为它虽然是综合频道但节目都是七拼八凑的,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了,什么医疗卫生保健了,再不就是种植养殖技术和农业科技,节目90%都是现成的,属于全国“文化共享”的范围,而且大部分是免费,包括一些取代露天播放的电影和老得不能再老的电视剧,所以只要不自办节目根本就不需要主持人,但褚良有话,如果频道需要可以从其他台借,所以赵连胜说:“咱可以从其他频道借啊。”

    “咱们盛东台也没有合适的。”柳巷答。

    “你想招?”王滨城问。

    “可不想再招了,台里给不给权不说,我招的这两个一个跑了一个回家了,我可不想再惹麻烦。”

    柳巷自己招的就两个,一个是孔亮,去了深圳,一个是百里慧,回了重庆。

    “其实也没那么可怕,要是有孔亮和百里慧这样的咱还是可以考虑的。”王滨城说。

    “男的还行,女的就免了吧,他这人整个就是一个未婚女主持人杀手,你说和他合作的女主持人哪有一个好下场的?”

    赵连胜这句虽然是玩笑但也是事实,从何嫣开始,到李娜到杨悦一,再到李贝和百里慧,五人无一幸免,虽然各有原因但结果都是离开了盛东台,其中何嫣、李贝和百里慧与柳巷还有感情纠葛,叫他“女主持人杀手”也不为过。

    赵连胜忘了李娜与王滨城是一家的,所以他这句“没有好下场”惹得王滨城不太满意,赵连胜马上意识到了,连忙道歉,说说错话了。

    “也没说错,所以我不再操那心,主持人能借就借,但这次我想借的主持人不是咱们台的,是中央台的。”

    柳巷此话一出赵连胜和王滨城都张大了嘴巴没敢搭言,别说咱一个没上星的刚成立的频道,就是卫视想从中央台借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没有这先例,哪个不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几乎不太可能。

    “这个人可借,频道那边我去说,但还要有个私人人情,这个人情需要王大哥出面。”

    王滨城听完快速在脑海里搜索着,照柳巷的这个意思这个中央台的主持人一定是他认识的,没用上几秒王滨城就搜索到了,他再一次张大了嘴巴问柳巷:“你说的是他?”

 第268章 《星光大道》开播

    老毕,毕福剑,现在是中央综艺频道的主持人,籍贯是烟海市金州区,与盛东台和烟海台来往较多,王滨城与其认识已有不少年,每年老毕回烟海过年都要和王滨城他们聚聚,这些情况柳巷知道。

    虽然很熟但王滨城也没有太大把握,虽说老毕现在还没有什么大名气但也在主持《梦想剧场》,而且他听说最近正在经历感情波折,可能会离婚,这个时候请他不知道是否合适?

    当王滨城说出顾虑时柳巷笑道:“这不正是我们的机会么,没有名气才更渴望有名气,经历感情波折才更想出来避一避,肯定能行。”

    “咱这频道能给他带来名气?”赵连胜问,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照你这么说我也该走了,褚台不是说能者上庸者下么,咱这回起点就高点,办就办个有动静的,要不白瞎我这番苦心了。”

    《星光大道》是柳巷用《梦想中国》换来的,当他说出这其中的曲折时赵连胜和王滨城都被感动了,俱言一定努力,把这事办成,把《星光大道》推上“文化”的舞台。

    五月末,老毕来到盛东与柳巷接洽,看完策划案后他表示同意,之后盛东台“文化”频道与中央台“综艺”频道签署合作协议,录制由盛东台完成,中央综艺频道可以重播,老毕属于借用,每星期赴盛阳一次,待遇薪酬等另算。

    柳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迈出了第一步,这让《星光大道》没有步《智力大冲关》的老路,更为关键的是,没有人能复制老毕的风格。

    六月初,盛东台的综艺大楼完工,但暂时没有节目组入驻,台里出台的条件是卫视的节目平均收视率超过0。5%,其他三个频道的收视率超过5%才可以入驻,不论什么节目,季播的还是周播的,亦或是常规类节目,一视同仁,而且按照节目要求划拨演播厅或专用录音棚等,同时政策规定,其他三个频道的自办节目收视率超过3%可以挪到卫视播出,与此相对应,卫视的节目低于0。3%就要挪出卫视,自主选择去哪个频道,卫视与不上星的频道收视率以十倍计算。

    与规定同时出台的还有奖惩措施,自办节目收益超过本身制作成本50%以上的实行奖励,超出部分的30%奖励给节目组自主分配,累积低于制作成本20%以内黄牌警告,低于40%暂停进行整改,低于50%无限期停播。

    这些规定都是针对综艺节目的,后一条还包括电视剧,从收视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由此带动了盛东台的新一轮“综艺热”,“刘老根大舞台”和“万家欢笑”也受到了刺激,知道原先的道路行不通了,一方面改进节目质量一方面压缩成本,加上黄金时间段的优势,倒也暂时保住了0。3%以上的收视率,但三期以内的平均收视率始终不能超过0。5%,这让他们很无奈。

    褚良的新政策立竿见影,不仅让盛东台重新焕发了生机,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扭转了亏损的局面,但始终没有扛大旗的,综艺大楼也始终空着。

    准备了一个多月《星光大道》才开始录制,原先的《智力大冲关》,改版后叫《状元及第》的演播厅只是稍微做了些改动就用上了,柳巷不想在这里多花钱,要花钱也得花到综艺大楼那面去,他有这个信心,5%的收视率达到不难。

    褚良还是有点偏心的,“文化”频道由于是新建立的,落地数才100多万户,5%是以这个数为基准的,也就是说,达到3万户以上《星光大道》就可以挪到卫视播出,达到五万户以上就可以进驻综艺大楼,不算困难,柳巷只是心疼这个节目的受众范围太窄,好在有中央台的重播,否则真是拿大炮打蚊子,浪费炮弹。

    2004年7月24日,周六晚八点,《星光大道》播出第一期,采取的是如《智力大冲关》一样的冲关形式,不过这是才艺比拼的节目,关数有所减少,一共是5位或5组选手,每关淘汰一人或一组,最后只剩下一人或一组自动成为周冠军。

    节目开始,老毕也没有特意穿什么新式服装,反而穿了一身极其简朴的灰色中山装,手里拿着台卡迈着八字步就上台了,站住后他面向二百位现场观众说道:“今天,2004年7月24号,是一个好日子,它不是什么纪念日,但也许能成为纪念日,纪念什么呢,纪念我们盛东台的《星光大道》开播!”

    说到这老毕还握紧拳头挥了挥,这个动作完全是他的临场发挥,坐在导演席的柳巷心里赞叹确实不一样,他与这个节目很贴切,贴切的就像量身打造的一样,观众受了感染,一起鼓掌。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毕福剑,中央台的主持人,有人会问,你一个中央台的主持人怎么跑盛东台来主持节目了,是走穴吧?我告诉大家,我来这是经过领导批准的,盛东台除了给我报销交通费之外还管吃管住,其实他们管不管都一样,我就是盛东烟海人,这地方熟,饿不死。”

    老毕也够滑,这段后面的话全是他自己加的,含糊其辞地说明了自己的待遇,省得落人口实,其实报酬肯定会有,但没有走穴多而已。

    第一期的观众都是盛阳人,这一下也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他诙谐幽默的语言又让大家鼓起了掌,比第一次热烈。

    “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节目叫《星光大道》,咱这个《星光大道》的‘星’不是指的已经成名的明星,明星还没资格上台,他们只能坐在那里看我们表演,是不是啊,三位大明星?”

    老毕用这种唠家常的方式推出了这期的三位明星嘉宾,一位是盛阳籍歌手汪正正,一个是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也是评论员的梁宏达,最后一位是相声演员师胜杰。

    汪正正与盛东台合作较多,是柳巷请的,梁宏达此时没有没有名气,但与老毕的私交不错,是他请的,请师胜杰是节目组的意见,第一期大家都没底,请个相声演员主要是怕冷场,借助他活跃气氛。

    不想此后这三人与《星光大道》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常客,特别是梁宏达,由于在《星光大道》上的表现可圈可点,来年被中央教育电视台聘为主持人,主持《第一观察》,数年后又与盛东台合作推出杂谈类节目《老梁说天下》,此后又与山西台合作推出《老梁故事汇》,与安徽卫视合作推出《美人计中计》以及与吉林卫视合作推出《天天五味评》等节目,成为了一名电视综艺界的自由人,声名鹊起。

    介绍完三位嘉宾老毕又说:“咱这档节目他们是配角,那么主角是谁,是我们老百姓,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普通老百姓,我们打造的就是百姓广泛参与,百姓自娱自乐,百姓展现风采的‘三百’舞台,还等什么,如果你是老百姓,或者你自认是老百姓,又有一技之长,那就来吧,我们等你!”

    台下又是一片掌声,将歇老毕补上一句:“所有费用全免,像我一样包吃包住报销路费,但只报销回程路费,来的不管。”

    底下哄堂大笑,却不知老毕说的是实情,真话到他嘴里都有三分戏谑,这就是老毕。

    看到这里高欢说:“这家伙真是个白话蛋,我看也不用选手了,他一个人包了。”

    柳巷本来没打算邀请四女一起观看《星光大道》,但吃完饭后四女就没让柳巷走,说一起看,看他弄的这个节目怎么样,不好的话还能给提点意见啥的,自从上班后柳巷就回到了父母家住,但只要这边人齐一般都招呼柳巷过来吃饭,这天正好人齐。

    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四女这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金婚》已经陆续播放了十二集,收视率最高时突破了5%,平均收率也超过了4%,每一集的片酬都能拿到广告费的30%多,在六七十万左右,如今已经七八百万进账,刨除成本尽赚四百多万,这让“向田”名利双收,如果《金婚》连续播出可能还达不到这么好的效果。

    《中国式离婚》也已经在筹备当中,王海鸽任编剧,田思思任制片人兼导演,拍摄基地选在了盛阳和烟海,方便田思思两边跑,主演是柳巷提供的,男女主角是陈道明和蒋雯丽,次主角是贾一平和左小青,隋风和葛铁英也有角色,不算照顾,只是配角,他俩完全可以胜任,田思思不再出演,一是忙不过来,二是自从“孩子乌龙门”事件后她表示不再出演角色,也不知道坏了哪根筋。

    《中国式离婚》不是边拍边播的,预计集数是二十三集,十一月之前全部完成,如今“向田”兵强马壮,除了不签约演员外其余的部门一个不少,员工已经达到了五十人,像后期剪辑、报送审批这些再也不用柳巷,自己都能完成,所以三个月的时间足够。

    招了这么些人除了现在“向田”财大气粗不知道钱往哪用之外,田思思和高欢还有个更深层的意思,就是逐渐摆脱对柳巷的依赖,不止在审批报送这些程序上的环节,更重要的是在拍片的选择上,这是源头,倒不是心疼那三分之一的利润,只要柳巷开口,她俩会把整个公司送给他,就是被柳巷牵着走的感觉让她俩不爽,这里当然有隋风和葛铁英的功劳,这两个男人认为只有彻底摆脱柳巷他们也才能彻底得到这俩个美女的心,否则这么总有联系说不定哪天俩人就跑了。

    在这样内外部的心态和环境之下,一个从天而降的机会让田思思和高欢找到了契机,却也把“向田”逼上了绝路。

 第269章 老鼠爱大米

    “向宁”终于做成了第一笔生意,百里慧与郑景升回去后就把柳巷留在重庆的33万元汇了回来,郑景升谢过柳巷后说他想凭自己的能力让百里慧娘俩过上好日子,现在他有一百万元的资金已经足够,而且这也是拜柳巷所赐,所以不能再要他的钱了。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