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知青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知青人生-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章 重回知青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高音喇叭响起高亢的声音,听起来就让千万城市里的年轻人,浑身充满热血。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这年代到处可见的标语。

    这是千千万万城市里,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立刻就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投身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跟农民们一起战天斗地的年代。

    “东方红,太阳升……”老远就听到高音喇叭里,相当宏亮,但音质却特别粗糙的歌声。

    “咚咚咚……”!这欢迎知识青年到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鼓声,还相当热闹。村口的两边,插着两面五星红旗,大中午的,也赶着农民们都从田地里回家了,村口站着一大群身上的衣服,没有少于补了三个地方的农民。

    村口望进去的一个祠堂墙上,有一行鲜红的醒目标语,“农业学大寨”!

    坐在一辆工农……10型手扶拖拉机上面的杨楚生,一看到这场面,两道乌黑浓密的卧蚕眉向上一扬,那张看上去有些瘦削,带着一股刚毅神情的方脸,还露出笑。

    这样的场面,杨楚生在一九七五年就经历过,现在又重新经历了一次。

    想起来,人生也太有意思,到了五十多岁,因为喝醉酒,睡在床上却又回到十八岁的年代。昨天当他从睡梦中醒过来,看到年轻了很多的爸妈,还吓一跳。结果一看家里的日历,才知道回到一九七五年。

    这一切,都跟杨楚生三十多年前所经历的一模一样。眼前是曾经一起劳动过的乡亲们,他们的脸上都露出纯朴的笑,目光中,却对于这些从城市来到这里的知识青年透出好奇。

    拖拉机上面,总共坐着五位知青,杨楚生看一下坐在他身边,一身这年代最时髦的草绿色军装的女知青。

    她叫白雪,虽然这时候她才刚刚跟他认识,但他的心里,却透出一丝隐痛。当时在这里当知青,两人都陷入到让人痴迷的爱情之中,但却因为时代的关系,最终因为她到了香港,后来到美国,一对有情人不能厮守一生。就是他重生前,还在想着她。

    “哇,我们到农村了!看,这村子好漂亮呀!”白雪高兴地笑着喊,白皙的鹅蛋脸,笑起来两道细长的柳叶眉,也会微微一蹙。一付柔弱的样子,让看过《红楼梦》的人,就会想起那位林黛玉。

    杨楚生也笑一下,三十多年前,他也一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平县红山公社红光大队。

    这村子也是很漂亮,村后就是大山,村两边都是成片的农田。清明的季节,空气也比较湿润,远远的,看到村后的大山顶处,笼罩着一阵如白纱般的轻雾。

    白雪看着杨楚生没有像其他的知青一样,兴奋得面红耳赤,还朝着他微微一笑。

    多美丽的笑,这位白雪微笑的时候,那个小巧的嘴巴,嘴角总会稍稍往上翘。那双相当有灵气的杏眼,真的如满含着春水一样。就是这样的笑容,就是这样的眼神,杨楚生不知道在梦里见过多少次。

    “欢迎知识青年,到我们大队插队落户!”随着大喊声,然后就是一个皮肤黝黑,身上的草绿色军装,裤子的两个膝盖却补了两块灰色布的人走到拖拉机后面。

    这个人杨楚生当然也认识,前生在这里的死对头,红光大队的民兵营长兼治安主任吴拥军。

    突然,安装在一座祠堂屋顶上的高音喇叭,歌声换成这年代也是时时都会听到的《大海航行靠舵手》

    “下来了!”杨楚生大声一说,将折叠成方形的背包往身上一背,再拿起装着几件衣服的绿色书包,还有就是一个绿色的军用水壶。这是知青们几乎统一的行装,这年代,就是一个绿色的书包,在城市也相当高级。

    “砰”!杨楚生大概一米八的身子,从拖拉机上面一跃而下,然后朝着上面说“白雪,我接!”

    因为前生两人的关系,这时候的杨楚生,对她的关心也是不自主地流露出来了。

    已经准备要下车的白雪,那个白皙的鹅蛋脸,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

    杨楚生也忘记了,在这年代,青年男女相对起来,还是相当保守的。白雪的一双杏眼里面,那一闪而过的不好意思,让他的眼睛赶紧移开。他真的怕看到这种目光,怕前生的悲剧,又在今生重复一遍。

    其他的几个知青也有点惊讶,旁边的吴拥军,一双三角眼却瞪了这个小知青一下。怪不得这些城市的知青,都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满脑子都沾染着资产阶级习气。

    白雪还是伸出娇嫩的手,杨楚生一接,三十多年后,又握着这一双小手,让他的心又颤抖一下。

    “哎呀!”一声惊叫,然后就是白雪不好意思地笑一下,她的娇弱,让她从并不高的拖拉机上面跳下来,也立脚不稳,一下子趴在杨楚生的怀里。要不是他在前面,她真的得趴地上。只是身子跟他的身体一碰,让她的脸“唰”一下就红。

    吴拥军的一双三角眼,差点瞪成标准的等腰三角形,要不是他们刚刚才到,他一定会教训这位小知青一顿。在红光大队,他可是社员们都有点怕的角色。

    来到红光大队的知青们,虽然满怀着激动,但也有点失落。比他们先来的一批知青,都被安排在公社知青农场,他们就只能插队了。

    五个知青,后面跟着一群社员,往那个立着高音喇叭的祠堂走,小孩子更多。

    破旧的墙壁,还有几块木板拼成的睡铺,瓦片都发黑了的屋顶,这个不知道有几百年历史的祠堂,就是他们住的地方。

    “男同志就住在这。”吴拥军指着三个靠墙边的睡铺说。然后又指着另一边一张大点的睡铺“这是两位女同志住的。”

    这些就跟三十多年前一样,大队还挺关心的,两位女知青的范围,就拉上一块花布帘。

    “哎呀,男女就同处一室呀?”说话的这位女知青叫刘雪贞,跟杨楚生是同学,这可是一个相当泼辣的姑娘,这样的话,要是白雪可不敢说。

    吴拥军对女知青说话,口气就是不一样,眼睛先往绿色军装那个丰满的胸前扫一下,“嘿嘿”笑着说“大队也确实没有地方了。”

    两位女知青都在翘着小嘴巴,解开那个打成四边形的背包,里面就是一个脸盆还有被子和几件外衣,其他的都在书包里了。

    社员们就是热情,走到知青们身边,都亲热地跟他们打招呼。

    吴拥军脸一黑,大声喊“先别吵了好不好?”

    这一喊还真有效果,场面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这些知青,就是这位民兵营长管的,所以他今天也就这样热情,大队的其他干部,抓生产还抓不过来呢。先给他们分配生产队,杨楚生和白雪,一同被分配在第三生产队。

    “现在给你们分配三同户。”吴拥军一说,刚刚安静的场面又有些声音了。

    “三同户”,意思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但同住说不上了,农村的房子也宽不到那里去,怎么能同住。他们住在祠堂里也是合理,这祠堂也是几个生产队的队址。

    “到我们家吧!”一位村妇先说了,然后又是一阵吵闹声。村妇们真的热情,都争着成为知青的三同户。

    杨楚生又在笑,知道大家为什么争,这年代,粮食太紧张了,他们这些知青可是自带口粮的。南滨省的粮食标准,每个非农业成年人每月的口粮,就是二十三市斤大米,还有四两食物油。而农业人口,却是啥都没有,所以这二十三斤大米,对于农民来说,是相当宝贵的。

    前生杨楚生的三同户,是队长水笋叔,现在他可有别的想法了,大声说“我到她家里吧。”

    杨楚生指着这个村妇,是全大队最穷的一家,因为她的丈夫死了,就她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拉扯着四个孩子,每个月的口粮才多少?成人十六市斤稻谷,十六岁以下的减半。

    这村妇也惊愕,她并不敢跟谁争,她在这祠堂里,也是被吴拥军叫来,为知青们安排睡铺这些的。

    吴拥军也有些奇怪,知青们要选就选比较好的家庭,怎么就选了最穷的这一家呢?不过他的三角眼快速地眨动,感觉这个小知青好像有些图谋,这位村妇长得那可是农村中的美人一个。不但长得好看,高挑的身材,那个胸前也让他在等着,清明到了,夏天就赶紧来吧。

    “行了,就这样了,你们才到,下午就不用出工。”吴拥军说完了,也完成了他的任务,走了。

    杨楚生的身子靠着还没有打开的背包,望着破旧的屋顶却在沉思。想起他的前生,在这里回城以后,就被安排在滨海市机械厂,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混上了半倒闭的厂工会主席,一直到重生前还在混。

    这人能够重生一篇,当然好,但却重回这个让人最无奈,为了干革命也不怕饿肚子的时代。以后要发生的事,他是能提前知道,但却无用武之地。这年代,你就是拿着两斤大米到县城的市场上卖,肯定还会被市管抓了,变成了投机倒把分子。

    南滨省的天气,季节一到清明,也可以说是进入到初夏了。“唰”!白雪将布帘一拉,两位女知青在布帘后面,开始换掉一身让她们已经满身是汗的绿色军装。

    杨楚生却还在出神,命运真的能改变吗?还是不能?

    “唰”!布帘一掀开,两位女知青都带着笑脸,走了出来。另外两个爷们,都睁大眼睛,看着两个漂亮极了的女同志。

    白雪一身的军装,换成蓝色裤子和白色短袖的确凉上衣,头上两条编得跟绳子一样的辫子也被她解开。一头乌黑的披肩长发,让她看起来,妩媚得跟时代根本就不相符。朝着还在沉思的杨楚生看一眼,两边的嘴角往上翘一下。

    杨楚生突然直了一下身子,心里有想法。他不想跟前生一样,过着极其平淡的一生,更不想前生因为这个白雪,搞得他跟别人结婚两年后,离婚了就一直单身。

    命运是能改变的,只要你有改变的决心!这一辈子,如果不过得轰轰烈烈,也冤了第二生。再怎样,总能混出个名堂。

 第2章 乡村傍晚

    成为知青的第一天,五位知青坐在一起,那位个头跟杨楚生差不多,长得就如《水浒》中的黑旋风,叫孟跃进的哥们,掏出一包红球香烟,三个哥们每人一根。

    杨楚生接过香烟,放在鼻子底下闻一下,一包两毛钱,想卖还得托熟人的香烟,闻起来就是一股辣味。

    另一位哥们叫王升,这哥们三十多年前杨楚生也对他没好感,那个时候,两人也没少了打过架吵过嘴。

    杨楚生从灰蓝色工作服的口袋里,掏出火柴,“唰”一下就着了,才吸一口,就被呛得咳嗽。

    王升也点着香烟,眼睛却往拿出一本已经发黄,但还可以看得出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小说,打开了就看的白雪瞧。

    “哇,你有这书呀?”刘雪贞一瞧,小声就说。这是一本手抄的《第二次握手》,这年代也只能偷偷看。

    白雪笑一下,然后往祠堂的大门瞧,看到有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走进来了,急忙将书往草席下面藏,还站起来。那个人的后面,还跟着吴拥军。

    杨楚生也站起来,他当然认识这位五十多岁的,就是大队书记,革委会主任水鸡叔,一位从没读过书,老实忠厚的农村干部。(这个时候,南滨省已经将各级党,革委会分开?。

    “欢迎你们,以后就安心扎根农村,好好学习!”水鸡叔连笑带说。

    吴拥军也直点头,眼睛却一直往坐在睡铺上的两位女知青瞧,特别是白雪,短袖衫露出来的白嫩手臂,让她感觉,城市的姑娘肤色就是美。

    水鸡叔也就关心一下,走出祠堂的时候,对吴拥军说“两位姑娘,就别让她们干太重的活。”

    “知道。”吴拥军嘴里是在应,心里却在想,就是先要让她们苦,然后再给她们一点轻松的,她们才会感激。

    “对了,上面又在落实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任务,你就检查一下吧,别太认真,走个形式就行。”水鸡叔说完了,拐进另一条巷子。

    吴拥军又是点头,他最喜欢搞这种了,谁家要是多养了几只鸭,没收了,送到公社,积极点很容易出名的。等着天稍晚点,社员们正在吃饭的时候,他就会带人到各家各户检查。

    乡村的傍晚,景色相当迷人,一抹残阳,将整个乡村的屋顶,都染成金红色。几家竖立在屋顶上的烟囱,已经冒出灰白色的炊烟。

    杨楚生一个人往村后走,他跟这村子的山后面,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山后有一个尼姑庵,他是想帮那位晓莲师傅干些活。

    这晓莲师傅,也是他的师傅,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尼姑了。这年代,只能这些古老的庵呀寺的才能够留下,而且这静修庵也不在人流大的地方,也不显眼吧,所以也才能保存下来。

    杨楚生前生刚来的时候,看着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尼姑也有点可怜,尼姑也得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所以就经常帮帮她了。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杨楚生在一次无意中,却发现这位老尼姑在打拳,那手动起来特别柔软,也因为有这一发现,还真让他想学。

    也许是这位老尼姑觉得他可以教,或者是怕她的功夫失传了还是什么,这一学就是两年,每天都是找晚上的时间学的。

    “师傅,我来挑吧!”杨楚生才一走进大门,就看见晓莲师傅挑着一担水桶,想在庵前面的水井里打水,大声就说。

    这晓莲师傅也抬起头,感觉奇怪呢,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她可不认识。

    可能是营养的问题,也可能是劳累的关系,这位五十多岁的师傅,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多岁。杨楚生的鼻子酸酸的,因为前生他回城后再过几年,就听说她过世了。

    “你是谁呀?”晓莲师傅还问。

    杨楚生也只能笑一下“我是刚来的知青,师傅,我来挑吧。”

    “哦!”这师傅又笑一下,点点头说“那谢谢了,你心好!”

    一缸水也就三担水就满了,杨楚生擦了一下汗,双手往裤袋里插。来的时候,他妈给了他十斤南滨省通用粮票,他自己身上还有几两。这年代,有粮票就可以到米站买米,对于农民来说,粮票也是相当贵重的。

    “师傅,给!”杨楚生将一张五市斤粮票递给师傅。

    “哎哟,不行,你自己的口粮呢?”师傅虽然是这样说,但还是拿了。没办法,肚子饿。

    帮完师傅,杨楚生感觉到心里一阵轻松,还没走出山门,却两眼突然一亮,发现墙角放着一个蒙上一层灰尘的碗。

    重生前,有些朋友就是玩古董的,特别是那位孟跃进,这哥们知青回城后就干起走私的勾当,后来成了一个富得流油的古董商。他自己也有收集一些,现在一看这碗,这感觉应该是不错的东西。

    真的啊,这是一个葵口碗,有北宋官窑的那种大开片特色,杨楚生用手擦一下,立刻就看见“奉华”两个字,这真的是北宋官窑了。

    杨楚生爽得心脏都歪了,想不到重生回这年代,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古董多,而且还都是真品。这哥们可不敢拿了就走,回身又往庵里走,当然得跟师傅说一下。

    真爽,晓莲师傅听了还笑,要这东西干嘛,这东西是什么时候放在墙角的,她也不知道。

    杨楚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