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电子重生-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六英寸单晶硅锭或许不需要这种级别的洁净室,但后面还有八英寸、十二英寸甚至是十六英寸的单晶硅锭需要不断的投入研发、生产,中国的底子薄,总不能到时候再去临时抱佛脚。

    “也算是提前预习吧,我们不排除以后可能会上芯片生产线的可能。”周硕笑眯眯的解释道。

    四个人出现的入口,距离单晶炉的生产区还有一段距离。一段楼梯从二层伸了下来,显然是通往车间的办公区。

    见到管理人员入口有人进入,从楼上顿时跑下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刘经理、姚厂长,这位……是周校长吧?”来人连忙向周硕伸出手来。

    “你认识我?”周硕打量着眼前的小伙子,虽然防尘服遮住了他的面庞,但从眼神中仍然能够看到他散发出来的勃勃英气。

    “我就在您家隔壁,呵呵。”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不过我可从来没有向别人说过。”

    “我家又不是什么军事机密,说了也不怕。”周硕摆了摆手,笑道“你怎么称呼?这还是我第一次来,怎么样带我参观一下车间?”

    “我叫方大远,你请这边来。”方大远指着远处的单晶炉阵列说道“目前正在进行自产单晶炉的第一次批量试生产,一百台单晶炉现在有八十台正在运行。预计再有五个小时,第一批就到点儿了。”

    “怎么还有二十台没有进行测试?”周硕好奇的问道。

    方大远干脆的边走边说道“我们是进行的分批测试,一个批次五台,会调整一部分参数之后观察和其他参数效果的异同。接下来四个小时,这二十台单晶炉也会投入生产。”

    方大远作为第一批和姚稻参加单晶炉装配的华光厂工人,可以说是从头到尾参加了这些单晶炉的自产攻关,周硕提出的问题根本对他毫无难度。经过半年多的摸爬滚打,这个原来华光厂的一线机修工人,俨然已经是单晶炉的专家了。

    他们也许没有显赫的学历和丰富的工作履历,出身只是高中、技校,甚至是老工厂里面师徒传帮带的产物。然而正是无数这个年代的中国工人,凭借自己坚强不息的精神,通过自学和刻苦钻研,奋力的追赶着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三章 试产

    八月末的炎炎夏日,重新见到外面的太阳,刘侃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有一丝的温暖。

    任凭猛烈的阳光洒在自己的身上,却仍然驱不走他心底的寒意。一百台单晶炉,虽然是自产组装货,但每台造价也达到了五十万,这就是五千万人民币。

    如果再算上整个洁净室、附属办公楼和各种仪器检测设备,工人培训以及掌握石英坩埚技术的投入。泛翰集团在这个单晶硅厂上的投资就将是近一亿人民币,如果这笔钱是由908工程来出,他根本不敢想象会是多么艰巨的任务。

    连引进五台日本单晶炉和1%股份的申请,他都跑了半年多。不仅没有跑下来,反而惹了一身骚。他要是想建成一座泛翰晶圆厂规模的单晶硅厂,没有三到五年的申报审批过程,根本就是看不到丝毫希望。

    国际上半导体行业技术发展多么迅速,哪有三到五年给他浪费?何况三五年之后,908工程是否还能继续下去,恐怕都是个未知数。

    “不知道以刘先生的专业眼光,觉得我们泛翰集团的单晶硅生产车间怎么样?”周硕深呼出一口气,站到了树荫下面笑眯眯的问道。

    刘侃失魂落魄的摇了摇头,叹道“国内能够超过这里的洁净室,恐怕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吧。”

    “那你就应该明白,以908工程20亿的投资,根本不可能建立起一条计划里的芯片生产线来。”周硕正色道“如果不能引入先进的管理和更多的资金。908工程失败将是不可避免的。”

    他这句话说得就有些赤、裸裸了,908工程华晶集团里面现在议论纷纷。说到底并不能伤害周硕一根毫毛。所谓引入更先进的管理和更多的资金,说白了就是希望刘侃能够帮助他取得华晶的控制权。

    刘侃抬头望了望天空,有些绝望的闭上了眼睛,不置一词。

    五年了,刘侃的人生又能有几个五年,何况这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五年。他又何尝不知道,908工程已经渐渐进入到了死胡同。但是个人的力量如何能够与国家抗衡,他人微言轻连自己负责的一摊都还搞不定。遑论去影响整个908工程。

    周硕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原本以为这是一个插手908工程的绝佳机会,但前提条件是起码要获得刘侃的支持。没有人里应外合,他就是手里有金山银海,也找不到地方翘起这么大的国家工程。

    “事在人为,难道刘先生这么简单就放弃了自己五年来的艰苦付出吗?”周硕拍了拍他的肩膀,认真的说道“说到底。现在给你添麻烦这些人,打的不也是以蛇吞象的主意。为什么香港人做得,我们却做不得?起码华晶在我的手里,我可以让它能保持在国内晶圆厂最前沿的技术水平。而不是沦为其他人,榨取国家投资剩余价值的工具。”

    刘侃张了张嘴,半天没有出声。他是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工作在八、九十年代。他之前的所有人生轨迹,都是从国营企业里度过的。要让他和周硕联合起来,帮助泛翰集团取得908工程,实在是有些挑战他的人生价值。

    “请给我一些时间,我需要冷静一下。”刘侃摇了摇头。落寞的说道。

    周硕抿嘴点了点头。

    夕阳西下,夏末的太阳在天边散发着自己的余晖。天气也渐渐的有了一丝凉意。周硕就在晶圆厂的办公楼里占用了一间会议室,这里迅速的被改造成了泛翰集团董事长办公的地方。

    他这一走半年多,工作可是着实积压了不少。虽然集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规章制度,而且还有网络和跨洋电话可以遥控指挥,专属于董事长的工作仍然积压了不少。他这一回来,关注过最重要的自产单晶炉后,立刻就陷入到了无止境的文山会海之中。

    等他再抬起头来,天边已经是一片火红的颜色。周硕放下笔,揉了揉手腕,活动了一下脖子。然而,已经是下班之后陷入沉寂的办公楼,竟然突然之间隐隐约约传来了一阵喊声。

    这阵喊声越来越响,范围也是越来越广。仿佛是最烈性的传染病,顷刻之间整栋办公楼似乎都陷入了癫狂状态。

    “嘭”的一声,会议室的大门被人从外面推开来,刘刚和姚稻一脸兴奋的冲进来,大声喊道“成功了!周儿,我们成功了!”

    周硕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了愣问了一句傻话“什么成功了?”

    刘刚拉着他的手,又跳又叫的喊道“单晶炉,我们自产的单晶炉成功了!第一批单晶硅锭已经经过检测,完全达到了电子级单晶硅纯度!”

    光看他的样子,似乎不立刻跑上个一千米,都不足以发泄他无处释放的激情。

    “慢点、慢点,别着急。”周硕双手按着他的肩膀,严肃的问道“第一批的良品率如何?”

    “60%。”刘刚丝毫不为这个数字感到失望,反而有些沾沾自喜。

    确实别看只有60%的良品率,但这是自产单晶炉的第一次试生产。使用的是泛翰石英制品厂自产的石英坩埚,仪器设备全部都是国产或者部分进口货。没有东芝陶瓷十多年的数据积累,没有从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全都是凭借华光厂的那点老底子,能有这样的成绩确实不错了。

    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热场分析、工艺优化、品质管理等等。当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之后,单晶硅锭的良品率才会真正稳定下来。

    周硕的脸上,笑意如同滴入水中的墨汁,瞬间融化了。他深深的松了一口气,不论前路如何艰难,他万里征程的第一步总算迈了出去。电子级单晶硅锭虽然只是半导体产业中最基础的原材料,却也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以此为基础,他切实的找到了搬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支点。

    “走,看看去。”周硕虽然没有表现的如同刘刚和姚稻那么兴奋,却也毫不掩饰脸上的笑意。他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带头向外走了出去。

    三个人坐着电梯到了一楼,正从办公楼大门前的大厅经过。突然外面竟然射进来两束汽车的灯光,他们不由紧张的戒备起来。

    要知道现在可是下班时间,而且晶圆厂内部是不允许燃油动力汽车驶入的。外面开过来的明显就是一辆汽车,何况偏偏挑在这个时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蹊跷。

    泛翰集团虽然在国际乃至国内都不显山不露水,但却并不代表没有人关注。大企业的商业情报部门,往往负责的就是这种把竞争掐死在萌芽状态的工作。

    只见汽车在楼前打了一个横,驾驶位上一个人从车里跳了下来,连滚带爬的向大门这边跑了过来。在他的后面,隐约还能看到晶圆厂用于厂内交通的电瓶车,正急急的追了上来。

    那人背着光,周硕一时也看不清来者的身份。就听大门外面,这人嘭嘭的敲着防撞玻璃门,竟然大声的用日语喊道。

    “周桑,我是佐藤信介啊!东芝陶瓷的佐藤信介!”

    佐藤信介?周硕微微一愣,心底的记忆渐渐浮了出来。仔细和眼前这人一对比,似乎还真是东芝陶瓷当初负责和自己签合同的佐藤信介课长。

    只不过向中国出售单晶炉这件事儿已经被小野大浦扛了下来,他怎么又出现在了这里?

    工厂的保安开着电瓶车从他的车后超车过来,挡住了汽车的灯光。周硕仔细打量,确实是东芝陶瓷的佐藤信介。

    “周桑,请让我进去,我有话说!”佐藤信介回头见保安已经离的越来越近,不由焦急的喊道。

    周硕心下好奇,向前走了两步,却被刘刚从后面拽住了。

    他有些紧张的说道“周儿,小心安全。日本人这时候能有什么好事,不见也罢。”

    周硕见门外保安已经控制住了佐藤信介,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佐藤这人我了解,他就是个上班族而已,难道指望他为了工作对我搞‘天诛’吗?”

    虽然周硕坚持了自己的看法,刘刚却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警惕。他用身份卡打开了大门的开关,却连忙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周硕的前面。

    “周桑,是我啊,佐藤信介!”佐藤信介见到周硕出来,一脸献媚而欣喜的指着自己喊道。

    “佐藤桑,好久不见了。”周硕离得远远的喊了一声,根本不近他的身。

    开玩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即使相信佐藤信介只是个蝇营狗苟的上班族,周硕也没有兴趣去试验一下自己对人性的领悟。

    保安见到自家董事长竟然和这个日本人用日语打起招呼来,也就都有些放松了戒备。佐藤信介逮住这个破绽,竟然看准了机会猛的从包围圈里跑了出来!

    他撞开一个保安,狼奔豚突的向前跑了几步,竟然就高高的跳了起来!

 第二百三十四章 觉悟

    说时迟那时快,周硕便觉眼前一道黑影,如同猛虎一般从天而降!还不待他有所反应,佐藤信介便杀到了面前!

    只听噗通一声,整个晶圆厂办公楼前,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一个人,谁也没想到,就这么趴在了地上。之前还是生龙活虎的人,转瞬间便悄无声息了,这实在是太过出乎刘刚和姚稻的意料。

    只有周硕,嘴角露出笑容来,冷冷的看着脚下。

    佐藤信介以标准的orz姿势,跪倒在了他的面前。

    “周桑,请停止泛翰集团自产单晶炉的试验,拜托了!”佐藤信介诚恳的伏地拜倒道。

    周硕双手抱胸,玩味的看着自己脚下的佐藤信介,挥手制止住了想要动粗的保安。他盯着佐藤信介已经明显秃顶的头发,看起来这半年时间他应该过得不怎么好。如果担忧程度和掉头发的程度相当,他大约会是寝食不安的那种吧。

    “理由呢?我投入了一两千万美元的资本,总不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嗨!”佐藤信介以头抢地,激动的喊道“如果泛翰集团的单晶硅锭流入市场,东芝陶瓷在业内会遭遇大危机的!如果是东芝陶瓷流出的技术导致市场受到冲击,结果一定会受到行业制裁!看在双方合作愉快的份上,希望、不,恳请周桑不要继续进行试产了。”

    周硕叹了口气,自己这边也是刚刚才得到试产成功的消息,佐藤信介就杀了过来。不论是不是小野大浦泄露的消息,他在晶圆厂内部必然有一个级别不低的内应。以日本企业能够动用的资源来说,自己真是防不胜防。

    “就是这样的理由,佐藤桑你觉得我会同意吗?”周硕奚笑的摇了摇头。叹口气说道“如果不能进行生产,我投入这么多资本的意义在哪里?”

    佐藤信介口水喷出三尺远,激动的说道“东芝陶瓷可以补偿给你!一百台单晶炉,我们可以全部收购下来。”

    “收购?”周硕愣了愣。他还真是没有想到东芝陶瓷竟然有这么大的脑洞。他一个单晶炉的生产企业。来收购单晶硅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

    “倒也不是不行。”周硕摸着下巴,心里来了点恶趣味。挑逗的说道“就看东芝陶瓷能拿出个什么价钱了。”

    佐藤信介闻言简直喜出望外,自觉把住了周硕的思路。若非是没有把握提高单晶硅锭的良品率,他怎么会这么容易就松了口?当即深深呼出一口气,放下心来笑道“每台12万美元。泛翰集团有多少,我们就收购多少!”

    “12万美元?”周硕还真有一丝丝动心,12万美元折算人民币都100多万了。比他自家生产的成本多出一倍,整整100%的利润啊!但是同等品质,东芝陶瓷转个手起码能卖上30万美元,却也未必会亏本。毕竟如果全部用日本货和日本人工组装,单台成本也要在10万美元左右了。

    东芝陶瓷此举如果成功。不仅化解了自家的行业信誉危机,还兼且相当于白得了一个组装厂。日本人的算盘,打的不可谓是不精。

    但是单晶炉组装的生意虽然好赚,却未必就能安稳的做下去。

    周硕是知道历史的。想必以东芝的情报体系支持,要预计到国内技术突破的时间表也并不困难。最多到明年,中国就能形成自产单晶炉的能力,到时候再想指望东芝陶瓷以100%的利润来做这样的生意,想想都不现实。

    也就是说东芝陶瓷其实只要收购泛翰集团一年的产量,这个危机也就平安的度过了。一台12万美元的话,一年的产量一、两千万美元也就足够了。

    以东芝的实力,这笔钱拿出来的并不困难,何况又不是会亏本的买卖。说不定一转手,还能再赚一笔呢。

    周硕也不由得为想到这个化解方法的人,感到深深的佩服。

    “我看,与其你们把我的单晶炉都买走,还不如把我的单晶硅锭都买走好了。”周硕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说道。

    若是卖单晶炉的话,一年的利润也就是在一千万左右。而若是100台单晶炉开动起来,按照国际价格,一个月的营业额就是一千五百万美元,利润在五百万左右。只要一年,泛翰晶圆厂就能创造六千万美元的利润。

    所以说,就好像造火车头的永远没有运营火车的赚钱。而造单晶炉的,永远也没有晶圆厂赚钱。

    “一百台单晶炉?”佐藤信介心算了一下这是多大一笔生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