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短短一首词,竟然能够如此慷慨沉凉,令人扼腕。将时光流逝,感怀身世的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下笔如此老到,令人叹为观止。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没有人相信这是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年轻后生,并且是一个出身豪门的富家子弟所作的。
而除却这些慷慨悲凉的作品外,其实容若最拿手的就是一些能够表达其细腻情感的清丽之作。并且这些作品深得友人们的赞叹。因为这类词作如果一不小心便会写成艳词淫句,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很是困难。
注:《金缕曲》出自于纳兰性德的《饮水词》
第二十九章 人到情多情转薄(2)
但是看容若的作品不但没有成为那样的艳词,反而会让人随着他的感情为之叹息。更让人觉得惊讶的是,他作词从来都是一挥而就,很快就可以完成,可见其功力之高深。
又一次,几个人谈到了情这一字,容若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感情,于是叹息不已,他觉得如果一份情既然不得善终,那么还不如从来都没有开始,亦或是让时光一直都停在初见的那一瞬间……念此,他便当即自度了一首《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在场的人皆拍案叫绝!
是啊,若人生真的如初见一般,那么就让我永远地停留在那日的金井旁,远远地看着你那仙子一般的身影,不再走近,那么,我们是否就没有以后的疼痛难忍?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会化为红尘一笑。留下的只有初见时的惊艳、倾情。那样该多好?因为那样,留在我记忆中的,便只是美好了……
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心里总会舒服一些吧?
时光匆匆,我们都已经回不到过去了,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还不如就一直保留着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而容若的旧情事,以及他现在的状况朋友们自然也是知道的。他们中间很少有人见到过毓琳,但是却是常见婵儿的。并且,他们都对婵儿的品性赞不绝口,连呼容若好福气,能得到一个这样的妻子。而且,他们时常会劝容若不要沉迷于旧情事,否则便会辜负眼前人。
那一日书房闲谈,西溟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我们虽未见过令君魂牵梦绕的毓琳姑娘,但能令君如此难忘者,自不会是普通女子。但她现在已经无法再回到这里了,故君自然也不必一直耿耿于怀。我们俱是见过君现在夫人的,论貌,“堪胜三月花”;论行,“柔似春江水”。这样的女子绝对是女中翘楚,值得君真心以对。况且,君一番真情全部给予了毓琳姑娘,而并未曾有负于她,所以对她自然不必有任何亏欠。但是对于君之夫人,君却有种种亏欠之处啊。少夫人能隐忍到如此,已经是很让人敬佩了,故君万万不可再有负于她啊!”
听到这些话,的确是让容若清楚了不少。细细思量,也的确如此。自从毓琳进府,再到她进宫为妃,几年来,自己确实是一直念念不忘,并对无法与她厮守而始终耿耿于怀。所以,自己对毓琳没有任何亏欠的,而对于婵儿,自己却……
“咦,这首词是……”一人眼尖,看到了容若桌上的一张纸,于是便指着问道。
容若走过去拿起来一看,然后笑道:“哦,这是前几日一时无聊,随手写下的。”
几人争相传看,原来是一首《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几人都在心中暗自叹息着,容若果然是一个不善于遗忘的人。“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一句包含了他多少的伤心与无奈!他是真的“悔”吗?只怕如果一切再重来的话,容若依旧会陷进去,依然会如此多情吧!纵然最终只能是伤心离别,但毕竟曾经拥有过啊!这样的人,真真让人无法劝说,无法阻止其感情啊。也许,他真的是无法忘怀了……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道:“容若,这首是什么时候作的?”说着,便从桌子上的一叠书中抽出了一张纸。读罢,叹道:“这首是和刚才那首一个韵的,更是凄婉无比,令人动容啊!”说罢,便递了过去。
容若抬眼一看,觉得十分惊讶:“我当时只是作了一首而已啊?快拿来给我瞧瞧。”
说完便从他手里接了过来,发现上面赫然也是一首《山花子》,一看便是和刚才那首词而作的: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澹月澹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读完后,容若一下子便呆住了,脚下一个踉跄,纸也随即飘落在地。众人皆惊讶无比,连忙去搀扶,并拾起词来传看。看罢,都惊讶于此词的悲怆与哀愁,于是连忙询问容若何时所作。
容若有些恍惚地愣在那里,半晌才缓缓地道:
“这首词并不是我所作。”
众人顿觉奇怪,便继续询问:“若不是你,还有谁?除却你,谁又会有如此的情感在其中?”
容若一脸地愧疚之感,闭上眼睛,良久答道:“作这首词的……必然是婵儿……因为除了她,别人都无法有这种感情,也没有人能如此地了解我的感受。”
众人惊绝,万万没有想到,婵儿竟然比容若的愁苦还重,料想她一直都知道容若的心事。但是为了宽慰他却始终不肯表露,强颜欢笑只为博取他能放宽心而已。平日里,他们见到婵儿时,她总是一副温婉之态,就如同是清水一般柔和。无论对谁,都是那样的温和,那样的知书达理,温文如玉。可是,在这种淡然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痛楚,恐怕也只有她自己才知晓了。
良久,才有人对容若说道:“得妻如此,容若,你到底求的是什么?”说罢,几人长叹不已,然后陆续地离去。只留下容若一人在书房沉思。
是啊,他到底在求什么?而且,他究竟亏欠了婵儿多少啊!
婵儿竟然看到了他作的词,并且也读懂了他的心。不,应该是婵儿一直都懂得他的心事。但是,她怎么还能够自己一人将这些苦都藏在自己的心里呢?
注:《拟古决绝词》以及两首《山花子》其实皆为纳兰所作,选自于纳兰性德的《饮水词》。之后也可能会让婵儿作词,但是大部分都是纳兰作的,作者是为了突出婵儿的才情,才“盗用”了一下,反正是两口子,也无所谓的,呵呵……
第三十章 人到情多情转薄(3)
怪不得前两天婵儿来到书房,说卧房里有些空,所以应当挂上几幅画,然后挑了几幅挂在了房内。其中便有那幅自己为毓琳画的画像。他本来想拒绝,但是婵儿说那幅画画的栩栩如生,简直太美了,执意挂了上去。
原来,她都是有意为之。她是知道自己的心,于是用这种方法来缓解自己的相思之情罢了。当时,他也许是出于私心,所以便答应下来。但是,他却未曾想过,婵儿日日对着毓琳的画像,心中该是多么的伤心!
“而今真个不多情”,她明白自己现在已然“不多情”了,因为他的情只给了毓琳一个,所以不能再分给她了,可是她却无可奈何,谁让她还是那样深深地爱着他呢?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也莫过于爱上一个并不爱自己的人了吧?即便那个人一直都对自己很好,可那毕竟不是自己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啊!“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明明二人不曾分离,但是却写出了如此浓重的离愁别绪,因为在她知道,他的心一直都没有真正与她靠在一起。
西溟说的果然没错,容若想着,自己亏欠婵儿的的确是太多太多了。枉他还一直说要好好对待婵儿,让她一直都可以生活在快乐之中。可是,殊不知,自己给她的依旧是无尽的痛苦。
不错,他是忘不了毓琳,但是毕竟毓琳已经走了。而他,也不能守着回忆过一生一世。一切都需要往前看,不是么?
婵儿要求的也并不多,她不过是希望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份爱情罢了。这个要求也并不过分啊!为什么自己能如此狠心地置她的感受于不顾呢?
死守着对毓琳的那份甚至都没有开始的承诺,就是坚贞不渝了么?不,不是这样的,这样只会让所有的人都痛苦罢了。他可以想着毓琳,可以让这一种刻骨铭心陪着自己一生一世,但是,这些都是可以放在自己的心中的。没有人要将这份感情夺走,只要他放在自己的心底,将这些回忆都沉淀成他们两个人的美好,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非要放在外面,让所有的人都痛苦呢?
其实,让婵儿走近自己,并不是难事。因为自己从来都不是不喜爱她,只不过是他自己想不明白而已。总觉得如果让婵儿进了自己的心,便是对毓琳的不忠。其实,哪里是这样呢?这只不过是自己钻牛角尖罢了。
这样一个深深爱着自己的女子,若是真的辜负了,自己可就真的成为罪人了。
容若不禁又想起来了毓琳给他的那张字条:“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连毓琳都已经想通了,为什么自己却一直都无法想明白呢?
那到底自己应当如何是好呢?容若依旧觉得困惑。但是有一点他已经是想的很清楚了,那就是,他必须要真真正正地从心里接受婵儿。至于毓琳,还是深深地藏在自己的心底吧!
晚上容若回房的时候,婵儿正坐在灯前绣着什么。他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精致的荷包,婵儿此时正在上面绣一对鸳鸯。听到有声音,婵儿抬头一看,见是容若回来,忙笑着放下了手中的东西,然后一面起身迎他,一面柔声问道:
“公子,客人们可是都走了?”
容若微微点了点头。笑着对婵儿说道:“怎么又绣起荷包来了?”
婵儿抿嘴一笑:“不过是闲来无事罢了,若是绣好了,就让公子戴着,若是绣的不好,就当是消遣了。横竖我也没什么事可做。”
容若拿起荷包看了看,然后笑道:“你的手真巧,这样一个小东西竟然也能做得精致。”
婵儿听了之后,又垂下了头,但是笑意却更深了。
容若深吸一口气,然后拉着婵儿走到毓琳的画像之前,对着她说道:“婵儿,咱们……还是把这画摘了吧。”
婵儿先是一愣,随后问道:“好好的,摘画做什么,这样挂着不是挺好的?”
容若没有作答,只是上前径自摘下了画,卷好,然后放到了一个盒子里,递给了婵儿,说道:“你还是将它放起来吧,这里……不需要挂它了。”
婵儿手中拿着画,仍然是一副疑惑的神情,不知道原因。
容若看着她,淡淡地一笑:“这……这是良嫔娘娘的画像,我们将它挂在家里自然是不妥,还是,还是收起来吧,以后也不要再拿出来了。”
见婵儿还是有些犹豫,容若便自己从她手中又接过了画像,然后锁在了一个箱子里面。转过身来,他牵着婵儿的手,温柔地对她说道:“画,现在锁起来了,虽然它在我心里依旧还是存在,但是也已经锁起来了。我现在真的已经想通了。良嫔娘娘,她已经和我没有关系了,我记忆中的只不过是那个已经永远消失的毓琳罢了。我,现在只有你。”
婵儿听了这些话,定定地看着他,泪水大颗大颗地顺着脸颊滴落下来,脸上却是一种不敢相信的喜悦。
容若又一字一句认真地说道:“婵儿,以前是我对不起你。以后,我会用心,好好地待你,只是,你可还愿继续相信我?”
婵儿带着泪水笑了:“公子无需在心中上锁,只要公子心里有婵儿,婵儿已经是心满意足了,以前婵儿一直害怕公子永远不会用心接受婵儿,现在听公子这样说,也就放心了。毓琳是公子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所以婵儿不会介意的……公子,婵儿只是想知道,公子心中可有婵儿?”
容若听到婵儿这些话,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一把将她抱在了怀里:“当然有,以前只是我不愿意去承认和正视罢了,一直都是我自己头脑不清,不愿意放开手,结果自己痛苦,也让你伤心。不过你放心,以后不会再这样了,我不会再让你为了我而伤心了……”
婵儿依在他的怀中,心中一阵甜蜜。
纵使以前挣扎过,痛苦过,甚至绝望过,但是,最后幸福毕竟是让她等来了……
那么,以前的种种都已经不再重要了,不是么?
第三十一章 相看好处却无言(1)
容若这一次的确是想开了。再之后的日子他果然不再沉迷于旧时情事中无法自拔,而是开始一心一意地与婵儿生活。虽然,那些曾经的回忆仍会不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给他的心带来一种莫名的颤动,但是,他心中很清楚,那不过仅仅是回忆罢了。经过了这么多的事情,容若只希望能够平静而温馨地生活下去,好好地珍惜身边的人儿,好好地享受她给自己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而且,他越来越发现,婵儿果真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妻子,毫无瑕疵。有她在自己的身边,于他来说,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这,或许便是老天对他的补偿吧。既然已经失去了一次,那么便不能再失去第二次,容若总是这样想,所以便对婵儿更加疼惜。
纵然,自己现在还是无法忘记过去,无法让她占领自己的心,无法给她山盟海誓的诺言。但是,可以却可以给她最温暖的依靠,最真挚的情意。他想,也许,有一天,他真的可以爱上这个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靠近的人。毕竟,他们可以相伴一生。
一生的时间,应当足够他忘却一段情,爱上一个人。
而此时的婵儿是满足的,因为容若对她真的很好。虽然她知道,在容若的心底依然还深深藏着另外一个女子,怀念着另一段难以割舍的情。但是,至少,他现在愿意真心实意的留在自己的身边了。她并不是一个贪婪的女子,也不要求一份独一无二的爱情。只要他心中装着自己,知道并且接受自己的情谊,那么,于她就已经足够了。想要的越多,失落就会越多。明白了这一点,婵儿过得很是知足,而这,也给她带来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两个人都全心全意地为对方考虑,所以他们之间的相处越加的和谐了。消除了心中的芥蒂,二人之间也就没有了隔膜。这样一来,他们都获得了以前无法体会到的幸福和满足之感。
因为从来到明府开始,婵儿就时常感到一种深深地忧虑与伤心,所以虽然她表面上没有表现出什么,但实际上过得却是不快乐的。不过,那些伤心都已然过去了,现在她和容若的心结都已解,生活顿时变得充实而满足起来。婵儿原本就是一个知足之人,现在更加快乐了。虽然她本性是一个温婉的女子,但是无论如何,她也不过是一个刚刚十八岁的女孩而已。温文如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