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艳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艳后-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太后无奈地摇摇头:“姐真拿汝没办法!”
  这时,就见湖畔船坞方向疯跑过一个内侍。内侍喘吁吁攀上映霞亭跪禀道:“启禀皇太后、皇太妃:皇帝口谕,皇太后、皇太妃所乘的画舫已经备好了,敬请皇太后、皇太妃前往登舟。”
  这时,杨太妃亦正好趁坡儿下驴,慌忙吩咐小太监道:“汝去禀告皇帝:就说我们这就前去!”
  内侍应声跑了回去。刘太后和杨太妃相拥相扶着走下亭台,信步朝翠绿湖畔的船坞走去……
  翠绿湖的万顷碧水,在春日阳光的辉映下,波光闪闪,烁金耀银。一叶画舫在数只扁舟的护卫下,在湖心打着旋儿——左转了又向右转,旋来转去,就是不肯破水前进。这时,并肩坐于甲板之上的刘太后和杨太妃,竞相拊掌爽朗大笑,阵阵笑声竟至使她们笑出了眼泪。在笑声中,为画舫摇橹的仁宗皇帝更加面红耳赤,手忙脚乱。他手里的两只桨尽管上下翻飞交替忙活着,而他身下的画舫还是不给面子——他越是奋力划桨,那画舫越是左旋右转不肯前进。于是,通天冠下那张稚嫩的面容上,汗水在两颊上形成了潺潺小溪;特意更换的紧身窄袍,亦在不经意间濡湿了后背与前胸。见此情形,在周匝护卫着的几只太监船,竞相靠近过来,两个身轻如燕绰号猴子的年轻太监,欲纵身跃至画舫,前来代替皇帝为皇太后和皇太妃划桨,却被太后用手势挡了回去。但有两只靠近了的太监扁舟,仍是不肯离开。他们生怕画舫有个闪失,危及了皇上、皇太后和皇太妃的安全。刘太后见此,霎时面呈不悦。她站直身子向太监们乘坐的小船挥了挥手:“汝等统统退至五十步开外!”
  见两只太监船离远了,皇太后这才正色对仁宗道:“皇儿将至大婚之年了。连一只小小画舫都端正不了航向,将来何以驾御大宋这只大船?”这话声音虽不算高,却异常有分量,直说得赵祯满面羞愧,顿陷窘迫与难堪之中。
  这时,坐在皇帝对面的张雪娟,向坐在前甲板上的刘太后送去一个带有乞请意味的目光。见刘太后一时没有反应,认为是默允了,便慌忙起身欲接皇帝左手间的一只橹,助皇帝一臂之力。孰料,她不动皇太后不动,她刚欲动,皇太后便对她向下压了压右手,示意她稳坐下来。她不明白皇太后何以如此?但皇太后的懿旨谁敢违拗?她虽不大情愿,亦只能乖乖地坐下身来。
  今日之御花园春游泛舟,虽是杨太妃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具体操持者却是雪娟——她先哄高兴了杨太妃,让杨太妃向资善堂的老师为皇帝请假,又仰仗杨太妃的金面,请刘太后高抬贵手,莫拒绝了皇帝的从游。可是,她作为促成这件事的功臣,并未受到刘太后的赞赏,相反,一上画舫刘太后便拒绝她和皇帝合作摇橹,非让皇帝独自摇橹泛舟于湖上,致使画舫旋转不前,将皇帝陷于欲罢不能欲前不得的尴尬境地。她知道这是皇太后故意给皇上出难题,自己却又难以相帮,只能无限同情地注目着皇帝的窘迫与尴尬。但恰在这时,汗流浃背的仁宗向她投来了求援的目光。她将如何是好?帮忙?皇太后不允;不帮?皇帝的眼神偏是那样的无奈与急切。情急之下,她灵机一动,居然在皇太后的炯炯目光下,悄无声地向赵祯比划着正确的摇橹动作。于是,赵祯霎时心领神会,茅塞顿开。他按雪娟比划的样儿连试了几下,画舫居然前进了一截儿。于是,赵祯备受鼓舞,他挥汗紧摇一阵儿,画舫居然顺波逐流地快了起来。
  见此情形,杨太妃暗自高兴。此前,她曾数次带赵祯和张雪娟来这里泛舟。亲眼目睹了雪娟手把手地教赵祯划桨。她亦曾稳坐画舫,亲身体验过这一对少男靓女两桨左右配合的划船速度。正基于此,她今日才邀了义姐来这里泛舟,意欲通过泛舟,画龙点睛,指出雪娟对于皇儿的不可或缺。令她难以预料的是,赵祯心神一紧张,划桨的动作全变了形,致使画舫寸步不进。她当时正想命雪娟接桨相助,却被义姐占了先机——阻止了雪娟。她心想:这样更好——雪娟不出山,船儿就寸步难行。亦叫义姐切身体会一次雪娟对皇儿的重要性。后见雪娟稍加指点,画舫就前进起来。她便悄悄抻了一下义姐的衣襟儿,然后向赵祯送去得意的一瞥:“看,诚如先帝离不开姐姐一样,我们的皇儿亦的确须有这么个拐棍儿!”言毕,她鼓掌为赵祯加起油来。
  皇太后刘娥,听出了义妹的弦外之音。但她佯作不解地望了望杨太妃,然后注视着雪娟道:“汝可帮帮皇帝。”
  雪娟闻言心头怔了一下。她游游移移地去接皇帝手中的双桨,却吃不准这桨怎么个摇法,仁宗将一只桨递给她,说:“我俩一起摇,好让母后和母妃痛痛快快地享受天伦之乐!”
  雪娟领悟了皇帝的美意。她接过右桨,就和着皇帝的节奏,一下一下地划着。画舫亦一窜一窜地疾速前进着。但她此时的心里仍是怯生生的,两眼一直不敢正视刘太后……
  就在皇帝、雪娟奉陪皇太后、皇太妃泛舟御花园翠绿湖的时候,位于皇宫西南角独秀峰山巅的密林里,透出一只千里眼的“镜头”。这“镜头”径直对准皇宫大内,偷偷窥视着位于后宫中央的乾宁宫。
  乾宁宫是当今宋天子赵祯的宫殿。山巅千里眼的镜头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指皇宫的心脏乾宁宫,足见窥视者的胆大妄为与险恶用心,是一般叛臣逆子难以匹敌的。那么这位赤裸裸窥视乾宁宫的人是谁呢?此人便是西南第一名山——道教发祥地之一的青城山上清宫道长,号称白眉仙姑的清宁法师。
  清宁自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后,十几年来绝少往返京师。一者她认为大宋江山气数未尽,逆天道而行之,不会有理想结果;二者她知道二十八太保和她的胞弟韩钦若,为自保均采用了韬晦之术,即使她前来鼓动唆使,亦断然不会随她冒险。但是,不欲来她今日还是来了。起因在于她近期得了一场大病,险些丢了性命。从而动摇了自信人生二百岁的信念,认识到人生易老,岁月不饶人,先前那种矢志修炼,洁心向道,报仇雪恨,百年不晚的观念与想法,都是错误的,不现实的。于是,她回到了现实当中——恍然明白自己已是年近古稀之人。古稀之人垂垂老矣。若不抓紧时间报仇雪恨了却心愿,岂不辜负了她六岁上山入道的初衷?怎对得起含冤九泉的父母英灵?于是,她带着四名女弟子,晓行夜宿,匆匆地下山北上,直抵东京汴梁。她此次再入京师,抱定了孤注一掷的决心——要么报仇,要么身死;报仇不成,她宁愿从容赴死。
  此前,为了替父母及全家报仇,她在牺牲自己的青春之后,还继而断送了女徒弟道真的青春。为了利用和控制二十八太保,她居然将纯真美丽的道真留在了九姑山庄,做了赵元俨的掌中玩偶,乃至终为赵元俨所毒害。同样是为了报仇,她曾与李顺暗中联手会盟,但在李顺陷于官军之手以后,她为了保全自己,居然镖杀了盟友李顺。对于道真和李顺之死,她后悔至极,一向将此看成是她六十八年生命史上的污迹,并以此为鉴。她拿定主意:此次进京,一定要保护好四个徒弟,决不能像对待道真和李顺那样,为了达到报仇目的,便忽略和忘却了道义和亲情。
  白眉仙姑到东京以后,径直找到了胞弟韩钦若。是时,多半生在朝为官的韩钦若,亦已到了致仕之年。他和胞姐一样,亦感到所剩时日不多了,若再不动手,便永远没了机会。此前,他以为真宗驾崩是一次机会。便和荆王赵元俨暗中联手,制造了朝廷将以八皇叔赵元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谣言。妄图以先声压人的庞大舆论攻势,胁迫朝廷就范,从而将虚张的声势变作既定事实。孰料,刘娥不吃这一套,依然我行我素,几年下来倒把大宋的江山治理得美若锦绣,固若金汤,最后竟连荆王常常拿来当枪使的曹利用,亦被贬出京师做了襄阳驿野鬼。在这般情势下,他和赵元俨都又进入了韬晦期,但在此节骨眼儿上,他的胞姐白眉道长杀上门来了。
  清宁道长此来,已没了前几次的稳健与沉着。看做派,不似一个颇有城府的古稀老妇,倒像个风风火火的毛头莽汉。一谈到报仇雪恨,全然是一副鱼死网破的拼搏架势。姐弟一踏进那间密室,清宁便情绪冲动地对胞弟讲:“人生能有几次搏?何况,汝我姐弟,都是往古稀年纪走的人了。这就是说,鱼死网破的最后一搏,只能选在今天!今天不行,明天不在。到那时,汝我姐弟便只能抱悔此生了!”
  韩钦若被姐姐拿话一激,劲头亦就来了。当夜,他秘密造访了荆王府,同赵元俨进行了磋商。次日深夜,清宁素衣白袍,再配上她一头华发和两道雪白的眉毛,飘然降于荆王府的后花园,仍在十几年前他们晤面的那间假山下的地下室里,她同赵元俨密谋了许久。
  “越是一片歌舞升平,越是容易失去警惕。”这是清宁说服赵元俨的主要论点,“处处莺歌燕舞之日,正是我等大有作为之时。王爷您就请好得了:刘娥一死,小皇帝一亡,您的六王子赵祜就必然顺理成章地即皇帝位,到那时,您就是天经地义的太上皇,大宋的江山不就是您的了?……”
  二十八太保毕生垂涎的,是面南登基做皇帝。但造化总不眷顾他,致使他不得不把皇帝梦幻化成太上皇梦。今闻他是天经地义的太上皇,精神立马就来了,便将此前他同韩钦若多次密谋的“韬晦术”亦抛至脑后去了。于是,一个分两步走的暗杀计划,便在这间地下密室里出笼了:一、利用三月三日长宁节,在刘娥的寿面里投毒,先杀死皇太后刘娥;二、利用小皇帝赵祯大婚,白眉仙姑率四名女徒乘夜深人静,悄悄逼近乾宁宫行刺,杀死小皇帝赵祯。为了便于清宁侦察乾宁宫的建筑格局和防务部署,赵元俨还将真宗皇帝赐予他的“千里眼”转赠给了白眉道姑……
  白眉道姑手里的“千里眼”,继续在乾宁宫的周匝窥视着。在“千里眼”的镜头里,她可以清楚看到宫门口宫女的出入,宫院内持械太监的游走,甚至连乾宁宫围墙上防贼逾越的铁蒺藜,亦能看得一清二楚。她这是第五次侦察皇宫了。第一、二次,她带领四个女徒,化装绕皇城一周,侦察皇城守卫的情状,在森严的防卫中寻找可供逾越的空虚所在。第三、四、五次,都是她单独窥视乾宁宫,为谨慎起见,她计划从四个方向侦察乾宁宫的虚实。今天是她选定的第三个方位,明天还有最后一次。
  “千里眼”由远及近。当清宁拟收镜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翠绿湖上的几只小舟。起初,她没看出泛舟者的身份。但她仔细观看了几叶扁舟在湖面上的阵形,脑际才忽然一闪:莫非居中那只画舫甲板上坐定的是刘娥和杨紫嫣?莫非那黄裳齐整,文质彬彬,气度非凡,不时翻动着手间橹板的就是她梦里寻他千百度的小皇帝赵祯。
  “真是冤家路窄啊!”她暗忖道,“想是此子命该死于我手。不然,平白无故,他缘何自现于镜头?……”
  她这样暗忖着观察着,直至将翠绿湖上的那只画舫,目送到湖中央的湖心阁靠岸……

  4会庆殿皇太后罢宴 御厨房伍庖厨害主

  三月三日长宁节。
  长宁节乃仁宗皇帝为母后的诞辰特设的节日。每至这天,不仅宋皇赵祯率文武百官为皇太后上寿于会庆殿,就连北邻的大辽,南邻的暹罗、安南等国,亦均遣使前来为皇太后祝寿。皇太后作为回答,长宁节这天的中午,照例要赐宴文武百官以及外国使节。
  今年的三月三,是皇太后的六十大寿。大寿之年的长宁节,要比往年办得更排场些。这是皇帝的心愿,亦是满朝文武的乞求。然而,长宁节未至,皇帝和皇太后分别接到了秘阁校理范仲淹的奏折。范仲淹在上呈皇上的奏疏中说:“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若奉亲于内而行家人之礼可也。每长宁节与百官同列面北向皇太后跪拜上寿,亏君体,损主威,不可法后世……”
  范仲淹的呈皇帝疏是由晏殊当面转交仁宗皇帝的。赵祯览后大为不悦。他三下五除二,哗哗啦啦将奏疏揉成一团烂纸,往废纸篓里一掷:“这个范秘阁,是不是管得太多太宽了?”
  范仲淹上呈皇太后的那份折子,亦是由晏殊代呈的。他疏中说:“宫中一桌宴,百姓三年粮。当前官场腐败之一种,乃巨大的公膳开销。我天朝的公膳,可分五类:一曰朝廷赐宴。长宁节皇太后赐百官及使节宴,即此一例也;二曰堂膳,即吏员之无偿中膳;三曰官吏迎来送往之宴聚;四曰常例之宴饮;五曰吏员之膳食津贴。此五种膳宴之费用,年耗白银当以百万计。故微臣乞请皇太后,罢赐宴以盈库虚,兼正吏员之风……”
  皇太后还没览完奏疏,已于眉宇间皱出一个疙瘩。长宁节在即,皇帝及后宫上下都在积极为她的诞辰做着准备;邻国的使节亦将不日抵京,范仲淹在这个时候却呈上了这么一个折子,这不是诚心让她难堪么?但她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折子,然后面对折子思虑良久,方将奏疏递给侍在左右的任中正道:“汝速将此折送皇帝一览!”
  三月三日这天,自黎明始,整个皇宫便都笼罩于欢乐庆典的氛围中去了。斗大的金色“寿”字,贴满门框的寿联,一排排高高挂起的椭圆形寿灯,还有那幅风靡天下的《仙女献寿图》,几乎将皇宫内所有的楼阁殿宇,甚至御花园的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路旁亭榭,都装点得喜气洋洋,分外娇娆。至于作为寿堂之用的会庆殿,更是张灯结彩,花团锦簇,金“寿”迎门,一派喜庆气氛。一百人的乐班,排列于殿堂之右;一百人的歌班,列队于殿堂之左。殿堂周匝,禁军侍立,内侍环绕,森严之中,透出隆重的喜庆。来去匆匆的礼官,无不在诚惶诚恐的缄默中等候着祝寿时刻的到来。
  忽然,《隆安之乐》大作。在轰鸣的乐声中,服通天冠绛纱袍的仁宗皇帝赵祯秉圭而出,他在礼仪官的导引下,身后跟随着长长的两队文武大员,踏着《隆安之乐》的旋律,健步进殿,跪于皇太后的膝前,朗声道:“嗣皇帝儿臣赵祯,拜见皇太后陛下,祝母后与天同寿,与日月同辉!”
  刘太后忙近前搀扶道:“皇帝恩孝至诚,贯于天地,垂范万方。母后不胜感慨。请皇儿与百官都平身说话吧!”
  在“谢母后!”“谢皇太后!”的声浪中,皇帝率百官再拜起身。这时,礼仪使不待百官站稳脚跟,便朗声宣呼:“两廊奏乐,当今天子向皇太后敬献寿词!”
  于是,婉转舒缓欢愉的乐声又起,仁宗皇帝在流水般的乐声伴奏下,朗声诵道:
  巍巍太后,哺乳握发,千秋之功,冠于中华;
  峨峨太后,呕心沥血,千秋大业,至荣至烈;
  伟伟太后,垂帘听政,辅佐垂髫,海堰河清;
  千古太后,日月之光,福如东海,寿比水长……
  诵罢,仁宗皇帝再跪叩首,起伏者三。亲王公爵、群臣百官见皇帝如此,谁敢不跪?便纷纷再跪于皇太后的面前,鸡啄米似的叩着响头。
  刘太后见皇帝如此诚孝,百官如此恭顺,深深为之感动。她先泪水盈眶,继而滚滚淌下。她激动不已地从高背椅里站起来,频频还礼道:“谢谢皇帝!谢谢诸位王爷宗亲!谢谢满朝文武臣子!亦谢谢天下黎庶!”
  刘太后道完谢,按照往年的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