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月-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月骑在马上,仍旧只是点点头,却没有说任何话。

    看来他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都必须要借助蒙痴子的力量了,因为他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经验不足。甚至不能将君主的喜怒施展的游刃有余,他在下山时以为,只要学会了所有古书典籍上的东西,就能够做好一方君王了。

    可是现在他发现,他还差得远,书上所交给他的只是一切皮毛,而人世间道理的真正精髓,永远不可能是区区几个字能够记载的清楚的。在学习为人君主的道路上,他还需要走的更远,付出更多的努力。(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曹操败袁术() 
离开了吴山的孙策心灰意冷,但又踌躇满志,他不敢放弃自己的拼搏,也担心尚在宛城的家小。沿着吴山的路一直走,会上通往淮南寿春城的官道,孙策决定先去寿春那里落脚。

    在他的印象里,自己那位意气风发,满腹韬略的义兄弟周瑜,此时应该尚在寿春为布衣,他想去拜访周瑜,劝说他出山帮助自己。就像那个小兵赵月一样,不也是到嵩山求得高人下山,所以才能够有了成就吗?

    孙策这样想着,带着父亲的一干人马以及袁术手下的一些残军,慢慢地向着寿春城迤逦而行。

    正在匡亭与曹操陷入胶着战的袁术大军,目前尚有十万多人,而曹操军却已经不足五万,其中包含的青州军亦不足一万。

    虽然如此,但袁术的十万大军是片刻缺不得粮草的,粮食的周转运达几乎每半天就有一批次。所以在凌晨时分,袁术已经得知了吴山粮仓大营被烧的事情。

    得知此事的袁术气急败坏,将气全部撒到了手下诸将的身上,他在帐内将竹简扔到了地上,站起来道:“孙策那个庶子,终究是野蛮人的儿子,竟然损我大军根基,真是气死我了啊,还有,洛阳赵月那小子,竟然违背先前的盟约,公然袭击我的后方!”

    袁胤站在奢华的大帐内,迟疑地补充道:“叔叔,先前我没有见过赵月本人,见到的只是他们军中的军师,蒙痴子……”

    “废物,还有脸说话!”袁术伸手一指,喋喋不休地抱怨道:“等到我攻破曹操,必定也要一齐将洛阳打下来,生吞活剥了赵月,这才能消我心头之恨。”

    这时,有一个小官侍从立在袁术身后,听了袁术的话。捂着嘴巴小声地进言道:“主公,您万万不能如此,那赵月固然可恶,可主公乃是什么身份呢。四世三公啊!可不能做出这种自损身价的事情。”

    袁术忽然愣了一下,而后仔细地想了想,说道:“嗯,你说的也是,那等我把他抓起来。就先关到牢里吧,待天下一统之日,我再处罚他!”

    主簿闫象在帐内看着这一切,默默地摇了摇头,他本欲说些挽救颓势的话,但看袁术这般态度,心道无力回天,只能是谙识天数的退出了大帐,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打点行李,做好兵败的准备。也做好投靠曹操或是赵月的打算。

    “纪灵,我们没了粮草,不如立刻出击,跟曹操军决战吧?”袁术试探性地问着帐内的大将纪灵。

    纪灵明显觉得不妥,微微皱眉道:“主公,曹操为人多谋,而且帐下的文官谋士很多,恐怕会有所准备,我觉得此时出兵这件事,恐怕不是上策。不如暂退,另寻无人盘踞的城池为根基,养兵为宜。”

    话音刚落,大帐忽然响起了嘈杂的声音。一个传令兵火急火燎地冲进大帐。跪在地上道:“主公,不知是何人泄露了军中粮尽的消息,此刻我军大营中的士兵纷纷出帐抱怨,怨声载道,士气不稳!”

    袁术闻言,心中大惊。正在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传令兵一波接一波的进帐。有报士兵逃窜到曹操军中的,有报曹操开始点兵的,最后终于坐实了消息,说曹操已经知晓了他们缺粮,而且军心不定,所以趁机率兵出击,望着这边前来了。

    袁术慌了神。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粮草被袭,对士气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如果主将再六神无主,士兵们便真的没有任何的战斗欲望了。

    曹操骑着黄马,披着锦袍,麾下数将都紧紧跟随。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抓住机会,就绝不会放过,这次他要亲自出征,将袁术这种无谋之人消灭在乱世里。

    “我的将士们,跟随孤冲锋吧!”曹操回顾数万士兵,马鞭一指袁术大营。

    对方阵营的士兵士气低迷,这是对己方士兵的一种鼓舞。曹操的话音刚落,紧跟着传来了无数士兵的呐喊,他们心中坚决,跟随曹孟德取得胜利!

    待冲锋发起后,曹操手下诸将率领的士兵逐渐越过了曹操,曹操忽然想起一事,放慢了马脚,来到阵后的郭嘉身旁,对郭嘉警惕地小声道:“奉孝,我原本困于袁术,无法得救,本想引军袭粮,但却被围,抽不出兵力,没想到那个赵月竟然能也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抓住关键,引着原本就不多的士兵去偷袭了袁术的粮草大营。以此可见,他也绝非善类,洛阳与兖州毗邻,看来以后我需要当心了。”

    郭嘉想了想,微微一笑道:“主公,以臣所见,他应该不会有进取中原的意图。”

    “此话怎讲?”曹操皱了皱眉头。

    郭嘉善于分析人的动机,更是做到了洞悉人心,只见他微微一笑,似乎并不准备立即讲明,而是想与曹操留待日后分晓。

    天空中的太阳越升越高,已经升到了匡亭战场的正上方。正如一场战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背后的小动作应当在夜晚进行,而取胜的关键之道,却还是要在白天。

    数万曹军士兵势不可挡地冲溃了慌忙迎战的袁术军,对方军心不稳,将领也是心有而余力不足。纪灵骑一匹黑马,持两刃三尖刀在乱军中夺路而逃,被一队曹军士兵堵住去路,他一番拼杀,再次寻路而走。

    正待他快要逃离乱军的时候,曹仁骑马截住,挥刀与纪灵大战在一起。纪灵的武艺原本不差,但此刻兵败,他不敢恋战,所以手中的刀法乱了许多。

    正逢夏侯渊在军中驰骋,望见这边曹仁与纪灵拼杀,他从箭囊里取出一只羽箭,闭住一只眼睛,弯弓搭箭,瞄准了纪灵。那纪灵还浑然不知,仍在专心致志地与曹仁比拼刀法,准备适时退却。

    “嗖!”

    只听一声破空的响声,飞箭如梭,径直的射入了纪灵的后脑,没入半截。纪灵双目空洞,到死竟不知死在何人手中,身子笔直从马上倾斜了下来。

    袁术在乱军后方得知了纪灵战死的消息,心中更是恐慌不已,满脸都布满了汗水,连忙在手下士兵和其他将领的护送下夺路而逃。

    没了指挥的士兵只拼杀了一会儿,就丧失了所有的斗志,被曹操好言劝服,集体跪倒在地,投靠了新的主公。

    收了这些士兵,曹操手下的兵员数终于越过了十万,而众人无暇庆贺获胜,他们要赶快率兵前往宛城,一来断绝袁术军的退路,二来也可以再度扩充自己的地盘。(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奇兵定荆北() 
在曹操一行人还在路上的时候,赵月就已经率兵抵达了宛城。宛城守将乔蕤是袁术的心腹将官,在路上的时候赵月就和蒙痴子探讨过了,料定此人绝不会降,或抓而杀之,或擒而放之。

    两千人马身穿袁术军的兵服在宛城下叫门,声言匡亭兵败,袁术派他们回来请求援军。

    守城的将官在城楼上向下眺望,面孔多是生的,心中疑惑,不敢开门。于是蒙痴子便在大将王翦的耳边轻声言语了几句,王翦受命,冲着城门上大声喝道:“主公兵卒十多万,岂是你们能够全部认得的,快点儿开门,贻误了战机,恐怕主公要责罚你们的!”

    城门上站立的门卒互相看了一眼,一边着人去通知太守乔蕤,一边冲着机关消息那里的士兵喊了一句:“快开城门,自己人!”

    于是,吊桥缓缓地放了下来。

    赵月就这样骑着马,和手下的两千人大摇大摆地进了宛城。走在街道上,多日的操劳征战让赵月显得有些憔悴,不过他知道,此次攻下宛城,便可以多休息些时日了。

    乔蕤获知消息,并没有多做怀疑,立刻率领部众几百人前来出迎,顺便可以当即获取一下袁术给他下的命令,他也好直接去校场点兵。

    可他远远的就看见对面人群中骑马的那个人影,身穿白袍,腰间负剑,长相和面容虽然俊俏,但不是他所认识的!

    “不好,中计了!他们不是主公派回来的!”乔蕤大喊一声,惊到了城中过往的百姓还有手下所有的士兵。

    赵月不会给他机会反击,趁势大喊一声:“王翦将军何在?与我将此人拿下!免得他多生事端!”

    王翦闻言,持刀纵马,快速的穿行过街道,无视围拢上前的士兵和路人。刀劈横砍,径取乔蕤,乔蕤尚未反应过来。手中的剑也还没举起来,就被王翦拦腰挟持在了自己的马上,死死地被摁住,动弹不得。

    想那王翦本是西凉人。生的虎背熊腰,此刻又擒了对方太守,对于其余敌军来说,无疑不是一种巨大的震慑。他们都在原地,动都不敢动。

    赵月命手下人在乔蕤的身上搜出了调兵用的兵符。转瞬之间获得宛城数万人马的名义统领权。然而赵月的手下只有两千人,如何能够是这数万人心服口服,直至曹操的到来,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乔蕤被压迫着跪在赵月马前,而路两旁的百姓见宛城兵不血刃,便要易主,也都纷纷跪下,口中连连称饶命。

    赵月安抚百姓,又在马上质问乔蕤道:“今番你被我擒获,愿意归降我吗?”

    乔蕤哈哈大笑道:“你这个无名小辈。是哪里来的,竟然口出狂言;我家主公乃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身份高贵,地位显赫,我跟随主公历经数年,也是功劳不小,岂会归降你这种无知的匪寇。”

    赵月皱了皱眉,正欲表态,却忽然回忆起吴山之时自己的冲动,于是心下便开始思考。面对乔蕤这个人。他究竟是该喜还是该怒。

    袁术是比较好蒙骗的,然而曹操却不同。

    依照赵月所想,曹操此时应该已经率兵前往宛城这边了。此次虽然他二人合力战败了袁术,夺得了宛城。可是未来战局不定,而且河北一霸袁绍与袁术毕竟也是兄弟。保不齐会有什么变动。好生相待此人,放他回去,说不定也可以给自己留条后路。

    想到这里,赵月连忙下马,来到乔蕤身边。轻轻地搀扶他,微微地笑道:“乔将军,何故如此动怒,赵月虽为君主,但出身微末,自然无法与你的主公相提并论。只是此次在下出兵宛城,也是受曹操所托,故而不好拒绝,还望将军回到你主公处,切要为我明辨,不可将罪责都迁于我一人。”

    “你竟然要放我走……”

    乔蕤显然是被赵月这番“真诚”的表态感动了,他哪里知道,为人之主,当有调节喜怒之能。喜时喜,是为了收揽人心;而怒则怒,是为了树下威严。此种权谋之术虽然看起来是喜怒无常,但可以真的让人难以猜出心中所想,使君意难测。

    赵月正在渐渐习惯让自己变得复杂起来。

    “来人,为乔蕤将军松绑,给他马匹,送他出城。”赵月一改初见乔蕤时那副峥嵘的面孔,变得和眉善目。

    就这样,乔蕤在众目睽睽之下骑马出城了,临行时上不忘回头对赵月抱拳行礼。

    送走了乔蕤,赵月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又回头向蒙痴子和王翦吩咐道:“痴子,我交给你两件事去办,第一,速派亲信往昔日孙策的府中去看护,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入;第二,着手让宛城的粮曹持最近的粮草收支以及赋税记录来见我。”

    “是,主公……”蒙痴子微微躬身,领命而退。

    赵月又对王翦说道:“王翦将军,你拿着此宛城的兵符前往校场点兵,务要稳定军心,再让军侯职位以上的人前来见我,由我亲自训话。对了,在完成这一切之后,你可以将兵权分别交给军中亲信之人,让他们把荆北一带袁术昔日的领下的各城邑统统占据。”

    “是,末将这就前往!”王翦接过兵符,火急火燎地离开了。

    赵月在随从的跟随下前往袁术平日里议事的大殿,那大殿就在城中央,建设的极为奢华,足以见袁术的昏庸腐败。

    一路上,赵月都在咬着嘴唇,不停地思考。

    这次他虽然抢在曹操之前收了荆北,但他却并不准备在此落脚,因为据他猜测,荆南一带的刘表不会轻而易举地允许新兴势力染指他的荆州,如果他执意将此收入囊中,只会为自己徒增烦恼,反而让西进的策略难以实行。

    不过看来,蒙痴子的主张似乎与他不同。

    赵月坐在大殿的正上方,蒙痴子已经将粮草带至,而且也已经将孙策原本的府邸团团围住,守护好了。

    在得知赵月这一想法的同时,他立刻就做出了反对:“主公,天下土地之广,各路诸侯只怕自己取得的少,为何到了您这里,反而嫌多呢?以臣只见,主公您决意去西方立脚,匡正大秦统治,这固然很好,可是洛阳以东的土地,得之如得金,既然到手,绝不能再拱手送出!”

    赵月没有时间听蒙痴子的长篇大论,他的双手在不停地移动眼前的竹简,而双目也在上面快速的浏览。

    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变得非常反感面前的这个人,因为这个人总是能半推半就地猜出自己在想什么,而且也总是能鞭辟入里地将自己做法的好与坏分析出来。

    赵月相信古今的帝王,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的臣子是这个样子的,当然,他也不例外。只是他还顾念昔日蒙痴子的授业之恩,也深知未来仍旧需要蒙痴子的帮助,所以他一直在隐忍。

    都说“攘外必先安内”,可是如果安内之举会让攘外的进程变得缓慢,那么安内无疑可以放到以后再做。

    “痴子,我方才看过了,宛城内的粮草并不多,钱财也很少,这是怎么回事?你刚才不是说,袁术在领地内一直施行高税负,十粮得其八吗?”

    蒙痴子见自己的言论根本未能送进赵月的耳朵里,只能是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接过话茬道:“主公有所不知,袁术手下士兵众多,再加上他为人奢侈,故而府库中没有留存多少钱粮。”

    赵月眯着眼睛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策略,他含着笑意对蒙痴子说道:“痴子,你可令负责掌管府库的人将所剩钱粮一并散发给宛城百姓,而后大开宛城四门,任由百姓出入,不必检查。”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知子莫若父”。

    蒙痴子知道赵月的想法,他的这个徒弟无非是想要将宛城的民心收尽,让民众们虽居荆北,却念司隶,而后再将宛城让与曹操,以换得洛阳以东的坚定盟友,这样可以安心的进图西地。

    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妙策,可是在蒙痴子看来,这实在是一种小家子气的战略构想。他认为赵月明明可以东西兼顾,直接统一天下,成王霸业;可他没想到,赵月竟然如此畏首畏尾,执意要先定西方称王。

    此时听了赵月的话,蒙痴子只是微微一笑,他觉得时间会让眼前的这个人明白:乱世之中,要么没有目标,要么就要志向高远,否则甘愿被夹在平庸与圣人之间,只会被历史的洪流所吞噬,变成一个真真正正的配角。

    “是,主公,臣这就去办。”蒙痴子毫不犹豫地答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