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月-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里,赵月开口说道:“想活命可以,告诉我你们的大本营在哪里?”

    山贼两只腿都在战战发抖,紧张得用余光看了一眼肩头上的冷锋,不敢隐瞒地说道:“大爷,我们大本营在汝南郡平舆城一带……您放过小的吧。”

    赵月见他如实说出,便没有和他计较,收了刀,只管放他走了。永夜村的村民们都像看待英雄一样得看着赵月,纷纷走到大树下,将自己方才上缴的那些财物拿了回去。

    赵月也累了,待众人散后,他搀扶着姜氏婆婆回到了屋中,准备好好的睡一觉,休息一下。

    姜氏婆婆在临睡前,还不断地嘀咕:“孩子啊,你真厉害,要是能一直在我们村子就好了,肯定能保护我们村子不受别人的欺负。”

    赵月笑着说道:“婆婆您放心吧,那群山贼被我赶跑了,以后就再也不敢回来了。”

    姜氏婆婆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一个人去里屋睡觉了。赵月也上了床,躺在床上,心中终于打定了一个主意。

    之前在王允府中的时候,曹操就曾经对他说过在汝南郡有一位叫许邵的名士,劝他去拜访,他当时不以为然,现如今既然决定不再为汉朝做事,不妨去他那里撞撞运气也好。顺便,也可以将裴元绍那群贼寇的下落打探清楚,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赵月这样构思着未来的计划,却在想到汉朝二字时,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他毕竟曾经做过汉朝的士兵,也曾在心中表示过对大汉的忠诚,更是接受过汉军侯刘征的帮助,他轻易割舍不掉对大汉的这份情感。

    冥冥黑暗之中,一两滴泪水划过了眼角。可以战胜贼寇的少年,此时却因为秦汉的取舍而留下了眼泪。

    双手抓住了身下的被褥,被褥在黑暗中被握住变形,一番痛苦的挣扎过后,赵月知道他无法逃避这二者的选择,该来的终要来,该面对的也终要面对。

    他曾经想要过逃避,不去想,可是事实摆在面前,逃避真的没有用,到底,到底应该怎么做!?

    赵月的额头渗出了汗珠,他的精神几乎接近崩溃,他抓住了自己的头发,拼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只想抓住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答案。

    究竟是选择尘封在骊山下的那把剑,还是该做飘荡在虎牢关上的一缕汉魂?

    答案渐渐的浮现在赵月的心海。

    曾经的汉朝在赵月心里化成了一只白鹤,挥动翅膀向西飞去,而秦朝则变成了一只猛虎,挥动利爪,霸占了他心头的山峰。

    刘征已死,皇都已焚烧,汉朝已经没有能够值得他留恋的了,昔日的誓言在此刻变成了一种错误。

    赵月已经做了决定。但是在他的心里,其实还是有些隔阂,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他不说出来,并不代表他不想。

    只是,他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来弥补自己过去犯下的错,那就是尽早起事,占据一方土地,才能够不负昔日秦皇嬴政一统六国的荣耀,才能够不负自己身上流淌着的秦人血液!

    “大汉与大秦之间数百年的恩怨情仇,就让我来终结好了!”

    赵月决定,明天一早,就打点行李,向汝南郡进发,目的地就是平舆城。

第五十七章 汝南平舆城() 
翌日上午,太阳已经悬在天空中,永夜村中央的大树上停着几只小鸟,正在叽喳鸣叫。姜氏婆婆的屋中,赵月丝毫没有受到昨夜大战的影响,早早的起了床,正在收拾自己的包袱。

    自许县附近得知身世之后,赵月在永夜村像一个疯子似的游荡了许多天,幸亏姜氏婆婆的救助和照顾,让他的神智和精神得以恢复正常。而此刻将要离开永夜村,赵月的心中其实也是有一点留恋的。

    姜氏婆婆就站在一旁,看着赵月收拾东西,布满皱纹的脸上流露出不舍的神色,她嘴巴张了又张,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孩子啊,婆婆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讲。”

    赵月听到姜氏婆婆叫他,连忙停下手里的东西,把姜氏婆婆让到椅子上坐下,又给她倒了一杯水,然后蹲了下来,眨着眼睛,耐心地问道:“婆婆,我就快走了,您还有什么事,就说吧。”

    姜氏婆婆喝了口水,而后慢慢地说道:“我说孩子啊,你之前是不是犯过什么大错?婆婆见你之前在村里乱逛,嘴里一直喊着什么‘我错了,我没错’的。”

    赵月闻言,不知道如何解释,一时竟然语塞,面露尴尬。

    姜氏婆婆倒是没有介意,继续开解道:“唉,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事情啊,我也不太懂,你就是和我说了,我也是听不明白的,不过孩子,我见你心地善良,敢于为我们村子挺身而出,这就说明你不是个坏人。”

    赵月正欲开口,却被姜氏婆婆打断,只听她继续笑道:“这人生在世,哪有不犯个错的?你婆婆我小时候,还曾经偷过邻里的一个鸡蛋,这不也活了这把岁数了?”

    赵月听后,忍不住笑了,开心地附和道:“婆婆您真是说笑了。”

    姜氏婆婆也很开心,接着道:“咱们既然是老百姓,不是皇帝,那就肯定会犯错,既然如此,改了不就行了?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什么时候悔改啊,都不迟的。”

    有些时候,话从别人口中说出,真的比自己劝自己更有效果。赵月听了姜氏婆婆的话,心里非常温暖,他站起身来,在姜氏婆婆的面前鞠了一躬。

    是的,人只要有悔改之心,什么时候都不晚,怕就怕一错到底,那才是人生的悲剧。

    赵月拜别了姜氏婆婆,带上了自己的包袱,站在永夜村的村口,回头望了望平静祥和的村落,而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汝南郡的道路。

    这一路也算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赵月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倒是沿途遇见一些从北方来的贫民,途经这里,想要到战乱比较稀少的南方定居。

    汝南郡位于天下正中,北靠中原,南通荆州。再加上此处道路便利,作为迁徙的中转站,实在算是在合适不过。只是也正因为这样,不少山贼流寇都选择在汝南郡找山头立命,劫掠过往行人的钱财,裴元绍就是其中一支。

    赵月为了赶上下月初一许邵举办的月旦评,故而连夜步行,最后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来到了汝南郡治下的平舆城,远远的站在城门外的官道上,还依稀可辨城门上的“平舆”二字。

    令赵月没想到的是,这平舆城不算大,但是人来人往,好像很繁华的样子,给人一种小邑多民的印象。

    带着这种奇妙的感觉,赵月小心谨慎地进城了。

    其实早在路途上的时候,他就跟路人打听过,传说中的那位名士许邵,就住在此城,然而此时距离下月初一还有三天的时间,赵月便想要看看能不能找点事儿做,打发一下时间。

    平舆城内的各种设施,还有建筑风格与昆阳城差不多,但是相较洛阳就差了很多,之前听曹平说过,若是到了河北,只怕更加独具风貌。

    赵月走在路上,看着周围拥挤的人群,听着他们嘴里的话,似乎都是想要在下月初一的时候到许邵的府上去碰碰运气。

    人多而杂,加上街上店铺买卖的叫喊声,以及狭小细长的街道,整个平舆城仿佛成了一锅热粥,而赵月和这些挤在其中的人就像是米粒。

    “慢点!挤什么?”

    人群里,一个头裹方巾的中年汉子忽然大喊了一句,引得众人纷纷看去。原来是,是另外一个身穿士子服装的文雅人踩了他的脚,这才惹得他大怒。

    士子见状,连忙行礼,赧然道:“这位大哥,是在下疏忽踩到了你,还望见谅,正所谓‘比肩继踵’,这足以见平舆城人声鼎沸,而……”

    “而你个头!”未及士子说完,中年汉子就撸起了袖子要动手。

    赵月在人群中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若是换做之前,他说什么也要上去拉扯一番,可是眼下,他只想做好自己的事,至于那些与他无关的事情,他并不想多做纠缠。

    人的一生,时间有限,赵月虽然十七岁,心头却压了一个重担,所以他必须让自己看起来尽量成熟一些,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天真坦率。

    在他的心中,十一岁经事的马禄就成了最好的榜样。

    跟着人群一番拥挤,赵月总算被挤到了许邵的府门前。

    只见灰瓦白墙围城的院落,墙内向外伸出了几支刚刚萌绿的柳枝。朱红色的大门前则站着持棍的家丁,他们始终挑着眉毛,神情严肃,远看起来,可以感觉到一副庄重严谨的氛围。

    赵月站在人群中,不少人经过这条街都会向许府望上几眼,这府邸修在闹市之中,两旁竟然还有卖红色剪纸的摊位,摊主正在叫卖吆喝,红色的镂空剪纸在眼光下显得栩栩如生。

    “真是一座热闹的小县,虽然没有大商家那般繁华,但却多了几丝人情味儿。”赵月心中感到温暖,不由得开口赞叹道。

    说来也巧,许邵月旦评的几天前,会有府中家丁将评点的细则书写在纸上,然后贴于府前的告示木牌上。正在赵月望着许府出神的时候,府中已经走出了一个窈窕多姿的少女,手拿一卷白纸,而她的身后则是跟着一群男丁,他们手持木棒,低着头,紧紧跟随。

    人群中爆发出纷纷的议论声。

    “这人是谁啊?”

    有之前来求过评的人解释道:“这是许府里的贴文侍女,负责将细则贴出,怎么样,看着侍女都这么漂亮,许府内肯定非同凡响。”

    未及众人讨论完,年轻漂亮的侍女已经站在府门前,她轻轻用指尖一拨齐整的发髻,用一种好听的嗓音对众人说道:“想必各位都是前来平舆城,希望得到我家主人许邵先生的评点的,而这其间有熟人常客,也有新来的客人,所以规则就先由我说一下罢,稍后也会将文贴到木牌上,供现在未在此处的客人了解。”

    “那你快说呀!”人群里,一些心急的人忍不住喊了出来。

第五十八章 西域的楼兰() 
可侍女却依旧不慌不忙,气定神闲地慢慢说道:“首先,我家先生月旦评每次评点两个项目,一者是评点本月传闻中名气最大的两个人;二者乃是评点本月到访本府的人,也就是在场的各位了,当然,我家先生不会全部一一评点,而是会通过选拔来挑选出两人进行评点。”

    “那请问是如何选拔呢?”人群中发出一声疑问。

    侍女莞尔一笑,继续道:“诸位且听我说,眼下正值乱世,每时每刻发生着令天下所有人都注目的各种时事,或者战争,我家先生会就此命题,来考考你们,答得最好的两个人,将会中选。”

    赵月听到此处,深深地喘了一口气,他的疑惑已经全部被解答完了,此时再待在这里便是浪费时间。于是,他没有听侍女接下来的闲话,而是直接钻入人群,想要找一个地方落脚。

    几经打听,永兴茶铺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赵月身上没有钱,而那里的普通茶水却是免费的,也经常有一些着急赶路的人在那里讨水喝。赵月决定先去那里打探一些关于月旦评的消息,然后再慢慢思考去何处混过三天。

    永兴茶铺位于平舆城南,铺面很大,也有很多座位,这种规模的茶铺在洛阳都难得一见。赵月坐在一处能晒到阳光的座位上,接过小二递来的茶水,轻轻地抿了一口,晃晃身子,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有时候,享受着午后温暖阳光的照射,品着细致的茶叶,听着周围陌生人的各种谈论,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听了不到一会儿之后,赵月收获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比如,上个月的月旦评,许邵评点的是董卓手下的李儒和吕布二人,再比如,这一次的月旦评选拔的题目可能是什么,甚至还有人谈及许府的那个侍女。

    总之,各种小道消息层出不穷,赵月也无法判断这些消息的真伪,只能是任由思绪徜徉,而注意力的焦点也情不自禁地移动到许府侍女身上。

    方才,侍女说话时那的自信模样,一双芊芊玉手在空中比划,又是那样的生动自然,给人感觉竟然那么熟悉,好像似曾相识一般。

    赵月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终于知道了是谁让自己有这种感觉,而眼前那个虚幻迷离的倩影也随着最后一缕茶水的热气飘到空中,慢慢散开了……

    与此同时,荒凉的西北大地上,有一座风吹黄土堆砌的古城,楼兰城。

    此时的城内正弥漫着一种诡异的风沙,黄色的沙粒仿佛被碾碎成细小的粉末,飘散在风中,竟渲染了整个楼兰城的上空,将其变成了灰黄色的丝绸,笼罩了整个楼兰古城,。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至今,楼兰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不少来自西域汉朝两地的商人都是途径这里前往异域经商,而如今,大汉的土地上正在饱受战乱之苦,此地的汉朝商人越来越少,而西域的商旅却未见减少。

    看似荒凉的古城里,遍布西域特色的平顶式土制建筑,这里每日都充斥着骆驼的叫声,而骆驼的主人们则面遮白布,以图阻挡黄沙入口,他们腰间挂着的空空的水囊,则暗示着他们刚刚走过了一块贫瘠的沙漠之地。

    因为中原战乱,统治者无暇他顾,昔日设置在这里的西域都护府变成了形式上的空壳,偌大的官府早已空无一人,受到风沙袭扰,落满了黄色的沙子,一副要风化成沙的模样。

    “主人,我们已经在这里待了许多日子,在这样待下去,可真不是个头儿。”

    楼兰驿站里,马武坐在座位上,一边喝着浑浊的水,一边唉声叹气地抱怨着。他的面前,是一个年轻的少女。

    少女面带紫纱,耳垂上坠着两颗来源于西域的装饰品,名作“耳坠”,白皙的面容半掩半露在紫色的纱巾下,一双黑亮的眸子格外引人注目。

    从她的眼神中,依稀可以看出她经历了很多,而且城府颇深。

    “马武呀马武,你担心些什么,恐怕此时从洛阳到楼兰的路上,都贴着我的画像,我若此时沉不住气,还不做了那个董卓的糕点?”少女轻松自然地回答着,嗓音细致甜蜜,让人沉醉,一边说着,她一边翘起兰花指,从桌上的盘中捏了一块盛产于西域的酪,然后优雅地放进了嘴里。

    据说这种食物是由骆驼奶炼制的,可少女填进口后,竟没有半点的不适,而是有滋有味的吃下肚,还有小小的舌尖扫了一圈红润的嘴唇周围。

    原来,马禄那天受到赵月的警示,已经开始慢慢将一半资产转移到了楼兰古城,而董卓准备捉拿袁隗族人的前几天,马禄也已经有所预感,并且将顾虑告知给了姑母马伦,可惜马伦并没有当作一回事,也没有告诉袁隗,所以导致袁隗全家被灭口。

    但是马禄就聪明的很,她是个精明的女人,既不谦卑,也不自负。对于别人的意见,不论是谁提出来的,她也总能在取舍之间拿捏的恰到好处。

    所以,她和马文、马武二人,以及一些久在大商家的下人们一起携带着最后一些财物,长途跋涉的来到了这楼兰城定居。

    此时,马文正和昔日大商家手下的家丁们在楼兰城内买卖西域来的货物,而马禄则和马武坐在楼兰驿馆内休息、聊天。

    刚刚吃完酪的马禄百无聊赖,一边用手倚着头,一边用纤细的手指敲着桌面,精致的小脸上看不出表情,口中却是淡淡地问道:“马武啊,我让你跟那群西域来的商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