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激战,金军有要败阵,宗弼也急了,顺昌小城屡攻不下,太丢面子了。他亲率领侍卫亲兵三千人往来督战,每名士兵都身穿厚重的铠甲,号称“铁浮图”。
“铁浮图”胸戴铁兜牟,周围连缀长檐。三人分为一组,以绳索连贯,每前进一步,即用拒马木堵塞退路,人进一步,拒马木也随之跟进一步,退无可退。是一种依仗人数和武器优势,采取的不要命的打法。
刘锜既然敢于和金军决战,早对“铁浮图”作了充分的准备,命令士兵以长枪挑去其兜牟,大斧砍断没有保护的手臂,然后击碎脑袋。
金军一招不行,再来一招,把铁骑兵分为左右两翼,号称“拐子马”。
这部分军队其安全由女真族人组成,号称“长胜军”,专门用于攻坚作战,只有在战斗紧张时才会使用。
当然这也在刘锜的算计之内了,宋军用拒马木做屏障,钩镰枪砍击马腿,很快“拐子马”也报废了。
自金国海上起兵以来,“铁浮图”配合“拐子马”所向无敌,从未失败过,至此被刘锜军所击破,强大的拐子马十损七八。
这场战斗自中午到黄昏,金军再次失败。
宋军稍做休息,拿出饭汤吃饭,如同平时一样。金兵被打怕了,竟然不敢逼近偷袭。
小样,女真兵也不过如此,爷们想要和你打,你也受不了。
汉人是一个奇怪的种族,你可以说懦弱,这没有什么错,当他们沉睡在温柔乡的时候,就只会舞文弄墨了。可他们一旦觉醒了,他们才是这个地球上最可怕的种族。
宋军吃完饭,撤除拒马木,然后深入金军中砍杀。
统制官赵撙、韩直身中数箭,依然奋战不止,士兵都殊死搏斗,冲入敌阵,刀斧乱砍。
金军终于撑不住了,军队开始溃逃,遗弃的尸体和倒毙的马匹,互相枕藉,车旗器甲堆积如山。
宗弼的运气相当不错,这天夜晚天降大雨,平地积水一尺多深。金军乘着大雨,拔营北撤。
刘锜没因为大雨选择歇着,而是派兵追击,金军死伤以万计。
宗弼逃至陈州,历数诸将罪过,韩常以下都被鞭打,然后率领军队返回汴京。
宗弼也不想想,是自己的失策,才导致失败的,最该打是自己。手下也只能忍着,谁让人家是老大呢?
这次战役,刘锜兵力不满二万,能够出战的仅有五千人。咱们前面说了,刘锜部有三万七千人,后又增加了殿前司三千人,如此算来应该有四万人。这就对不上了。
细细想来,也能对的上,那四万人中很可能含了家属,在加上之前的战斗减员,在和宗弼交手之前,能有两万兵力就不错了。
金军数十万人在西北扎营,绵亘十五里,每天傍晚,鼓声震动山谷,营中喧哗吵闹,整个夜晚都有声音。
金军派人接近顺昌城窃听消息,但见城中秩序井然安静,连鸡犬声也不能听到。不由得叹服,这刘锜对军队的驾驭能力,那是一等一的。
顺昌大捷传到宋廷,高宗皇帝十分高兴,授刘锜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候、知顺昌府、沿淮制置使。
出使金朝的洪皓,在燕京秘密上奏宋廷说:“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在下认为,若诸将同心协力,分路追击,那么宗弼很可能会被擒获,汴京必然可以收复。可是秦桧主和撤返,自丧机会,实在可惜啊。
七月,朝廷命令刘锜任淮北宣抚判官,协助杨沂中,击败敌兵于太康县。
宋军打赢了,就不能再打下去了,要不然秦桧三方面都交代不过去。哪三方面呢?一则是无法给皇帝交代,将军们都战功累累了,皇帝说话还好使吗?二则是无法给自己交代,将军门都功成凯旋了,你秦丞相还有冒险的功劳,富贵还能长久吗?三则是无法给金人交代,咱们现不管秦桧是不是奸细,做为乞和派的他,若把金国给废了,他还有什么可以自重的呢?狡兔不死,他秦桧才能永远飞黄腾达。
不久之后,秦桧命令杨沂中回师镇江,刘锜返回太平州,岳飞率兵赶往行在,北伐的谋议,就停止下来了。
在这段时间内,金将李成进攻洛阳,洛阳留守李利用、副总管孙晖都弃城逃走,兵马钤辖李兴率兵抵抗,没有获胜,退守永宁白马山。
此时金兵已破了永兴军,向凤翔府进军。
接替吴玠的胡世将,派遣吴璘、田晟出凤翔,郭浩出奉天,杨政由赤谷归河池,于金兵交战。
在凤翔府石壁寨,吴璘下书求战,先以弱军布阵,两军厮杀过程中,金军很快占据优势。
金军见优势明显,在心里上就放松了,就在这个时候,吴璘的精锐突然杀出,金兵措手不及被击败。
吴璘又派遣统制李师颜等追击金兵于扶风,金军主力撒离喝所部于北通坊列阵迎击宋军。
吴璘赶到后,亲自督军攻打撒离喝所部,再破金军,进而收复秦州及陇右诸军。
郭浩在耀州逼退金兵,派遣统制郑建充在醴州击败金军,收复州城。
撒离曷转而攻打青溪镇,鄜延经略使王彦率兵战败金军,撒离曷不得已退还屯驻凤翔。
攻打庆阳府的金兵,被庆阳守城宋万年击退。
川陕战线以宋朝的完胜而告终。
(本章完)
第229章 229川陕战场()
吴璘在这次和金军的作战实践中,总结了一种新战法,名叫“垒阵”。
这种阵法可以攻击骑兵冲锋队,在西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咱们插一点后面的事情,绍兴十一年,撒离喝遣统军蒲察胡盏、完颜习不主率军五万,屯驻于刘家圈,待机南下入川,这给川陕带来了极大威胁。
吴璘要求把这支敌军赶走,将地利的优势掌握在宋军的手里。胡世将问其有何妙策。
吴璘说出了“垒阵法”。
垒阵法在布阵时,先将骑兵以铁钩相连,在前面遮挡,长枪兵排坐在最前,不准站立,最强的弓箭手跪于其后,最后面是神箭手。
布阵完毕后,骑兵退后。待敌人距阵地百步时,神箭手先射,距七十步时强弓手齐射。
敌骑临阵时,长枪刺敌战马和骑手,骑兵的冲击力必然受挫,失去冲击力的骑兵,困于阵内,只能是束手就擒。
既然这个阵法靠谱,胡世将便同意了吴璘的请求。
吴璘率军两万八千人,自河池(今甘肃徽县)北上反击金军。
命川陕宣抚司都统制杨政出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攻陇州。
枢密院都统制郭浩出商州(今属陕西)攻华(今华县)、虢(今河南灵宝)二州,以分金军之势。
命西和州巡检元成以所部牵制驻守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二州的金军。
九月十六日,吴璘攻破秦州,守将武谊以城降。吴璘随即移师至刘家圈南。
刘家圈地处高原,前有陡坡,背靠腊家城(今秦安东),易守难攻。
胡盏、习不主凭险设营,以为宋军必不敢来攻。
吴璘察看地形,为避面金军骑兵居高临下冲击,决定乘金军不备,上原列阵与其决战。
二十一日,吴璘致书胡盏与习不主,佯约次日决战,暗于当日深夜,乘天阴雾浓率精兵衔枚而进,越岭上原。同时另遣部将张士廉率军由间道迂回原后,控扼腊家城,断金军退路。
宋军上原后,在刻家湾以持长枪、强弓、劲弩等兵器的步军,梯次配置组成“垒阵”,并将骑兵隐蔽于左右两翼。
阵法布成以后,火把突然点燃,宋军遣轻兵诱金军出战。
胡盏恃勇仓促率军出击,吴璘指挥“垒阵”中弓弩手,轮番发射,连续打退金军数十次冲击,乘其退却,命骑兵追击,金军大溃。
由于张士廉误期,致使胡盏、习不主率余部退入腊家城。
吴璘挥军猛攻,将破金军之际,因宋廷向金乞和,被迫班师。但不管怎么说,川陕战场,宋军取得了完胜。
宋朝是一个悲剧的王朝,那些掌权的文人总喜欢干涉战场,他们觉得战场是丑陋的,只有在谈判桌上谈出来的,才是正真能得来的。只有文人得到的,才是真正得到的。
有人可能要说了,文人是猪吗?
不,他们太聪明了,宋朝是文人的王朝,王朝的一切大小事务都应该有文人来解决。武将?千万不要有什么别的想法,我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否则就让你死。
在下认为这只是初级表象,事实是有宋以来,笔杆子早已经占据了上峰。所以这并不全是笔杆子和枪杆子之争。
枪杆子也好,笔杆子也罢,都是掌权者的武器,这两把武器是否能出成绩,要看使用的人。很显然秦桧既不会用枪杆子,也不会有笔杆子。
肯定有看官要问了,秦桧会啥?在下以为秦桧在枪杆子和笔杆子之外建立了一套他自己的规则,他不管枪杆子也不管你笔杆子,只要气场和他不同,阻了我的富贵,我就搞死你。
此时的秦桧已位极人臣,北伐对他来说只有害处,没有利益了。
假使北伐成功了,岳飞的威望远超于秦桧,这是秦桧不能容忍的。万一失败了,连江南也丢了,秦桧的一切都没了。
即便他真的是金国的奸细,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也不可能在金国位极人臣啊。这点道理,别人不清楚,秦桧一定清楚,所以他希望和,希望偏安一隅,哪怕这种和平是乞讨得来的,是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代价的。
秦桧没有才华吗?我相信是有的,只是他玩的太过了,玩到圈子的外面。
你们这群枪杆子和笔杆子所做的一切,他都选择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只想卖国自肥。
当然了,“卖国自肥”在下需要解释一下,也好给秦桧找一块遮羞布。在下以为秦桧不是无条件的卖国者,他想要富贵所以卖国,而不是因为卖国得了一套富贵。
现有人为秦桧翻案,还要让秦桧站起来,综上所述,在下觉得真的没有这个必要了,秦桧真的卖国了,因为宋朝已经能打赢金国了。
有人喜欢把卖国的锅甩给高宗皇帝,每次看到这种故作聪明的姿态,在下都觉得无言以对。
别TM人云亦云了,高宗皇帝是没有办法啊,他是皇帝啊,他只能站在最高处看最后的结果。
在秦桧主政之前,那帮以张浚为首的掌权主战派就是一头又一头的猪,而且在战场上宋朝并没有占得先机。
好了,秦桧上台了,立刻谈出了一个条件不错的合约,你是皇帝的话,你要不要感谢秦桧。
是的,没多久金国背约了。可是从高宗皇帝角度开看,这也怨不得秦桧,都怪金国太流氓。更重要的是,虽然金国背约了,但战场形式却是宋朝全线飘红,你说皇帝怎么办?肯定更加的相信主政的秦桧啊。
可以把这一切归结为秦桧运气好,也可以说仗打的漂亮和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你没办法啊,这孙子就是运气好,谁叫人家这个时候是首相呢?
运气好也是好,对皇帝来说,用能力和用运气是一样的,只要能摆平,我管你用什么办法。
在下相信,秦桧不会告诉高宗皇帝,汴梁可以轻而易举的收复,也不会告诉皇帝,只需奋力一击就可以收复黄河一北。
(本章完)
第230章 230岳飞出手()
秦桧会说啥?他一定会说,武将不可靠,平了外患有内乱,唐朝就是例子啊。
东晋桓温北伐的结果是什么?是桓温要当皇帝。要不是桓温命短,别说司马家,很可能都没刘裕什么事。
这些事情一旦和皇帝说了,皇帝会怎么办?皇帝也是人,他也想好好的活着。他需要一个安全的方案,恰好秦桧提供了,所以他只能相信秦桧。
话题扯的有点远,咱们往回收一收,说说顺昌大捷的时候,其他人都在忙活些什么。
当金国准备攻打顺昌时,朝廷下令岳飞增援。
高宗皇帝赐给岳飞亲笔信说:“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这可以看出皇帝是极为信任岳飞的,可为什么还要杀岳飞,是因为秦桧的方案里岳飞必须死,他别无选择。
为什么秦桧的方案里没有活着的岳飞?这是后话,咱们以后在说。
岳飞于是派遣张宪、姚政率军前往增援。
岳飞另派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人,分道经营略取西京、汝州、郑州、颍昌、陈州、曹州、光州、蔡州等地。
又命令梁兴渡过黄河,联络召集忠义社抗金义军,攻取河东、河北各州县。东面援助刘刘锜,西面援助郭浩,并率领主力长驱北进以虎视中原。
大军即将出发时,岳飞秘密上奏说:“先正国本以安人心,然后不常厥居,以示无忘复仇之意。”
岳飞这次提出立太子,又刺激的高宗皇帝想装死给天下看,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也给高宗皇帝吃了个定心丸,高宗皇帝明白了,岳飞是愿意效忠自己的,起码在岳飞的心里,即使打败了金国,迎回钦宗皇帝,皇位也没有钦宗皇帝的份了。
高宗皇帝大笔一挥,授岳飞为少保,河南府路、陕西、河东北路招讨使,不久改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请立太子就是在剑走偏锋,皇帝心态积极的话,你或许有功劳,但皇帝一旦想要翻脸,那么就是你的罪状,你一个边将,怎敢轻易的说出立太子的话,你是要做权臣吗?你是要操纵皇室吗?
六月初,张宪和姚政率前军与游奕军直抵光州,往东北的顺昌府方向疾进。
顺昌府于十二日解围,张宪便挥兵折向西北,击破敌军,袭取蔡州,岳飞委派马羽镇守蔡州。
牛皋的左军于十三日,在京西路打败金军,兵锋直指汝州。接着攻克鲁山等县,又挥师东向,同大军会合。
二十三日,统领孙显在蔡州和淮宁府之间,大破金国裴满的部队。
闰六月十九日,同提举一行事务、前军统制张宪指挥傅选等将,在离颍昌府四十宋里的地方,同金国韩常所部对阵。
韩常所部被击败,溃不成军。张宪麾军追奔到了颍昌府城,第二天夺取颍昌府。
二十五日上午,得到汴梁金军的增援,韩常企图夺回颍昌府城。
踏白军统制董先得同游奕军统制姚政出城迎敌。在城北的七里店,双方交火激战一个时辰,韩常再次败退。
岳家军追杀三十几余路,方才收兵。
张宪麾军收复开封以南地区。
另一支岳家军,则在提举一行事务、中军统制王贵的指挥下,又接着向开封府以西的地区进军。
一十五日,王贵派遣的将官杨成等率兵前往郑州。击败五千金军攻克郑州。
二十九日,准备将刘政又率兵突入开封府中牟县(今河南中牟县),夜袭金军的营寨。
这一战,岳家军杀死很多人,夺得三百五十多匹战马,一百多头骡、驴,还有大量衣物器甲。
中军副统制郝晸统领军马,直指西京,在离河南府六十宋里外扎营。
此时金将李成手下有七千多“番人”,三千多“食粮军”,五千多匹战马。
七月一日,李成派出数千骑前来挑战。
郝晸命将官张应和韩清指挥马军迎头痛击,追杀到西京河南府城下。郝晸率全军为后继。
李成又败了,心胆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