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人见面,立刻“见光活”,高宗皇帝被刘锜出众的相貌和气质弄的,特授予为阁门宣赞舍人,并派知岷州,任陇右都护。

    后来,刘锜多次和西夏军交战,屡屡获胜,以至于西夏国每有小孩啼哭,母亲就恐吓说:刘都护来了。

    刘锜的赫赫威名,已传播的很广。

    张浚巡视陕西,也觉得刘锜不得了,任命刘锜为泾原路经略使兼知渭州。

    富平之战以后,慕洧在庆阳叛变投敌,进攻环州,张浚命刘锜前往救援。

    刘锜接到命令以后,顿觉尴尬,因为他的兵太少了,一旦全军开拔,慕洧必然会来袭取渭州。

    但军令如山,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刘锜经过斟酌,还是率兵出了城,但留下了部将李彦琪守卫渭州。

    刘锜是这么打算,留下的力量能保住城池就OK,自己做为机动部队,进退的空间都很大。

    不久,金军进攻渭州,李彦琪据城抵御慕洧,并派出士兵求援。

    这个结果对刘锜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若慕洧躲在城池了,自己这点家底,还真不一定能搞定。现在这小子出城了,那就不要怪本帅不客气了。

    就在刘锜洋洋得意之时,一个消息让他的下巴掉裤裆里了,渭州城破了!

    这是什么鱼,竟无视老子的钩,直接把老子的饵全吃了?

    刘锜暴怒,但没有卵用。慕洧进城了,自己的家没了,强攻的损失太大,而且没有太大的把握,进退两难之际,刘锜率领军队撤往德顺军。

    这一败,前途暗淡,刘锜被贬官降秩,知绵州兼任沿边安抚。

    一直到了绍兴三年(1133),刘锜才得以恢官职,任宣抚司统制。

    金军攻拔和尚原后,刘锜率兵分守陕西、四川地区抵抗金军。

    南宋使者从四川回到行在,将刘锜的事迹报告给朝廷。高宗诏令刘锜返回朝廷,被任命为带御器械,不久之后,改为江东路副总管。

    绍兴六年(1136),充任宿卫亲军指挥官。

    高宗驻于平江时,解潜和王彦两军争斗。作为将军,是可以不合的。气场就不对付,又能怎么办?但闹内讧,绝对是犯忌讳的事,于是两人都被罢免。

    俩倒霉蛋下野,便宜了刘锜,朝廷的命令下达,刘锜兼任两军将领。估计王彦和解潜想死的心都有,这么到哪说理去,这事凭什么啊?

    刘锜不管外界的情绪,自己干的开心就行。他上书朝廷,请求以前护副军及马军,合并分为前、后、左、右、中军和游奕军,每军各一千人,设有十二将。

    其中的前护副军,就王彦的八字军。自此刘锜才开始单独成军,随从护卫高宗到金陵。

    (本章完)

第226章 226刘大将军(二)() 
    绍兴七年(1137),任合肥军事长官。

    绍兴八年(1138),率部戍守京口。

    绍兴九年(1139),被擢升为果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马军司。

    绍兴十年(1140),金国归还三京,刘锜任东京副留守,统辖当地兵马。

    东京就是汴梁,所以刘锜要带兵前往汴梁付任。

    此时刘锜部八字军有三万七千人,将要出发时,又增加了殿前司三千人。军队并不是要去打仗,是接收地盘的,所以携带了家属。朝廷的意思,让军队驻守汴梁,家属留在顺昌。

    刘锜率部从临安渡过长江淮河,共二千二百里,对当时的交通来说,这个距离是很恐怖的。

    军队到达涡口,正准备吃饭时,大风将解潜的坐帐拔起。

    刘锜对部下说:“此贼兆也,主暴兵。”立即下令部队兼程前进,希望能早日到达汴京。

    抵达离顺昌三百里的地方,刘琦得知金朝毁弃盟约南侵。

    带恶这个时候,摆在刘锜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原路返回,要么进入顺昌城抵抗金兵。

    当时大家的意见是进入顺昌城,因为军队带着家属,行军是很缓慢的,原路返回虽然安全,一旦被金国的骑兵追上,那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刘锜和将佐舍弃舟船登陆急行,先于金兵进入顺昌城中。这个时候完颜宗弼进入汴梁。

    知顺昌府陈规和刘锜商量如何抵御金兵,刘锜说:“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

    陈规说:“有米数万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刘锜微微一笑,说:“可矣。”

    当时刘锜所部先锋、游奕两军和老幼辎重,距离顺昌城还很远,刘锜派骑督促,夜里四更才赶到。

    第二天早晨得到报告,金军骑兵已进入陈州。

    刘锜召集各位将领讨论战策,此时得到金国势大的消息,很多将领改变抵御金兵的想法,建议说:“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

    刘锜见这些人胆怯,只好下死命令说:“吾本赴官留司,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

    不管如何,宋军的士气还是低沉。不过一个外号叫做“夜叉”的部将许清说了一通给大家鼓劲的话:“太尉奉命副守汴京,军士扶携老幼而来,今避而走,易耳。然欲弃父母妻子则不忍;欲与偕行,则敌翼而攻,何所逃之?不如相与努力一战,于死中求生也。”

    这话说的太经典了,这些兵将之所以胆怯,除了怕死以外,更怕自己家人性命不保。许清把话说的很明白了,金兵的骑兵就在陈州,两军相距不远,金兵一旦得知我们跑路的话,肯定派骑兵来追杀。我们是步兵,扶老携幼的怎么可能跑的过金国骑兵?

    这就把大家逼到了绝路上,横竖都是死,那肯定选择壮烈的死。于是再也没有人说要逃走了,不仅如此,刘锜为了彻底断了难逃的想法,派兵凿穿舟船沉于河中。这些你们都别想跑了,你要想跑,你就游过淮河。

    这一手是学的项羽啊,项王这一辈没怎么靠谱过,但破釜沉舟那是经典中的经典,总能让后世节俭,而且还屡试不爽。

    刘锜把自己的家属安置在寺庙中,在寺门口堆积柴薪,告诫守卫的士卒说:“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

    各路兵将看老大都豁出去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于是全军将士人人振奋,男子准备战斗守御,妇女磨砺刀剑,欢呼雀跃说:“平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

    刘锜不仅是给将士们鼓劲,肯定还要做战前准备,命令各位将领分别把守各个城门,派侦察兵去侦察,并召募当地人为间谍探明敌情。

    当时顺昌城的防御工事很差,几乎等于零,没有可以作为抵御金兵的依恃。

    刘锜没亲带人自修缮工事,将原伪齐所遗留下来的车辆,置于城墙,埋固轮辕,又将城中民户门板拆下,在周围加以屏蔽。

    又派兵将城外的数千家民房,全部焚毁,用以坚壁清野。至于这数千户人家怎么安置史书到没有记载。拆迁嘛,别说战时,太平年月,不也是血腥的一塌糊涂。

    经过六天的准备,防御工事粗略完毕。金军先头骑兵也渡过颍河,进抵顺昌城下。

    五月二十九日,金兵包围顺昌城,刘锜先在城下设置伏兵,擒获敌将千户阿黑等两人,并从这两个人口中得知,韩常的军队驻扎在白沙涡,距离顺昌城三十里。

    刘锜没给老韩面子,当天夜晚派遣一千多人前去突袭,“杀虏颇众”。

    不久,金三路都统葛王完颜雍率兵三万到了顺昌城下。

    之前的胜利给了刘锜勇气和自信,他玩起来“空城计”,下令打开各个城门,金军惊疑不敢逼近,只好用弓箭射入城内。

    之前刘锜依附城墙,修筑了一道矮土墙,并在墙上凿孔为门。许清等人以此墙为屏障布置阵势。

    金军朝城中射箭,箭矢都飞越矮土墙掉到城中,有的射入矮土墙上。

    刘锜则用破敌弓和神臂弓、强弩互相配合,从城墙之上或者矮土墙的孔门中射击敌人,无不中敌。

    咱们知道宋朝的神臂弓就是那个时代的“霸哥”,在加上宋军出于有利地形,金军被射的满地找牙,完颜雍无奈只好稍稍的推军,想要在远处扎营。

    金兵刚要退兵,刘锜便出城攻击金军。

    混乱中的金兵阵形运转不灵,从撤退变为了溃退,溺死颍河的不可胜计。

    到了这个时候,朝廷得知了刘锜在顺昌遏制了金兵的南下,授予刘锜为鼎州观察使、枢密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

    顺昌城被包围四天,各路金兵都涌到了顺昌城下,由于金兵太多,完颜雍下令移营驻扎在东村,这个村子距离顺昌城二十里。

    机会又来了,刘锜派遣猛将阎充召募壮士五百人,于夜晚突袭敌营。

    (本章完)

第227章 227顺昌大捷(一)() 
    这天晚上,天降大雨,电闪雷鸣。

    阎充所部见到有辫发的就杀(女真人历来都留辫子。)金兵被偷袭的不知所措,既不知道自己的老大在哪里,也不知道对方究竟有多少人,只能撒丫子跑路。金军再退十五里,

    刘锜觉得这个过瘾,而且老天爷也很给面子,依旧是电闪雷鸣,于是又召募百人前往偷营。

    偷营一般要求士兵口口中衔枚,禁止出声,以免被敌人发觉。刘锜却反其道而行,命令士兵用竹子做口哨,每人手持一个作为暗号,直冲金营。

    宋军约定,当雷电闪耀便砍杀金兵,雷电停止时则藏匿不动。

    金兵乱做一团,这是雷公来惩罚自己的吗?刚才一阵闪电,身边的人就趴下了,究竟是被人砍死的,还是被雷劈死的?

    宋军这一百人相互以哨声为联络信号,哨子一响成一片。金兵陷入了疯狂,这到底是很人在打,还是和神在打啊?无奈之下只好举刀子乱砍,也不敢刀子看的是谁,只要不是自己就好。

    这一战,金军自相残杀,积尸布满田野。

    第二天,金兵被迫退居老婆湾,老婆弯里没有老婆,但有温暖啊,起码安全了。

    在汴梁的完颜宗弼听到失败的消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立刻登鞍上马,在淮宁时停留一夜,修治战具,准备粮草,七天之后到了顺昌。

    刘锜听说宗弼不请自来,召集各位将领在城上商议对策,有的人认为今天已屡次获胜,应该乘此机会,修治舟船全军而退。

    有了南逃的机会,难逃的思潮再次抬头,再能保证家眷安全的情况下,这帮人还是不想孤军迎战宗弼的大军。

    刘锜大怒说:“朝廷养兵十五年,正为缓急之用,况已挫贼锋,军声稍振,虽众寡不侔,然有进无退。且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後,则前功俱废。使敌侵轶两淮,震惊江、浙,则平生报国之志,反成误国之罪。”

    逃跑只是一种惯性,只要愿意刹车,一定是可以刹的住的。

    大多数人都不害怕为国捐躯,害怕的是失去了领导的支持,傻乎乎的成为五人知晓的炮灰。现在领导表态了,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

    正所谓:“将又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年。”众将感动的说:“惟太尉命。”

    刘锜找到了曹成等两个比较会演戏的人,对他们说:“遣汝作间,事捷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今置汝绰路骑中,汝遇敌则佯坠马,为敌所得。敌帅问我何如人,则曰:‘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好,使守东京图逸乐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派你去做间谍,事情办好了有重赏。你按照我说的说,金人必然不会杀你。我会你去巡查,你遇到了敌人后,便假装坠马,故意被敌人擒拿。敌人若问我是什么养的人,你就说:“我是一个将二代,喜欢声色犬马,朝廷以为两国已经讲和了,便让他来东京享乐罢了。”

    不久,两人果遇敌被俘,宗弼果如此问两人,两人果按照刘锜交代的回答。

    原来是一个纨绔子弟,这种人能有什么本事,宗弼高兴地说:“此城易破耳。”

    金军将鹅车炮具等攻城装备置于一边不用,打这种人,用攻城器械都丢人。但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纨绔子弟”,把他打的不要不要的。

    第二天,宗弼将曹成等捆绑送来,并将一卷文书系在上面。

    刘锜恐怕迷惑动摇军心,立即将文书焚毁,以示和金兵决战之心。

    宗弼到了城下开始装13,斥责手下将领:“你们这些憨货,怎会被纨绔子弟打败,简直把大金国的脸都丢到函普时代了。”

    众人见长败将军又进入了装13状态,都进入回怼模式,说:“南朝用兵,非昔之比,元帅临城自见。”

    说到这里,在下想插一句,到了这个时候,战场的形式真的逆转了,若南宋全力一搏,收复故地并不是痴人说梦,哪怕是幽云十六州,应该也不是问题。可是朝廷为什么不愿意北伐呢?当然不是害怕迎回钦宗皇帝,至于是什么原因,咱们权且放下,以后在表。

    刘锜派遣耿训到金营送战书,宗弼没想到,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偏裨小将,尽然敢和自己决战。以为自己还是韩世忠,还是岳飞?于是大怒说:“锜何敢与我战,以吾力破尔城,直用靴尖趯倒耳。”

    这话的意思是:用靴子稍微踢一下,小小的顺昌城就被踢飞了。

    宗弼就想说两句狂话,找回面子,谁知道耿训下面的一句话,把完颜宗弼气的是七窍生烟。

    原话是:“太尉非但请与太子战,且谓太子必不敢济河,愿献浮桥五所,济而大战。”

    这话意思是:太尉不但请求同太子决战,并且还说太子一定不敢渡河,所以给你们造了五座浮桥,以便贵军渡河决战。

    宗弼都气乐了,既然你小子这么配合,咱家还有什么好说的,明天就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哈哈大笑说:“好。”

    刘锜命部队于次日在顺昌城中会餐,吃好喝好,等着和金兵决战天。

    第二天,天刚亮,刘锜果在颍河上造成五座浮桥,金军借着浮桥渡了河。

    浮桥是建了,可料也下了。

    刘锜派人在颍河上游和草木中投放毒药,并告诫己军将士,即使是渴死,也不能饮用河中之水。有敢于饮用的,灭其家族。

    宗弼以长胜军严阵以待,将领各率一部。

    宋军不少将领请求先攻打韩将军部,这个可以理解,先把弱的给弄了,咱们在全力以赴打强的。

    刘锜并没有采纳,解释说:“击韩虽退,兀术精兵尚不可当,法当先击兀术。兀术一动,则余无能为矣。”于是宋军摆开阵势等待宗弼。

    当时天气酷暑炎热,金军远道而来,已经疲惫不堪,刘锜军以逸待劳,士气高涨,人马都出于悠闲自在的状态。

    (本章完)

第228章 228顺昌大捷(二)() 
    双方开战,金军客场作战,不敢解甲休息。宋军利用地形,金军无法展开的弱点,让士兵轮番出击,轮番在矮土墙下休息进食。

    敌军人马饥渴,饮食水草便生病,然后疲困乏力。

    交战数日之后,人数众多的金军,却支撑不住了,决战时刻到了。

    这天早晨天气清凉,刘锜却按兵不动,待到中午时分,金军力疲气沮。

    刘锜派遣数百人出西门于金军交战。随即以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士兵不要喊叫,只以利斧砍杀敌人。

    双方激战,金军有要败阵,宗弼也急了,顺昌小城屡攻不下,太丢面子了。他亲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