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崇禧自语道:“长官部马上要转移到宋埠去,李德邻就要到前线来了,有他亲自指挥,我可以回武汉去了。”

    他说罢深深地喘了口气,颇有如释重负之感。

    自从黄广战役以来,白崇禧一直在前线紧张地指挥作战,希望能克复黄梅,或更大的进展,显示一下他的指挥才能,以不愧“小诸葛”的美名。然而事与愿违,反而得而复失,又丢了广济,其结果令他沮丧。李品仙似乎理解白崇禧的心态,安慰道:“健生兄,胜败乃兵家常事。仗还要打下去的,来日方长嘛!”

    说罢自己苦笑了,他的心态何尝不是如此呢?

    9月17日晚,开始下雨,18日更大。虽然造成行军困难,但日军的海空协同优势受到了阻遏。第86军先头部队第103师赶到铁石墩附近,对来自广济的日军迎头痛击,日军组织兵力攻击第103师侧背。从日军遗尸中得知这股日军是今村支队,十分凶悍。

    第9师在铁石墩以西至松山口南北高地阻击日军,日军占领铁石墩、松山附近一些高地后,以一部继续向第9师阵地攻击,主力通过松山口向要塞阵地攻击,战斗异常激烈。

    第103师到达后,见第9师占领制高点3120高地,日军也正向高地攻击。为策应第9师,第103师派出有力部队争夺日军占领的2625高地,只有夺回此高地,才能驱逐日军,夺回铁石墩。第103师攻击部队与第9师守卫部队取得联系,做好密切配合之准备。

    第103师攻击部队采取正面佯攻,两侧迂回战术,向日军2625高地进攻,第9师3120高地以火力支援,奋力突进。日军以密集火力阻击,攻击部队英勇冲击,前仆后继。经过十多小时激战,主攻部队第103师终于攻占了日军高地。攻占日军高地后继续扩大战果,扫荡松山之敌,夹击进攻沙子垴之敌。

    9月20日,第85军第121师两个团赶到蕲春方面,将日军三面包围。日军第6师团组织一个混合大队由广济增援今村支队。第103师分兵于四望山附近阻击;日军又派第23联队增援,又被121师阻击,不能靠近今村支队。

    22日天晴,日寇空军出动,一面向被围的今村支队投送弹药、物资,一面轰炸中**队阵地。今村支队得到救助后,全力突破包围与援军会合,再度发动进攻。为阻止日军进攻,第103师在武穴镇下游六公里处破坏江堤,使武山湖、黄泥湖一带形成泛滥区。

    松山一役历时十余日,从缴获日军文件中得知,此役击毙日军284人,其中将校七人,击伤日军860人,合计伤亡1;144人。松山仅是要塞的一部分。

第261章 田家镇失守() 
19日起,第57师正面日军攻势更猛。胡家山、老鹳巢相继被攻占;另一股日军攻乌龟山、沙子垴却未得逞,第57师组织反击,第9师予以配合,并以炮火支援,终于夺回胡家山阵地,歼敌大半。第57师伤亡也重。

    20日下午,日军向第57师乌龟山、沙子垴、鸭掌庙阵地猛攻。守军坚决抵抗,尤以鸭掌庙阵地受威胁最大,双方反复争夺激烈异常,守军终因伤亡过重被迫撤退。第103师在松山方面发动攻击,牵制了日军,使乌龟山、沙子垴阵地得以守住。

    次日拂晓,日军又向乌龟山、沙子垴阵地发动攻击并施放毒气,守军多人中毒仍坚守不退。最后乌龟山守军因弹尽粮绝,于当晚突围;沙子垴因得第103师策应,仍坚守阵地。

    第26军赶到后,李延年令该军第44师接替第9师的枯咀山、竹影山、潘家山一带防地;第9师转移至马口湖南岸,协同第57师守备要塞。第87军一个团开来增援,李延年将该团拨归第57师指挥,该团接防周家山、崔家山一带阵地。第26军32师奉命攻击香山、骆驼山一带之敌,但未能奏效。

    第2军防守阵地交给友军后,李延年决定组织第9师和第57师兵力,于23日拂晓实施反攻。希望能配合友军夺回一些外围阵地,巩固要塞防卫。但在这一天,日军增援大部队已到,连续攻陷四望山、铁石墩,突破第121师阵地,进袭位于张家湾的第103师指挥部,师长何绍周亲率师直属部队迎击。第121师在抵抗中几次遭到日军毒气袭击,伤亡惨重,最后残部仅能编为一个营,拨补给103师。

    9月24日天晴,日空军出动助战,长江南岸富池口要塞失陷,日军舰溯江而上,田家镇要塞遭到猛烈空袭,守军伤亡极为惨重。李延年看到形势已十分危急,只得放弃反攻计划,考虑逐次抵抗,掩护撤退方案。他指派第9师一个团至马口湖以西周家铺,归第198师指挥,构筑预备阵地。日军不断增兵,李品仙又调第48军第174师增援,归第26军指挥。

    9月25日,日军大部已向南进击,只留小部队牵制。第32、第44、第174师各一部乘机向四望山、铁石墩进攻,并占领两阵地。同时日军以30余只汽艇载兵于第57师侧翼阵地登陆,突破前进阵地,攻击崔家山、九牛山阵地,第57师退守桂家桥、荞麦塘阵地。日军对要塞狂轰滥炸,防御阵地被严重破坏,大减了要塞防御能力。

    9月26日拂晓,日海空军再次对要塞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卷毯式猛烈轰炸,要塞东正面主阵地遭到轰炸尤为猛烈,守军一个团伤亡三分之二,仅剩下约一个营的兵力。日军选择东正面为突破点,在炮击轰炸同时,日军一个大队朝东正面主阵地扑来。守军残部将士抱定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各种兵器喷吐着仇恨的火焰射向敌人,在坚决猛烈地痛击下,骄狂的日军一排排倒下,余生者仓皇溃退,然后又是炮击和轰炸。

    李延年见各部队伤亡过大,只得收缩防御阵地,令第9师及第57师防御何家、香家、下李之线,并将作战及防御情况向第五战区报告。李品仙得悉要塞危急,严令第26军向南侧击,但军长萧之楚用兵不果敢,奉命进展迟缓,侧击无力,对要塞战局并没起到策应作用。

    最为惨烈的,是第9师与第57师接合部新下屋以西的防御战。第9师周义重团长率全团死守阵地,日军采取波浪式进攻,该团坚决抵抗终日,予敌重创。该团伤亡也重,并被包围。另一股日军突破第9师防线,占领黑家山制高点,形势对该团更加不利。该团留下一个连在阵地上掩护,周义重率残部突围。结果他身负重伤,突围出去的官兵仅剩40余人。掩护突围的一个连伤亡殆尽,只剩排长袁次荣一人虽已负伤,仍坚守在阵地上。

    阵地沉寂下来,日军蜂拥而上。袁次荣在阵地上转着圈向敌人掷手榴弹,由于不防日军死伤数十人。当日军发现阵地上只有一人活动时,便包围上来。袁次荣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在日军逼近时,拉断导火线冲向敌群。“轰”地一声巨响,袁次荣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9月27日,日军出动两个轰炸机大队,轮番轰炸要塞核心阵地。同时日军约有七八百人在上洲登陆,而且后续部队源源而来。登陆日军与守军龙子玉团短兵相接,双方反复冲杀,该团始终坚守阵地,但团长龙子玉却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9月29日,日军连续攻占阳城山、玉屏山。同时另一股日军在要塞核心区盘圹登陆,守军予以全歼。日军又在上洲登陆,并有水陆两用坦克配合进攻,以更大兵力再次由盘圹登陆,并用五艘炮舰配合其登陆行动。于是,田家镇要塞核心区发生混战。

    李品仙得到李延年连续发来的战报,看到战局已难挽回,便下令李延年放弃要塞。当日要塞被日军占领。

    田家镇要塞失守,李品仙向国民政府军委会报告战况经过,着重强调自田家镇要塞划归第五战区以来,该战区竭尽全力,调集重兵支援策应,已尽全力而为;其次指出防守初期江南第2兵团没能有力支援策应,以致要塞陷于被动,对李延年的用兵部署有所不满,意在将责任全部推卸干净。每一重镇失守,蒋介石总要追究一些将领的责任。这次自然也不例外。追究了第26军军长萧之楚“作战不力,指挥失当”之责,应予以查办。

    萧之楚不甘于受此处分,便向军委会申辩理由:一是“天灾”,奉命时天下大雨,官兵均无雨具,冒雨行军十分疲惫,行动必然迟缓。二是“**”,李总指挥作战意志不坚,指挥混乱,时而命职部坚守,时而命职部进攻;时东时西,时南时北,无所适从。无稍固定方位和目标,使将士疲于奔命,战斗力消耗在来回运动之中。萧之楚的申辩,恰与蒋介石对李品仙的印象:“李鹤龄指挥打仗不行”相吻合,结果对萧之楚免于追究。

    田家镇要塞防御战,历时半个月,守军伤亡极大,约两万人。虽以守军撤退而告终,却消耗日军兵力约八千人,严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达到了牵制敌人,迟滞敌人西进的战略目的。

第262章 半壁山战斗() 
半壁山东距富池河约六七里,北临长江,南面有一道堤与网湖相接,与江北田家镇要塞隔江对峙。江面狭窄,是鄂东长江入口的咽喉,也是武汉的东大门。

    担任半壁山守卫任务的,是第98军第193师第385旅,旅长马骥。该旅在江西修水整补时,军长张刚由军部拨补一个步兵营,又将386旅一个团拨归该旅,另配高射机枪两个连及炮兵第10团第2营(该营有榴弹炮六门,高射炮四门)。第385旅实有兵员七千人,属于加强旅,接近乙等师。

    第385旅的防区是:东起富池河西至半壁山以西五公里一带网湖地带。网湖南北长二十余里,地形较为复杂;由富池河到半壁山,堤长约七里,堤宽约八十米;江堤平坦,堤面与与工事等齐。如此地形,旅长马骥布兵颇费心机:以一个营专门监视富池河东岸之敌,严防其偷渡;因长堤过于暴露易遭炮击,派一个连日间栖息于网湖中,便于袭击登陆之敌。在半壁山对面配置两个连,阻止日军扫雷或强行登陆。

    重炮置于沿半壁山以西的长江南岸,以四门炮利用半壁山峭壁纵射敌舰,两门炮向田家镇直射;高射机枪两个连置于重炮阵地,防止敌机空袭炮兵阵地,另派一个营布防江边,掩护炮兵阵地之安全。高射炮置于小熊山后,另派两个步兵营在大小熊山构筑第三道防御阵地,作为纵深配备。

    9月上旬,日军开始向半壁山炮击和轰炸,日机也轮番空袭。日军几天狂轰滥炸,守军阵地多被摧毁,官兵伤亡惨重,士气有些低弱。

    晚上,日军停止了攻击,旅长马骥带着几个团长和参谋,来到一个连的阵地。马骥看到大家疲惫沮丧、闷不做声的样子,便走近伙食担子笑着说:“啊,饭还冒热气哪,我也一天没吃饭了。来,大家一齐吃,都动手啊!”

    几个团长和参谋都拿起碗筷,连排长、士兵们也都行动起来。

    大家吃着饭,马骥对官兵们说:“在战地能吃上一顿热饭,已经很不容易了,滋味和质量当然都还谈不上。我们现在抗日,应该时刻不忘沦陷区在日寇铁蹄下受苦受难的千千万万同胞,想到他们,就是给我们锦衣玉食,又怎能忍心享用?但是为了维持生命,保证体质,有力量杀敌,饭还是要吃的。吃饱了好杀敌,为沦陷区受苦受难的同胞和战场上牺牲的弟兄报仇!淞沪抗战时,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四昼夜;第98师第292旅姚子青营长,在宝山坚守七昼夜,全营将士与宝山城共存亡,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无一生还。他们不愧为炎黄子孙,抗日英雄!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中华民族的光荣!”

    听了旅长一席话,将士们大受鼓舞。一位负伤的班长找来一张纸,用伤口流出的血,写了“与半壁山要塞共存亡”几个字,呈给马旅长。马骥带头签了名,接着团长、参谋和连排长们都签了名。不会写字的,都蘸着鲜血按了手印。马骥令参谋把这张洒满全连官兵鲜血的决心书,连夜传往各连,得到全旅官兵响应。每个连都写了同样的血书。

    马骥看到全旅官兵斗志昂扬,信心十足,便传令:各阵地在遭到炮击轰炸时,可以疏散隐蔽,以减少伤亡,但对炮兵阵地的维护决不能放松。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只要炮兵阵地遭到破坏,要随时抢修,就是付出再大伤亡也在所不惜。因为要守住要塞,全靠炮兵的威力。

    9月中旬,日军十余艘炮舰,掩护海军陆战队乘汽艇通过网湖强行登陆。日军陆战队接近登陆点时,停止了炮击轰炸。当日军陆战队正弃舟登岸时,守军各种武器一齐开火,炮弹向日军炮舰猛击。两艘受重伤,阻塞了航道,使其他炮舰在狭窄江面上,不能自由调转方位。守军炮兵抓紧有利战机,猛烈轰击敌舰,终于击沉三艘,重创两艘,其余溃逃。

    登陆日军遭到猛烈轰击,仓皇抵抗,隐蔽在网湖中的守军突然杀出,断其退路,两面夹击。日军既无炮火掩护,又无飞机支援,且无阵地掩体,成为守军攻击活靶子,仅十多分钟即被全歼!首战告捷,张发奎大喜,传令嘉奖,并犒赏官兵每人十元大洋。

    这次胜利守军大鼓了士气。日军受挫后,有两日沉默。此后恢复进攻,以更疯狂地炮击轰炸进行报复。守军伤亡极大,马骥左臂被弹片炸伤。日军多次登陆均被击退,伤亡惨重。

    张发奎鉴于第385旅英勇奋战,嘉奖犒赏达十次之多,猪牛羊肉每次每人一斤。官兵们很受感动,士气始终旺盛。第385旅在半壁山守卫二十多天,官兵阵亡826人,负伤278人,合计一千余人。日军却伤亡三千人以上。敌我伤亡对比数字是无此先例的。

    9月下旬,马骥接到军长张刚的电话通知:准备转移阵地。马骥大惑不解:日寇攻不破,为何放弃阵地?第385旅官兵闻知,也纷纷要求继续坚守。经呈报后得到答复:最高统帅部已决定放弃武汉。

    曾经为保卫要塞以鲜血宣誓的官兵们,不忍离开这个洒满战友热血和生命的阵地而转移。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马骥告诉大家,要纵观全局,不要据守一隅,为烈士报仇的心愿,可以在下一个战场去实现!第385旅官兵洒泪放弃了半壁山要塞。

第263章 庐山战斗() 
7月26日,日军占领九江后,庐山即成为掩护各部转移二线阵地、牵制日军的重要阵地。时任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的蒋经国,调遣保安第3团及第11团驻守庐山。张发奎另派第70军第19师在庐山以北马祖山之线占领阵地,掩护主力转移。第19师师长由第70军军长李觉兼任。武汉保卫战中,该师被指令在九江以东赶筑防御工事,并担任江防。

    7月25日守军放弃九江,第19师奉命撤出九江,昼夜兼程赶赴马祖山。当晚,该师先头部队第109团赶到,即赶筑工事。次日主力陆续到达,进入阵地不久,日军先头追兵亦到。

    李觉命令所部予敌坚决阻击,敌先头部队受到重创。日军以飞机大炮轰炸,守军主力则隐蔽;轰炸停息日步兵进攻时,守军主力则猛冲猛打。日军攻坚不下却付出重大伤亡。第19师在马祖山与日军相持三天,给转移部队争取了在二线布防时间。28日,该师奉命撤至马回岭以北地区集结待命。

    7月30日,日军第106师团在空军掩护下,分两路沿南浔路南下,企图中央突破,猛攻第64军李汉魂部。该军第155师在金官桥阻敌,战斗激烈,伤亡惨重。第19师奉命接替第155师阵地,坚守金官桥。李觉观察了金官桥及其周围地形,认为若像第155师那样将主力大部集中在主阵地,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